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壁之战让曹操的统一梦瞬间幻灭

 昵称7563359 2015-11-17


           赤壁之战让曹操的统一梦瞬间幻灭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一战,也是名传千古、巧借天时地利、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倘若赤壁之战没有发生,抑或是此战爆发后以曹操获胜而告终,那么,天下大势就会归于一统,而不是形成曹、孙、刘三分天下各占其一的分裂局势了。所以说,赤壁之战是促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关键一战,孰胜孰败,直接关系到自汉末以来四分五裂的纷乱局势能否归于一统。

 

    要弄清楚赤壁之战的幕后真相,就必须对当时的天下大势有一个基本了解。

  

    先说说刘备的情况。刘备的领袖欲望很强烈,他不是那种愿意长久屈居人下之辈。当初他和曹操联手做掉吕布之后,本可以依附在曹操这棵大树下,稳坐第二把交椅的。但志向颇高的他却心有不甘,于是又和外戚董承暗通曲款,密谋反叛曹操。刘董联盟很快被心细如发的曹操察觉,曹操发兵打败了刘备,刘备不得已投了冀州袁绍,后来又南下投奔荆州刘表。此时的刘备,已经和曹操彻底翻脸,两人关系已经势同水火,无法弥补了。假若他日暮穷途、无处栖息时想再依附曹操,曹操必不会相信他,而他也不会真心效忠于曹。所以,虽然他的实力无法与曹操抗衡,但无论兵势如何,他只能硬着头皮、抗拒到底了。

 

赤壁之战让曹操的统一梦瞬间幻灭   接着再说说孙权。孙权的父兄皆非等闲之辈,其父长沙太守孙坚,其兄孙策,都是悍勇绝伦之人。孙坚本与袁术联手对敌,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他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时,在襄阳岘山不幸被刘表部将黄祖的手下暗箭射死。孙坚有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剽悍善战,而且有谋略,最有父风。袁术见孙策是可造之材,于是把孙坚麾下的人马都交还他统领。那孙策果然了得,他接连替袁术打了好几场胜仗,谁料袁术赏罚不明,事先的种种许愿没有一次能兑现。

 

    孙策渐生不满,觉得在袁术手下打工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出息,于是有了另起炉灶的念头。他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帮袁术去平定江东。古人把如今的江南称作江东。当时的江东由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是汉室宗亲,虽然兵力有限,但也还是能勉强与袁术相持,袁术虽觊觎其地久矣,但一时也吞并不了。虎贲孙策率部渡江讨伐刘繇,形势立马不同,他果然骁勇无匹,刘繇很快被击败,逃到如今的江西九江湖口一代,不久就在忧急中病亡。孙策所向无敌,威震江东,于是今天的皖南、苏南、浙北、赣东北沿江一带(泛指江东),全部被孙策囊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孙策有了自己的地盘,就不再服从袁术的调遣,后来袁术悍然称帝,孙策着人送去一封绝交信公然与之翻脸。

 

赤壁之战让曹操的统一梦瞬间幻灭     彼时势力最为雄强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暂时还顾不上图谋江东,但他与袁术一贯针尖麦芒,缠斗不休,自然要笼络从袁术阵营里出走的叛将孙策。于是他上表举荐孙策,汉献帝顺水推舟,敕封他为讨逆将军,并加封为吴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前夜,曹操和袁绍隔黄河对峙,孙策正要率师渡江北上策应曹操,谁料却遭暗算,被许贡家客刺死了。原来,孙策在征服江东时,大开杀戒,不少江东望族以及豪杰之士均遭其屠戮,因此结怨甚广。许贡本是吴郡太守,他见孙策独霸江东,气焰很是嚣张,于是秘密上表献帝,说孙策骁勇无敌,和当年的楚霸王项羽有得一拼,必须早点将他召回朝堂加以羁縻,否则必会养虎为患,无法收拾。孙策本意就是要割据江东再图发展的,许贡秘密奏表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他既惊且怒,于是找个由头把许贡给杀了。许贡家豢养的几个忠勇门客决心为主人报仇,他们潜伏在民间,暗中寻找机会。某日,孙策打猎时,坐下的千里驹风驰电掣,从人跟不上,在荒僻处与许贡门客狭路相逢,猝不及防下被击伤,回去不久就死了。

 

    史书记载,孙策带兵北上,其实本意并非声援曹操,而是要奇袭许都,迎接汉献帝的。其实此说也经不起推敲。以曹操之狡黠精明,他虽然集结重兵与袁绍相持,但绝不会倾巢而出,毫不防备后方有可能遭袭。而且江东离河南许昌,比河北更遥远,实力超群的袁绍都不敢出奇兵袭击曹操老巢,孙策有这样大的能力与决心吗?不说有胜算否,路途遥远,军队能否安全到达都是一个疑问。孙策不光有勇,而且善谋,他有这么冲动到不计后果吗?即便他迎回汉献帝,挟一个孤家寡人又有何用?那么,孙策出兵北上,到底所为何来呢?

