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琅琊榜:长苏已逝,情义永存

 zhuyan630820 2015-11-14


此剧的原著及编剧海宴是成都一白领,供职于某房地产公司,《琅琊榜》是她的长篇处女作,编辑评价她是能沉静下来的人,她则说自己是:“普通女子,胸无大志,只愿昨日可忆,未来可期,有山水可游,有奇事可闻,有朋友可交,有家人可依,文字之乐不改,童稚之心不灭,已是完满一生。”


“业界良心”、“年度好剧”、“导演都是处女座”……一部《琅琊榜》几乎难得一见地赢得了一面倒的好评。的确,很久没看到这么叫人痛快的国产连续剧了,故事编得好,跌宕起伏,动人心魄,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台词古雅,情感丰沛;导演导得好,整体制作精良,无论是道具、美术、置景、服装、化妆、礼仪等都无比精心,细节经得起推敲又不露痕迹;演员演得好,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最最重要的是,终于看到一部三观极正,不靠偶像颜值,不靠狗血剧情,也不靠鸡毛蒜皮的家斗或没有底线的宫斗,而完美逆袭的电视剧了。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长林军,余音绕梁

剧集落幕了,无数剧迷掩卷长叹,恋恋不息,但全剧最终停笔在靖王为新军赐名“长林军”一幕,却可谓恰到好处而余音绕梁。“长林军”固然饱含着靖王对林门帅府及赤焰军的追思之情,更寓意着林氏所代表的忠烈、厚义、英勇之精神必将长存于世,并为后人所流传、承续。

正如霓凰所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林殊,在她心目中,林殊永远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那个少年,永远怀着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而林氏及赤焰军所代表的精神,亦如是。

“青砖黛瓦,故景如旧/草木无情,不解烦忧/当时烽火骤,焚尽几多残留/一袭白衣祭故人,陈情此时休。”

我们这些追剧的观众除了被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以及全片的精美打动,更深受震动的是其中传达出来的古典文明之美、古人情义之深重。这种观众对其真心的热爱,不也正如剧中梅长苏所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更在乎的是天下人的评判吗?而今日,观众的关注就是天下,是创作者们应该要认真去思考并对待的天下,不是吗?

观众不傻,虽然被各种雷剧雷了很久,但受过《琅琊榜》的熏陶,观众此后对雷剧的忍耐水平应该会降低吧?

剧中导演候鸿亮在一次采访中坦言:“现在做电视剧的人都不看电视剧了,认为电视剧没有养分。儿子小的时候,我老婆和他一起看电视,看宫斗剧的时候,我老婆赶紧跟他讲,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如果电视剧不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未来电视剧这个行业可能都会消失。”秉着这种人文情怀和忧患意识,这个从齐鲁大地走出来的创作团队精心制作了《琅琊榜》这样的良心剧。


△“病骨一身,未雨绸缪/心中算谋,几人看透/纵年寿难永,无愧一生所求/此去踏关山千重/将前尘挥袖,泣血书千轴/悲歌唱彻,战骨碎尽志不休。”

斯人去,情义千秋

江左梅郎、麒麟才子梅长苏最终做回少帅林殊的身份,消失于沙场。曾经的低眉浅笑、温文儒雅,曾经的神机妙算、叱咤风云,终究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然而斯人已去,道义永存。

一如冤案昭雪之时,乌云散尽,日光普照。

即使如高湛所言,这宫中的风从来没有停过。也永远不会停下。

但道义载于史册、更辉照于人心。

何为道义?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即便一面是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另一面却是无论多么暗黑、残忍、血腥也不能掩盖的巍巍脊梁、忠贞热血与深情厚义。

△大雪纷飞,难掩真情。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梅长苏身负祁王、林氏与赤焰军的莫大冤屈,削皮挫骨,忍受巨痛,改换容颜,又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只身筹划十几年,以病弱之躯深入京城那狼烟虎穴、纠葛重重、无比凶险之地,为的不仅是要替祁王、林氏平反,辅佐靖王上位,为的更是天道,是要让天下人相信道义、相信人心。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心中有真理、有正义、有担当,即使千军万马当前,又有何惧?

一如言侯对靖王与梅长苏执意要营救卫峥一事的评论:“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去,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抢,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剧中有几场对梅长苏极其危险的戏,譬如被抓进悬镜司被夏江逼供,被陛下召进宫被赐毒酒,最后一场与陛下对谈等。但再凶险、再紧张的境地,他都全无怯意,从容应对,不仅因他机智过人,更因胸中这份道义。

也正因这坚定的信念,他可以毅然决然地说:“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就让我来背负,那些阴暗、沾满鲜血的事,就让我来做。”


△这世上遇见人不难,难的是遇见心。唯有梅长苏最懂靖王。

命相博,只为风骨

只有拥有同样信仰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这种坚毅仁厚的心志与气节。譬如梅长苏与靖王。

而对于像陛下这种视皇权高于一切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有的人可以不为权势名利,甚至不惜性命,也要保住一片赤诚、一份情义。

当年读金庸的《连城诀》深觉触目惊心,人心之毒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凌退思为了得到丁典的“连城诀”,竟不惜将自己的女儿活着钉进棺材,以此为诱饵。然而他机关算尽却根本想不到、大概也永远不会明白丁典真实的心意:“凌退思这种人,于功名利禄,金银财宝看得极重,以己度人,以为天下人都如他一般的重财轻义,以为他女儿若向我索取,我一定不允,反而着了形迹,令我起了提防之心……虽然这是武林中的奇书至宝,可是与霜华相比,在我心中,这奇书至宝不过是粪土而已……他若叫女儿向我索取,我焉有相拒之理?”

