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5):五行相生,养生之本

 tingzhenghui 2015-11-14

     五行虽有生克乘侮的关系,但最能指导人们养生的,则是相生之道。中医治病养生,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根据五行相生,同时从其他脏器入手,多角度作战。这就是一个著名的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尤其是“虚则补其母”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五脏刚刚出现虚弱的时候及时补救。

肝虽无补法,肝虚必养肾

中医常说“肝无补法”,指的是肝气、肝阳不能补,因为它们总是很旺的。肝虚,通畅是肝阴虚。而肝阴虚,源于肾虚,肾水不能养肝木,所以肝阴虚。

肝阴虚的表现:头晕、耳鸣、眩晕、手脚颤抖、眼睛干涩,等等。

如果是症状初期,可以多吃黑芝麻、黑豆等养肾食品,或用归芍地黄丸,同养肝肾滋阴。如果自我调理没有显著效果,说明肝阴虚程度已深,而且夹杂其他邪气或其他脏腑疾病,需要就医。

心虚则养肝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尤其是学生、写作者、技术人员,心神过于操劳,心血过于消耗,容易造成面色无华、四肢无力、精力不集中、多梦、多疑等症状。

在为其补心、养心的同时,应该注意补肝。肝无补法,补肝仍是补肝阴、补肝血。可用黑芝麻、桑葚、鸡肉、蛋类等补肝阴肝血,或用中成药归芍地黄丸、天王补心丸。如果兼见郁闷、易怒等症状,可先用逍遥丸以疏肝解郁。

脾虚则养心

很多人形体消瘦、脸黄、食欲不好,或是能吃而不能消化,这都是脾虚造成的。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忧思过度,劳心劳神。所以,《黄帝内经》说“忧思伤脾”。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养脾先养心,减少心神思虑是最关键的一步。

养心,主要是阳心血,还有养心神。心血充足,心神安宁,心火生脾土,脾虚症状自然容易解决。

肺虚则补脾

肺虚可分为肺气虚和肺阴虚。

肺气虚源于劳伤过度或久咳伤气,表现为气短乏力,劳累则气喘,咳嗽痰稀。欲补肺气,先补脾气。轻度的肺气虚,可吃大枣,补益脾气;或用六君子丸,既补气又化痰。

肺阴虚,表现为干咳、消瘦,根源在于是脾虚没有足够的津液上输给肺,可健脾润肺。轻度的肺阴虚,可用百合固金丸调理;中度和重度的肺阴虚,需即使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肺炎、肺结核、干燥综合症等疾病。

肾虚则补肺

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一般现有肾阴虚,然后发展到肾阳虚,肾阳虚必伴随着肾阴虚。

在肾阴虚的阶段,养肺是补肾的必要条件,因为“肺为水之上源”,脾把水谷之精微上输到肺里,肺在传到全身各部,同时把最精华的物质输入肾中。要补肾阴,就要保证其源头充足。百合莲子粥,润肺固肾,是肺肾同补的食疗途径;此外还可以选择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