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女有别

 昵称535749 2015-11-14

2015-11-13 14:03 | 豆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对性别的问题终于从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受西方育儿书荼毒,对于男女差异这个话题,我在和他的交流中从来都采取不回避,不大惊小怪,不嘲笑,的态度。很早就给他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和你不一样”这类书,不过也许太早了,除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妈妈是女孩我是男孩”,男女之别对于他来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模糊不清也无关紧要的。

他两三岁的时候,我甚至给他穿过闺蜜女儿传下来的印着粉红碎花的小睡衣小睡袋,他毫无异议地接受了,裹在软乎乎暖洋洋的睡袋里睡得格外的香,像只粉红色的小猪。时光如电,有些变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哇,有点舌尖体的意思,佩服自己一个),特别是孩子,每天陪在我身边每分钟陪在我心里的孩子,有时候能让人吓一跳。一天我带他去挑文具,他突然说,不要粉红色,那是girl’s color,我大惊,上下打量眼前的小伙子:眼睛还是黑亮亮的,腮帮子还是胖鼓鼓的,可是我明白,他再也不是任凭妈妈左右毫不抗拒地穿上粉红睡袋的小宝宝了。

这件事情为我打开了孩子关于男女有别的认识的潘多拉宝盒。粉红不用说首当其冲是男孩子的taboo,其它还有唱歌,跳舞,公主,蝴蝶结,tiara, 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我也懒得去记那么清楚,总之他要对什么东西说不,最简单的理由就是“that is too girly”。作为一枚行为偏右思想偏左的中间派,再加上生长在“男女各顶半边天”的新中国,对于孩子们约定俗成的这些繁文缛节我有时候会很不耐烦,特别是在商店里挑来挑去只剩下一样他看得上的玩具而这样玩具恰好只剩下粉红色的时候,我简直想一声暴喝:“有得玩就不错了,什么girly不girly。”

可是,亲,咱们不是说好要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以孩子的快乐为快乐以孩子的taboo为taboo的好妈妈吗,所以我忍,我忍,我忍啊忍,终于有一天,他用有点诡秘的态度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小M是男孩子,可是他却喜欢粉红色。我在心里举起双手作了个

Orz,想,that’s it,小伙子,咱们得好好谈谈男女这回事了。

在娃这个年龄的时候,我有过一条粉红色的裙子,是我妈妈亲手做的,裙摆有花边,裙子上似乎还绣了朵荷花。我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这大概是我的少女时代里最“girly”的一身衣服了。我的妈妈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最符合他们那个时代的审美的女性形象是眉毛又黑又浓,圆鼓鼓的脸蛋红彤彤的腮帮,怒目圆睁的李铁梅。是以他们那个时代过来的女性给我感觉都比较铿锵。一脉相承地,我到现在还不会自己修眉毛,没有穿耳洞,做不来针线活,不会梳太复杂的发型,甚至下意识地回避颜色式样太花哨的衣服。

我们的父母师长对男女之别采取的态度是模糊又警惕的。他们说,女孩子不要太讲究打扮,一讲究起这些来,就容易分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小听到大,我被彻底地洗了脑,忘了顺着这个逻辑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人告诫男孩子不要太讲究穿衣打扮。男孩子会不会分心,会不会成绩一落千丈。为什么只有女孩子要对那些可以把我们变得更漂亮的东西,口红啊,脂粉啊,首饰啊,保持戒备之心。也就是说,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告诫里的潜台词告诉我们:男女有别,男人和女人,除了长得不同,说话不同,上不同的厕所,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比如在成长中,他们面临不同的诱惑和障碍。所以一方面我知道男女有别,另一方面我又难免刻意地回避那些比较微妙的区别,因为区别本身,似乎就是对女性的蔑视。我意识到我要跟男人一样达到各种目标和要求,这个世界上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会因为我是女人就让着我。同时我又要面临一些仅仅用来约束女人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突如其来的妇女解放给我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带来的尴尬,由内自外,来自意识形态的尴尬。

更尴尬的是我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已经不看样板戏不认识李铁梅了,我们的女性模板更丰富更复杂更让人不知所措。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小看到大的是一本红楼梦,其中矫枉过正的所谓进步的妇女观我早以烂熟于心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女子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听到大的却是几套评书,我最熟悉最仰慕的角色是“女红卫兵”附体的樊梨花和穆桂英,婚前可以把未来的夫君拖翻在地打板子,婚后照样恩恩爱爱夫唱妇随生儿育女;我羡慕台湾女人的娇声细语,又很庆幸自己不用结了婚冠夫姓;我跟着师太对“男人这东西”口诛笔伐,却又自然而然地牢记鲁迅关于“娜拉出走”的当头棒喝。因为这些矛盾纠结,也作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对女性这个性别一直想得比较多。可是有了孩子之后,特别又是个男孩,还是个性别意识日渐强烈的男孩,我意识到对男性这个性别也不能再嘻嘻哈哈地用“男人是比女人低级的动物”之类的另类性别歧视来一笑而过,男女有别这个问题,突然让我亚历山大起来。

