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玉器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

 夜闌人未靜 2015-11-16

      浅谈中国玉器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

      摘要:中国的玉器自它诞生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现象。由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鬼神思想有扯不断的联系,因此,玉器又始终被打上神秘的烙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玉器在每个时代中所承载的政治功能也正是这个时代政治生活气象的反应,中国古代玉器与中国古代政治息息相关。

      关键词:古代玉器 ; 古代政治;政治功能

      什么能称得上是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国玉器几千年在古代政治中所承载的功能的现象应是一个十分好的注释,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竟从未中断过,时至今日,仍受到亿万人的钟爱。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玉的现象其实就是政治现象。玉器所承载的功能始终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休戚相关,其沉浮起落从来都是受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一、  玉器社会功能的初步行形成

      (一)         )、 化必然成为国家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玉器的使用是和祭祀和玉作为工具的出现

      中国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当时尚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玉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工具和装饰品出现的。根据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来看,它们的形制较简单,多倾向于工具型和小件装饰。打磨程度较浅显,基本无装饰纹样。当时尚处于涉足玉器领域的初期。玉石一般都比较坚硬,打磨不易,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还不大可能出现大量的玉器。当时的物质还远远不够丰富,社会等级尚未萌芽,母系氏族之间也较少出现战争和杀伐,因此除少量装饰而外,以财富、炫耀、礼仪等社会统治心里为内涵的其他玉器显然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这一阶段的墓葬中开始仅偶有单件坠饰出现,代表性品种是玦、璜、珠、琀、坠。

      (二)玉器政治功能的萌芽

      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对立的出现,玉器的制作更为繁多,使用更广泛。玉,曾因为难得和稀有而作为财富的象征,它曾作为货币而流通于市场。当私有制产生的时候,当古代社会从原始公有制向着奴隶制过渡时,玉器是那时为数不多的重要奢侈饰品之一,自然要为社会上层所掠夺和占有,这是不难理解的。同时,财富炫耀是私有制形成以后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炫耀的目的是为了象征其地位。谁掠夺和占有玉器的数量越多,则表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玉器也就顺其自然的开始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它也是阶级出现的一种暗示。

      玉器的使用从前期的生产工具和人身装饰开始变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为玉器功能转变为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礼仪性用途奠定基础。也正是这一实质性变化,铺垫了后来在文明社会中、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中国玉文化基石。

      二、玉器由社会功能向政治功能转变

      (一)神权政治的出现

      私有制出现后,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就发生了统治,没有统治就没有古代国家的成立。在原始意识形态下,利用鬼神思想来加强统治是那时的重要统治术。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萌芽阶段,诸多的自然现象是他们所无法理解和控制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的生存条件接受着自然条件的支配,当人们无力抗拒自然威力的时候,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和无奈做出神秘虚幻的解释,相信宇宙万物为神所创造,由神所主宰,而且,宇宙中不仅有统驭万物的大神,亦有分管不同事物的众神。这就是自然神教崇拜的产生,原始宗教也由此诞生。由于玉自身的特质,被古人认为是天地的精华,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这就使古人把对玉的认识和鬼神思想牢固的掺合在一起的,对玉的占有和掠夺也成了古代神权统治的需要。如果说,在原始社会或氏族社会的早期,人们制作玉器主要是出于人的本能需求,那么,到了私有制出现的时候,这种需求就为权术和奢欲所替代。随着阶级对立程度的加深,对玉制品的需求大大加剧了。

      五帝时期当属氏族社会的后期,这是我国古代社会走向文明的前夜,也是我国史前玉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古史传说和考古成果中看到古代玉器在神权政治中发挥的作用。五帝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家建立以前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生产力已有较大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阶级面临分化,社会激烈动荡,必然导致以保护社会上层利益和走向集权为目的的重大变革。而到了五帝时期玉器开始在国家政治中发挥作用。

      黄帝统一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世代为人们传颂,使血缘部落融合同化为地域部落。而后实行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考订纪念、编造书契、制定冕服、确定音律、统一度量衡、设置史官、这都是开国始祖初创大统必不可少的制度,传说中的这些内容都与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田野考古又发掘出大量五帝时期的玉器。这些玉器都多用于祭祀,也就是说多用于鬼神之事。自黄帝始,将玉器施于政治场合,施用于氏族部落联盟的等级制度开始出现。这是国家玉礼仪制度的初始,无疑属于重大的创举,也可以说是用玉方式的一个重大转折。

