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记忆

 兵贵神速馆 2015-11-16

   春节记忆

                                         葛贵兵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还是依旧她那不紧不慢的步伐来去,但我却分明感受到她脚步的匆匆了。似乎如今的一年只有原先的一半,难道是时光老人吃了灵丹妙药焕发了青春?还是追赶潮流跟上这纷纷提速的社会步伐?人们常说生活富足时总觉日子是很快的,而日子窘迫时总是难捱,觉得一天都很漫长。这就是辩证法。现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都像过年,吃穿用度因需而办,真正到了节日也就缺少了些过节的期盼与激情。“年味”薄了,亲情淡了,团聚少了,节奏快了……可是,儿时过节的记忆却总也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我小时候是是物资极其贫乏的时期,各家各户挣的是工分,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十元钱,分上几十斤小麦,几百斤玉米,更多的是地瓜,那时的主食其实就是地瓜。我们要感谢地瓜,帮我们度过那个忍饥挨饿的年代。那时候地瓜产量特别大,每家要分上一大堆。可以煮着吃,母亲常常不几天就煮一锅山药,刚煮熟的山药闻起来香香甜甜的,特别是贴近锅边的味道最诱人,令人迫不及待。稍不小心就会烫下一层皮。有些被削成片状晒干,碾成面做窝窝头吃。其余的地瓜就放到地窖里,以防烂掉。所以说一年当中能吃上几回面就非常不容易了。要等到有客人来或者去走亲戚。那时走亲戚先蒸好馒头,挑外形好看的装在篮子里,再放点面条或者油条之类,就很有面子了。再就是盼望过年了。

我们盼过年,无非是可以吃到猪肉、鸡肉、鱼肉,能够尽情玩闹,因为家长这时也整天没什么事做,不会管我们的。至于新衣服我从不想,我兄弟多,一直拣哥哥不穿的落。男孩子最盼望的是家长能给买几挂小鞭和钻天猴。要是满足不了这愿望就不吃饭,甚至哭、闹、打滚。给买了,就高兴地一阵风一样跟小伙伴们比试去了。看谁的鞭动静大,谁的猴钻的高,谁的胆子大,谁玩的花样多。为此,有的脸被熏黑了,有的眉毛烧焦了,有的手被炸破了,仍旧乐此不疲。我们一群人除了吃饭睡觉,真是形影不离。我有时睡觉也要跑到同伴家,尽管他们家条件还不如我家,但就是乐意。

大年三十中午,就可以解馋了,在这以前是不可以的。虽然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但多是过年用来招待客人的,平时是不允许动的。母亲会摆上几样炸制的丸子夹子,做两个菜,还有一样大菜,就是一碗纯猪肉。真到这时,我却被那大块的肉唬住了,因为白肉居多,我可不爱吃白的。一般中午时分各家就摆好了供品,可以说是每家最为丰盛的食品。白白的馒头或枣糕要五碗,炸制的菜肴要五碗,其余的有水果糕点,最能体现供品档次的当属祭品的主角是鸡、鱼,还是猪头了。父亲非常看重这一点,每年都会敬献上一个猪头。头几天就发动我们收拾干净,最难去掉的是坑洼处的毛发,要一点点拔除掉。初二祭完祖,就可以煮熟熏制美美的大吃了。

最热闹的当属傍晚时分的节目了——请神回家过年。过年了,不忘祖先,请他们也回家和亲人共度佳节。同宗的人们拿着草把烧纸陆续来到既定地点请神,这个我们孩子可不关心,关心的是谁家拿的炮仗多,谁家的大。天刚暗下来,各地就争先恐后地鸣放烟花爆竹了。爆竹声声,烟花闪烁,烟气缭绕,此起彼伏。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年味,也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呼声、笑声。我被鞭炮巨大的威力所震慑,吓得捂住耳朵,躲在人群背后却又忍不住从缝隙里往前面张望。当看到满眼的五彩的烟花时,就会雀跃欢呼,忘记了炸响的二踢脚。声音渐渐稀落,人们纷纷嚷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回到家中,院里撒岁,就是撒些柴草秸秆之类,以示对祖先的尊敬,放好拦门棍,以免神灵溜出门去。挂上家谱,敬奉排位,焚香烧纸。大人们回家去溜饺子了,这里又成了我和小伙伴的乐园了。在一片片的碎纸屑中,拿着手电仔细寻觅未燃响的爆竹,如果找到一个,就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向同伴炫耀。吃过了年夜饭,就会继续扩大搜索范围,充实自己的宝库,跟同伴交流各种玩法;或者玩纸牌、捉迷藏……直到实在困得厉害,才恋恋不舍地各自告别并做好第二天的约定,回家后倒头便睡。大人们凑在一起喝酒聊天,陪着“爷爷奶奶”“守岁”。要熬个通宵才好。

最难熬的是初一早晨。为什么?晚上睡得晚,吃一早晨还要早早起床,美其名曰“抢年”。谁家起得早,祖宗就会保佑今年福禄寿喜,万事如意。所以往往迎新的鞭炮刚刚响过不久,各处的爆竹声又渐次响起。人们争先恐后,生怕落在后面不吉利,或者被别人笑话。我家过年一般不是太心胜,但也不能太晚,一会儿就会有人陆陆续续来给长辈拜年了。大人怎样也好说,就是苦了我们小孩。发困得不行,有时叫过五次也清醒不了。勉强醒来坐不了一会儿就像烂泥一样又瘫在炕上睡着了。更让我难过的一关是给长辈拜年。不知怎的我就是不愿给爸爸妈妈磕头,家长说不拜年不让吃饺子。不让吃,我就一边呆着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架势。但最终还是大人屈服了。吃不几个也就饱了,接着就是跟同姓的兄弟们给村里的长辈拜年了。一路说笑一路打闹,前面的跪下磕头,后面的装模作样,前呼后应,用长辈的话说就像“打狼”。反正图的就是热闹。拜完年,天才渐渐亮了起来。老人们忙碌的也乏了,要补上一觉。我们就三五一群疯玩去了。

转眼间一天过去了,到了大年初二。这天早晨照样要早起,伺候祖先、各路神仙吃好,就该为他们送行了。同族的人又聚在一起烧纸焚香,燃放鞭炮。前天傍晚的情景再现。但气氛稍有不同,我听见有人叹息:年又跑了!是呀,热闹火爆温馨祥和的春节就这样匆匆而去。大人都这样眷恋,我们孩子就会更加念念不忘过年的好了。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多少人的滚滚热泪,触动了多少人的情思,勾起了多少人甜蜜而心酸的往事。让我不能不回忆、重新温习过去,难忘儿时过节的吃、喝、玩、乐;难忘光屁股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难忘父亲母亲忙碌一家人生计的弯曲的背影,慈祥的笑容;难忘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团聚一起的热闹场面……

而今这一切只能出现在记忆里,出现在睡梦中。啊!好美的春节,难忘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