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红不是无情物

 缑城中兴居士 2015-11-17

落红不是无情物——情景交融


    作者:陈周 杨斌 来源:苏州一中 阅读: 3059 更新:2006年04月24日      字号:

    写景,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边关冷月,荒山古道;大漠孤烟,岭南微草;晨钟暮鼓,雨打芭蕉;江岸踏歌,孤帆远棹……诗人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展示这些客观形象,而是要把感情和思想寄寓其中。借景抒情。是诗歌的基本手法。读诗,必须熟悉写景的方法,并揣摩客观景物背后的主观情思。

    一、渲染烘托

    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渲染特定的气氛,为抒情蓄势铺垫。特别是诗人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以营造情势。

    范仲淹《渔家傲》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词中的劲健之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句把所见之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和所闻之边声、号角声联缀在一起,渲染一幅冷峻肃杀而又苍凉悲壮的战地风景,衬托戍边将士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苦涩内心。尤其是大雁这一形象,更是浓郁乡思之情的强烈体现:大雁离开边塞向南方飞去,毫无留恋,人在边关,竟不如雁!有了这一幅塞外秋景图的渲染烘托,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内蕴就显得丰富深厚,悲壮而不悲伤,苍凉而不凄凉。

    对于以景物渲染烘托抒发感情的诗歌,要结合客观景物特征,同时也要依据主观抒情之句细心体味,从而准确把握诗人感情。

    二、移情于景

    如果说,渲染烘托是借客观景物强化了主观感情,那么,移情于景则是直接把情感幻化在景物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金陵野录》),古诗词中不乏这类化景物为情思的诗词

    王维《山居秋暝》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些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里的这段话一语点透情景交融的神韵。

    其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陆游的《楚城》堪称代表: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

    战国至宋,已逾千年。其间江山易主,人事变迁,俱成往事。惟有江水涛声依旧,诉说屈原遗恨,绵绵至今。南宋偏安江南日久,朝廷恢复中原似有心实无力,外忧内患,国势颓靡。陆游引屈原自比,借涛声抒怀。“荒城”“猿鸟”之景和忧时伤怀之情,融为一体。陆游的另一篇《临安春雨初霁》也是这样的别致之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应为人生难得疏散逸情;信笔书草,品茗弄茶,更是休闲至境。可诗人却喟叹世味似纱。原来陆游厕身京城,看官僚争权夺利彼此倾轧,无心经营社稷江山。诗人虑及家国黎民,徒生叹息,故化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意,表明心志,坚决不让京城的灰尘染黑自己干净的衣裳(隐喻不让腐糜的世风沾染自己的灵魂)。以清静淡然之景衬出内心的压抑郁闷,是这首七律的神采之所在。

    其二,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这比前者显得更加曲折更富情致。杜甫《绝句》(其二)就是如此。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诗人勾勒了一幅由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等色彩构成的明丽画面,极言春光绚烂。然而,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后两句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岁月荏苒,归期遥遥。美艳景色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诗人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乡思之深厚,物美而情伤。

    杜甫的《狂夫》是以乐衬悲的又一力作: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从居住的草堂和周边环境写起,风轻雨润,翠竹轻摇,芙蓉娇艳,清香幽传。全景明净悦目,情趣参差迭出。景色如此,怎不令人心怡神洽!诗人笔锋陡转,从颈联写目下境况。杜甫客居成都,赖友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此时音信断绝,导致幼子肠饥色惨———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但杜甫仍能以倔强的生活态度(“欲填沟壑唯疏放”)对待生活的困窘。《狂夫》值得特别玩味之处,在于将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诗境。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确是好评,言简意赅。

    诗歌中的景情关系,一般来说总有线索可寻。“情”不独以各种方式弥散于“景”,情感本身也或酣畅淋漓,或蛛丝马迹。也有的诗通篇都用景语织成,无一句直接抒情。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每句写一景,句与句似无关联,实则彼此照应,形成统一意境,融为一幅完整图画,反映出诗人经过一番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由景物走进诗人内心,是洞悉诗人情感秘密的重要路径。

    点击图标,表达阅读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