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知识可以让聊电影变得“高大上”?

 tandan 2015-11-17

作者:东东


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当我们手捧爆米花,在电影银幕前惊叹:“乖乖,这个画面拍得太美了!”此话一出口,我只能遗憾地说,不好意思,您只是位普通观众;当我们端着碳酸饮料,和朋友们畅谈最近看过的大片,品头论足明星的名牌戏服和颜值高低。我只能再次遗憾地通知您,非常抱歉,您只是位普通观众。




笔者曾和资深影迷聊天,分分钟被虐成渣。原因很简单,对方的观片量高达五千部,内容涉足各领域,你和他谈哪方面的电影,人家都了解,还能旁征博引出同类其它冷僻的文艺小片儿,所以在观影经验上相差绝非一个等级。但是(一般说到这两个字,重点就来了),聊到专业分析的时候,这位电影发烧友却打了退堂鼓,比如某个场景的用光,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等。哈哈,笔者终于发现“敌人”软肋,可以回血反攻了。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get到怎样才能把自己变成“高大上”和“高精尖”的“电影达人”啦,让聊电影提升一个等级。


量的积累并不意味着质的蜕变,有的人看了一千部电影,却没看出当中的门道;有的人看了一部电影,却将其反复钻研,如同将一千部同类电影了然于胸。古人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大家并非专门钻研电影的学院派,不过掌握几个基本的电影学知识,定能让你的观影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当你与他人看同一部电影的时候,可以明显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导演的匠心独具,深入文本,感受影像的魅力。




先来说说电影画面构图。


不要听到“构图”,就觉得十分专业,笔者认为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平面几何游戏。为了方便理解,可以这样想:把画面当作一块豆腐,“构图”就是把这块豆腐按照一定规则横竖切割(注意,不是胡乱瞎砍),形成具有几何美感的豆腐。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再说回电影。大家都知道,现在看到的动态影像其实最早演变于静态的摄影,因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电影既要照顾静态和动态的被拍摄对象,更要照顾到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将这些因素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形式。所以,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镜头还可以再分,一个镜头是由多个画格组成的。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构图,就是指静态的画格构图。


秘诀一:对称式构图法


这种方法是画面构图的最最基本的方法,即将画面平均分为两部分,因此也叫二分构图法。怎样把一个长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学过初等几何的人都知道,只要经过长方形任意两个对角线中心点的直线,都可以把它平均分成两部分。电影的对称式构图也是如法炮制,只是为了保持画面美感,更多采用中规中矩的横向和纵向对称轴为分界线。




影像承载故事,对称式构图方法可以使电影画面产生很直接的对比,如繁简、虚实、明暗、轻重等。楚河汉界割据一方,让单纯的视图切割看上去简洁明确,主题突出,通过视觉冲突营造故事氛围。下面举一些实例,帮助大家理解。



《歪小子斯科特》剧情截图


上图来自电影《歪小子斯科特》,场景为男女主人公在游戏机前微笑对视,画面中间的白色虚线是笔者添加上去的。你看,它就完美诠释了以纵向对称轴为界的二分法。在前景中,是左男右女,在背景中,游戏机屏幕中的人也对称站立。二者相映成趣,和谐统一,暗示了这对情侣的情感关系十分融洽。



《钢的琴》剧情截图


这幅图来自张猛导演的作品《钢的琴》。此处说句题外话,这部电影的构图超级有料,随处暂停都是一幅画作,真心美!大家如果想观察构图,可以用这部电影练手。比如这个场景是工厂工人站在山坡上眺望远方。这就是个以对角线为轴的二分构图。左下角的人们和山坡土色浑然一体,右上角的天空则纯净无染。一明一暗,一轻一重。天地为分界,也表达了人们的心情和荒凉的环境一样落寞。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完全站在对角线以内?”其实笔者开始也想不通,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首先,摄影师不是数学家,不可能拍每个镜头都用尺子丈量精准。其次,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方式排布,画面会缺乏生气,如同公式一般死板,毕竟电影是一门艺术嘛。


秘诀二:三分构图法


学会了一分为二的对称法,我们再来看看二分为三的三分法。顾名思义,把画面横向或竖向均分为三部分就是三分法。某些画面只注重单向的切割,而更为讲究的构图技法,是在画面的横向和竖向都进行平均三分,这样就会形成分隔线的交叉点。




如此多的点与面为画面布局增加了更多可能性,这样就有意思多了。画面主体可以安排在交叉点上,或者在其附近。人眼测试表明,画面右端的交叉点给人的感觉最强烈。当然,主体也可以放置在九个小部分的中心,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


这些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但还是要根据画面平衡而定。三分法构图表现鲜明简练,对于主体和陪体的空间布局将使得画面紧凑有力。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剧情截图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少年雷纳多的美丽往事。在这个骑车的画面中,大景深后的天空、建筑、地面实现了三分横向切割,平衡简明。纵向方面,雷纳多是主体,他和自行车占据了中间两格,为两侧留白。这是十分传统的三分构图法。



电影《绿茶》的剧情截图


电影《绿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美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性创意令人眼前一亮。上图就是一个创新型三分法。在餐桌上的镜头中,男女各坐一边,以饭碗为界,中间是主菜。之所以笔者没有画出横线的切割线,因为画面翻转对称:左下和右上的筷子对应,左上和右下的米饭对应。还有两个人的手也是一张一合,因而更多是通过反差造成另一种立体上的对称,反映出男女性格和心理的微妙关系。



视频中,日本影像创作家kogonada解析了库布里克的“单点透视”摄影手法。单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由于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这个镜头在多数库布里克的电影中,搭配得宜的摄影机运动,往往让观众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迫


秘诀三:黄金分割法


以上两种讲的是均分法,可以算作基础级。现在要讲讲真正“高大上”的东西了。


“黄金分割”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十分超前地预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那么,这样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后来,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并由此衍生出了黄金矩形和三角形。




只要一把尺和一个圆规,就能轻松画出黄金矩形。如上图,先画一个灰色的正方形。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份,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延长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1.681︰1(1︰0.61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0.681︰1。依此比例多重分割矩形画面,可得到一条逐渐旋紧的对数螺线——黄金螺线。





黄金三角形也需要多步推导出来,为了方便记忆,这里直接跳过,直接给出结论。如下图,即黄金三角形有2种,都是等腰三角形。一种为锐角三角形(三角形CBX),两个底角为72°,顶角为36°。这种三角形既美观又标准,三角形的底与一腰之长之比为黄金比;另一种是钝角三角形(三角形ACX),两个底角为36°,顶角为108°,三角形的一腰与底之长之比为黄金比。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在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还有《最后的晚餐》中都运用了黄金分割。建筑师们也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都有黄金分割的足迹。运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是电影摄像的基本技法之一。利用这一技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及主体和环境的关系,从而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谐和生动。




这里还是要用《钢的琴》作为示例介绍一下。众人聚集在山坳中远望,正好形成了倒置的黄金三角形。整个画面被有效分为两大阵营。近景处的人群排布将焦点流向顶点,远景的开阔视野一览无遗,整个场景带有肃穆的仪式感,令人震撼。


有人说,摄影师上辈子都是喜欢艺术的数学家。笔者深以为然。难以计数的拍摄经验造就了他们的火眼金睛,能够准确拿捏画面的比例。而对于看客来说,发掘这些图像的美丽,也算对得起电影工作者的良苦用心了。所以以后别再用“好看”这样的词来评价一部电影了,不然怎么对得起“电影达人”这个称号呢?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