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趣事

 鸽子飞吧 2015-11-15

旧时农村的风俗画之一

死要面子的败家子

  

  我在家乡附近几个村子做过考察:有许多农户的历史都是:第一代人创业,第二代和第三代子孙们,不知道创业的艰难,是坐享清福的继承者,就开始败家。这几乎是一种规律。

   上个世纪之初,在农村的每家每户,从播种、锄草、收获,推米磨面到吃进嘴里,是“一条龙”。穿衣呢,从种棉花,纺线、织布、染色,缝制衣服,也是各家“一条龙”。各户自己是独立的。如果需要某些小商品,可以到集市上去,摇着“拨啷鼓”走街串巷的“货郎担”也送货上门。妇女们把梳下来的头发,攒起来,遇上来了货郎担,拳头大的一团头发,可以换几根针,一缕线。这是典型的中世纪的“农耕经济”,起码在我们河南省的滑县是这样。

   每家都喂三五只或者十只八只鸡,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攒几斤后,遇到收购者卖点钱,贴补家用。对于农民们这几乎是唯一的副业生产。

   我爷爷是个创业者。他就是靠贩卖鸡蛋发家致富的。爷爷收购了一定数量的鸡蛋,挑着一两百斤重的担子,到一百八十里外的安阳(那时叫彰德府)去卖。早晨出发,晚上到达,次日回到家里。两天一个来回。……就是这样的艰辛劳动,创造了我村的首富。我家最鼎盛时期,在附近的留固镇上,开了一家铁匠炉,打造链刀锄头之类的农具,算是“工业”;又在镇子上开了一个卖针头线脑之类的杂货店,算是商业;因为这两个企业有信用,当时还发行过货币(用木板印刷,一张两联,从中间撕开,可以兑换成银元,在附近的集镇和农村流通),这算是金融。家里的一顷多地,算是根基。如果“划成分”的话,我家就是地主、工业、商业兼金融资本家了。在本地名噪一时。

爷爷年纪老了,由长子我大爷接班。

我大爷算是第二代,是爷爷的接人。他接过爷爷的班,靠爷爷积累的财富,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表面上看,家业还兴旺发达,实际上早已资不抵债。纸里包不住火,一旦暴露了,上门讨债的,告状索赔的,派打手哄抢财物的,眼看着那么大一个家业,被粉碎了。我爷爷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艰辛创造的家业,落得如此下场。一条小绳悬在梁上,上吊自尽了。

我大爷当然是“法人”,打官司他是被告。为躲债,躲官司,逃跑得不知去向了。

这都是我母亲告诉我的。

我大爷只生一子,名叫“玉凯”。大概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过了“追溯期”之后,玉凯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把我大爷接回家来。在我略微懂事的时候,还见过这个大爷,仍然很有阔老的派头。这时,大哥可以容忍这位败家的老爹,可是别的家庭成员,却总是和他过不去。即使端碗吃饭,也要挨难看的脸色。乡亲们也讨厌他这个败家子,当面对他说:“你死了怎么见祖宗呀!”。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他是个要面子的人,觉得生对不起家人,死后无脸见创业的父亲,一时想不开,第二次出走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无分文,又不忍低三下四地要饭,一去就杳无音信,多年不见回来。可能冻死或饿死在他乡的什么地方了。

我爷爷创业,我大爷败业——创业和败者,都没有好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