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城北十五里666 2015-11-16

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一半火山,一半森林。阿里山的雪景,银装素裹,冰清玉洁,风景如画,向往太久,不如出发!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有人说,摄影师逐日而居,只为寻到最美的日出。于我,这是一种自告奋勇地追随。因为,我相信它有一种温暖的力量,散去这漫天的寒。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旭日击破黑夜,破晓而出。曙光将以万丈光芒,唤醒这一片沉睡的白。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寒气结冰如珠如花,于斗寒中盛开,千树万树梨花开,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一个又一个,大大的雪馒头,散落在地上。此刻,大喊大叫,大悲大喜,这些极致的情绪,可以理所当然地宣泄,不问缘由,无关风月。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唯有它流水淙淙,奔流不息。它的存在,似乎在暗示:你的以为,不一定总是对的,你不知道的地方也许就有这么一个例外。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小动物对自然的敬畏,其实某些时候,远比我们,要虔诚得多。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洁白晶莹,厚实浑圆,憨态可掬。没有华丽的色彩,只有漫天的白,却是一个可以纵情想象的自由世界。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房子的地方,就有家。这里,满足了我对童话世界的所有想象。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这一场远行,恍若一场不若惊觉的梦,满足到极致,总不忍离去……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行咖之龙文摄影

行咖丨雪的极致诱惑,北国风光的专属

我是行咖龙文摄影,专注人文地理摄影,环球旅行摄影师的身份让我跑遍山川云海,一直在路上。编著有《富士微单旅行摄影圣经》、《数码单反摄影完全宝典》、《Canon 5D MarkIII单反摄影完全宝典》等十余本摄影图书,同时也带队指导境外高端摄影团队,并为众多的国际著名厂商、机构提供摄影培训和拍摄指导,努力捕捉光影世界的美好,分享每个镜头下的感动,愿你也喜欢。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到还要多的雪,每在及腰的雪山中前行一步都像一次出尘,艰难却让人向往,寒冷但心生美好。而当我回到北京坐在电脑前开始回想起这次旅程,又像是从苍茫中重新入世,做了一回风雪夜归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景之一,一年一度的“雾凇冰雪节”让雾凇的美渐渐为人所知,而人们了解最多的大概是吉林市区一带的十里长堤,鲜少有人知道距离吉林市35公里的松花江下游还有一个雾凇岛。和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一个道理,最美的景致多数也是大隐于世的。所以我们把这次旅程的起点定在了雾凇岛。

雾里看“凇”

