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晚晴园的中华渊源

 秦岭之尖 2015-11-17



为什么是南洋,为什么是新加坡


晚晴园(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路,占地1800多平方米,已有百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


晚晴园原名明珍庐,1905年由华侨张永福及其五弟买下,原本为其母亲颐养天年之用,改名为“晚晴园”,后供同盟会南洋支部使用。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数次访问新加坡,此地做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1966年3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几度易手的晚晴园整修后重新开放,供人凭吊一代伟人孙中山。



展出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其中有孙中山的亲笔函件、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员的合影、孙中山在晚晴园卧榻照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新加坡时死难侨胞的遗物等。1908年,新加坡被选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支部。在这期间,同志群英,为倒满建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努力。


近则为南洋各同盟会所朝宗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革命告成。孙中山先生来新加坡一共八次。辛亥革命后,人事星散,而张永福因支持革命而亏蚀很大,不得已将晚晴园易主,故园历经几任主人,逐渐荒废。


民国廿六年 (1937年),李光前、李俊承、李振殿、陈延谦、杨吉兆、周献瑞六位侨领联合购回晚晴园


1937年,原同盟会会员李光前等6侨胞集资将它买回,献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并由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修葺,同时向海外侨胞搜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文物、资料。民国政府在1951年将房地契约交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晚晴园再度沉寂。1964年1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决定重修晚晴园,作为纪念孙中山在新加坡领导群众,策动革命之光荣记忆。


1995年2月19日,时任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的杨荣文准将(现为外交部长)亲自到晚晴园参观,在2001年11月12日,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于孙中山诞辰135周年纪念当天开幕。由内阁资政李光耀主持开幕典礼。


附:孙中山8次到访新加坡


第一次:1900年7月9日至1900年7月12日,前后停留四天;

第二次:1905年7月初,只停留一天,夜宿轮船上;

第三次:1906年2月16日,在晚晴园住了两个星期;

第四次:1906年7月初,停留一个半月,仍然住在晚晴园;

第五次:1907年3月底,停留数日,住在东陵乌节路(Orchard Road)的一间屋子里;

第六次:1908年3月至1909年5月,在新加坡前后住了十个半月,其他时间北上槟城,曼谷等地活动。1908年12月过后搬离晚晴园,改住在两处的旅店,一处在客纳街(Club Street)85号,一处是在丝丝街(Cecil Street)77号;

第七次:1910年7月11日,停留一星期,住丝丝街77号的旅店;

第八次:1911年12月15日,只停留一天,下榻陈武烈的豪华大厦,地点在今日岌巴港务局附近的秉德路(Pender Road)16。



孙文与马来西亚的溯源


国父一介书生,却辛苦奔走海外,号召推翻腐朽满清,在海外争取支持,从檀香山,日本到香港,一直不辞辛劳下南洋,以极大的热情,动员怀有中国情结的华侨回国革命,以及华人领袖的支持。



庇能会议旧址


那纪念馆只是小小一栋两层白楼,而楼前一块水泥地,百年前一定条件更差。但我禁不住想象孙文在楼中来回踱步,他用澎湃的热情进行演说,然后焦急等待华侨终究给他援助,随他回国推翻满清,救国救民,最终他做到了。


1906年至1910年,孙文将马来西亚作为基地,1910年召开庇能会议,华侨慷慨解囊,为黄花岗起义筹集了八千元的经费,一年后革命风暴终于来到。烈士中有四分之一是南洋华侨,其中4人是槟城华侨。

槟城小小城市,却有孙文纪念馆,开幕仪式由马国首相主持,代表马来西亚承认华人的地位与社会成就。


当地华侨将这栋旧楼一直保存,证明他们不曾忘记中国,同时也希冀华人不再受殖民者的欺负。终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建立国父纪念馆。那白色纪念馆门前竖立着孙文与诸志士的黑色铜像,群像神情严肃,手指前方,也许似乎预见即将到来的革命风起云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