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袋狮

 来自二次元的人 2015-11-14

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食肉动物,可能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食肉哺乳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袋狮

  • 分布区域

    澳大利亚

  • 别    称

    刽子手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模式种: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

  • 动物界

  •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 袋狮科 Thylacoleonidae

  • 拉丁学名

    Thylacoleo

  • 哺乳纲 Mammalia

  • 生存年代

    上新世-更新世

  • 亚    纲

    有袋下纲 Marsupialia

  • 生存状况

    已灭绝

  • 袋狮属 Thylacoleo

折叠
描述

袋狮澳大利亚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它可能在:森林、林地 袋狮袋狮、灌丛带及河谷等地进行猎食。袋狮的近亲是草食性的袋熊及树熊。它是所有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中咬劲最强的,重100公斤的袋狮一咬可以媲美一头重250公斤的狮子。[1]它会猎食像双门齿兽及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动物。它是有袋类中专门的猎食者[2],它的前肢极度强壮,有可收缩的爪,这都是有袋类中未曾有过的。它有锋利的裂齿及强壮的颚肌,可以从猎物撕开一大片的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估计它有可能会攀树,并保存猎物的腐肉。袋狮肩高75厘米,长1.5米。它们平均重101-130公斤,个别的可重达124-160公斤。[3]它们的体型差不多像雌狮及小型老虎。

所处的时代是从上新世更新世,分布在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有袋类已绝种动物成员中最引人注目之一类,也是该处最大的食肉动物。这动物在许多方面与狮一样,它与结指兽科或结指兽的关系很密切,门齿,这门牙似乎起着真正食肉动物犬牙的作用,还长有厚实而长的、刀状的具剪切作用的裂齿,用来撕咬动物的组织。脑壳很小。但是和其它的肉食有袋类关系较远而属于以植食性为主的袋貂总科,其结构也与其它的肉食动物有一定差别。袋狮的主要猎物可能是当时同属于袋貂总科的大型植食性动物。

现代袋鼠的祖先--原袋鼠--可长到3米。其他植食性动物包括2.4 袋狮袋狮米长的袋貘和更大的双门齿兽,以及巨型短面袋鼠和平面袋鼠。双门齿兽是所有植食性有袋类中最大的,有犀牛那么大。它用大爪子从地上挖出灌木来吃。植食性动物是一种像狮子一样的有袋类捕食者--袋狮--的猎物。

一般认为袋狮更多是在平原地带活动的,而不是在森林或灌木林中。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史前食肉猛兽中最强的咬力来自-----袋狮。这些直到30,000年前还漫游在澳大利亚大陆的猛兽,体重达200多磅。研究报告显示,这类"超级食肉动物"曾经是澳大利亚大陆上占绝对优势的掠食者,正如各类剑齿猫科动物在北美或南美大陆上的地位一样。研究人员分析了39类灭绝和幸存肉食哺乳动物的犬齿,且考虑到动物撕咬力量和其身体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于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刊登于上星期出版的伦敦皇家自然科学杂志。

折叠
研究

Stephen Wroe-----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古生物及动物学家,领导了此次研究。他说:"现在袋獾的猎食能力往往被大众低估,事实上一头不超过6公斤的袋獾能杀死30公斤重的袋熊"。同样地理由使我们相信,30,000 年前漫步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袋狮,其可怕的撕咬能力是现存的、身体大小一样的非洲狮的三倍。Wroe认为:"一只袋狮的体重平均约为100公斤左右,而其咬噬力几乎可以接近250公斤重的现代非洲狮,而那几乎是现存非洲雄狮的最大尺寸了"。

Wroe和他的同事注意到类似的结构在澳大利亚袋狮的身上也有反映,早先的研究曾显示,哺乳动物中的掠食者中发达的大脑容积能为下颚肌肉留有余地,所以袋狮、恐狼等具有较小的脑量似乎也暗示了袋狮骨骼化石袋狮骨骼化石它们具有更强大的咬噬力量。Wroe对此评论说,"这已经是我们研究得出的一个理论,但在我们能确定以前,还需要做相当多的工作"。

现代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有胎盘类食肉哺乳动物的脑量是同等体型有袋类食肉动物的两倍半,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一些有袋类食肉猛兽的强大咬力。而进一步考虑到体重的因素,袋狮的力量就更加令那些研究它的学者们感到可怕了。

早在1859年,袋狮化石就已经被著名的化石专家理查德·欧文详细描述过。研究过恐龙的欧文是这样描述他的新发现的,"凶猛且带有极大破坏性的食肉猛兽"。但其后的学者们却有意降低了袋狮在更新世澳大利亚食物链上的位置,部分原因是因为袋狮缺乏发达的犬齿及其祖先是植食性动物。

随着Wroe和其他澳大利亚科学家们的努力,有关袋狮化石的发 现越来越多,这些信息都在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澳大利亚顶级掠食者的真相。

