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与写作

 郑帝新媒体策划 2015-11-15
 
 
                                                            文/郑地                                                   
  
  在社会转型期和网媒体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生存环境和信息文化传播渠道的巨大变迁,年轻一代写作者的创作呈现出与以往历代青春写作不同的特质,其中包括题材、语言甚至叙述方式。如果说在当今中国文学中有一种原本固有的被前辈人们所认同的写作存在,那我们不妨将其称作主流文本。而横隔在当代青年写作和主流文本写作之间的,无疑就是过去十多年间,对文学界影响力巨大的以类型化写作为范式的80后青春文学。

  谈到当代青少年写作,就不得不提及80后的写作。80后写作跟以往所谓的主流文本写作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80后青春文学由一群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青少年作者所引领,作品集中表达了年轻一代青春期的叛逆、孤独与自我个性,显现出了青春叙事与前辈人青春经验表达的异质性。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韩寒、郭敬明等人。在他们的笔下,青春不再与时代政治、个人崇拜、文化主流密切相连,甚至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社会群体也可以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方面包容性的进步,为80后文学的成长乃至成熟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图书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文化话语空间的推波助澜,新的大众传媒的兴起和传播,使得80后青春文学呈现出旺盛的活力和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这一代青少年的写作是活在80后的写作里的,80后的写作风格、题材、叙述和表达方式被沿袭下来,被他们所模仿、借鉴甚至思维模式上面产生了依附。其实在学术界、主流文坛和主流媒体眼里,青少年写作无所谓什么80后、90后之分,都是一个形态上的范畴。而在他们眼里,实则不然!当代青少年写作是有其自身特质的,即回归自我,把当代青少年写作及传统主流文本写作跟自身的写作区分开来,探索自我存在和当下社会生活的内在关联,试图在青春文学类型化写作和传统的文学性写作这两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新写作类型和表达方式!

  除了说时代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代又一代群体之间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变化,毕竟在当代青少年这代人里头,年龄相差五岁所带来的各种不同已经显而易见。其实还是因为与前期主要依托网络写作、商业出版、文字市场的发展模式不同,当下无论80后、90后的写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对主流文化也就是传统的文学性写作的认同与归并趋势。更严格意义上来讲,80后的青春文学在过去的十年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文学影响,而且80后写作的真正意义还未结束,或者说还在探寻新的出路,然而属于当代青少年写作的时代还远远未曾到来!

  有人说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一种文化现象,80后的青春文学实际上已经结束了。这只是因为80后青春文学的作者们产生了分化,一部分继续青春文学类型化创作,一部分开始转型到更为纯粹的文学性写作,80后为主体的青年写作者里不乏潜质突出、胸怀社会之辈,他们开始从商业和娱乐的焦点中脱离开来,面对文学本身的现实。那么作为当代青少年写作一代呢?他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能符合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发展?

  观察当代青少年所写的东西,研究他们对文化作品的评论、自身对于创作转型的认知、对主流刊物的观点认同以及对主流评论界的认可等等,发现当代青少年对未来的、未知的的写作存在相当大的期待!当伴随着当代青少年一代成长起来的80后青春文学渐渐从一种占据公众文化视野的文学现象退为一个仅用“类型化”就可以概括的文学写作,当代青少年们褪去了先前的对流行文化的狂热和某种现象级崇拜,将其还原成为一种常态的普通写作,他们开始发现这些青春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度乃至味道都已经大不如前。其实作品还是那些作品,只不过他们成长起来了,他们会觉得这些作品缺乏文学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讲忽略了对当下文化的叙述和对真实生活的思考。应该说,他们慢慢开始学会了从反思和批判的角度来看待写作!

  写作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一代人里头都要有那么些记录者,才能使这一代人的成长显得不那么庸常。写作不是本身,也不是目的,或者说写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赋予了它意义,而当代青少年对成长过程中的思考以及思考所产生的思想才是所要表达的主体!但是对于当代青少年写作来说,面对古今中外,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浩瀚经典,写作者在质疑、犹豫和寻找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凸显出某种寻找自我主体性的艰难与困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