小编导读
本病中西医病名相同,是指由寒冷引起的好发于手足颜面等肢体末端或暴露区域的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以儿童、妇女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本病气候转暖后自愈,但于每年冬季易复发。 本病由冬季寒冷刺激所致,鞋袜过紧、局部多汗、潮湿、贫血、缺乏活动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发病诱因。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耳郭及四肢末端失去温煦,复遭风雪寒毒之气侵袭,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冻疮。 本病起病较缓,病变部位主要在肢体末端或暴露区域,如手指、手背、足趾、足跟和面颊、耳郭等处。初起皮损仅为局限性瘀血性水肿,触之冰冷,压之退色,撤去压力则又缓慢恢复红肿色泽。严重时表面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烂疮面愈合甚慢,愈后常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得暖后患处皮肤瘙痒不适。 操作部位:病损区。 操作:选取患处红、肿、胀、痛最显著的部位,每次取3~5点。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液。每日或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一般只需治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每处每次5~6滴。 操作部位:病损区周围。 操作:选取患处发痒部位。常规消毒,以皮肤针叩刺,轻轻挤压出血。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以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度。 主穴:中脘。 配穴:关元。 操作:每次取1~2穴。严格消毒,将火针烧至针尖发白,快速刺入穴位,深度为2~5分,立即出针,然后以消毒敷料覆盖针孔,用胶布固定。3日内禁止沾水。每周1次,病情严重者可3日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情况下,仅有肿块者针刺1次即愈,皮肤糜烂者2~3次可愈。 1.坚持冷水洗脸、洗手。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2.受冻部位不可立即放入热水中浸泡或用火烤。 3.未溃部位发痒时,切忌用手搔抓;已溃部位更应注意清洁,保持干燥。 4.加强营养,多补充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 5.暑天选用大蒜、生姜等轻轻摩擦曾患冻疮的部位,至皮肤发热。 新媒体编辑: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