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音格力|坐来肌骨清澈

 云中裳 2015-11-17



读美

dumei



公众号:白音读美微杂志

微信号okdumei

投稿信箱baiyingeli@163.com




在朴素而珍重的一笔里,温暖相遇,相宜静好。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禅茶一味 张维良 - 禅静思语

坐来肌骨清澈

文|白音格力 画|田旭桐




般若思

人生行走,处处有般若。一低首,一思间,眼前脚旁只有野花,看得入神,仿佛所有烦恼顿消。这便是般若。般若本不在思,恰在不思之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单一句,已思意起,且万重意。于是,隔万重山,但不再遥遥。这就是一个人与般若的距离。



何为般若

画不尽一山青,唱不出一树绿,写不出一花红。

吹不响翠竹一枝,拾不起黄花一瓣,也找不到白云深处,寻不了流水去处。

正所谓: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凡佛一念间

春一念,秋一念,四时不念天荒地老有穷尽;爱一念,恨一念,爱恨不念海枯石烂无绝期。

花,一念开,一念落;天,一念晴,一念雨;人,一念笑,一念哭。




超然登佛地

人生是由无数的一念串起,串成珠,念念在耳,在心。

至上境界应该是“弹指声中千偈了,拈花笑处一言无”吧?

一超然一佛地。




佛出自性

道法自然,或佛出自性,在年轻时每一思忖,都觉得尽是一个“无”字。自然,自性,过于在己,虽然年少时心里自我情结重,但仍会想这“道”不该最终是“得”,而应是“舍”。慢慢年岁长,才知得有时就是舍,舍又是得。

康熙为苏州仰苏楼撰写的对联,“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云”,确是有几分相通处。很久以后,便一直喜欢这份自性。自性不是“一”,是一生二,是黄景仁《黄鹤楼用崔韵》中的那一句:到日仙尘俱寂寂,坐来云我共悠悠。



动静相谐

以前很喜欢“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的境界,因它强调的是静与闲。静当然好,但每十分静里,都有九分动。风动,才能云动;云动,才能月动。你坐于窗前,才会享受一分静的好。

此时,世界是一幅画,你在画中。但你已被风带走,被云裁走,被月牵走,只有你在画中动。



必行图

苍岩山福庆寺有一副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对联能生发很多意蕴,禅思。我更愿想成一幅出行图。

一僧一青衣,朗月相照,山云相伴,去敲一扇月下门。门里有客,恭候已久。两人一坐,一茶,一屋月,一窗云,说的什么,说了些池边树上,一只鸟的梦。



慧香

禅道写在书上,绘在画中,藏在人心,远在自然。

晨起焚香,暮落听经,是日常修行,面带安详,能看见窗前瓶花缠香气。

走在小径,行于山川,水天一色,坐来肌骨清澈,清澈是慧根生出的香。



不二图

不说。

不二法门太大。维摩诘与诸菩萨坐而论道,问什么是不二法门。三十二菩萨一一作答,最后回问维摩诘,维摩诘一言不发。文殊菩萨赞叹道:“维摩大士已把不二法门说了,因为说一必是二,不说恰恰是不二法门的最高注解。”



顿契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于自然,源于本心。

人若作云,会与花草言,与百树语,乐会忘忧,是另一重意;人若作鸟,恨不得直上云天,飞一山越一岭,忘记天上没有路,是另一层意。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坛经

坛之上,道法自然。坛之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坛上坛下坐,又是坐来肌骨清澈,坐来云我共悠悠。READ MOR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读美》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