我们经过了:雾凇岛

为了缩短耗在路上的时间,我们选择先坐高铁抵达吉林,再从吉林取车前往雾凇岛。北京到吉林的动车用时七个半小时,这七个半小时里我们经历了炙热的下午、欣赏了盛开的晚霞、路过广袤的山川和那充满希望的田野,眼睁睁看着室外气温从3℃呼呼变成零下10℃。当我们呵着白气缩着脑袋走到站外见到灯光闪烁的吉林市时已经是晚上十点。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这里必须要着重强调下雾凇岛以及之后雪乡里非常靠谱的农家旅馆,虽然这些地方没有连锁酒店,都是个体经营的农家院子,硬件上看起来也没有酒店“硬朗”,但满满都是人文关怀,在这气温极寒的地方住上一晚比起酒店反而“温暖”多了。已经在站外等待的接车师傅见到我们立刻帮着把行李接上了车,本来心急火燎想马上摸上一把雪地车的我被师傅一顿话说得乖乖待在了后座。因为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是在乌拉街满族古镇北12公里的韩屯村,从吉林市过去的路全是小路岔道,如果路况不是很熟,当地人在白天可能都找不到正确方向,更不用说在没有路灯的深夜,再加上雪深路滑,第一次走这条路是非常容易出现危险的。果然,经过了异常颠簸崎岖的一个半小时,我们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车停在院子里,远处招牌上的霓虹灯打下来可以隐约看到已经收割过的玉米杆插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很久没见到雪的我低估了田院里雪层的厚度,兴冲冲地一脚踏上去,整个身子却因为失重完全趴在雪上,我定了定神就和同伴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真冷!可是真有趣啊!忍不住抱着相机一直左拍右拍,后来老板娘冲出来大声喊我:“哎妈呀,冷不冷啊,快进屋吃点东北大水饺来!”我才意识到肚子已经很饿了。吃饺子的时候从老板娘那里得知当天的雾凇非常漂亮,就像在我们吃的饺子里裹了定心丸,让我们认为第二天的雾凇毫无悬念会出现。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雾凇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也叫“树挂”。吉林的雾凇属于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一到冬天,整条松花江都会冻住,唯独雾凇岛一直维持在4℃左右的水源源不断地产生水汽,这是因为上游的丰满电站会向这里输送一些25℃左右的水,在一点点风力作用下,这些水汽附着到江边的树上结晶,就形成了雾凇。但雾凇不是每天都可以见到,必须温度、湿度、水蒸气通通恰到好处才行。看雾凇的最佳时间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太早了江面雾气大视野不清,太晚了雾凇又会被太阳晒化。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为了能够看到日出,也为了更保险些,我和同伴五点半就挣扎着洗漱起床,老板娘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简单的早餐。一个水煮鸡蛋、一块杂面馒头、结结实实的一碗米粥就着些当地腌菜,匆忙吃完觉得整个人都变得粗犷了,昂首挺胸走出屋子还是被屋外骤降的温差震慑到。天还没有亮起来,微微泛着深蓝色,雪也映衬着发出蓝莹莹的光,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处在可以畅快呼吸的海底,这里整个是一个水下的神秘村庄。我们走到渡口会路过半个村庄的农家,有不少已经点了灯、燃起了炊烟,走过窗边时我想象着这些屋子的主人在炉火旁忙碌的身影,他们一边往咕嘟嘟的开水里加着什么一边和身边的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预测今天的天气。每户的小院子里都有一个玉米笼,也就是东北人口中的苞米笼子,那是用铁丝网做成的房子形状的储物笼,主要用来在冬天存放收获的玉米,这里的气温变成了天然冰箱。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经过一个小下坡我们就看见了在河岸渡口边飘着的“摆渡船”,说是“摆渡船”,实际上就是一个加了扶手和发动机的大木板,没想到人站上去倒是非常平稳,江面被不断升腾的雾气笼罩起来,现在想来这雾一定是有魔力的,当时短短的几分钟里我就忘了自己身处何处,看着不时飘过的覆着雪顶的小岛块,只想着自己在缓慢地移动到什么地方,一个神秘的目的地。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直到船靠岸时碰到岸边“砰”地一下,我才回过神来。下了船,用力深吸一口气再使劲儿呼出来,我呼出的白气和氤氲的雾气绕在一起直至消失不见,那种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是自己拿到了踏上这片纯白小岛的门禁卡。这一会儿功夫天边已经稍稍泛起了红晕,雾气也越来越大,对面的村子安静地等待着被淹没再整装出现。我们尽可能靠着岸边走,因为这里的雪最薄也最扎实,踩上去不会陷得很深。太阳升起的速度非常快,约莫20分钟左右就已经越过了村子的头顶,雾气逐渐被划破和照亮,雾气背后的内容也慢慢显现,我们睁大眼睛、张开嘴巴、举起双手,惊呼的一切必要条件都准备就绪,可当整片小岛清晰透亮的时候雾凇却没有出现。但我看到同伴眼中期盼和惊喜的那一道小小光芒并没有消失,我知道自己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绝无仅有美不胜收的云桥,从天边连接着地尽,仿佛我们攀上连着云彩的那棵树就可以一步步走到天上去摸一摸耀眼的太阳,光芒从云层紧密的罅隙边缘穿透过来,势不可挡。如果非要打个比方,这就像清晨闹钟响起第一次,我们在朦胧中又睡过去转变到闹钟响起第五次,我们看到时间惊呼要迟到立刻神情振奋时的状态一样,这时候的太阳精神抖擞。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太阳完全升起后我们决定去林子深处走一走,林中的雪没过小腿,走起来稍稍有些吃力,可是每往前迈出一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在眼前铺陈,这里的每一秒都不一样。同行的还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大家都忘了说话,只顾着边走边拍,好像就算不放松所有时间都用来捕捉眼前的景象还是不够。林子后有一座远山,它不动声色地半隐在一气呵成的天地间,虽然不高却很稳重。走到林子的最高处可以看到一大块空地,像张白纸一样一尘不染地躺在那里,连绵的云层像是被子轻轻盖下。在空地的正中有一颗孤芳自赏的树,独立成说地站在那儿,不依靠、不寄望。我盯着它看了很久,默默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像它一样坚强。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因为长时间不停拍摄,右手一直暴露在冷空气中,导致手指不能蜷缩,已经完全冻僵。只好把手伸到抓绒衣内层,快步走到岛上的“热饮”点去恢复体温,我们远远地朝那边走着,看着临时搭起来的弱不禁风的小白屋呼呼地冒着热气,全身就已经感到了温暖。在屋里正捧着热水小口嘬着,忽然看到一群羊路过窗外,赶紧拿起相机又冲了出去,那群羊裹着“羊绒衫”井然有序地向前行进,不时停下来低头吃几棵雪地里微微露头的草,估计看到我们这群笨重狼狈的人类很是得意吧。回村子之前我们在雪地里坐了一会儿,看着遍地纯粹的白什么都没想,也什么都想不出来了。

