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儿推拿穴位 幻灯片
2015-11-13 | 阅:  转:  |  分享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
,可灵活掌握。一.头面部穴位(一)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线状)。操作:推攒竹
,两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振、惊惕不安。(三)太阳定位
:眉后凹陷处。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
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推揉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五)人中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
下2/3交界处。操作:掐人中。掐五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昏厥、抽搐、惊风。(七)牙关定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按牙
关即用拇指按,或揉牙关,用中指揉。按揉5—10次。主治:按牙关主治牙关紧闭;揉牙关主治口眼歪斜。头面部穴位主治归纳:
1.治疗外感表证: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迎香、拿风池。其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主疏风解表;
揉迎香主治鼻塞流涕;拿风池主发汗解表、祛风寒。2.治疗惊风、抽搐:掐山根、掐人中、推揉囟门、按揉百会、揉耳后高骨
、推天柱骨。其中按揉百会有升阳举陷的作用。3.治疗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按揉牙关。二、胸腹部穴位胸腹
部穴位主治归纳:1.主治宽胸理气: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搓摩胁肋、揉乳根、揉乳旁。2.主治消化系统
疾病:揉中脘、摩腹、分腹阴阳、揉脐、揉天枢、摩揉丹田拿、按肚角。其中摩腹可用于消化功能紊乱,治疗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
摩揉丹田可温阳散寒,治疗下焦虚寒,可治疗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症。三.腰背部穴位(一)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
突下。操作:揉大椎,用中指端揉,揉20—30次。主治:感冒、发热、项强、咳嗽。(二)脊柱:定位:大椎至长
强成一直线。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四、上
肢部穴位(一)五经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
经的补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补或泻100—500次。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二)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三十一)六腑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退(推)六腑,用食
、中二指或拇指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退100—300次。主治:一切实热病证,如高热、惊风、烦渴、鹅口疮、重舌木舌、腮腺炎、咽痛、大
便秘结等。上肢部穴位主治归纳:4.镇静止抽搐:掐威灵、掐揉五指节、掐二扇门、掐老龙、掐十宣、掐捣小天心、掐四横纹
、清肝经、掐总筋。5.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揉运内劳宫、揉上马、分阴阳。其中清天河水清卫分气分之热;退六腑
清营分血分之热;运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热;揉内劳宫、揉小天心清心经有热;分阴阳可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气血不和。五、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推至腹股沟部
,推100—300次。主治:功能利小便,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二)百虫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按拿百虫,用拇指按或拿,按拿5次。主治:功能通经络、止抽搐,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癖。下肢部穴位主治归纳镇静止抽
搐:掐揉解溪、掐大敦、掐仆参、掐昆仑、按拿百虫、按膝眼、掐揉前承山、拿委中、拿后承山。(六)肾纹定位:手掌面,小
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揉肾纹,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500次。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之高热、呼吸
气凉、手足逆冷。(七)四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
;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治惊风等。(八)小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推小横纹,用
拇指桡侧面推;掐小横纹,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推掐小横纹可退热、消胀、散结,主治脾胃热结、口唇破烂、腹
胀等,对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九)掌小横纹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揉掌小横纹,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100—500次。主治:咳喘、百日咳、肺炎、口舌生疮,对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疗效。(十)板门:定位:手掌大鱼
际平面。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向板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可止呕吐。(十一)内劳宫定位:掌心
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揉内劳宫,用中指端揉;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运至内劳宫
。揉100—300次,运10—30次。主治:揉内劳宫可清热除烦,主治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运内劳宫主清虚热,对心、
肾二经之虚热最宜。(十二)内八卦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线)。
操作:运(内)八卦,用中指或拇指掐运,顺时针方向,运100—300次。主治:胸闷、纳呆、痰喘咳嗽、腹胀、呕吐等。(
十三)小天心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揉小天心,用中指端揉;掐小天心,用拇指甲掐;捣小天心,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
捣揉。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主治:揉小天心可清热、利尿、镇惊、明目,主治心经有热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
、小便短赤等,还对新生儿硬皮症、疖肿、疮疖、遗尿、黄疸、痘疹欲出不透有一定疗效。掐、捣小天心可镇惊安神,主治惊风、抽搐、夜啼等。
(十四)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用拇指或中指自小指根,沿手
掌边缘,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部,称运水入土;反方向称运土入水。运100—300次。主治:运水入土可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常用于久
病、虚证;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十五)总筋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揉总筋,用
拇指或中指按揉;掐总筋,用拇指甲掐。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
气机;掐总筋主治惊风抽搐。(十六)大横纹定位:仰掌,掌后横纹。操作:分推大横纹(分阴阳),两拇指自腕后横纹中点
向两旁分推;合阴阳,自两旁向中间推。推30—50次。主治:分阴阳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痢疾、
呕吐、食积、烦燥不安等。合阴阳可行痰散结,主治痰结喘嗽、胸闷等。(十七)十宣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操作:
掐十宣,用指甲掐,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惊风、高热、昏厥。(十八)老龙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操作:掐老龙,掐
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急惊风。(十九)端正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用拇指
罗纹面揉。掐5次,揉50次。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揉右端正可降逆止呕,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揉左端正有升提之功,主治水泻、痢
疾等。(二十)五指节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操作:掐五指节,用拇指甲掐;揉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掐3—5
次,揉30—50次。主治:掐五指节主治惊风、惊惕不安;揉五指节主治痰喘、咳嗽、胸闷等。(二十一)二扇门定位:掌背
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操作:掐二扇门,用拇指甲掐;揉二扇门,用拇指偏峰按揉。掐5次,揉100—500次。主治:此为发汗要穴,
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二十二)上马定位: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掐上马,用拇指甲掐;揉上马,用
