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6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吕仁和、赵进喜主编,2009年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顽固性夜间或餐后腹泻,腹泻后上腹胀满,厌食,恶心,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3)主要体征:上腹部轻压痛,消瘦,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减弱或缺失等。

(4)辅助检查:立卧位血压,消化道钡餐透视,纤维结肠镜检查,肝胆脾胰彩超,腹平片,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参照《内分泌学》(廖二元主编2001年版)。

糖尿病肠病主症以腹泻为主,无粘液脓血便,腹泻前可有痉挛性腹痛伴肠鸣增多排便后症状可好转,便常规及培养无炎性成分及细菌生长。

(二)证候诊断

1.肝脾不和证: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弱证:脘腹痞闷,时缓时急,喜温喜按,纳呆食少,腹满肠鸣,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3.脾肾阳虚证:腹泻肠鸣或五更泄,泻后痛减,形寒肢冷,乏力倦怠,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脾不和证

治法:抑肝扶脾,建中止泻

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白术芍药陈皮防风、党参、山药等。

中成药:舒肝和胃丸、逍遥丸等。

2. 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健脾理肠片等

3. 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推荐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等。

中成药:四神丸等

(二)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三)针灸治疗

适应症:各种证型,依“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基本理论原则,分型施治。

禁忌症:空腹血糖≥10mmol/L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晕针、体质虚弱者。

不良反应:晕针甚者晕厥。

应对措施: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

(1)体针

脾胃虚弱证: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百会,气海。手法:施捻转之补法。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脾肾阳虚证: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关元,命门;手法:施捻转之补法。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肝脾不和证: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内关,太冲,公孙;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每日1次,14次疗程。

(2)耳针:取穴:选穴为脾,胃,大肠下端,三焦。方法:用王不留行籽外压,以胶布固定,每日按压数次,隔3日一换,一月为一疗程。可隔月一次,反复3~5个疗程。

(四)推拿治疗

三字经流派推拿法

(1)脾胃虚弱: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

(2)脾肾阳虚: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

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疗程2周。

(五)拔罐治疗

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拔罐,隔日一次。

取穴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或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腧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两组腧穴交替使用,隔日一次。疗程2周。

(六)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贴脐法:五味子50g,或五倍子50,研粉,醋调,贴脐,6天为一疗程。

脾肾阳虚腹泻者,也可用丁香、肉桂末,适量贴脐,可以温中散寒止泻。

脾胃虚弱腹泻者,可用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适量贴脐。

(2)中药足疗:腹泻,腹痛,食少纳呆者,可采用健脾中药汤剂泡洗足部,可选用足疗仪。

(七)中药灌肠疗法:可辨证应用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等方剂,酌加地锦草、煅龙骨、煅牡蛎等,保留灌肠。

(八)电磁波疗法:脾胃虚弱腹泻,脾肾阳虚腹泻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

(九)气功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丹田呼吸法,六字诀等。可配合中医心理治疗仪、中医音乐治疗仪和子午流注治疗仪。 

(十)护理调摄

1.心理护理  

关心开导病人,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此病的发生及发展。

2.密切观察病情

糖尿病肠病以顽固性夜间或餐后腹泻,腹泻后上腹胀满,厌食,恶心,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多见,观察腹泻次数,时间,间隔,是否有腹痛,腹胀。监测便常规变化。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症状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腹泻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2.显效:腹泻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腹泻症状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腹泻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临床症状积分采用下表。

主要临床症候临床计分表

分级

症状

轻(1分)

中(2分)

重(3分)

腹泻

偶而腹泻,<5次/日

经常腹泻,5~10次/日

经常腹泻,>10次/日

腹胀

轻度腹胀

腹胀明显,尚可忍受

明显腹胀,难以耐受

腹痛

轻度腹痛,持续时间<15min

腹痛,15min<持续时间<30min

腹痛,持续时间>30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