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蜡石讲堂】黄龙玉收藏七大心理短板

 用知识丰富生活 2015-11-15

黄龙玉的购买收藏,作为玉石收藏的一个新品类,在其交易收藏中,尤其是交易过程中,心理因素极为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甚至是存在某种心理缺陷,那么,他在黄龙玉交易过程中,任何市场状况、交易信息、行情涨跌、同行竞争、突发状况甚至是欺诈、圈套都会使其心理出现极大波动,这时就容易产生心理误导,导致行为失控,从而造成买卖或收藏的损失。


总结来看,常见的心理误导因素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七种,在这些心理作用的行为中,有较少部分可以通过度的把握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极大多数对玩家进行黄龙玉购藏都存在消极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引以为戒。这七种心理现象我称之为七大心理短版,具体如下:

一、随波逐流、毫无主见


有一些黄龙玉玩家在交易时心中没数,不能坚定自己的目标,缺乏主见,受他人的主张、意见或要求影响,经常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计划。比如说,本来自己看好的玉石,别人说不好,自己便动摇了;自己本不看好的石头,有人说好,也随之的以为很好。对于已收藏的玉石,人家随便一句“卖得”、“卖不得”、“不值了”都极大的左右着自己的心理和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情形于色、陷于被动


一些缺乏经验的或性情直爽的人,在交易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的想法暴露无遗,或急于脱手、或急于购入,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心里是如何想被对方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结果在交易之后往往发现自己吃了大亏。这正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宋代苏洵在其《心术》中曾提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这句话说的是作为领兵大将应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泰山崩塌面不变色,麋鹿在旁边翩翩起舞而不眨眼,然后才可以左右局势,战胜敌人。


此言放在黄龙玉购藏上也是恰当至极,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每一单成功的交易背后,都有不为他人所知的攻伐拒守。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做到心中有而面上无,“不为眼前利益所动”。


三、死咬价格、错失良机


一小部分人在选购转手黄龙玉的时候,无视市场状况,纯以自己内心的价格作准——买黄龙玉限定在最低价上,出售黄龙玉设定在最高价上。这种行为从商业角度看并不完全可取,如果是可买可不买的玉石、或者作为售出方不急于出手或买者执意收藏。那死咬价格不失为上策。但一般交易过程中,以此为手段,往往会错失良机。


四、斤斤计较、因小失大


交易中买卖双方的预期价格已经到位,但有的人往往为了计较几个小钱,最终使买卖泡汤,或是丢掉了一块好的玉石,或是失去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或许有人会说,计较不成可以按原先的商议交易。


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存在着一个心理底线和心理平衡问题。成交价有时就是极限价,因一点小钱而超过了这个极限,其中一方定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宁可放弃交易也绝无再理。这就是人们常常遇到的所谓“谈崩了”。


五、事倍功半、贪多忘精


黄龙玉的收藏总体来看是越多越好,这里所说的多是针对精而言。市场上的黄龙玉有精品,少数更是可入绝品、神品之列,但同时也有大量的档次低下的劣品。所以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先精而后多。


有些人急于求成或显示实力,购藏动辄以百斤计,但其中却少有精品,这不但劳神费力,而且从观赏收藏和商业角度看都不是一件成功的行动,属于典型的事倍功半、贪多忘精


六、图贱得废、得不偿失


在黄龙玉的交易中,有时候会出现贱价石头出精品的情况。这种现象其实在各种类玉石乃至古玩收藏中都有所见,即所谓“检漏”。故而有一类人专门买卖贱价观赏玉,希望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尤其是买黄龙玉观赏玉的,总希望可以从低档、垃圾观赏玉中挑选出上品玉或精品玉。这并非不可能,但出现此类状况的绝对少之又少。


这不仅仅需要极好的机遇,更要求购买者有超常的眼力,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加之黄龙玉市场日趋成熟,价格也趋于稳定,所以如果专门买卖贱价黄龙玉以求收藏和经营,绝对是图贱得废、得不偿失。


七、一朝失手、因噎废食


俗语云: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买卖、收藏黄龙玉,即使再精明、老练的玩家也难免有打错算盘的时候,以致在经济或收藏上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有些心理素质过差的人便因此而产生了畏惧心理、萌生退缩之念。甚至是从此对玉石收藏经营失去了兴趣和激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