因为第一天我们没有带上雪套,到了农家院发现靴子里灌了许多雪,已经化掉结成了冰。老板娘赶紧打了热水给我们泡脚,又把鞋袜拿去烘干。我们吃了午饭,收拾行装准备向雪乡进发。

Tips:怎样温暖你、我的身体

在零下20~30℃的室外,身体的保暖是头等大事,这里来聊一聊“抗冻穿衣经”。

1.上身:贴身吸汗透气内衣(防止运动出汗导致感冒)+腰腹后背各一个暖身贴+保暖内衣(内抓绒)+羽绒背心+羽绒服/抓绒冲锋衣(最好是厚长宽松款,里面容易加衣,行动也比较方便)。

2.下身:贴身吸汗透气内衣+羊绒护膝+保暖裤(内抓绒)+棉裤/毛裤+滑雪袜+抓绒冲锋裤(防风防水非常好用)。

3.头、脸:头上顶一个内抓绒的毛线帽,耳罩是非常必要的,寒风中最怕冻的就是你的 耳朵,很容易冻伤。口罩备上一个,看自己的情况需不需要,其实我就完全没有带上口罩,如果戴眼镜的话很容易镜片起雾。最后再加一条厚一点的围巾,脖子以上就安全了。

4.手:为了方便拍照左手带内抓绒的防风厚手套或者滑雪手套,右手带薄一些的可触屏线手套就够了。

5.脚:高筒雪地靴+暖脚贴+雪套。脚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尤其是脚底,相较于当地一百块一双的雪地靴,UGG的鞋底不够厚,也不够防滑,外料还不防水,建议大家入一双“心灵美”的当地雪地靴陪你踏冰走雪。暖脚贴建议直接贴在袜子外才能抗住脚底上来的凉气,贴在鞋垫下很难发挥效用。雪套用来绑住鞋子和裤脚防止鞋子进雪结冰。

6.羽绒服的保暖程度,主要看两个指标:含绒量和充绒量。这个在羽绒服腰部的洗水标上可以看到。含绒量是指羽绒占填充物的比例,去东北最好含绒量在80%以上。羽绒服的蓬松度也是保暖的重要指标。检验的方式是把羽绒服压扁,看它能不能快速蓬回原样。

