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溱湖之恋 2015-11-16

        大中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作者:潘长宏(笔名溱湖之恋)

               2015年11月16日于甘肃

 
   来到敦煌莫高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在这深秋,我和我的朋友来到此地,感到这里的天和江苏泰州的天不一样,这里给人以一种天高、少雨、云霞、沙漠、清新。这里的气压与家乡不同,家乡是平原,这里是高原,差别可大着呢!
    让我饱览这美丽而又古老的世界遗产之地吧!

   

   甘肃省地处中国腹部,面积45.5万平方公里 。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地理中心,从兰州至中国最东头和最西头的距离基本相同 。 全省呈“哑玲”形 。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25公里。境內1千多公里长的河西廊早就是中国东西交通线上的要卫 。甘肃 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必经的咽喉要道 ,是今天开发中国西北的纽帶和依托,也是“新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中关键的 一 段。1985年甘肃省的人口总数已超过二千万,甘肃是多民族共聚的省份,有汉 、回、藏、蒙、满、维吾尔等共41个民族。其中东乡、保 安、裕固等是甘肃独有的民族。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人口约11万,居民有汉、回、藏、蒙古、哈、土、侗、苗、满、裕固等族,汉族人口占大多数 。面积 约有31200平方公里 ,所辖区耕种面积23万多亩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 
 
 
 
   莫高窟,莫高窟它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鸣沙山 

此站便是鸣沙山、月牙泉,对于月牙泉并无特别向往,沙漠中一泓清泉固然新奇,我更向往的却是鸣沙山之“鸣”。

 

 
 

 

进了景区,远远望去,平地起沙丘,却不显突兀,沙丘亦有棱角,在那“之”字棱上,绘着一线人。走到丘底,一行骆驼经过,驼铃声声,忙跑过去仔细看,骆驼泪汪汪的大眼睛,如同玻璃壳子一般,睫毛长长,却不如想象中的羞涩、脉脉含情,大约被主人的贪欲累了身,迷了眼,也是很可怜呢。那驼队延伸到沙漠深处,湮没在晨曦和沙尘的浮雾中,显得格外遥远、寂寥,一时间忽然想到“丝绸之路”,只怕当年比今日的景象还要繁盛吧。 

 
 

 

让过驼队,越过一个小沙丘,便到了沙山。一眼看上去,沙子格外细,一时想起儿时,沙地农田里浇过水后,水渠里留下的细沙,干净莹亮,令人忍不住想躺上去晒个太阳,又想起一句“沙暖睡鸳鸯”来。如今幕天席地来这么大一张睡床,足够许多人摸爬滚打撒欢儿了。 

 

 
 
沙子细而不腻,柔滑如软泥,恰好将人吸住,不至滑跌,也不至深陷。往上固然费些力气,但听谁说过?要的就是那种“走一步退三分之一的感觉”!沙粉如雪,每踏一步,都能听到“沙沙”的声音,像一只小手在轻轻挠拨人的脚心。细微的感觉,除了令人乐此不疲,还没到卸下人矜持的地步来。

 
 
 

等往下走,才显出它的妙处,一脚踩下去,像吃了一口沙瓤西瓜,甘甜又滋润。一路向下跑,卷起俩抔沙浪,人常说“水来土掩”,在这里,沙土却有了水的特性。游在沙海,既脚踏实地,又毫无滞碍,可冲浪,可打滚,随风在上边趸沙下来,一个倒栽葱下去,落地却是立着的,十分神奇。 

 

 
 

在沙海,无论以任何姿势冲下去,都不会受伤,鸣沙山的沙子,像一种具体化了的绵密的情感,总能护人周全。人在其中,无论如何任性胡闹,都可以被承接原谅。在这种情境下,心不设防,每个人都放下严肃拘谨自我,尽情撒欢儿,如同婴儿,开心无所顾忌的喊闹。这片沙漠能让人彻底投入、返老还童,让人摘下遮羞的红肚兜,大咧咧坐下来,将脸埋到西瓜中去,抹一脸滴一身西瓜汁。婴孩眼中的西瓜,就是这么吃的,鸣沙山的沙海,就该是这么玩的。 