据说为人父母也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第一代移民在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当父母则简直有种连石头都摸不着的感觉,男女有别这件事尤其如此。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医院发给我们一顶绒线帽子,我们是男孩,不用说,肯定是蓝色的。新手父母兵荒马乱,帽子没几个小时就找不到了,我去找护士再要一顶,护士说,哎呀不凑巧,这几天男孩报道特别多,没有蓝色的了,只有粉色的。我说粉色的也行,她连声说真的吗真的吗,我说真的,她把帽子递给我,还继续问了几句你确定吗?我心想,至于的吗,就是一顶帽子而已,刚出生不到一天的孩子他也分不清什么蓝色粉色啊。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原来有的时候,真的是至于如此。

新生儿的蓝帽子和粉帽子,是男女有别的标签的开始。商店里孩子的衣服不用说自动分成两个区域,女孩子的区域有五光十色的花边花朵,颜色也丰富得多,除了粉红,还有粉紫,浅黄,甚至还有蓝色(令人发指!);玩具一开始还只是颜色上的区别,孩子越大,讲究越多:女孩子玩的芭比娃娃,长发如瀑,前凸后翘,性别特征简直令成年男性不好意思直视,除此以外还有成套的袖珍化妆品,以及肤色各异的公主在城堡里等着孩子们掷骰子来搭救;男孩子玩的除了各色体育用品,还有男性荷尔蒙旺盛的变形金刚,忍者,以及以战斗力为最主要指标的Pokémon cards。

就这样,男女有别,从医院,到商店,到银幕,到学校,一直到孩子的头脑里。我家娃才上一年级,去他们学校走走,不难看到女孩子扎一堆手挽手地gossip,说头发说裙子说“frozen”,男孩子们则头碰头地商量哪款电子游戏好玩,哪张Pokémon card最值得拥有。所有这些stereotypes,在我的少年时代是禁忌,是大家都知道而从不公开讨论的 “粉红色大象”,在我的孩子生长的环境里,却格外清晰,明朗,泾渭分明。

我相信所有stereotypes的存在都是有它的合理之处的,与性别有关的也不例外,至少,我还记得自己青春期关于性别的困惑甚至害怕,希望孩子们在这些性别符号的指引下,早早认识自己的性别,为自己的性别自豪。可是,既然是stereotypes,就难免有狭隘的地方 – 更危险的是,stereotype和discrimination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女歌星Alicia Keys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她说,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我只知道我不喜欢什么样的,我不喜欢stereotypical的女性形象。作为说明,她站起来,翘起兰花指做擦车状,回头给观众们抛了个媚眼 – 观众会意,大笑,谁都知道她在说谁;前几年新闻里,有一对自由主义夫妇在他们新生儿诞生的时候决定,对所有人隐瞒孩子的性别,他们给孩子起中性的名字,穿中性的衣服,用中性的颜色,因为他们受够了现代西方社会关于性别的stereotypes – 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也默默祝他们好运 -- 我跟他们一样,认为Stereotype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它让这个世界变得归类整齐,同时也单调乏味。

说了半天,关于如何指导孩子认识男女有别这件事,我还是那么的没原则没信心。无论如何,我希望孩子认识接纳男女有别,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之一。但是我也希望他对于性别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因为一个颜色组不成彩虹,因为男孩子也应该有权利喜欢粉红色,因为性别给我们带来的除了限制和界限,还应该有五彩纷呈的美好和新奇。

不过好玩的是,我在生孩子之前是个敏感而并不坚决的女性主义者,对于任何歧视女性的言论行为都格外警惕,谁胆敢显露一点瞧不起女人的意思,我立刻在心里给人颁发“沙文猪”奖章一枚。有了孩子以后,在和孩子长期的斗智斗勇中,我逐渐放弃了节操,发现性别歧视是特别方便快捷的男孩子行为规范工具。比如带娃去洗牙,他听到牙医的钻子在别人嘴里吱吱作响,扭头就想逃,我揪住他,在他耳朵边低声威胁:不准跑,也不准哭,男孩子洗牙的时候才不会cry like a little girl。他立刻换了副坚毅的表情,挺着小胸膛坐上了牙医的大躺椅。

最后,小男孩关于性别最甜美的误会大概就是要求和妈妈结婚了。我很矫情地问过孩子,长大要和谁结婚,他说不知道欸,还没有女朋友,可能和小O。我失望极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小O很甜。我只好厚颜无耻地问,你不想和妈妈结婚吗?他大笑:不可能的啊,没有人可以和自己的妈妈结婚。察言观色几秒钟,他说,可是你可以做我的girl friend。我说真的吗,他摊开双手,why not,你是女孩子,是我的朋友,所以是我的girlfriend – 证明完毕,一蹦一跳地玩他的去了。

我目瞪口呆地坐在原地,原来摸着石头养娃就是这样的 -- 娃这种动物,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很复杂,总之用相声新秀苗阜同学的一句话来概括就对了“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或者说,“你别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