住进了会下雪的水晶球

我们经过了:韩屯=>乌拉街=>二道=>舒兰=>平安 =>向阳=>沙河子镇=>东方红林场=>雪乡

雪乡海拔超过1200米,所以从雾凇岛去雪乡的路基本上全是盘山公路,开起来要非常小心,我们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一把自驾中的“侧滑”和“刹不住车”,为防万一我们还带了一位当地的司机帮我们指路,太难的路就还是交给他来开。东北三点半就已经开始日落,四点半的时候天就完全沉了下来。我们中午一点出发六点抵达雪乡,算是开得快的。雪乡“天无三日晴”,几乎每一天都在下雪,平均积雪厚度达到两米。在漫天大雪中走出车门的我们目瞪口呆,和雾凇岛的惊讶比起来,这里已经让我的下巴壳都掉了下来。当然了,这里的温度也比雾凇岛低了十余度,所以到达旅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热烘烘的火炕上增加一层衣物喝杯热茶,风卷残云地吃了盘小鸡炖蘑菇之后,我们才又心满意足地出了门。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雪乡由一条长街贯穿,总共只有百余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堆着小雪人,可能因为大雪的缘故,每一盏点着的灯都多了一份温暖的意味。有一户还在门口堆了一个通了电的雪房子,我们钻进雪房子嬉笑打闹,假装自己成了北极的因纽特人。雪房子对面是一辆永远不会发动的绿皮列车,又或许它已经到达了自己的终点。一路上有很多小摊,却都没有人照看,因为老板通通都在屋里避寒,留下几根红亮亮的糖葫芦和一些道具熊在风雪中等待客人的认领。再往前走就会走到村子的分岔路,也是唯一的交通枢纽,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不断播放着雪乡的经历和故事。电子屏幕旁的长杆恐怕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了,它迎雪站了不知多少年,也不知道有没有等来它守候的东西。在岔路口的灯光下不时有当地居民用雪橇拉着货物穿行,从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什么异于常人的防护措施,我想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这种大雪和寒冷。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我们悠闲而慢悠悠地走着,忍不住买了两串糖葫芦,抖抖索索地咬下一颗吃进嘴里,大呼好冰,可能正是因为太冰了,这颗糖葫芦显得特别甜,糖衣也特别脆,味道特别奇妙。回到我们住的农家旅馆,在炕上躺下才发现这里每一户的窗户内外两侧都分别用塑料薄膜封了起来,冬天是不可以打开窗户的,我们特地没有拉上窗帘,关了灯感觉自己像是躺在小时候买到的会下雪的圣诞水晶球里,在热炕头上满头大汗地看着薄膜上的水蒸气,觉得屋外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不真实。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雪乡到东升的一段山路是穿越的必行道路,很多人迷上穿越正是因为这条路有不可多得的景致。全程15公里,下降高度800米左右,雪路被开了出来,走起来不是很花力气,算上拍照的时间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但因为穿越的人太多,为了避开人群也为了体验行踏深雪的乐趣,我们决定走当地人用于采摘的小路。穿越的那天早上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你的保温杯灌满热水,因为矿泉水在路上是会结冰的。吸取了第一天在雾凇岛的教训又要面对更深的雪路,所以我和同伴采纳了当地人的妙招,用宽胶带牢牢绑住鞋子和裤子的接口处,果然后来证明比雪套还要好用,靴子完全没有灌雪,脱下来时袜子也是全干的。晨曦中的村庄安静地落在山中,红灯笼已经熄了,偶尔可以见到一两户人家在门口打扫着昨晚新降的雪,袅袅炊烟在嫣红的天边扶摇升腾,马儿们兀自低头吃着草粮,准备迎接即将苏醒的一天。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因为我们起得很早,所以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是在雪面上留下当天第一个崭新的脚印,既兴奋又不忍。在山脚下我们互相打了打气就出发了,被雪层叠覆盖的山坡形成了阶梯的形状,一开始雪还只没到小腿,我们爬上第一个阶梯后腰腹以下就已经都埋在雪里了,后来的路程就真的跟爬没有什么两样,偶尔遇到高地就赶紧站上去喘口气,再深入雪中继续向前游。每往前迈进一步都非常艰难,比平时要多花上数倍的力气。太阳渐渐从双峰滑雪场那座山上显头露脚,等到炙热的阳光照在山间、林中和身上时我们已经满头大汗,帽子手套全都取了下来,感觉身上的每一寸毛孔都在畅快呼吸着这里新鲜的空气。这里的云彩都是大片大片地出现,干净整齐,就像天边的积雪。因为雪是冰晶的一种,所以很容易折射出许多漂亮的颜色,我们在树林里穿行时就像不停有人拿着冰晶打出五彩光晕照在眼前的雪地上。同伴不小心碰了一下身旁的树,整片树林像受了惊一样就立刻雪花漫天,我又忽然想到昨晚的水晶球,想到是不是我们的水晶球被谁颠倒了过来,这种景象在电影里在梦境里都不会出现,只有在童话中才有可能,让人有种想立刻脱光了在山林间奔跑的冲动。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快下到山脚时同伴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正巧眼前是一片平滑的空地,他裹紧了衣服看了看我躺着滚了下去,我笑得前仰后合,有样学样滚了下去,比起坐在轮胎上滑雪这种方式真是刺激多了。回到雪乡里,已经有很多雪橇犬在雪地里静坐等候,它们特别喜欢跟人亲近,谁去摸它都是一副惹人疼的乖模样。因为我的绒裤不防水,所以下山后就没有穿了冲锋裤的同伴好运,蹭在裤子上的雪已经全部融化又结成了冰,就是说我的双腿被冻住了,回到旅馆烤干了裤子就立刻忘了刚刚的窘态,准备去和“冰”打声招呼了。

