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标点错误,让他们错失新闻大奖★中国新闻奖审核:《现汉》《标点》必备

 nanti2010 2015-11-16

2015年中国新闻奖审核近期正在紧张进行。我们摘录的《中国新闻奖审核意见是这样炼成的》(2015年)一文,附后。


先来看看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首次设立了审核委员会。经审核,其中参评中国新闻奖的656件作品中,301件作品存在各种明显瑕疵,对其中存在原则性、事实性、差错以及有两处以上文字、标点、语法、逻辑错误的149件作品,审核委员会建议撤销它们的参评资格。在撤销评奖资格的149件作品中,广电作品23件,占比15.4%;网络作品19件,占比12.8%;各类文字作品107件,占比71.8%。撤销原因绝大部分是存在语言文字错误和表述不当的错误。带有共性的错误归纳为以下十个大类。



1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这一类差错是大量的。审核中发现的常见错误主要有:整个段落一逗到底,该逗不逗,顿号逗号混用,分号句号缺失等。

原文 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强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使企业产品、规模和管理上档次”将成为民企二次创业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申报职称对于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的职称申报制度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
审核 文中标点使用不准确,一逗到底,导致语义不清,未按照表达意思分层断句。

原文 灾区现场看似到处都是新闻,现场记者往往什么都想写却又觉得没有抓手从而显得非常焦虑。
审核 在“抓手”和“从而”之间必须有个逗号


2
字、词误用

这类差错的数量仅次于标点符号。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明显的错字、错词

这类错误的产生,尽管记者和编辑要负主要责任,但校对也难辞其咎。因为只要稍微认真一点,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原文 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消息令人婉惜。
审核 “婉惜”应为“惋惜”。

原文 她裂着嘴笑着说
审核 “裂”应为“咧”。

同音词的误用

这类错误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现在记者们写稿基本使用电脑,且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读音相似或相近的词,很容易就随手而出,比如:“侦察”与“侦查”,“按耐”与“按捺”等。也有一些同音词是因为没有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而造成了误用,比如:“截止”与“截至”,“期间”与“其间”等。

原文 这起案件从公安机关开始立案侦察到法院宣判,一直没有直接人证、物证。
审核 “侦察”应为“侦查”,为同音词误用。

原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
审核 “暇”系“瑕”之误。“暇”者,空闲也;“瑕”者,玉之斑点也,亦比喻人之缺点。另外,“璞”指未经雕琢过的玉,必然有瑕,因此不存在“无瑕的璞”。

“的、地、得”的误用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的使用是有明确分工的。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足语用“得”。这个问题应该是上初中时就解决了的。但是,在申报作品中这三个字的误用却大量存在。

原文 下个月,南瓜就将收获,“如果像去年一样得价的话,每亩可赚4000多元!”答话的是屯长卢德彬。
审核 “得”字误用。应该用“的”。“一样的”作为定语修饰“价”。

原文 “国家四级财政,给1.2亿名老年农民增加一些养老金,这钱是可以拿的出的。”
审核 “的”字误用。应该用“得”。“得出的”作为动词“拿”的补足语。

不规范的成语使用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精炼的语句,表达无限丰富的情感与思想。但是,成语往往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其用字和含义已经约定俗成,不能肆意妄为。

原文 “就这两个月少点,因为兰县长住院动手术。”驾驶员陈邦清眼泪婆娑。
审核 “眼泪婆娑”系“泪眼婆娑”之误。泪眼,含泪的眼睛;婆娑,起舞的样子。“泪眼婆娑”形容的是忽闪忽闪的含泪的眼睛,而不是流出的眼泪。

原文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4天时间就完成了集中移坟,腾出土地78亩。
审核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意思是:用道理让他明白,用感情打动他。反过来说,不合逻辑。

不当的词语缩略

为了精炼语言,减少字数,新闻报道中常常会使用缩略语,尤其在标题中。但是,缩略语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受众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麻烦。

原文 在“头七”的时候,根据是否举行国家悼会,进行适度的《七日祭》策划。
审核 不当缩略,意思不明。“悼会”是什么意思?“追悼会”?“哀悼日”?

