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3

 oqoq 2015-11-16
老师您讲解的栩栩如生,让人受益匪浅,如果在大黄这一节再把虚性便秘也讲解下就太好了,也许您有安排,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
  虚性便秘也很重要,我们前面跟大家说到,暴病属实,久病多虚。
  一时的食积便秘可以一通而去,运动大黄。
  可是习惯性便秘,便秘日久,靠的就不纯是通肠的大黄还要察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而用药治。大家学一个虚性便秘的治法,要学一种思维,学如何用五脏相关,去思考疾病。
  那么你不单会分析便秘,各类疾病你分析起来,都可以头头是道。
  首先我们看,肠道给五脏的关系。
  第一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大便失去推动,会容易搁浅在肠中。而肠道的瘀滞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所以这类病人大多左寸脉力量不够,容易心慌心悸,大便不通,背心凉,脑袋记忆力减退。这时我们要跟他强心通肠。所以常用桂枝、红参、火麻仁,配合大黄,这样强大心脏,肠道蠕动力就会加强,达到脏邪还腑的效果。
  这类病人要少劳心少操心,又因为劳心操心过度,也会家中便秘,这点很多人都忽视了,老去通肠,从来没有想过上面的心脏动力,才是肠道的动力源头啊! 你操心操的心血虚心气不足,心脏自己都不够用,哪有力气分给你肠子呢?
  第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活量很重要,你看为什么排便要鼓一口气,就像打气筒打气一样,运动员气力大的人,或者体力劳动者,他们大便普遍偏粗偏大偏快。而少运动的白领,他们脉细,体魄也不够,肺主魄,肛门亦为魄门。当你肺气不够时,排便都偏于细小,千呼万唤都难以出来,就像为什么像林黛玉这样悲忧的性格,心思过于细腻,肾精不够粗大,肠道自然不够畅快。 所以这类病人要靠补气补肺,然后肃降肺气,以通大便。
  所以你摸到病人右寸脉不足时,这时你用黄芪、党参,配上杏仁、火麻仁之类的,都可以帮他益力气,助排便。当然要注意加强运动,你自己不运动,肠道它怎么能动呢?
补肺气的药,只是暂时借给你用,帮你一把,哪有可能长时间靠药物来代替运动呢?
  第三脾主大腹,脾胃健运很重要,整个大腹部都归脾所主,所以那些大腹便便的人总是伴有脾虚,你摸到病人有关部濡缓,再看他舌体淡胖,就知道这种便秘要健运脾胃。所以为何有些习惯性便秘的病人,他少气懒言,腿脚沉重,我们给他用补中益气汤,重用白术50克到80克,脾气一下子被提起来,不用吃大黄之类的泻药,大便都畅顺得很。
  所以大家要懂得找出便秘的根源是哪个脏腑不足,这很重要,认准靶心后再发子弹,别急着一下子吃药,乱发一通。 当然这类脾虚的病人,你还要再问为什么脾虚,有人长期饱食过度,你要教他七分饱的道理。 有人吃大量生冷瓜果,以为水果通便,其实水果只对热结便秘有些帮助,如果是寒秘,冬天手脚容易冰凉,月经腹中冷痛,这类便秘的病人,你再吃水果,就是雪上加霜,脾胃受寒后,肠道收引得更厉害,大便更难排畅快,经常还腹中冷痛。 所以这类病人,你不需要去用大黄这些泻药,相反用补药可以做泻药之用,加强脾胃运化的功能,肠道一下子松通开,大便就下来。
  第四肝别通于大肠,肝主疏泄,肝是木,脾胃是土,你看荒山缺乏树木的,它的土壤板结得厉害,因为没有木气去疏泄条达。而种满树木的林地,土壤就很有生气很疏通,这就是木能疏土的表现。前几天有个女娃子吃了逍遥散后,反应说,习惯性便秘好了,问我们是不是给她通泄大肠的药。我们笑着跟她说,病木如何疏泄土壤,你肝郁得厉害,大便才秘结。现在帮你肝部解放开来,重用逍遥散里头的当归30克,既可以养肝血,也可以润肠道。一药而二用,既补充你长期谋虑过度暗耗的肝血,也增加你肠道的津液,所以你肝郁一解,如同枯木逢春,肠道就不打结了。