凌霜华之于丁典,恰如道义、情义之于梅长苏。

△朝堂之上,江湖之深。“一个人只要有感情,有欲望,就永远不可能自由自在。”

而陛下正是如凌退思一般之人,当所有宗亲、重臣在朝堂上请求他下旨重审赤焰旧案时,他担心的仍是自己的皇位、威权,他以为梅长苏他们的真实目的决非仅此而已。他断不会相信,这世上真有人以命相搏如此折腾,就只为一桩13年前的旧案,他们所谋之事也只为国之太平、民之安康。

无怪乎祁王被赐毒酒,饮下之前最后一句话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如此惨痛,如此悲凉。


△“霁月清风,琅琊榜首/谁记昔年,策马风流/十载倏忽过,几回魂梦旧游/又多少冤魂织就/那缓带轻裘,尔虞我诈斗。”


无声处,情深若此

梅长苏令人感动之处,还在于他对一些看似不相关之人,同样有情有义。譬如他以一具女尸换出身怀六甲的誉王妃,保住誉王的骨血这一无辜的婴孩,并料到若誉王之后留于京城,未来免不了复仇之路的流血、杀戮;对于他们,远离京城从此平凡度日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此处还有一细节,看时没注意到,读了绿妖的剧评才想起:“好人的手上没有无辜者的血。反派要从牢里换出问斩官二代,找个相似者便是;梅长苏换出誉王妃,用的是一具女性尸体。”

再比如,虽然他让谢玉发配前留下手书,对他固然有助,但又何尝不是真心为长公主、为谢玉考虑呢。


△《琅琊榜》几乎就是男人戏,不过为数不多的几位女角一样出众。

还有他对宫羽的体贴,明知妾有情郎无意,面对蔺晨的调侃,他明言,既然未来必定让她失望,比起现在暂时让她难过一下,终究好过给她不可能的希望。

即使是面对夏江这样卑劣之人,他也命人带夏的妻儿前去探狱,让夏死得明白。

对于那些被无辜卷入风暴的人,他更是竭尽所能地爱护,比如萧景睿、言豫津等。

对于赤焰旧人,他哪怕没有胜算、耗尽所有,甚至可能从此前功尽弃也要营救,譬如勇劫悬镜司大理寺营救卫峥;再比如割破手腕,让聂锋食自己之血,并不顾自身安危将仅剩的药丸让给聂锋。

凡人世,义在心间

除了男主梅长苏,其他一众配角之情义亦令人动容。比如萌萌的小飞流对苏哥哥单纯的爱,他见梅长苏喝药,以为必定很苦,当听说可以代人喝药时,不假思索地向苏哥哥伸出手说,“拿来”!


△剧中最可爱纯净的小飞流与萌统领。

比如为以冰续草救梅长苏之命,黎纲、甄平、卫峥人等都甘愿舍弃自己性命,换回宗主一命。


△剧中最豁达仁厚之人,萧景睿。

再比如宽厚大度的萧景睿。因为梅长苏的关系,萧景睿家多年前的恩怨情仇、血腥历史被一一翻起,至此可谓家破人亡,已再无和美幸福之可能。然而长亭告别时,面对梅长苏的真心道歉,他却丝毫没有怪罪之意,反而淡淡地说:“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即便恶人谢玉,也非彻头彻尾地坏,对长公主到底难掩真情。

还有言侯的高风亮节,言豫津的热血赤诚,静妃的以静制动、以柔化刚,蒙挚的骁勇善战,夏冬的情深似海,还有霓凰郡主的英姿飒爽与一往情深。

当然,最主要的,还有男二,靖王的耿直不屈、坦荡磊落、情深意重。


△“今生一诺,来世必践”。

家国仇恨要表现得让大众都为之感动落泪,终究还是要落脚到“情”之一字。故事要能打通大家共有的情感经络,再高高在上、再才华横溢之人也有如我等小人物般的悲喜愁怨;同样,再平凡如你我在漫长一生中也会有一些闪光的时刻,也会有为了某一个TA倾尽所有的时候。

没有人真的只有恶,没有善;也没有人没有任何软弱之处、偏执之处。人性的可爱在其复杂之处,人性的希望也正在于此。

《琅琊榜》说到底,在风云变幻、奇妙诡谲的故事中,在如诗如画、古风古韵的画面中,传递出的依旧是善良、正道、情义,这些流传千古的最朴素的价值观。而这些或许才是它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