原文 盼适降设分所标准。
审核 “适降”是什么意思?从文中得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盼望适当降低设立分所的标准”,但缩略后让人不知所云。

生造的词语或表达

这一类错误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对语言的危害不容小觑。

原文 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审核 “回圜”是什么意思?遍查词典不得。

3
直接引语使用不当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表达方式,直接引语是作者引用的采访对象所说的话,间接引语是作者复述的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直接引语必须以双引号标示,以表明所引的话是采访对象的原话,而不是作者的概括或整理;间接引语则不用双引号标示,是作者对采访对象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的复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完整、准确地引用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反对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采访对象所说的话进行加工和整理。

我们知道,说话都是个体性的,很少有多个人同时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大量出现过诸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众人纷纷表示”这样的表达。很显然,这是经作者加工过的引语,不能被当作直接引语使用。这个问题在新闻教育界反复说了多年,实践中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类似错误仍然不绝如缕。本次审核时,这样的问题就不在少数。例如:

原文 当地村民纷纷围上来反映:“邓正加……”
原文 总队的官兵说:“我们的司令员,哪里有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该用直接引语时却不用。比如下例:

原文 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审核 这一段人称混乱。如要用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他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女孩能支持他。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如要用直接引语,可改为: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多说什么。

4
代词的误用

所谓“代词”,即指代某人、某事、某物的词。通常又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新闻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的反映,代词自然也就少不了。本次审核发现,代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人称代词上,常见的有:指代不明,指代错误和指代不统一。

原文 4月18日是米热古丽·玉素甫的24岁生日,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心中一定有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白马王子”,日渐年老的父母,还等着为他披上嫁衣,看着她幸福地生活。
审核 人称代词指代错误。“他”应为“她”。

原文 王福顺表示,由于当时腿麻得走不动了,我干脆花钱去澡堂子泡了个澡,足足在热水池里泡了一个多小时,这一烫管老了用了。而由于怕媳妇惦记,至今他没有告诉媳妇事情真相,只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审核 人称代词使用错误。“我”应为“他”。

5
数字单位缺失

鉴于日常新闻报道中数字的用法比较混乱,本次审核时专门给每一位审核委员复印了一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以便参照执行。但是,审核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过不了“数字关”的作品会更多。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规定对一些阿拉伯数字与文字数字混用的表述一律不记为错误。比如,“1.7万”写作“1万7千”,“三万多”写作“3万多”等。但数字单位缺失仍然要记为错误。

原文 ……并于2007回北京创立了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审核 数字后面缺失“年”字。

原文 市场化企业欲贷款1000万。
审核 数字后面缺失单位“元”。
6
词语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指的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缺乏合理性,即将意义上不能组合在一起的词语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比如,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也有的是一个句子中部分搭配不当。

原文 ……还帮他解决了大棚黄瓜苗白粉病的生产难题。
审核 词语搭配不当。“白粉病”不能与“生产”搭配。应改为“白粉病的防治难题”。

原文 海监84船对其进行喊话宣誓主权。
审核 词语搭配不当。“宣誓”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与“主权”搭配,应改为“宣示”。

7
词语重复

词语重复是指同一个词语在句子中没有必要地重复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不认真、不仔细造成的。

原文 检索了所有年份、所有类型的法律法律规范、部门规章,均已找不到有《电、热价格》的存在。
审核 “法律”一词重复,删去一个。

8
句子成分缺失

句子成分缺失,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比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导致意思表达不清。

原文 如此环境,让今年四季度小企业关门、跑路的情况一再出现。
审核 句子成分缺失,“跑路”前应该加主语“老板”。

原文 对航空公司而言,即便受“诈弹”影响还未起飞,只需要重新对旅客进行安检,并对机舱进行清仓检查,也要因为推迟起飞时间承受运营损失。
审核 句子成分缺失,“还未起飞”前应该加上主语“飞机”。

9
语句杂糅

语句杂糅,指的是本来应该分成两句或多句说的话,一股脑儿地被糅进了一个句子里,结果造成了意思表达不清,语义不明。

原文 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审核 这一段将两个句子合并为一句,是语句杂糅的病句。如果想用一句表达,应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的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或者分成两句,改为: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她所忙着的这些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

10
硬凑句式

硬凑句式,指的是为了使多个句子在字数上相等、在形式上一致,而不顾及其意义和词性,人为地往一起凑。这个错误常见于报纸的小标题。

原文 他回忆……,他真相……,他执着……,他现状……
审核

为了与“他回忆……”、“他执着……”在句式上保持一致,生造了“他真相……”、“他现状……”,把名词当动词用,不符合语法规范。
亲历
中国新闻奖审核意见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是审核工作会的最终成果,既决定了哪些作品可以继续参评,又为即将在8月份召开的定评会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小组秘书,中国传媒大学201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欣雨全程参与了第二组的审核工作,见证了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是怎样“炼”成的。

   环节一

   每件参评作品至少要经过三位审核委员检查

   我所在的二组审核的是文字通讯类参评作品,共计111篇,约30万字,最长的一篇达1.2万字。我们小组的三名审核委员需要在三天半的时间中审看完全部作品,同时还必须关注文章的政治导向、新闻价值和语言文字规范等方方面面,时间着实紧迫!

