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孥与贿”与郑国的勃兴

 wps0321 2015-11-17

“寄孥与贿”与郑国的勃兴

任崇岳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其同父异母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此为郑国之始。姬友是个勤政爱民的诸侯,他所至之处,民胞物与,政简刑清,颇受百姓爱戴。周幽王继位,晋升姬友为司徒。司徒掌管教化,为六卿之一。郑桓公只当了一年司徒,周朝便发生了动乱。原来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生子名叫伯服,幽王欲立伯服为太子,废黜申后及太子宜臼。弄得忠良遭贬,奸邪满朝,民怨沸腾,诸侯多叛。姬友忧心忡忡地问太史伯:“王室纷扰,天下将乱,我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太史伯说:“王室已显露出了衰落的端倪,戎、狄等族必将乘机崛起。王室周围小国甚多,但只有两类,不是天子的支系亲属,即是蛮、荆、戎、狄之人,这些地方均不可往。独河(黄河)、济(济水)之南可居。”姬友不解地问:“为什么那里可以居住?”太史伯说:“因为那个地方邻近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史称东虢)、郐(今河南新密东北)两国,这两国的诸侯贪财好利,百姓不附,虢国国君自恃势力强大,郐国国君自恃有山河之险,对周天子有骄奢怠慢之心。如今大王是司徒,位高权重,您若以王室将要发生变乱为名,提出想在河、济之南居住,虢、郐两国国君见您是朝廷重臣,必然答应您的要求。您趁机寄孥与贿——把妻子儿女与财物寄放在溱(河名,源出今河南新密,东北流与洧水合)、洧(河名,源出今河南登封,东流合洧水后称双洎河)之间,两国不敢不允。如果周王室发生变乱,虢、郐两国必然背叛天子,您可以名正言顺地奉辞伐罪,率兵平叛。灭了这两个国家,这一大片土地便可收入郑国版图了。”郑桓公听从了太史伯的建议,上书天子并得到批准,“东徙其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虢、郐两国国君果然大方,献出了10座城池。具体说来,郑桓公是把妻子儿女及财物寄放在了京这个地方,即今河南荥阳东南的襄城村,这为郑国在这里建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周幽王废黜申后及太子宜臼的轻率之举,引起了申侯的叛乱。公元前770年,地处今河南南阳的申国与地处河南方城县的鄫国联合西方犬戎之兵进攻西周,杀死周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身为司徒的郑桓公姬友也在这次战乱中罹难。这就是《国语·晋语》中所说,周幽王“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桓公既死,国人立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幽王被杀,太子宜臼即位后,是为周平王,他把都城由镐京迁往雒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郑武公掘突乘护送平王东迁之机,先后攻灭了虢、郐两国,在溱水、洧水之间建立了新的郑国,“京”这个地方成了郑国东迁的第一个都城,今日荥阳京城村还有城址存在。《资治通鉴·周纪一》胡三省注曰:“郑桓公始封于郑,其地属汉之京兆,后灭虢、郐而国于溱、洧之间,故曰新郑。《左传》郑庄公所谓吾先君新邑于此是也。”郑庄公所说的先君指郑武公,新邑指的是今荥阳市境内的郑国新都城。《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是说溱、洧二水浩浩荡荡又清澈如镜,指的就是郑武公东迁后都城的环境。传至郑文公时,又把都城迁往黄帝有熊氏居住之地,即今日河南新郑。郑国在春秋时是强国,郑武公、郑庄公曾是辅佐天子的卿士。到战国时,郑国已逐渐衰落,为秦、晋大国所欺凌。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安分晋”,周烈王元年(前375)韩哀侯灭郑,并把都城由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迁入新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