      颛顼实行的“绝地通天”又垄断了神权政治,推动社会进步。颛顼实施“绝地通天”,将祭神活动和治人活动决然分开,由专人专行祭祀占卜事宜,民神分开的实质就是实行神权政治的垄断。垄断了神权就是垄断操纵意识形态的大权。这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有利于维护氏族上层集团的利益,有利于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分化,有利于加速氏族公社的解体,有利于国家政权的诞生。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以天为主宰,世间万物均在普天之下。山川大地及人鬼生灵当另具各个不同的等级,国家的统治者为上天之子,诸臣百姓须各守等级本分,这一切都取决于天意,而获取天意须行巫术以沟通。古代玉器以其自身珍稀,坚硬,美丽的质地,自然而然成了沟通人神的载体。玉器在古代宗教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这在龙山,良渚文化当中获有清晰明确的证据。通过巫术进行天地人神的沟通是中国古代神权政治的重要方式,沟通手段的独占和垄断是走向集权的重要手段。在史前先民沟通天地的诸种道具中,玉器属于最高礼节。因为玉器是图腾神,是神灵的代表而且还是沟通的使者,总而言之是上古宇宙观的集中体现。玉器作为神权统治的工具,这也是玉器社会功能的一次重大转变。

      正因为等级用玉的开始,才可能有后来西周、春秋玉器在国家殿堂上的重要地位和人格化的重大作用。

      (二)         王权政治的出现

      据史料记载夏商周三代都是源自黄河流域的黄帝的后裔,他们处于同一个时期,同一地域,是平行并立的竞争关系。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各国都曾分别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地缘组织和政权机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另一方面,各国也分别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意识,没有这一点便没有后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杀伐。那么最初的国家意识的核心又是什么呢?《左转·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战争就很好理解,意在通过战争保家卫国,而祭祀为什么也成为国家大事?其实也不难明白,祭祀并不是三代的特产它源于原始时代,上古先民就经常通过祭祀先祖神灵,联合和组织集体的力量来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凶悍的外敌抗争,不过那毕竟是原始的自然的行为,当社会形态进化到国家的阶段,一方面蔓延了数千年之久的祀神习俗不会突然停止,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还离不开这种形式和手段。祭祀早已进化为统治术中的重要内容,然则玉器和玉文化必然成为国家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玉器的使用是和祭祀、国家礼仪分不开的,因此,玉器最终成为政治权利和国家政权的象征。三代玉器显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神权政治特征、国家礼仪特征、生活实用特征。玉器的这些时代特征又促使了周礼乐制度中关于玉的典章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在经历了及其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历史进入了王的时代。

      武王伐纣之后,周武王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礼仪典章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周公创立的《周礼》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其中有关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如果把这一部分文字抽出来,足以汇成一部我国古代玉器从理论到使用各个方面的较完整的历史文献。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国古玉的理论、分类及使用规定;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诸领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车服、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就其所能体现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王权权象征、国家财政、人格化身。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中,所谓君臣次序、贵贱等级、长幼辈份、地位高下都可通过玉来表现,竟无一不和玉有密切的关联。

      《周礼》关于玉的篇章中,六瑞六器是不可不说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代指周王权政治的核心内容。六器是玉制的礼器,专用于礼拜神灵。六瑞是瑞信玉器,也属于礼器范畴,是朝廷命官的凭证。因《周礼》包含有当时的政治、思想、制度、礼仪等一整套社会政治理论和法规,是广义的礼,所以六器和六瑞都称为礼器。其中以工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以工作六瑞,以等邦国:玉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周制治政,其中心内容和措施是建立和依据六典:其一是治典,用来掌管天下、治理官府、统治万民;其二是教典,藉以安定天下,教化臣民,使其善良和顺从;其三是礼典,用来协和各国,统驭部属,使臣下和百姓和睦相处;其四是政典,藉以平服天下,各安其位,使万民平均赋税,公平待遇;其五是刑典,藉以制止叛乱,诛罚犯罪,督察百姓;其六是事典,用以富强天下,使臣属和百姓建功立业,生息繁衍。而其统治术的核心,不外是神治和人治两大部分。所谓神治,即信奉神灵,借助于神异的力量来巩固和加强统治;所谓人治,即建立宝塔式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统治机构,实施有效的治理。神治方面的最高统治代表即为天地四方之神,此以六器代表之;人治方面的最高统治集团即为以天子为代表的公、侯、伯、子、男上层权贵,此以六瑞标志之。六典的政令举措和六器六瑞的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即承认天地人鬼均为建立国家政权之要素。周王朝所有的政治理论和重大的政治活动都离不开关于六器六瑞的理论以及对它们的实际运用,所以,将六器六瑞的理论视为周代统治理论的纲领,应是不为过的。至此,中国玉器以典章制度的方式融入了王权政治的方方面面,真正承载起了王权政治的代权功能。