 

 
 

一路跑下来,到处是沙子,头发、衣服、背包,牙齿缝里,相机壳里,连润唇膏里都是,用起来起来“咯咯吱吱”,像有人在用指甲挠玻璃,听着神经上一个冷战接一个冷战,牙齿酸的要从牙龈里掉出来。边走边抖落一身沙子,若不是时间来不及,定要返回去,再滚一次下来,只好意犹未尽向月牙泉走。半路见俩位大妈在玩跳跃拍照,不由失笑,这情景,怕只有鸣沙山才能见到吧。 

 

月牙泉 

月牙泉,顾名思义,是泓月牙形的泉水,却不似俯瞰时那般规整,四周被沙山包围,走近了,才见碧绿波光粼粼一潭,有天光云影,水鸟芦苇,竟是物里乾坤、静中世界。绕过月牙泉,到塔院稍坐,喝着杏皮水,酸酸甜甜,登阁子上去。阁子里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些字画。进门向左走,猛不丁发现一张桌子,桌子后边坐个沉默的人,表情肃穆,大概是画家本人,侧面坐了个妇人,面色凄楚,怀里抱个孩子恹恹欲睡,看着可怜。看看水彩,画得是葡萄和几张山水,多描摹的是莫高窟的飞天,写实尚可,意境很是一般,作家介绍倒是有一堆头衔。 

 

 
 

看看便朝外走了,随风前边打着旗帜,后边忽然有人问“青岛的是吧”?回头见一圆滚滚的胖子,胖子其实并不胖,但长的很好玩,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花褂子”。简短几句,甩动着衣服像天边的风,“呼啦呼啦”走远了。 

若不是接下来的事情更有吸引力,景区还是要呆一会儿的。出门往前走,打车进城,去吃传说中的驴肉黄面,听着很好吃的样子,因此格外起劲。对吃货来说,吃饭这种事情,重在参与。 

 

 
 

 

到小吃一条街,或是不到时候,一些店铺还关着门,往前走便热闹起来。摊子一个连着一个,对些珠钗头饰不感兴趣,粉碟、玉瓶、书签、清供才大有意思。瓜果梨桃、鸡豚牛羊肉豆腐,连生猪腿看着也可爱,早先几个人先买了葡萄大枣,在手上擦擦,边走边吃,讲卫生是用在家里的,出门在外,不用立这些规矩,一个个吃的不亦乐呼.

 

 
 

驴肉黄面端上来,竟是凉的,味道不像感恩姐推崇的那般美味,倒也不赖。主要是那羊汤好,没有膻味儿,肉鲜汤厚,一碗喝下去,通体舒泰,腋下生风,实在过瘾。 

 

莫高窟

 

走完一轮总结经验:既然不能近前细看,不如远观,立在最后,可先出门到下一处,以节省时间。一直以来不喜壁画、石刻,对莫高窟的了解也仅限于名字,况且,千年文化积淀,也不是几分钟参悟的了的,因此,不敢妄加评论。

 

 
 

 

一路走来,所得知识都来自导游的三言两语,无非飞天反弹琵琶,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涅槃之类。


 

 
 
    平常心眼看,只觉得唐代以前的壁画,用色非常瑰丽,十分具有艺术张力.
 
 
 
 
 
    宋代以后,用色及神韵皆远不如以前,不知褪色还是其他原因,宋代的作品似乎缺乏一种氛围和灵气,有些拘束沉闷,我等虽是门外汉,一观之下,亦高下立现。 

 

 
 

才看四窟,已到集合时间,回头才知道,对面六窟也是可以看的,既是走马观花,错过了倒也不怎么遗憾。然千年瑰宝,用这种快餐似的观赏方法,无异于亵渎。如此大的客流量,对壁画石刻的破坏力不言而喻,岂是“禁止拍照”的表面文章所避免得了的?美国亚利桑那州为保护波浪谷,每天只接受20名游客,相较之下,我们只有汗颜。。。。。。 


标  题: 您的文章《大中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已被360doc选入频道
时  间: 2015-11-17 18:00: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