  现在很多女娃子,大便细小,源于心肝细腻,我们常跟他们说,你心肝中有千千结,肠子中才打了千千结,大便是你心态情志的反映,你神经放粗大点,少跟别人纠结计较,你脉管肠管都会粗大些,都不容易堵塞。你跟别人计较,其实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保持肠道通畅,要保持自己情志通畅,保持自己肝木通畅。 看来逍遥散灵活变通也可以治大便秘结,原来把情志一解开,大便就下来。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女孩子,情志郁闷后,二便失调,胃口不开,情志一解开,什么都好,这让我们重视对情志的调理。 所以这种大便不通,只是情志的反映,你如果只去擦阴影擦不掉,你要去把制造阴影的那根竹竿拔掉,阴影就没了。
  第五肾主二便,老年人的便秘大都跟肾相关,还有长期熬夜的病人,他们的便秘大都跟肾相关,以及房劳过度,手淫,纵欲太厉害的病人,他们大便干燥,额也是肾中精液亏耗所致。 像这些都不是用大黄泄热攻积的药能够解决的。老年人命门火力不足,肠子都是凉的,腰是酸的,腿是沉,的双尺脉是迟的缓的。
  有个老年人夜尿多,尿频急,大便又不通,有腰椎间盘吐出,舌苔白滑,上下楼梯都喘气。我们跟他用了肾气丸,加巴戟天、肉苁蓉、黄精,这些温润下焦肾的药物。病人一吃,本来三五天一次大便的,就变为两天一次。而且尿频夜尿多也减少了。看来肾气丸,不单可以治疗消渴,腰酸冷,尿频,还可以治疗便秘,因为病人是年老体衰,元阳不足,肠子失温,动不了。这时你给他点上一把火,肠子就动了,人体周身的管道很奇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所以寒积便秘要用温药。这就是为何大黄配附子、细辛可以治疗严重寒积便秘的道理。什么是寒积便秘?
  腹中冷痛,大便又不通,既有寒凉,又有瘀滞,你不散其寒用温药,他管道就不开,你不降其浊用下药,它浊阴就不出下窍。所以常常用温肾配合通肠,加强肾主二便的功能,这样习惯性便秘就能够得以改善。同时大家要看到纵欲伤肾,熬夜打麻将伤肾,这些引起的习惯性便秘,你如果不把坏习惯改过来,怎么能够把便秘治好呢?这时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好这五脏跟便秘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
  特别是虚性便秘,这里只给大家提供一种分析疾病的思维,大家具备有这种思维后,就不用什么病都去翻内科书,都去问人了,先要自己琢磨琢磨,思考思考,你掌握好一种思维,就像掌握好一种捕鱼的技巧,远远比你到处请教别人受用。
  我们普及学堂最后能够教大家的也是这种思维,当大家都具备有这种思维时,很多问题根本都不需要问人了,你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

 类风湿不是一个简单的病,但难易相成,看似很复杂的病,治疗的思路一旦明确,治疗起来就能按部就班,特别是这类顽固的关节变形,你要彻底根治,比较难,但你要改善症状,还是可以的。当然有些幸运的病人及时发现,趁早介入治疗,居然可以脱离激素,走向健康。类风湿在中医看来,不单是关节问题,跟五脏是相关的,总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能够敷布到关节肌表,把汗酸逼出去,这些浊阴瘀积在局部,又不能回流到胱肠排出体外。 所以中医治疗这些病痛,大方向是固护正气,并且让病人微微发汗,同时保持长久的胱肠通利。治类风湿最难的不是理顺思路,而是坚持,坚持什么呢?坚持微寒,用微汗法,长久地坚持,是让关节屈伸不利症状变轻的一条捷径。
  张仲景很早就在《伤寒论》上提到,他说,治这些风湿,用药需要把握住一个度,就是要让身体长时间处在微微发汗状态。既不能受凉受冷,也不能够发汗,发得太凶。