   根据会议安排,每天分组审核是从早上8:30到中午12:00,从下午2:30到晚上6:00,但审核委员们基本都牺牲了中午和晚上的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以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海南日报的林绍炜老师速度稍快,负责“冲锋”打头阵,天津师范大学的刘卫东老师和新华社的陈卫平老师在赶上进度的同时,对林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复查,同时再看看有无遗漏。最终三位老师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审看工作。

   环节二

   小组委员讨论后形成初步意见

   每天下午五点钟,审核二组全体成员都会在组长房间里对当天的审看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意见。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标点符号用法》、网络公示收到的评议意见等文件资料摆满桌面,大多数时候,委员们只得将作品置于膝头,弯腰埋头工作。回想小组讨论时的场景,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委员们弯着腰、低着头、盯着膝上的稿件,逐字逐句在纸面进行标记的情景。

   环节三

   “疑难杂症”要及时在主任会上反映

   主任会由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主任唐绪军主持,每晚召开,委员会副主任和各组组长参加,会上大家要逐一说明当天的工作情况。其中,重点是对小组内不一致的意见和通过查阅词典、资料等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会诊”。

   环节四

   审核意见初步形成

   开完主任会后,就是我的任务了!无论多晚,我都必须整理好当天小组会和主任会中的意见,交组长签字确认后形成“审核意见初稿”。三位审核委员在收到初稿后,还会不时地找到我,要求订正初稿中的错误,确保问题找得准、意见提得到位、作者单位能够心服口服。对初稿中的某些表述,甚至前后改了三遍才最终确定。

   比如,有一篇参评作品中是这样写的:“经过多年的经营,天铁集团……拥有职工数万余人”。很明显“职工数万余人”是重复表达,但文章中并未交代该工厂到底有多少职工,那么删除“数”字或“余”字都是可以的。过了一天,陈卫平老师找到我,说他在网上搜到了“天津铁厂”,即“天津天铁冶金集团”的官方网站,并在“天铁简介”一栏中,找到了“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6万人”这句话,该处错误才最终确定修改为“职工数万人”,而非“职工万余人”。

   环节五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为避免因误解造成误判,参评作品中有些问题需作者、编辑解释说明。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依靠有关政策制定单位的判断。这两类问题都由中国记协老师组成的会议组来联系解决。在会议组工作间,经常能见到工作组的老师们一会儿拿起手机,一会儿拿起电话,一边是打给地方记协或编辑记者,另一边是正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沟通。收到答复后,工作组第一时间交送给各小组秘书,供委员们在答复的基础上再次讨论。有不少差错就是在反复几次讨论、核实、再讨论、再核实后才得以最终确认。

   环节六

   审核意见的分类整理

   会议第五天,全部作品都审看完成后,委员们拿出了之前几天的“审核意见初稿”,再次条分缕析地进行讨论研究。这一天,讨论结束时已是晚上十点半,之后我还要按照会议组的要求,对文稿的格式进行调整和统一,将有差错的地方通过改换字体和增加下划线来突出显示,把审核意见按照有“硬伤”建议撤销、有差错建议保留、体裁与参评项目不一致、存疑需核实、没有差错但质量不高、尚无明确规定等问题分为七大类,目的是让每个委员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问题所在,使次日召开的全体审核会能够更加高效顺畅。

   那天晚上,好几个小组的联络员同学都工作到了深夜,有的整夜未眠,通宵整理材料,大家虽然非常辛苦但却很有成就感,因为整理后的审核意见的确变得更清晰了!

   环节七

   审核意见终稿诞生

   会议第六天是审核委员会全体会议,各小组的审核意见都要拿到大会上,经过全体审核委员的集体“过堂”。每个委员都可以在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小组拟撤销的作品,只要有三个人不同意,作品就会被保留下来。委员们还会仔细地检查意见中的表述,比如,我们小组中对某个差错定性为“逻辑混乱”,某个委员提出用“前后不一致”应该更为贴切,等等。

   经过最后一轮的精打细磨,我们小组的审核意见终于定稿了!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条审核意见都是委员们慎之又慎、反复修改讨论的结果,为的就是要对每一篇作品背后的付出和期待负责。借用这两天很火的北大教授500字毕业典礼致辞中的一句话:“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希望我们交出的这份审核意见稿能将尊重带给自己,带给参评作品的作者、单位,乃至带给整个新闻行业。(来源:中国记协网,刘欣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