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台空间的“渡”与“衬”

 虹哥的书 2015-11-13

对于现代人来说,露台也是舞台。在露台上沐浴、看书,露台就是一个人的舞台,有没有人欣赏,都是为了自身的愉悦。

在露台上摆放家私,居高观景,享受大自然,而不用远行他方,写意悠然,尽情休憩。阳光充足,栽花弄草,晒衣洗地。露台更是社交联谊的适合地方,聚会聚餐,纳凉避暑,烧烤饕餮。商业上,有露台的餐厅亦是除食物外卖点之一,会吸引到高端客户,既是生意又是趣意。

中国最先出现露台的时代是宋朝时期,多由石头或枋木建成,用于演出戏曲,故此,此种露台规模非常大,高达丈余,与舞台同义,故亦衍生有“露台子弟”一词,形容非官方的演员。

欧洲在十七世纪时,受巴洛克式风朝影响,建筑物常设露台。但到十八世纪,露台却成了身份象征,上流社会人士必置露台,贵族更会把宫殿露台装饰得美轮美奂。此外,露台具有宗教意义,往往教区的主教堂都有露台,宗教仪式进行时,露台会以圣人肖像或雕像装饰。

可见,露台的主人,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必须有一定的身份或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编认为无论景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亦或装饰设计等等,都应该重视露台空间。也许正是因为它是一种“灰色空间”,常被忽略,才造成缺憾。能在露台设计中做出彩的设计师,相信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修养。露台设计,没那么简单。因为露台没有参照,它是“悬着”的,若即若离的,它是借景,它也是通道,它是桥梁。它不能被过度设计,但是又不能不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