  你的正气是有限的,所以的要在有限的真气范围内,一边用药物来微发其汗,一边通过微运动。记住养生不是靠剧烈运动的,如果剧烈运动人长寿,那运动员都是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没有教大家剧烈运动,它里面有六个字,直接把运动的不传之秘告诉大家。 很多人学习只学习到医理治法,却从来不关注《黄帝内经》教大家如何修炼,这样你虽然得到金子,你却失去了金山。 你只有进入每天修炼状态,你才能够体会医理,用身体去亲自体证,只有亲自体证出来医理,你再用于临床,才更得心应手。所以我们都在做微汗运动,把水谷精气鼓荡敷布到肌表,形成一个金钟罩。 《黄帝内经》的运动口诀就这六个字。 微动四肢,温衣。 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黄帝内经》时代还没有太极拳,但是已经把太极拳的奥秘道破,就是微动二字。记住运动的效果,是让自己的衣服微微温热,而不是剧烈的发热。所以不管是风湿类风湿的病人,还是湿疹,容易反复感冒的病人,他们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半个到一个小时的微运动,打打太极,练练八段锦,记住运动期间,绝对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跟别人打交道,受到别人干扰。 只有忘我地运动,才是真正健康的运动。只有专一地运动,才能够真正让气通血活。
  像你妈妈的类风湿,一定是经年积月所致,所谓病去如抽丝,除了用中药鼓舞气血,健运脾胃,微微发汗外,还要靠练一两套养生功法,每天进行微汗运动,保持身体温热。
  这样风湿就会像抽丝一般,一点一点除去。像治这些顽固疑难病,它得来不是一时半刻,要让它们消失,更需要坚持的精神。之所以难以治愈,因为很多病人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医生用药,自己没能够密切地配合治疗。
  这也是一个养生误区,大家要明白,健康靠自己,生病找医生。
  要从病中走向健康,医生跟你自己同时都要用力,而且力要往一处使。



敢问楼主,重病患者的压疮如何用中医治?
  -----------------------------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麻木,疼痛,破溃,坏死,溃疡。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甚至败血症。
  这段话是现代医学对压疮的描述,也就是说长期卧病在床的人,局部气血堵塞,就会瘀滞腐败。所以瘫痪还有重病患者要注意,因为他们大都卧病在床,背部跟床紧贴。气不通血不畅,就佷容易出问题。中医认为湿性趋下,你站起来湿气就往脚下注,所以湿气重的病人,白天腿都是沉的,而你睡下去,湿气就往腰背下掉。所以湿气重的病人,早上起来腰背都是酸重的。如果长期湿气重,又卧病在床,局部就会被湿气腐烂掉。就像大家看,桌角为什么脚底更容易腐败。大家看为何糖尿病的病人,后期脚部容易烂呢?
  所以如果不懂得治湿,糖尿病很难根治,特别是在南方,是湿邪腐烂了人的双脚人的肌肉。所以防治压疮褥疮,也是在防治湿邪。
  第一制阳光可以消阴翳。有条件要多晒太阳,或者用暖水袋温通经脉,把湿邪带出去。第二少食生冷瓜果凉饮这些助湿生湿之品。
  第三即使是病中稍微有些精力也要小动四肢,拍拍掌,按摩按摩脸部,只有自己运动自己能动,才能最快把湿邪带动出体外。
  第四要注意增加如常通便的药物,为什么叶天士在治疗中锋偏瘫的病人,总喜欢加火麻仁,因为从实际考虑,病人肠不通腑不畅,会大大延缓疾病康复。而且大多数卧病偏瘫之人,或重病在床者,他们大便都不太畅通。你老卧在那里,肠子怎么肯动呢?所以平时还可以多揉揉腹。
  第五煲汤食疗也可以选一些除湿之品,我们前面跟大家讲了,薏苡仁、赤小豆,这些把身体湿邪多带出体外,就不容易长压疮。
  当然病人也要多换体位,多帮他按摩,床单也要常换。





老师好,可否这样理解:黄芪也可以与前面讲到的瓜蒌子,栀子,枳实等配伍,也可达到连补带消的效果。
