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沈从文《边城》的乡土精神家园情结

 郑帝新媒体策划 2015-11-15
 
 
                                                                                   文/郑地
                        
    引导语: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风尘如何湮灭,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洗涤,总有这样一句话回荡在我们的耳畔:家乡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是啊,蔚蓝的天空,白云依旧流淌;汹涌的大海,礁石依旧站立;纷繁冗杂的尘世,我们依旧坚守,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份淡泊,一份宁静,一份心底的欢唱,一份永恒的情结。

    1923年沈从文为追寻新的生活和理想走出了湘西来到了北京。久居都市,他对城市争权夺利的政治内幕和文明道德掩饰下的病态人生体察越来越深,对健康质朴自在自为的故乡湘西的一切越是感到眷恋和依恋。由于造化的帮助,一双刚从洞穴中出来的原始初民的眼光被沈从文获得了,这眼光,不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干扰破坏,因此他笔下保留了湘西世界封存在原始自然状态的原汁原味。沈从文在这荒疆边地,搜新捕怪,志异猎奇,所写种种,皆是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沈从文是现代人,却来自半原始状态的湘西,瑶曲和神话在这里还是鲜活的,支配着居民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统观沈从文的创作可以发现:在沈从文的情感倾向中,鄙视嘲讽都市文明人病态人生,礼赞远离现代文明的古朴村镇村民原始的道德风尚,这种浓挚的质朴性原始主义情结大都凝聚在他的《边城》小说中。

    如果说沈从文笔下流泻的是一曲曲边地牧歌的话,那么《边城》则是其中最优美悠扬的乐章。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究竟具有怎样原始诱人的风光风情?
   首先是美丽、恬静、和谐的人与自然。“边城”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依山傍水自然形成,山是高山,水是碧水。傍城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溯流而上,依旧是碧波涟涛绿水青山还有桃杏花里的人家,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同流淌的溪水一样安详、清明。男子在屋前劈柴,女人穿了自家织就而又浆洗得极硬的土蓝布衣裳,“在日光下一面做事,一面说话,一切永远那么寂静,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这里有梦有期待而更多地是顺其自然,老船夫在这种安详和期待中过着每一个时日,从二十几岁直到死去一直尽心的守着渡口迎来送往,甚至对女儿的死他也不怨天尤人。翠翠在这种安详的环境中形成了单纯质朴、不急不躁而又执着的爱情憧憬与追求,“自然既长养且养育她”,美丽聪慧、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其次是古风犹存的地方风俗与人际关系。老船夫在渡口摆渡,渡船属大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夫又塞回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一方面是乐善好施,一方面是安贫乐道,忠于职守,知足常乐。“由于边地的风俗淳美,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重义轻利、守信自约。这里还有盛酒的大瓮,大个的土碗,器皿是土制粗糙的,人心人情是单纯古朴的,充满了友善质朴的原始遗风。纯朴的地方风习熏陶着村民,并以此养成了古道热肠的性格,二者互为影响,成就了这一方热土特有的风俗风情。

   边城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青人”,如天宝和傩送;有聪慧娴静美丽的翠翠;有“又正经又大方”的老年人,如老船夫;有济危救难慷慨好义的中年人,如顺顺。边城人纯朴、自然、和睦相处:邻里之间慷慨解囊与友好往来,祖孙之间相依为命,父子之间和气,父女之间理解永存,兄弟之间浓厚亲情,男女之间真挚而野性的爱情。这一切关系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田园诗般和谐而自然的关系,善良而诚挚的百姓之间,只有误会,没有敌意,只有谅解和宽容,没有狡诈与欺瞒,人与人融洽和谐,构成了令人神往的人间佳境,因而有人称《边城》是田园诗的杰作。

   再次是灵性相通、神秘互通的人与动物。老船夫“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在这里,黄狗象一个家庭成员一样和主人公一起介绍给读者。有时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前的故事。这里的黄狗温顺乖巧,可听故事可做事情,既不是人的对立也不是人的玩物,象翠翠的伙伴又像爷爷的孩子,还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助手”,“茶峒附近村里人不仅仅认识弄渡船的祖孙二人,对这只狗也充满了好感”。

   小说中还多次把作者心爱的人物翠翠、傩送、天保比作小兽物。天保、傩送、“两个青年人结实如小公牛”。在自然界里长养的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巧,有时川东过来小羊和小牛在此过渡,翠翠必跟着学。这里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灵性共通,神秘互渗,翠翠学小羊与母牛叫是一种纯真情感的流露。

  “边城”有诗一样美丽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有诗一样的秀美、随顺、自然的男女老少,有诗一样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有诗一样的情感和语言。但这一切又象梦,可见作者以如诗如画的故事与人物和山水风情圆了自己一个梦——回归自然质朴本真健康的梦。可以说,《边城》是作者情结的一个载体,是人类社会曾有过或作者理想中该有的生活图景的一个缩影。沈从文给自己,也给读者留下一个如诗如画的梦一样的精神家园。

   湘西多山多水,风景十分优美,作者常常笔端带情感,写出山川的灵性。对于社会风貌的描绘,更富生活情趣。沈从文叙事与写景,自然景色与世态习俗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是一幅幅风俗画,也是美丽的抒情小品。《月下小景》就是用美丽的月夜作背景,描写两个青年男女在蛮性习俗迫害下演出的爱情悲剧。沈从文把风俗画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揉在一起,于是风俗画的背景上,反映了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理想与道德情操。

   沈从文继承了废名用抒情笔调写小说的特点,同样是描写人情人性的美,但题材更广,人物道德探索更深。他用诗意的语言教给读者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感受生命的诗意和存在的尊严,于记忆的源头接近楚巫文化,充分展示了由闭塞而保留原始清新感和神秘感的民间风情,是他把这类以诗意笔触写田园的文学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总之,他的小说的牧歌情调不仅具有陶氏的闲适冲淡之风,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渺。由此,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河流是一个常见意象,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纯真美好的人性,也象征边地带有质朴民风的原生态的生活,同时也象征了沈从文一个向往已久的精神家园,而他就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编后语:在当下文化快餐化的网媒体时代,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坚守一份热情与执着,也是坚守一份从容与安详,更是坚守一份淡泊与清净。固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吧,抛却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让这个世界少一份污浊,多一份纯净。因为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情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