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1-13 11:31:40 本帖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 作者: 侯清源 中国国家京剧院《杨门女将》探谷剧照。(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供图)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侯清源综合报道】近日,伦敦很多地铁站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一群身着中国京剧戏服的演员海报,他们或眼神撩人,魅惑众生;或水袖长衣,身姿轻盈;又或手持长矛,威风凛凛,这是中国国家京剧院本月在英演出的信息。在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最后一个季度中,中国京剧《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作为中国文化重要代表于11月10-26日登上英国的舞台,并于18日走进BBC直播现场,跟成千上万的英国观众见面。 《霸王别姬》剧照,于魁智饰韩信。 英国观众爱武戏霸王别姬全本欧洲首演 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戈登·克雷曾说:“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在走过的200多年里,这座舞台上所有的“唱、念、做、打”,开启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史。 11月10日至26日,中国京剧当红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胜素将率领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携《杨门女将》和全本《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在英国利物浦和伦敦进行7场演出。 然而,在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让英国观众产生共鸣并非易事。英国演出邀请方Sinolink公司总裁张克蔚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透露,最初想法是推国家京剧院近年来叫好叫座的传统大戏《太真外传》和《凤还巢》,有故事情节和打戏。但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英国观众更接受动作戏,“因此定下这两部以舞蹈和动作为多的京剧剧目,希望为英国观众打开一扇门,今后我们还将把更多更有深度的京剧经典剧目带来英国”。 《霸王别姬》曾是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在来英前的发布会上,导演孙桂元表示,全本《霸王别姬》是首次在欧洲演出,看点很多,虞姬的载歌载舞以及十面埋伏的经典开场等。 全本《霸王别姬》正常演出是三个半小时。为了能够满足西方观众欣赏舞台剧的习惯,中国国家京剧院特意对演出时间进行了调整,整合剧目,压缩时间,去小枝保大叶,删繁就简抓“戏核儿”,使剧情更紧凑,时间控制在两个半小时。 《杨门女将》讲的是中国宋朝仁宗年间,西夏王举兵侵犯宋朝边境,镇守边关的宋朝元帅杨宗保率兵抗敌,不幸阵亡。而此时年满百岁的佘太君力抑悲痛,率领杨门女将奔赴边关,抗敌救国。情节曲折跌宕,文武兼备,至情至性,充分调度了京剧唱念做打丰富的表演手段。 导演孙桂元表示,对于京剧戏词的翻译能否符合传统戏曲要求,又能被英国观众顺畅理解,一直是比较关心的问题。此外还有文化上的特有动作,比如佘太君在听到噩耗时,缓缓地将头上的红花摘下来掉在地上,如何让西方观众理解这中国特有文化深度的小细节,则考验着导演的真功夫。 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表示,西方观众习惯静静地欣赏舞台艺术,每一幕结束后礼貌地鼓掌,但是京剧需要观众和演员的互动,演员一出场就要有个碰头彩,所以担心西方观众是否能看懂,达到在中国演出的效果。 近月,伦敦很多地铁站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演出海报。 十年后重返英伦英媒积极评价 此次演出是继2005年赴英国巡演后,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再次登陆英伦。十年前,该团携《打金砖》《野猪林》《白蛇传》《大闹天宫》《辛安驿》等剧目,在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地巡回演出,获得了空前反响。当时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国家级京剧团第一次踏上英伦三岛,也是第一次把中国京剧全本剧目原汁原味搬上英国舞台,阵容同本次一样也由于魁智和李胜素为主演。 据人民网报道,2005年的演出是由英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古典音乐经纪公司雅仕贺(AskonasHo1tLtd)公司按英国文化市场操作。雅仕贺公司老总2002年前看了于魁智的演出光碟后去到北京,看了一场剧团的整本戏就下了决心,想让中国国粹京剧也能向莎士比亚剧一样走向世界。 据报道,当年的演出得到了英国媒体积极的评价,《泰晤士报》的戏评以《白蛇传》为例,打出了4星评价。《卫报》则以《野猪林》为例,以好奇与赞赏的口气介绍奇特的唱腔与道白。 对中国国家京剧院今年在英国的演出,英国《卫报》、伦敦《标准晚报》,以及专业杂志《THESTAGE》等都给与了提前预热报道。 著名芭蕾舞演员,资深舞台评论家杰弗瑞·泰勒(Jeffrey Taylor)今年6月在立陶宛的“波罗地海艺术节”观看《杨门女将》后,给予四星好评(五星为最高级别规格)并期待英国的演出,《星期日快报》近日刊登了泰勒的戏评,他描述道:“这些艺术家在舞台上的动作让人惊心动魄,当你以为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奢华的服饰要在舞台上定格时,他们却转瞬又开始了下一个场景。这样的演出对习惯了西方戏剧风格的观众来说,是难得的视觉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