袋狮的化石在澳洲多个位点都有发现。于2007年,在纳拉伯平原下的山洞中就发现了整副袋狮的骨骼头颅骨,估计它是在平原隙缝中摔死的。 另外,亦发现了一头幼狮在其母狮育幼袋中的化石。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者:Marcelo Sánchez-Villagra 对此认为:"至今业界仍有关于袋狮如何生活的争论,最近澳大利亚学者的研究结果,似乎又回到了理查德·欧文最初对袋狮生活习性的意见,即袋狮仍旧是更新世澳大利亚顶级掠食者"。

折叠
袋狮-特征

现代袋鼠的祖先--原袋鼠--可长到3米。其他植食性动物包括2.4米长的袋貘和更大的双门齿兽,它可能有一个长鼻子。巨袋鼠是所有植食性有袋类中最大的,有犀牛那么大。它用大爪子从地上挖出灌木来吃。植食性动物是一种像狮子一样的有袋类捕食者--袋狮--的猎物。一般认为袋狮更多是在森林地带活动的,而不是在草原或灌木林中。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史前食肉猛兽中最强的咬力来自-----袋狮。这些直到30,000年前还漫游在澳洲大陆的猛兽,体重达200多磅。研究报告显示,这类"超级食肉动物"曾经是澳洲大陆上占绝对优势的掠食者,正如各类剑齿猫科动物在北美或南美大陆上的地位一样。研究人员分析了39类灭绝和幸存肉食哺乳动物的犬齿,且考虑到动物撕咬力量和其身体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于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刊登于上星期出版的伦敦皇家自然科学杂志。

折叠
袋狮-力量

Stephen Wroe-----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古生物及动物学家,领导了此次研究。他说:"现在袋獾的猎食能力往往被大众低估,事实上一头不超过6公斤的袋獾能杀死30公斤重的袋熊"。同样地理由使我们相信,30,000 年前漫步于澳洲大陆的袋狮,其可怕的撕咬能力是现存的、身体大小一样的非洲狮的三倍。Wroe认为:"一只袋狮的体重平均约为100公斤左右,而其咬噬力几乎可以接近250公斤重的现代非洲狮,而那几乎是现存非洲雄狮的最大尺寸了"。

Wroe和他的同事注意到类似的结构在澳洲袋狮的身上也有反映,早先的研究曾显示,哺乳动物中的掠食者中发达的大脑容积能为下颚肌肉留有余地,所以袋狮、恐狼等具有较小的脑量似乎也暗示了它们具有更强大的咬噬力量。Wroe对此评论说,"这已经是我们研究得出的一个理论,但在我们能确定以前,还需要做相当多的工作"。

现代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有胎盘类食肉哺乳动物的脑量是同等体型有袋类食肉动物的两倍半,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一些有袋类食肉猛兽的强大咬力。而进一步考虑到体重的因素,袋狮的力量就更加令那些研究它的学者们感到可怕了。

袋狮捕食图册早在1859年,袋狮化石就已经被著名的化石专家理查德·欧文详细描述过。研究过恐龙的欧文是这样描述他的新发现的,"凶猛且带有极大破坏性的食肉猛兽"。但其后的学者们却有意降低了袋狮在更新世澳洲食物链上的位置,部分原因是因为袋狮缺乏发达的犬齿及其祖先是植食性动物。

近年来,随着Wroe和其他澳洲科学家们的努力,有关袋狮化石的发现越来越多,这些信息都在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澳洲顶级掠食者的真相。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者:Marcelo Sánchez-Villagra 对此认为:"至今业界仍有关于袋狮如何生活的争论,最近澳洲学者的研究结果,似乎又回到了理查德·欧文最初对袋狮生活习性的意见,即袋狮仍旧是更新世澳洲顶级掠食者"。

折叠
最"凶残"动物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日前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对众多的食肉性哺乳动物的咬力(bite force)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俗称"塔斯马尼亚恶魔"的食肉性有袋类动物--袋獾才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猎食者。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现今澳大利亚大陆并没有什么陆地掠食性动物,但在3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存活着一种叫做"袋狮"(Thylacoleo carnifex)的有袋食肉性动物,这种已灭绝的物种在远古澳大利亚相当于剑齿虎在南美大陆的地位,它体型庞大,撕咬力强,是凶猛的顶级掠食动物。

通过研究动物的头骨化石,科学家在已经灭绝的食肉哺乳动物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已经灭绝的袋狮(Thylacoleo,marsupial lions)与袋獾比较起来,其凶猛程度更胜一筹,是所有食肉哺乳动物中咬力最强的。这种体重达200多磅(约100多公斤)的生物最后一次在澳大利亚大陆上漫步已经是大约3万年前的事情了。

研究小组表示,这些"有着不安性格的食肉动物"曾经是澳大利亚大陆上占统治地位的顶级掠食者,在到处充斥着马刀齿猫(saber-toothed cat)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它们也占据着类似的小生态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