Tips:穿越时我该带点什么

1.保暖水壶

2.野外食品、高热量零食(巧克力、士力架、牛肉干)

3.头灯(手电)

4.墨镜(阳光强,需防雪盲)

5.登山杖

6.备用药品:感冒药+黄连素(止泄)+夏桑菊清热冲剂+创可帖+晕车药

Tips:帮相机做点什么

1.相机和人一样,在过低的温度下也是很难工作的。首先低温下电池容易失去活性,常常出现自动关机的状况。这种时候你需要买一块抗低温的电池,或者帮相机穿一件羽绒外套。抗低温电池的好处是比较轻便,和平时使用一样,但缺点在于无法抗住风雪。羽绒外套的好处是防风防雪防低温,但使用上可能就没那么轻便了。如果你是特别怕麻烦的人我也有第三个方案给你,没电时把电池取出来放在胸口捂暖了再放回去,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2.其次相机受冷后拿进屋里,屋里的热空气是会在镜头上形成水雾。如果你只是暂时回屋,一会儿又要出去活动拍摄,那么就用塑料袋把相机包起来再进屋,这样水汽就会附着在塑料袋上,出门后再把袋子拿开即可。如果你是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准备回屋休息,那么就直接关机进屋即可。因为相机回暖是很慢的,无论等多久,只要把相机拿出来,就肯定会起雾。不如索性直接把相机拿出来,让它起雾,再慢慢晾干就行了。这里记得一定要先关机,不然受潮短路可是时有发生的。

3.如果镜头起雾了,又需要立即出门就一定要把镜头盖盖起来,把相机放在相机包里再出门。出门后等一会儿再把相机取出,这样水汽就有时间散一散干一干,镜头也就不会冻住。

4.东北火炕的火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屋里晾干电子设备时要注意不要放在炕头,不然手机相机很可能会警告你“温度过高,请冷却后使用。”。

