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招政治备考必备知识整理

 单招咨询刘老师 2015-11-13

政治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汇率波动的影响  ①外汇汇率上涨: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进口增加,出口减少。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

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直接因素)(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一般来讲,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 → 变动比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 → 变动比较大。(3)价格上涨,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相关商品)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价格越高,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规模。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大力发展经济。(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收入越高,消费越高。(3)商品价格影响消费。(价格影响需求)(4)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1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4、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公司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最主要区别)

6企业或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怎么做?)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

7、就业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

9、投资理财方式比较

     项目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储蓄存款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收益方式

存款利息

债券利息

股息、红利;股票差价

保险金

风险性

最小

国债较小;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大。

最大

较小

流通性

活期强,定期较差

国债较强;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弱。

很强

较弱

联系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还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3、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和国家的分配政策。

 5、我国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税收相关知识。税收的本质、特征、分类(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见教材)

    第四单元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市场秩序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指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须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①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6、围绕一个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7、抓住一条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经济全球化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影响:第一,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消极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迎接挑战。

10、世贸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11、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修2  政治生活

1.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2.公民的政治生活。①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基础标志)、政治自由、监督权。②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③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管理。方式: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和作用。

民主监督。方式:信访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舆论监督制度以及新形式

4.政府。
政府性质:行政机关。政府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责任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6.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7.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①原因:(略)。②措施: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石: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②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人大代表。①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由民主选举产生,有提案、质询、表决、审议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中国共产党。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0.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11.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题:团结和民主。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4.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 我国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态度: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16.主权是一国最高权力,是生命和灵魂。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17.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和国际组织。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国际关系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20.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1.我国的外交政策名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必修3   文化生活

1、文化的内涵: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特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过程)和深远持久(结果)的特点。

6、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怎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9、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

手段:大众传媒: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媒。 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怎样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13中华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见证:①汉字,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是另一个特征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1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地位: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必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7面对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采取措施:①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8.发展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9、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0、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3)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2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