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钱 选
钱选作品
钱选(约1239—1299),宋末元初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譬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家有习懒斋,因号习懒翁,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南宋亡,入元不仕,自谓“耻作黄金奴”,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隐于绘事,以终其身。工诗,善书画。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李公麟,花木、翎毛师法赵昌,青绿山水师法赵千里,喜作折枝花木,笔致柔劲,着色清丽,有装饰味。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传世作品传世作品有《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浮玉山居图》、《扶醉图》等。
钱选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在绘画上不为时俗陋习所束缚,广泛吸取晋唐以来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勇于自出新意,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从钱选现存的作品看,他是元初变革南宋画风的先行者,其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钱选博学多艺,精通音律之学,善诗文(《元诗选二集》中收存有他的诗20余首),他还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题写诗文的传统,其得意的绘画作品多赋诗在上。在传世的绝大多数作品上,都有其题诗或跋语,他运用笔墨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又结合诗意来充实画意,无怪黄公望说“知其诗者乃知其画”。这种诗、书、画三者结合的形式,被后来的文人画家广泛使用,形成中国绘画的传统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钱选在开创有元一代的画风上,是起了先驱作用的。
《杨妃上马图卷》 纸本设色,纵29.5cm,横117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作为钱选的复古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图中描绘的是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西湖吟趣图》 纸本设色 25×72.5cm 清宫旧藏
《西湖吟趣图》是描绘北宋诗人林和靖的故事。图中诗人倚身于石桌,面对梅枝,凝神构思。白鹤蹲在身旁,一童在后面炉边取暖;画上自题七律一首,云:粲粲梅花冰玉姿,一童一鹤夜相随。暗香疏影惊人句,正是沉吟入思时。
《洗象图》明佚名临钱选 绢本彩绘 尺寸:37.8 x 64.7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洗象图》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佚名画家临摹宋代钱舜举的《洗象图》,此画被很多人误以为是钱舜举的真迹,因画中也是这样书写的。《洗象图》的主题取自佛经典故;“洗象”意即“扫象”,但同时也有“扫相”之意。以洗象为主题的作品在明清时代十分流行。此画与其他的《洗象图》不同的是没有自然风景的陪衬,只是重点突出了浑圆雪白的大象及周边的人物。画面左方一身披红色袈裟神僧,右手持锡杖,右侧有一老者在童子身后观看。一名童子和二个象奴正在刷洗一头身躯庞大的白象。因为大象本身具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其性格“谨审静重”,因此在许多的佛教故事里面,大象不仅作为菩萨骑乘的坐骑,有时也是菩萨自身的幻化。
局部1
局部2
大象通体洁白,浑圆粗重的身躯宛如一座小山,这庞然大物周身的曲线却是柔和轻缓,流畅自然,给人的感觉是它的性情善良而又温顺。细小的双睛与通身的粉白色形成鲜明对比,显得炯炯有神。两只硕大的耳朵似乎正在轻轻的摇动,看得出,此时被刷洗的很是惬意舒坦。
局部3
局部4
这幅作品的色彩十分的清新明快,雪白浑圆的大象及人物的服饰,都给观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整幅作品充满着一种祥和平静,安逸自然的氛围,这是在许多有关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都极力表现的主题与特色。
《扶醉图》绢本水墨设色 28cm×49.5cm张大千旧藏 王季迁收藏
《卢仝烹茶图》 纸本设色 纵128.7cm 横37.3cm
该画描绘了卢仝得好友朝廷谏议大夫孟荀送来的新茶,并当即烹尝的情景。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家境贫穷仍刻苦读书,不愿入仕,以好饮茶誉世。这幅卢仝烹茶图,图中那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当是卢仝。观其神态姿势,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一侍者着红衣,手持纨扇,正蹲在地上给茶炉扇风,另一侍者旁立,其态甚恭,似送新茶来的差役。画面上芭蕉、湖石点缀,环境幽静可人,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钱选花鸟作品《秋瓜图》
钱选花鸟作品《燕归来》
钱选山水作品《浮玉山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