在冰面上行走

我们都经过了:雪乡在亚布力出口出来 =>亚雪公路=>亚布力 =>从牡丹江到哈尔滨的高速=>哈尔滨

“冰天雪地”里的“雪地”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也不会错过“冰天”。所以此行最后一站就是东北人的母亲河—松花江。到哈尔滨的路已经修了高速,车开起来也容易多了,但刚从雪乡驶出一个小时我们就把车停在了路边,暂停了行程。因为我们所在的山顶满满都是树挂,正是弥补了在雾凇岛的遗憾。脚下的地是白的,远处的山是白的,近旁的树也是白的,它们通通银装素裹、穿戴整齐,就等着我给它们拍一张美美的照片,这种光景怎么能因为行程辜负。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从“天外”回到了“凡尘”,当晚我们就步行去了松花江。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江面冰冻如镜,已经扎扎实实地结了一层厚冰。临近中央大街的渡口处有许多背着包的小贩在卖花火和孔明灯,远看冰面上整整齐齐地摆了很多木椅,乍以为是什么讲堂搬到了这里,近看才知道这是“众人齐心划大桨”的溜冰椅,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前后坐在椅子上,用冰橇协作前进。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冰摩托、冰滑道之类的玩乐项目。江面的光影间挤满了人头,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好生热闹。我们凑热闹滑了会儿溜冰椅,然后又放了几根烟火,我越过手中明亮的烟火光芒看着远远近近的人群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种冒着被揍、偷吃冰块的单纯喜悦。其实人烟也有人烟的好,第二天下午我们从圣索菲亚大教堂饶了一圈,三点钟赶回松花江看落日,没想到还是晚了。

在这里,我看到了比我前半辈子所见还要多的雪

眼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却被高楼遮挡,我就奋力地向前奔跑想要越过楼层,这次赛跑没赢但也没输,总算在最后抓住了太阳的尾巴。夕阳羞答答地藏了起来,一架飞机拖着烟凌空划过,像是给我们的赛跑打响了终点枪,我气喘吁吁地说:“值了!”

Tips:这样就能在雪中畅行

1.一定要换上雪地轮胎,车胎配置防滑链。车子也要做好全套防寒措施,用防冻机油、添加防冻液,使用高号优质柴油、汽油。

2.雪地路面附着系数非常低,车轮容易打滑,行进中车速要平稳,车速保持在40~60之间,避免猛加速。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打滑。下坡时带档行驶,不能挂空档。

3.尽量要增大行车间距,比无雪干燥路面时增大4到5倍。雪地的阻力很小,只有干燥沥青路面的1/4,所以制动的非安全区大大增加。跟车太近的话,很难在短距离内刹住车,一旦出现情况很容易造成追尾。用脚制动时,应以点刹方式,轻踩轻抬,不要一脚踩死。没有ABS的车尤其要注意防止侧滑。

4.尽量避免在冰雪路上超车,一是因为冰雪路上不宜加速,二是清扫路面积雪时把雪堆在路边,使路面变窄。

5.洗车后车锁容易被冻住,这种时候建议用打火机把钥匙烤一下,然后插入锁心一会儿,等锁心解冻后就好开了。洗车时要用温水冲洗。

6.由于车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在车窗上形成一层雾,出车前可在风挡上涂一些甘油、酒精、盐水或是洗洁精,也可使用汽车空调除雾档快速除雾,切忌边行车边用手擦拭。

7.遇到车辆打滑时,方向盘要顺着打滑方向轻轻地转,等车辆回正后轻踩煞车,直到整个情况完全控制住,再一松一踩地连环式踩煞车(有ABS设备的车需将煞车踩到底)。

8.转弯时速度要慢,角度要小。如果你在转弯时车辆不听使唤地往前开,这时你要放松油门,减少前轮转弯的角度,直到前轮控制得住后,再将方向盘转至你要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