      三、玉器古代政治功能的转变

      (一)佩玉的盛行

      春秋战国时局的大动荡促进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散在各个诸侯国的诸子们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学说门派,在当时形成的儒家也创立出了一套关于玉器的新的理论,引起了一股君子用玉的狂潮,使玉器在王权政治中的代权功能得到了分化发展。并未此后玉器从王权的象征走向世俗化打下基础。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子贡“贵玉贱珉”的问题时,他说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它的光泽,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坚毅而不猥琐,这是它的道义。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这是它的纯洁。受到伤害而屈挠,这是它的刚勇。在一件玉器上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这是它的诚实。一件玉器华美的色彩和上面的光泽相互映衬而又互不侵犯,这是它的宽容。敲击玉器,它的声音清脆悠远,纯净而不杂乱,这是它的条理。作为君子具备这些品德是他终生的追求。而天然的玉器由上天的恩赐,已经具备了这些特性,这正是君子所要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古人总结说君子比德于玉。

      百家争鸣之中新的玉文化理论的建立,引发了玉器创作和生产方向的根本变化,为传统玉器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创立了最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政治用玉的世俗化

      根据历史家的诸多论述,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一、汉承秦制;二、汉继楚绪;三、独尊儒术,而这三大特征对玉器的影响则是很大的。使玉器在汉代政治中的功能主要划分了两个大的方向,礼玉和葬玉。礼玉和葬玉虽然不是在汉代产生,但是却在汉代走向了鼎盛,也使这种在国家机器中举足轻重的器物在后世国家政治中又走过了两千年的痕迹。

      汉承秦制在玉器上的表现,是仍然保留着一份“周礼”的用玉思想和礼仪制度。玉文化本身就是在原来周文化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在秦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之一的乃中原礼乐。尽管 “周礼”的用玉制度历经春秋战国争鸣的大潮已呈“礼崩”之势,但作为在政治经济上继承秦代制度的汉王朝,仍然继承着一部分以玉祀神的传统礼制和以玉示礼的宫廷习俗。不过这种继承已不是全部照搬,而是顺应汉代的政治背景并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最突出的莫过于六器的改变。到西汉时“周礼”六器还仅存三器,玉臂的用途仍然很多,圭的数量已有所减少,璜则成全面衰退之势,实际上已和琥一同转变为装饰品。至于璋、琮已经很少见到。这一切说明,西汉表现于礼仪方面的特征是:周制虽然崩溃,礼制精神尤存。六器的制度已经瓦解,以玉祭天的思想仍然盛行。宫廷玉器仪仗固成历史,政治场所仍然用玉,但向着使用的方向转化。

      (三)丧葬用玉的高峰时代

      到了汉代时期,汉继楚绪对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代神怪题材玉器的大量创作和流行,辟邪压胜玉器的出现以及丧葬玉器的登峰造极。

      对鬼神信念的迷狂,对死后幸福的追逐,引发了汉代玉器几多重要的变化。推动着汉代丧葬用玉走向高峰。在丧葬用玉方面,相信用玉可以使尸身不朽,相信来世可以继续享受,这是当时人们头脑中一种非常顽固的信念。更兼东汉政权实行举荐取士,时人为求“孝悌”追名逐利,不惜争僭崇侈,以大量财富埋入土中,成不可遏制之势。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上至皇室,下到民间,无不及尽其能。其中最为盛行的汉代诸侯王级以上官员的玉衣之制,形成了中华文明史中丧葬用玉最奢侈的一幕。总之,神仙玉器的千奇百怪,丧葬玉器的登峰造极,这是汉代玉器的重要特点之一。

      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玉文化状况,这也成了一条似乎固定的规律。刘汉天下的鼎盛造就论文我国玉器史上继红山、良渚、殷商盛世和春秋时代三大高峰之后又一个黄金时代。

