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晓旭:永远的林黛玉

 wunianyi 2015-11-17




有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红楼梦》,但是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林黛玉,那就是陈晓旭。当年的一部《红楼梦》,让陈晓旭成为所有人眼中的“林妹妹”。而最终陈晓旭也如同林黛玉一般早逝,只留得父母哀伤,世人唏嘘。


朝气的名字


陈晓旭出生于辽宁鞍山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陈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是鞍山京剧团的著名导演;母亲王元夕是舞蹈老师。陈晓旭出生在黎明时分,陈强为女儿取名晓旭,希望她将来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开朗快乐!




从小坚强固执


刚上小学时,有的男孩子淘气,看晓旭在班里出风头,就拿小石头打她脑袋。打中了她,她却继续走,就跟没打到一样,弄得小男孩莫名其妙。回家后被妈妈看到伤口心疼不已。陈晓旭说,我故意装作没反应,看他们还打不打。




杂技团练功


进了杂技团后,陈晓旭被安排去练蹬缸。但是因为爱美,怕把胯变大,她跑去跟团长说不蹬缸,换个项目吧。团长最初没同意。她就故意出状况。四个人把缸抬上去,她故意接不住,还往远处踹开。再给她搁上,她还是踹掉。搞到最后团员们都怕了她,还给编了句顺口溜:晓旭蹬缸,人心惶惶。最终团长终于同意给她换项目,陈晓旭成了报幕员。




伶牙俐齿


晓旭在日记中评价父亲是“聪明绝顶但言语骄横”,评价母亲是“天生丽质但思想平庸”,而她自己则是“集中了他的聪明和她的美丽,我言语骄横但思想丰富”。其实生活里的陈晓旭并不善言辞,但是极爱看书,与其说她伶牙俐齿,倒不如说她文字犀利。




给家人想墓志铭


十几岁时,陈晓旭跟妹妹一起玩,突发奇想要给家里每人写一段墓志铭。父亲喜欢喝酒,他的墓志铭就是“这里埋着一瓶地道的老白干”。妈妈喜欢睡觉,工作也打盹,她的是“她生前喜欢睡觉,这下如愿以偿了”。妹妹陈晓阳喜欢画画,便是“这里埋着一个未来的画家”。而她自己则是“这里埋着一位伟大的女性”。




我就是林黛玉


1985到1987年,陈晓旭在大观园里做了3年林妹妹。“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在竞争角色时,陈晓旭这样坚定地告诉导演。她说自己十几岁时就开始读《红楼梦》,开始理解林黛玉、感受林黛玉,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是一个人。




我还是陈晓旭?


在封闭环境的训练里,在刻意接近和潜移默化中,陈晓旭身上的林黛玉性格被逐步强化。20年后的陈晓旭,仍然最怀念青春岁月中的“本我”实现:从头到尾她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没有被污染,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种世间的贪欲或者想得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真心本性。




被《红楼梦》改变的人生


《红楼梦》为陈晓旭打开了一扇窗,让她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她关上了一扇门,让她逃不开这个角色,无法继续演艺事业。还好,陈晓旭选择创业后相当成功,广告公司被她经营的风生水起。但是她也这样评价过自己:一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




低调行善


陈晓旭的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无论哪位员工病了或是家里有困难,她都会主动掏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有一次,她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消息:一个小男孩打工挣钱供两个姐姐上学,两个姐姐毕业工作了,但小男孩却得了白血病……陈晓旭十分感动,立即捐款20万元,帮助男孩治愈疾病并考上大学。这是难得被媒体公开的她做的善事之一。其实她累计向慈善事业和佛教事业捐赠了几千万元。陈晓旭去世后,遵照其遗愿,成立了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及其它慈善事业。




佛学心得


陈晓旭说,初学时认为,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原本皆不平凡。阳光、空气、宇宙万物之所以长久广大,在于它们始终的给予,而不索取。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爱自然、爱众生、爱一切。互相关爱、共存共荣是自然的法则,是无上的正道。




患癌出家


被查出乳腺癌后,陈晓旭坚持不采用西医治疗。父亲说是因为她太过完美主义,不想让化疗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她选择剃度出家,潜心修行。她曾经对父亲说过这样一段话:佛经上说,人死后往生到西方净土,亲朋好友都无法找到,就像手机不在服务区。最终,年仅42岁的陈晓旭没有抵抗住病魔的侵袭。




【版权说明】图文转载自“中产部落”公众号。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igushic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