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利亚观察之二】中东的难民

 nanti2010 2015-11-15

这些难民营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里面生存的人们已经繁衍了好几代,但黎巴嫩始终没有办法将他们吸收进入自己的社会。


郭建龙 专栏作家


在中东国家,最常见的景象之一,就是难民。


以我在2014年四五月间访问的黎巴嫩为例,在黎巴嫩的南部城市泰尔(Tyre)和西顿(Sidon),随处可见巴解组织前主席阿拉法特的挂像。这里的街道比起该国中部地区(首都贝鲁特也在中部)残破很多,大片的难民营门口站着全副武装的军人。这些难民营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里面生存的人们已经繁衍了好几代,但黎巴嫩始终没有办法将他们吸收进入自己的社会。


黎巴嫩南部城市泰尔的街头小贩。不远处就是巴勒斯坦难民营。营地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却始终无法被吸纳进黎巴嫩社会。作者供图


对于第一代逃难的人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难民。自古以来,中东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也早就习惯了战争,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家乡开战,人们把细软带在身上,把门一锁,就离开了,跑到别的地方去躲几天、几月,等战争过去了才回家。


当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后,巴勒斯坦的人们以为这次也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纷纷锁上了家门,越过了边界,进入了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境内,等着风头过去再回家。但他们绝对想不到,这次面对的是另一种状况:当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拒绝他们入境,而他们的家,却在国境线的那一边。


以色列之所以强硬地拒绝难民回家,是因为犹太政府发现战争改变了人口比例,让犹太人的话语权更强了。想尽一切办法使得犹太人成为这片地区的多数民族,一直以来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另外,一旦难民回去,还会带来不小的混乱。政府宁肯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始终软弱无力),也要一劳永逸地把难民拒之门外了。



这是埃及开往苏丹的航船。苏丹属于阿拉伯世界最遥远的角落,也已经出现了叙利亚逃难者的身影。作者供图



更加悲惨的是:不仅以色列“驱逐”难民,就连接收国也不待见他们,长期把他们排斥在本国社会之外。


黎巴嫩政府不愿接纳难民,是因为黎巴嫩当时的政治结构是按照基督徒占六席、伊斯兰教徒占五席分配的,这个比例与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的比例是一致的(黎巴嫩内战后,议席数已经变成了五比五,但实际上穆斯林人口已经远超过了基督徒)。如果属于伊斯兰教的难民都成了黎巴嫩公民,就改变了宗教比例,让基督徒失势了。所以,黎巴嫩想方设法拒绝承认难民们的身份。通常情况下,第一代难民如果生了孩子,第二代应该能够逐渐获得所在国的身份,并融入当地的社会,由于黎巴嫩政府不友好的态度,使得至今,难民的孩子们仍然享受不到合格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


但在中东,问题的根源永远不是单一的。除了以色列、黎巴嫩政府的问题之外,就连难民本身也有着不小的问题。隐藏在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就曾经是各个接收国的噩梦。在约旦,巴解组织坐地为王、反客为主,差点儿推翻了约旦政府取而代之,最终约旦国王忍无可忍,武力驱逐了巴解组织。狼狈逃窜到黎巴嫩的巴解组织继续兴风作浪,使得黎巴嫩政治结构终于破裂,并酿成了血腥的黎巴嫩内战。


内战时期的黎巴嫩也成了巨大的难民输出国,为了保命,黎巴嫩人四散逃往了各个国家。由于被以色列、叙利亚和大海环绕,黎巴嫩人聪明地选择向大海方向逃难,这些人跑到了欧洲、美洲,分布在全世界。与巴勒斯坦人不同,黎巴嫩难民在海外的打拼都比较成功,融入了当地社会,甚至出现了许多商业奇才。他们在战后纷纷回国探望,也为这个小小的战乱国家带来了投资和财富。被刺杀的前总理哈里里(Rafic Hariri)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沙特白手起家,依靠沙特王室的恩宠成为巨富,他在黎巴嫩结束内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协调作用。内战结束后,哈里里成为了总理,将在海外的经验用于国内,顺便借助新的建设高潮和腐败的政治体系大发横财。


黎巴嫩内战结束后,在海外资本的带动下,该国的中部步入了繁荣,需要大量的低等劳力。但是黎巴嫩宁肯从海外的印度、印尼、菲律宾和非洲进口廉价劳力,也不把机会留给近在眼前的巴勒斯坦难民们。他们认为,海外劳力是可控的,干几年可以随时赶走,但是难民一旦获得了身份,就很难再剥夺了。


对于小小的黎巴嫩来说,巴勒斯坦难民潮也不是他们见识的唯一一次难民潮。在南部问题拖了几十年成了脓疮之后,最近,东部的难民问题再次成为了焦点。


黎巴嫩的东部和叙利亚接壤,当2011年叙利亚进入内战状态,战乱区的人们又开始锁上门,进入了离乡背井的过程。这次的叙利亚难民潮规模比以前诸次都要大,出国逃难的人数达到两百多万,更别提在国内流离失所的人们。与叙利亚接壤的土耳其、约旦、黎巴嫩都不得不大量地接收他们。就连遥远的埃及、北非也有了叙利亚难民,而我遇到的萨义德(上篇谈到),已经逃到了苏丹。


在埃及的首都开罗,我看到叙利亚的母亲们已经带着孩子在街上乞讨,有的人仍然带着矜持和不习惯,即便在乞求施舍时,也想让人明白,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一旦仗打完了,他们就可以回家了。



叙利亚观察系列精彩文章列表,可回复下列数字获取。


76——《【叙利亚观察之一】萨义德的逃难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