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析“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设立初衷与入选条件

 nzpeach 2015-11-13


剖析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设立初衷和入选条件

唐朝初期,长安宫城的主殿是太极殿(隋时为大兴殿),这是帝王朔望之日视朝之所。该殿之北,穿过两仪门,就是两仪殿(隋时为中华殿),这是帝王日常听政之所。两殿的东北角不远处,有一座名为凌烟阁殿阁。该殿大约于北周前后始建,曾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记载(庾信,《周国柱大将军干弘神道碑》)。唐代武德年间,由后来的太宗主持在前朝旧址的基础上重建该殿。该殿起初似乎没有多大名气,一直是名气不大。
到了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开始有点动静了。唐高祖李渊下令将功臣唐俭“图形(于)凌烟阁”,以表彰他在平定刘武周割据势力的战斗中,“身没俘虏庭,心存朝阙(大唐)”的杰出表现(《旧唐书。唐俭列传》)。不过毕竟被图画的只有一位功臣,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大唐一代图像功臣的习俗却由此开始了。

到了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的四月,凌烟阁终于爆出很大的动静。原来在此前的二月,经过唐大将李靖与李世勣的通力合作,为害已久的突阙颉利可汗终于兵败于碛口,不久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副总管张宝相所俘虏,押至京都长安。四月,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皇城南中门承天门,即顺天楼,“盛陈文物,引见頡利”,当面宣布其四大罪状,同时念其自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于渭水便桥与唐太子李世民达成和平协议以后,“不复(与)大人(大唐)为寇”的表现,因此“以是得不死耳”,干脆养起来:“诏馆(舍)于太仆,厚廩食之”。

这件事,办得挺磊落,影响很大、很好。因此,其他“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表示愿意服从大唐天子领导。李世民则回答:“我(既然)为大唐天子,(岂能)又下行可汗事乎?”,婉言予以谢绝。不料,“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继续坚持原来的意见。李世民不同意都不行,所以“是后(李世民)以玺书赐西北君长,(落款)皆称天可汗”。“天可汗”的大帽子就这样戴在了李世民的头上。这可是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在民族关系上赢得“四夷”拥戴的一个至尊称呼,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唐纪九》)。

刚刚退居在太上皇位置上的唐高祖李渊闻讯后,更是兴奋不已。他不无感叹地说:“汉高祖困于白登,(后来)不能报(仇);今我子(李世民)能灭突阙,(说明了)吾托付(传位)得人,复何忧哉?”他老人家觉得儿子李世民干得比自己强,心里还挺高兴,难以自己,于是就召集了李世民与贵臣十余人及诸王、妃子、公主,等等,“置酒凌烟阁”,开庆功会。太上皇李渊喝得性起,“自弹琵琶”,李世民则翩翩“起舞”,其他公卿皆为看客,也闲不住,时不时地“迭起为寿”,喝彩助兴。如此雅事,千载难逢,大家一直欢腾到深夜方才罢休。凌烟阁名声由此鹊起。不过更令凌烟阁名声大噪的却是唐太宗“凌云阁图画功臣”一事。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图画无忌(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这篇诏书挺长的,不太好读,不过内容还是挺丰富的。

一是,指出了图画开国功臣的历史依据。“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又)勒铭于钟鼎,又图画于丹青。”具体的例子,远的姑且不论,仅以两汉而言,就有两个。一,“是以甘露(汉宣帝刘询年号,公元前53年—50年)良佐,(麒)麟阁著其美”,讲的是西汉宣帝在长安宫城里的麒麟阁上,图画以霍光为首的十四位功臣,以彰扬他们在“宣帝中兴”时的贡献。二:“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公元25年—56年)功臣,云台纪其(足)迹”,讲的是汉明帝在洛阳南宫云台殿上图画了以邓禹为首的三十二位开国功臣,以表彰他们追随汉光武帝刘秀(建武是其年号)在东汉建国前后的历史功勋。

二是,公布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名单。他们依次是:

“司徒、赵国公 ­­——(长孙)无忌,

故(已亡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故司空、莱国成公 ——(杜)如晦,

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 ——(魏)征,

司空、梁国公 ——(房)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 ——(刘)弘基,

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 ——(殷)开山,

故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 ——张公瑾,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 虞世南,

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县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

故徐州都督、胡壮公 ——秦叔宝等”。

这段行文,有几处应当注意:一,这个名单有健在与亡故的区别,凡是前面加“故”字的,共计九位,皆为亡故,其他的十五位则健在;二,各位功臣均按官职名称、爵位名称、谥号(只有亡故者有之)、姓名的次序称呼。三,有的功臣只写名字、没有写姓,有些功臣则名、姓都写有,实在不知何故。

这二十四位功臣,从能力看,有文有武,擅长不一。从出身看,既有隋代旧臣叛将,也有唐室李氏宗亲外戚;既有战败归降的农民义军骁勇干将,又有前来投靠的割据势力的猛勇枭将。从山头看,既有高祖李渊的旧属,也有原太子李建成的属下,更有秦王李世民的部属;既有一上来就跟随敦煌公、秦国公李世民的,也有后来半路改换门庭来投靠秦王李世民的。总之,大海兼容溪流流,高山不拒沙石。李世民就是这样的大海,就是这样的高山。若用“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三山五岭”之词来形容这二十四位功臣的出处,那可是真的,绝非虚饰夸张之语。“披泥抽沦玉,澄川(拾)掇沈珠”(晋。葛洪《抱朴子。擢》),李世民就是一个能够千方百计寻“玉”探“珠”的高手。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从而为开创大唐的贞观之治,网罗、重用了大量人才。三是,提出了功臣进入凌云阁图画的范围和条件。

功臣入凌烟阁图画的,必须是符合下列四种范围之一:

一,“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繆帷帐,经纶霸图”,强调必须有策划、有谋略;

“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忠诚正直)日闻”,强调必须有学问、有品德;

三,“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强调必须有战功、有节气:

四,“或受脤(祭神用的肉)庙堂,闢土方面,重氛载廓,王略遐宣”,强调必须有远图、有志向。总之,在开国创业与守成的过程中,必须有极为突出的良好表现。

这样看来,李世民就是要在已有的四十三位功臣中进行一次筛选拔尖,还要在四十三位功臣以外补充一些新秀!

上述四种范围中,无论是哪一种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行:

1有“并契阔(辛劳、勤苦)屯夷(艰难),劬劳(慰劳)师旅”。

2“赞(开拓)景业于草昧(荒秽),翼(保护)淳化(老实淳朴)于隆平(高地)”。总之,得有进取精神,得有德行,得有才华、得能吃苦、方才名副其实。反正草包、缺德之辈,坚决不行。

看起来,范围和条件似乎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细细看来,不难发现其存在着大而无当的漏洞:

一是,并没有划定起始的具体的阶段性的时间界线;

二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

三是,没有将历史上的军功勋爵制放在突出的地位,似乎军功勋爵制渐趋亡失;

四是,侃侃而论有余,具体操作不足。这样弄下来,谁能进入凌烟阁,还不就是唐太宗有一个人解释权和拍板权吗?难道李世民真的就是按着这些标准,决定功臣进入凌烟阁图画的吗?不见得吧!他好像还另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标准呢,此是后话。

五是,强调图画功臣图像的目的。通过“图画于凌烟阁”,将激励诸位功臣们,一方面要靠自己的“茂绩殊勋,冠冕列(于)辟(帝王两旁)”,尽量地贴近领导;另一方面也能够“昌言直道,牢笼缙绅”,尽可能地联系百官。最后只要经过“宜酌故实(落实事实后)”这一环节,就能“弘(根据)此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了。

所以唐太宗希望借此,敦促功臣们以此为镜,不妨对照自己,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奋斗,以实现“庶念功之怀,无谢(愧)于前载;旌(表彰)贤之义,永贻(留)于后昆”的人生价值(《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就这样李世民图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雅事,被载入史册!凌烟阁不想出大名都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