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半期考学生作文质量分析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11-13
  本次半期考的作文是由我命题的。材料是来自一本杂志里的两篇文章,我做了筛选,将其中的某些段落作为本次半期考材料作文的材料。这次作文的内容是去年十分出名的广场舞事件。
    本次的材料选择了武汉市汉阳区的事例:居民因为高考临近,投诉广场舞扰民,要求舞迷暂歇或者另外选址,遭到拒绝,来铁丝网,却被舞迷剪断。这则材料要求学生按照2015年全国卷写一篇就事论事的文章。出题的目的明确按照全国卷高考的样式,关注时事,关注社会,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现象分析问题,最好能够展示自己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样的文章学生是无法宿构的,是不可能事先做好准备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读懂材料的核心意思,是需要学生能够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客观上说本次作文的审题难度并不大,毕竟这样的材料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也知道这类现象的一些客观与主观的原因。
      作为出题者我并不为难学生,更希望学生通过这样一次作文考试,能够初步学会就事论事。
      通过两天的阅卷,我一个人改了全年段五百多篇的作文,欣喜地发现:我们这些学生经过老师多次的点拨,经过多次的作文训练与讲评,有了明显的进步。跟前两次的作文相比,无论是审题方面,还是具体的写就事论事的文章的能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就事论事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在自己的头脑里初步构建了一个列举材料分析材料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写出了具有较高质量的有见地的议论文,此次作文分数达到四十八分以上的整个年段由十几个人,最高分达到五十二分。整体平均分达到四十一分左右。学生能够分析清楚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舞迷、居民、物业、政府管理部门,谁是主要的,他们各自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学生已经开始明白了以前的那种“话题式”议论文与“就事论事”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同时还能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展示出自己应有的写作能力。整个年段能够按照2015年高考就事论事议论文写作要求的学生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就事论事写作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说明学生是可以教的。
      第三,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存在不足与缺陷:依然无法准确理解就事论事写作的方法,依然不具备较为明确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这是教师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特别是就事论事写作教学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任重而道远。
  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武汉市汉阳区有一个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接到居民投诉,说小区门口广场上的集体舞噪声扰民(主要是高考临近,有考生家长希望不要影响孩子学习),便出面要求舞迷们暂歇或者另外选址,却遭到对方的拒绝,无奈之下只好在广场上拉起百余米的铁丝网,但仅仅过了两天,舞迷们就剪断并挪走了铁丝网,再次“占领”了广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