  (我是一个门外汉,喜欢而不得门径,提一些可能很低级的问题,见笑了)
  -----------------------------
  这就是涉及到虚实夹杂的用药思路,连补带消,是病人体力中气不够,身体又有痰浊积热,这时单纯的攻积,他气不够,不足以运药,单纯地补虚,他身体痰实挡道厉害,也很难补得进去。
  所以我们常用补气消积法,这是取法于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你看张锡纯用这个汤方,用到了黄芪、人参,大补体虚,同时配合三棱、莪术攻积消瘀。
  张锡纯说,无论何病,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容易治,饮食渐减者难治。
  三棱、莪术,以人参、黄芪、白术,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补虚消积,是我屡用屡效的道理所在。
  原来张锡纯用补药配合消瘀药,这样有瘀滞瘀滞可以慢慢消,通道可以慢慢打开。
  而没有瘀滞的,也可以借助这流通之药来行补药之滞,从而补药的功力更大。
  所以病人如果有痰积瘀热的,又有气虚不足的一面,你就可以一边补气升阳,一边除湿降浊。

  究竟是三补七消,还是五补五消,这里头就要看你的辩证,跟病人实际情况的需要。
  这也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张仲景行之有效的理法。
  张仲景他治疗虚人腹胀,用朴姜半草人参汤,三补七消。
  大家看,有人参甘草补其虚,有半夏生姜厚朴降其浊,除其胀。
  当病人中土亏虚得补,腹中胀满得消,那么病症自除,不然你单去补它,它胀得更厉害,单去消它,它体虚不运药,消受不了。
  所以中医灵灵活活,量体裁衣,辩证论治才能开出最适合病人当下的方子来。




楼主,我有头藓,看了您的帖子,用黄柏和大黄的粉用醋泡了,擦在头上,效果很明显,刮了个光头,就是这个太疼了,今天特别明显,是不是快好了,头皮下面全是小疙瘩,有没有内服的药,内服快还是这样擦的快?求您解答!
  -----------------------------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苔藓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有苔藓的种子,还是因为环境阴湿?
  所以种子没有阴湿的环境长不了苔藓,故身上长癣的病人,必定是有湿邪在体,你如果不从里面除湿,那么癣疾杀灭了它还会再生。就像大家试试把墙角下的苔藓刮掉,你没有改变它阴寒潮湿的环境,过不久苔藓又长起来了。所以古人造字很妙,为什么叫皮肤癣疾,就是要大家联想到苔藓,你看苔藓怎么长的,你就知道怎么治皮肤癣疾,一个不懂得除湿的病人,是没有办法把癣疾治好的。 所以外用药只是治标,通过内服汤药,改变体质,才是治本,不然你体内脾胃虚弱,湿邪泛溢到皮肤,癣疾瘙痒湿疹又来了。 所以大家学中医要有整体观,要能够看到身体什么环境长什么病,我们不是去杀灭病菌,而是去改变病菌生长的环境。 这就是古人说的,是风雨寒暑得的病,不是细菌病毒。 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衣服要常晒太阳,身体要常运动出汗,少呆在阴冷的空调房内。少用瓜果凉饮冷水,来给自己身体制造潮湿,晚上少熬夜。这些如果你都懂,然后再稍微配些健脾除湿的药物,或者食疗之品来服用,让脾胃功能恢复,湿邪自除。所以为什么懂得养生的病人,他即使长了癣疾,就用一些除湿的薏苡仁来煲汤,少放油盐,就取其甘淡之味,频频服之,湿邪退去,癣疾也就不再生了。你如果不懂得养生,还是大鱼大肉,应酬熬夜,生冷瓜果,那么医生就会给你开蛇蜕蝉蜕,全蝎僵蚕,黄连黄柏,等这些猛烈之药,把你皮肤搜刮开来,把癣疾剔除。虽然又效果,但随后又易反复,不是医生的药物,不够凶猛,而是你的生活太糜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