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赵匡胤发出“宰相需用读书人”的感慨-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11-13

是什么让赵匡胤发出“宰相需用读书人”的感慨(年号为“光绪”的古董钱币)

前段时间无意跟朋友聊古代皇帝年号,他说最喜欢“宣统”和“建安”,有宣告一统天下、建业安定之意。那年号是从什么开始实行的呢?

周王朝是有自己的历数,现称“周历”。每年冬天周天子都会开展仪式,向诸侯宣告接下来十二个月的朔政,即历法和政令。诸侯将朔政带回,作为之后一年的执政纲领。

而随着N国混战,群雄崛起。周王朝的历数也算是尽了。那个时候的年份历数是混乱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要求全国执行秦历。叫正朔。“正”为每一年的第一个月。“朔”是一月的第一天。

到了汉朝,图省事儿的刘邦基本沿袭了秦朝的历法制度。为了维护自己的江山,刘邦分封了大量的刘氏王爷,这些王爷虽然不住在皇宫,但是他们在封地上都是当地小皇帝,用的纪年法也是自己的封地的计算方式,总之一团乱。

汉武帝时期,各诸侯的力量虽然已经削减,但是纪年的方式还是各自为政。为了更加集中政权,汉武帝决定想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年号。这是中国乃至东亚独有的纪年方式,集中皇权的产物。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发布了第一个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元”是第一、开始之意。

是什么让赵匡胤发出“宰相需用读书人”的感慨(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头一次使用了“年号”)

年号选取可比取人名要慎重得多,很多统治者都相信,年号和自己国运乃至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所以年号基本都是吉祥字的组合,有的字因为寓意实在是太好了,经常会被皇帝们重复使用。比如“德”“建”“安”“武”“元”等等。

但是有的统治阶级并不是很喜欢跟人重名。比如宋太祖当年选用了“乾德”作为新年号,这个年号是赵普选的,没错,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是什么让赵匡胤发出“宰相需用读书人”的感慨(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赵匡胤很哈皮的度过了乾德元年,可是在第二年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宫里的一枚镜子上刻了“乾德四年造”。赵匡胤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于是找来史官查找资料,发现“乾德”已经被后蜀皇帝用过了。原来是宋朝灭了后蜀之后,后蜀的宫女将旧的铜镜带进了宫里。

后蜀是北宋的手下败将,赵匡胤岂能和他为伍?怒发冲冠的他用毛笔在赵普脸上涂得烂七八糟,感慨道:“宰相还是需要读书人来当啊!”。

这事儿还没完,到了明朝朱厚照那里,内阁给他拟了年号“正德”,这个年号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但是“正德”已经被多个皇帝用过了。于是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目就叫做《论“宰相需用读书人”》,这种赤裸裸的嘲讽技能,也是够了。

在开放博爱的明代,周边的东亚国家都纷纷沿用明朝的年号,比如越南和朝鲜。用中国的年号和历法成为了东亚政治阶层的一个不约而同的政治行为。之后明朝为清朝所灭,朝鲜很多地方还想着明朝的好,不愿意用顺治康熙乾隆等清代皇帝的年号,一些朝鲜人在清末的时候,用的还是“崇祯”。

崇祯皇帝若是有灵,多少会有点安慰吧。

对了,我最喜欢的年号是“永乐”,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