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远上寒山石径斜 2015-11-16

林青山认真为患者听诊。林碧鸿 摄

  作为专门收治危重病人并给予密切监测和精心治疗的场所,重症病医学(即ICU)被称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也常常因“神秘”而产生医患之间的误会。

  在蓝城区人民医院ICU里,他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既忙碌于从死亡边缘线抢救危重病人,又耐心地与情绪起伏不定的病人或家属沟通;他在技术提高上精益求精,在医德建设上狠下功夫;他为自己的白大褂书写上了醒目的“医生”二个大字。他,就是大内科副主任、ICU主管林青山。

  抢救病人时很会控制紧张混乱的场面

  ICU病人的病情危重,有时病人病情突变,生死只是转瞬之事,快速行动生成战斗力已是林青山工作的常态。

  201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屋外大雨如注,在家休息的林青山刚躺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把他吵醒。“林医生,快点来,急诊科收治一例呼吸循环衰竭,生命垂危……”林青山一路飞奔到科室,顾不得换下全身湿透的衣服,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救中去。

  病人当时已是意识不清、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全身紫绀、血压低,濒临死亡的状态。“快!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林格氏液500ml快速静滴,0.9%的氯化钠注射液30ml加多巴胺200mg静脉泵入!”“室颤!快!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冷静地发出这一连串指令后,林青山争分夺秒地施行着各种抢救措施。

  病人的呼吸逐渐平稳了,但林青山那颗悬着的心并没有放下。病人没有尿,意识还没清醒,生命体征能否稳定下来,病人的血容量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揪着他的心。林青山仔细地观察着病人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不断调整着呼吸机的参数及各种抢救药物的泵入速度……当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候,守护在病床边一天一夜的他终于放下心来,当他准备站起来伸个懒腰时,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又酸又麻,根本站不起来。

  “有病重病人要抢救时,他非常迅速,一切都得快。我们的速度一旦慢一点,他就会很严肃地喊快快快!”ICU护士杨诗婷坦言,虽然抢救病人时气氛很紧张,但林青山却总是有条不紊地施行着各种抢救措施。

  善于与患者或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ICU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病人或家属的情绪往往起伏不定,波动很大,沟通凸显重要。

  “现在的病人相对来说文化程度比较高,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病人来到这里,你很积极地去抢救,但是家属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沟通十分重要。”林青山说,“如果沟通不顺畅,就算抢救成功了,有的家属还是会找你麻烦。ICU医生遇到的都是危急重病人,病人现在什么情况,我们要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风险,做这个检查、治疗的必要性,都要告知病人家属并与他们沟通。”

  在林青山眼里,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朋友的身份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曾经有一位78岁的患者,因反复突发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到多家医院诊断治疗后,症状还是反复发作。后来经朋友介绍,到蓝城区人民医院找林青山医治,经检查未发现阳性症状、体征。在林青山细心的询问下,老人终于道出了原委:老人多名儿女常常因忙于工作而对老人关心不够,只有在住院的时候,儿女们才会放下工作回到老人身边,所以老人常常“癔症”发作。经过林青山的耐心开导,老人的症状很快好转并出院,至今未再复发。

  在繁忙的工作中,林青山也常常会抽出时间去需要“关爱”的老人家里进行回访,老人们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凭高超技术创造了很多生命奇迹

  很多人认为,进了ICU的病人,就很少有生还的希望。但是在蓝城区人民医院的ICU里,却创造了很多生命的奇迹。刚刚成立5年的ICU,在林青山的带领下已收治危重病患者千余例,抢救成功率高达78%.林青山非常注重临床科研与学习。他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结合蓝城区人民医院实际应用到临床治疗中。2007年—2008年期间,林青山到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得到了时任心内科主任陈纪言教授的亲自指导,带教一年间,他参与完成了心内介入手术100余例。回到蓝城区人民医院后,林青山主持心内科和ICU的工作,治疗165例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52例脑梗塞静脉栓,收治主动脉夹73例。“他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非常乐意教我们这些下属医生”。内科医生王冰冰敬佩地说。

  临床的积累为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13年,林青山的科研《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酒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早期疗效观察》获得了揭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感悟

  医生的职责是无私奉献

  医生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不一样,时间几乎完全是由病人来决定,病人什么时候需要你,你就得随叫随到。没有奉献、牺牲的精神,当不了一个好医生。

  作为医生,就应该把辛苦留给自己,把健康和美丽留给病人。每当有危重的病人通过精心治疗康复出院时,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正是这些病人,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生”这个名字的含义,更加坚定当初的信念: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我将以群众的健康为责任,继续追求我热爱的事业,继续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林青山

  记者 手记

  将心比心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采访林青山,体会最多的是ICU医生这个岗位的特殊和辛苦。与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人接触,这对于普通人或者其他行业的人来说,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而ICU医生非但不能躲,还必须勇敢地走上前,默默无闻地救治着这些身体受到重伤的病人。他们,可谓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据有关统计表明,7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医患双方沟通不够引起的。沟通,它不仅增加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更增强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林青山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朋友的身份平等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我们不禁为之称赞。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病人感觉到你在真心关心他,你在乎他的病痛,理解他的焦虑,这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我们期望,医患双方都能多一些将心比心,多一些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和谐。

  (编辑:邱洁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