      四、玉器对我国封建政治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与权力的相辅相成

      玉器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艺术。在阶级形成的全部历史中,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是利用权力使之成为意识形态,借此来营造天下统一和巩固一统天下。氏族的首领如此,三代诸王也是如此。秦始皇崇尚法治、汉武帝罢黜百家,都没有离开过这一。汉代玉器的神话倾向,即像是创新,又像是复古,其实都仍然是帝王铁蹄下铸造的繁荣。然而千百年继承发展的轨迹最终也确实不是以帝王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和前面的王朝相比,汉朝作为一个在文化上多元的时代,它以博大的胸襟吸取了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一切文化艺术成果的精华。汉代玉器在经过了上述若干历史时代的陶冶和凝练以后,最终完成了一种新的综合和创新,如百川归海,为中国玉器的发展铸成了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正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身装饰玉器,现今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又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自身装饰。它曾源于民间,现在又将回到更加多元广阔的民众天地之中了。学术界有认为时至盛唐,体现儒学观点的玉器体系已经彻底瓦解。此时的古玉,既失去了神秘的面纱,又丧失了道德的内涵,开始向着使用价值和表现生活气息的方面发展。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自唐而下,至宋元明清,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标志性的政治用玉几乎从未停止过一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十分清楚地,自从汉朝灭亡以后,那曾经沿着从巫到儒的轨迹逐渐发展起来的六器六瑞的礼玉体系终于走向瓦解,以玉殓尸的传统也走向消亡。但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依然是宗法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支柱的宗法思想体系依然存在。曾经作为奴隶制宗法思想代表的儒家历经不断地改造、充实和提高,已发展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因此,无论是在唐以前,还是再唐代以后,用玉来体现宗法思想的做法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只是此时不会像三代那样将其作为沟通神灵的巫术工具来使用,而主要是作为政治坐标罢了。

      (二)世俗化的礼制加强统治的力量

      当玉器在神权,王权政治中所承载的政治功能消失时,玉器在古代政治中的功能的开始走向了世俗化的朝廷礼制用玉。礼制用玉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礼制和舆服。礼祭的目的是以传统礼制实施统治,舆服的作用是以冠冕车服表示尊卑。这是奴隶、封建两大社会制度之下中华古国政治礼仪最根本的内容,最响亮的标志最不可动摇的基础。自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礼祭和舆服用玉从来就是礼乐制度中最核心的部分。翻开二十四史,凡是“志”中礼祭舆服的篇章皆充满了关于玉器的论述和规定,并且礼祭和舆服的尊严恰恰是依赖于玉器做最直观、最崇高的体现。所以,玉器和礼制是不可分的。换言之,礼制作乐,就要制定玉规。反过来说,离开了玉器,礼乐也就大失声色。这正是后人所谓“通灵宝玉”的政治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所在。

      五、总结

      回顾发源之初,古玉本来就是作为人的装饰品而产生。不过,那时只是体现人类自然朴素的审美需求。后来,在神权政治的作用之下,玉器先成了氏族首领的标志,后来成为国家王权的象征。总而言之,是成为社会上层少数人的垄断之物,这个做法一致延续到商周时期。时代发展到西周以后,也是由于政治统治的需求,玉器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展到各诸侯贵族。到了春秋战国之世,由于天命观微,宗法制瓦解、土地制改变、新的用玉理论的诞生,玉器的使用范围又再次从君主、诸侯、大夫的统治圈子迅速扩展到士庶和国人之中。玉器终于从长期封藏于国家殿堂之上重新踏上回归民间之路。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前人所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都被科学所解释,并被人们所信服。人类从被自然支配的状况中走出并开始有能力支配自然,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秩序的维护不再需要天地鬼神的参与,所以神权,王权政治没有了,跟它们风雨同舟一起走了数千年的政治用玉也就随之消失。玉器的功能又彻底的回到了被欣赏的艺术领域中来,从原始的人身装饰艺术回到了当代的多元艺术中来,但是几千年来它在人类社会中所承载的政治功能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参 考 文 献

      [1] 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出版,2004.

      [2] CCTV10,探索·发现,中国古代玉文化(全集)

      [3] 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1.

      [4]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良渚文化研究中心.良渚文化探秘[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5] 臧振,潘守永.中国古玉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2001.

      Of Ancient Chinese Jade In The Function Hosted By The Political

      HU Yan-nan

      Abstract: China's jade from it after the birth, it is no longer a purely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the first performance as a political phenomenon. As the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ghosts have been pulling the link, therefore, jade has always been marked with a mysterious mark. In China thousands of years of civilization, the jade in every age, carries a political

      Key words: Ancient jade; ancient politics; political func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