拇指端揉。掐3—5次,揉100—500次。主治:揉上马为滋阴补肾效法,主治阴虚阳亢、潮热烦燥、小便赤涩、牙痛、睡觉磨牙等。
(二十三)外劳宫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掐外劳宫,用指甲掐;揉外劳宫,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掐5次,揉100—
300次。主治:揉外劳宫可主治一切寒证,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
、疝气等。(二十四)威灵定位:手背二、三掌骨歧缝中。操作:掐威灵,用指甲掐。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掐威灵可开
窍醒神,主要用于急惊风之急救。(二十五)精宁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缝间。操作:掐精宁。掐5—10次。主治:掐
之可行气、化痰、破结。主治痰食积聚、干呕、疳积、眼内胬肉等。(二十六)外八卦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操作:运外八卦,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掐运,运100—300次。主治:胸闷、腹胀、便结。(二十七)一窝风定位:手背腕横纹
正中凹陷处。操作:揉一窝风,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揉100—300次。主治:关节痹痛、腹痛肠鸣、五迟五软、感冒。
(二十八)膊阳池定位: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操作:揉膊阳池,用指端揉,揉100—300次;掐膊阳池,用拇指甲掐,掐3—5次。
主治:头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二十九)三关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推三关,用拇指桡侧面
或食、中二指指腹从腕部推向肘;大推三关,令患儿屈拇指医者自拇指桡侧面从患儿拇指外侧端推向肘。推100—300次主治:可治疗一切
虚寒病证,主治体弱多病、气血虚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外感风寒等。(三十)天河水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
池(曲泽)成一直线。操作:清(推)天河水,用食、中二指从腕部推向肘;打马过天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中央,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
直至肘横纹中央,同时边弹打边用口吹气随之。清100—300次。1.脾、肝、心、肺、肾、胃、大肠、小肠经分别主治本脏
和本腑的病症。2.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推揉板门;揉端正;揉脾经;揉胃经;清补或推大、小肠;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
外八卦。3.解肌发表,主治外感病: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揉外劳、掐揉一窝风、推三关。其中掐揉二扇门发汗力强。清天河水以清
热为主,主治风热感冒。揉外劳、掐揉一窝风、推三关能温阳散寒,主治风寒感冒。(三)膝眼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
凹陷中。操作:按膝眼,用拇指按,按5次。主治:下肢痿软、惊风抽搐。(四)足三里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
指处。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50—100次。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五)前承山定位:前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操作:掐揉前承山,用拇指掐或揉,掐5次,揉30次。主治:下
肢抽搐、惊风。(六)三阴交定位:内踝上3寸。操作:按揉三阴交,用拇指或食指端按揉,按揉100—200次。
主治:功能通血脉经络、利下焦湿热、健脾胃、助运化,主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小便涩痛不利,及消化不良、下肢痹痛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小儿常
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二)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线状)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
梢作分推,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四)山根定位:两目眦之中。操作:掐山根即拇指甲掐,掐
3—5次。主治:惊风、抽搐。(六)迎香定位:鼻翼两旁开0.5寸,鼻唇沟内。操作:揉迎香,用食中二指揉,揉20
—30次。主治:鼻塞或鼻流涕。(八)囟门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推囟门,两手扶儿头
,两拇指从前发际向囟门穴交替推,(囟门未闭时仅推至囟门);揉囟门,拇指端轻揉之。推或揉均50—100次。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
躁、鼻衄、鼻塞。(九)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操作:按或揉百会,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按30—50次,揉1
00—200次。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目眩、惊痫。(十)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揉耳
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十一)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
风府穴。推膻中,食中二指自胸骨切迹推至剑突。推或揉均为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痰鸣、呕吐。(三
)胁肋:(线状)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搓摩胁肋,用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脐旁开2寸),又称按弦走搓摩。
(四)中脘: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主治:感冒、头痛、发热
、颈项强痛、目眩。(十二)天柱骨(线状)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
直推,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下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主治: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
痛,惊风。天突:定位:胸骨上窝正中。操作:按或揉天突,用中指端按或揉。按揉10—15次。主治:痰壅气急、胸闷、咳喘、恶心
呕吐。膻中: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处。操作:揉膻中,用中指端揉;分推膻中,两拇指自膻中穴向两旁分推至乳头;
操作: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摩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或全掌轻摩之,摩5分钟;推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
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直推至中脘推100—300次。主治:揉、摩中脘主治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推中脘自上向下主治呕吐、嗳
气。腹:定位:腹部。(面状)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
5分钟,分推100—200次。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脐定位:肚脐。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脐
,用四指或全掌轻摩;抖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100—300次,摩5分钟。天枢定位:脐旁2寸。操作:揉天枢
,用食中二指揉之;捏挤天枢,用两手拇指、食指捏挤天枢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揉50—100次。主治:腹泻、便秘、腹胀、腹痛、食积不化
。丹田:(面状)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摩5分钟。主治:腹泻、腹痛、
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操作:拿肚角,用拇、食、中三指拿之;按肚角,用指端按。主治:腹痛
、腹泻。(三)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
;推下七节骨,自上向上直推。推100—300次。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秘。
(四)龟尾定位:尾椎骨端。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揉100—300次。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腰背部穴位主治归纳:肺、脾、肾三俞穴能调治本脏疾病。揉大椎、风门可祛风解表、清热。捏脊可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推脊可清热。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为100—500次。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烦渴善饥、吐血衄血。(三)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四)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尿、尿闭。(五)肾顶定位:小指顶端。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500次。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