 

赤壁之战让曹操的统一梦瞬间幻灭    其实,孙策发兵北上,明里为迎接汉献帝,暗中却是冲着沛相陈珪去的。那陈珪一贯忠于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眼见吕布与袁术勾勾搭搭,恐怕二人结盟于汉不利,于是用计挑拨吕布,拆散了吕、袁联盟。后来他又派儿子陈登去游说曹操,之后利用他的兵势一举除掉了勇猛无敌的吕布。陈登灭吕布有功,被加封伏波将军名号。据《先贤行状》记载,陈登受封后,信心爆棚,居然发誓要讨平江东,力擒小霸王孙策。孙策善于用兵,而且是常胜将军,唯独两次失败,都是败于足智多谋的陈登之手。因此,他闻听陈登要率兵讨平江东,还要捉拿自己,不禁恼羞成怒,于是一直在踅摸时机,准备复仇。史料记载,孙策临死前最后一次发兵,其攻击目标是陈登,其他的不过都是借口,此说大约可信。

 

    孙策善于用兵,而且此次大举挥兵北上,是志在必得的,假如他没有出意外,陈登凭一己之力能否抵挡得住孙策的犀利攻击是个疑问。现在孙策出师未成身先死,不仅陈登逃过一劫,汉廷恐怕也会长嘘一口气。孙策咽气之前,众人以为他将会把印绶交给很有些能耐的三弟孙翊,谁知他却将其佩戴在一贯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有些木讷的老二孙权身上。孙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从孙权日后的表现看,孙策还是有些知人之明的。赤壁之战他大胆启用周瑜,奇袭荆州时破格用吕蒙,猇亭之战力排众议重用名不见经传的后生陆逊,眼光与手法虽不拘一格,但每次都有奇效,可见他确实能识人、用人。

 

     孙策有勇有谋,然而都是些临阵杀伐决断的伎俩,若论治理江东,使孙家基业长青,可不是光凭一味骁勇、善于“万人敌”就能办到的。他将家底托付给二弟孙权,很有些知人善任的眼光。孙权果然不负重托,上位后的他表现得可圈可点,亦颇有战略眼光,他一面精心整理今天的江、浙、皖、赣之地,一面频频出兵攻击江夏(今湖北黄冈)太守黄祖。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军攻克江夏,黄祖被杀。孙权不光守住了孙策留下的老底,还有所进取,势力已经达到了如今的湖北东南部一代,江东已与刘表的荆襄之地接壤了。也在这一年,曹操率军攻击刘表,准备吞并荆州。孙、曹对决,犹如箭在弦上,已经无法避免了。

 

     刘表终究是一介文人,性格有些平庸的他只能坐观成败,乘机图点渔人之利,若让他披坚执锐,去攻城掠地,则勉为其难。刘表缺谋少勇,在乱世中尚可苟且偷安,到天下即将安定时,便没了立足之地。建安十三年夏,曹操挥兵南征荆州。刘表束手无策,在惊惧中一命呜呼。刘表和老婆蔡氏都爱幼子刘琮,一直想扶持他接自己的班。长子刘琦疑惧不安,于是找诸葛亮咨询对策。诸葛亮让他学晋文公重耳外出避祸,等有机会他日东山再起,刘琦恍然大悟。恰好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袭杀,刘琦乘机主动提出愿意外放,去补这个空缺,于是做了江夏太守。刘表死后,刘琮果然上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刘琮无力抗拒。这年九月,曹兵已经打到新野,荆州一日数惊,刘琮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只好举州归降了。

 

     此时,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已成孤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曹操,他是无力抵抗又不能投降的,只好渡过汉水,向西南方向逃窜。《三国志》记载:刘备率部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他袭夺荆州,取代百无一用的刘琮,然后凭借长江天险,聚众抗击曹操。刘备拒绝,说:“吾不忍也”。此事的真相已不可考。有人说刘备伪善,也有人骂诸葛亮不义,但以诸葛亮一生谨慎行事来看,倒也未必会出这样的馊主意。试想想,曹操大军一路摧枯拉朽,谁挡灭谁,即便刘备攻灭了软弱的刘琮,占了荆襄地,曹军一到,他又如何守得住呢?

 

    刘备一路南逃,荆、襄一代不愿降北者相率来投,到当阳时,人数已经达到十余万,自然走不快了。曹操对荆州是志在必得,于是派精骑追击刘备,竟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无力抵敌,只好带领一部分人逃到江夏去依附刘琦。

 

    此时的刘备,似乎已经山穷水尽。即便他和刘琦联手,也无法与曹操抗衡,覆灭只在朝夕之间。然而意外的是,江东孙权居然派人来主动要求与他联合,共同抗拒咄咄逼人的曹操。

 

    刘备虽然屡战屡败,至今尚未有自己的根据地,但他素有英雄之名,而且为人仗义,因此追随他的人并不见少,其中不乏仁人志士。即便雄才大略的曹操,心中对他也存几分忌惮,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孙权,虽然雄霸江东,被曹操封为会稽太守、破虏将军,但也被曹操视为潜在的威胁,假使曹操灭了刘备,占据荆州,然后顺流东下,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孙权。

 

     刘表死讯刚传出,鲁肃就建议孙权以吊丧之名,赴荆州查看虚实,然后相机结成战略同盟,抱团抵御可怕的曹操。谁知鲁肃溯江西上刚到南郡,就风闻刘琮献荆州,归降了曹操。鲁肃一路向南,终于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鲁肃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拒曹操,疲于奔命的刘备很是惊讶。刘备想不到自己已如丧家之犬,还能遇着贵人,绝处逢生。孙权此举,犹如雪中送炭,他自然大喜过望。诸葛亮也很赞同与孙联合。鲁肃完成任务,先回去复命。诸葛亮随后告别刘备,来到今日的九江湖口一带,和孙权相见。

 

     彼时的江东,大家对迎、拒曹操一事意见并不统一。史书记载,孙权的部下大多数主张归降曹操。主要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曹操名为汉相,代表正统,与他抗拒就是与中央为敌。而且曹操兵强马壮,新近又得了刘表的数万荆州水军,更加如虎添翼,与他对敌,岂不是以卵击石?江东虽有长江天险为恃,但曹军水陆并进,此险并非万无一失。曹军人多势众,孙军则弱小许多,以寡敌众哪有胜算?这些杂音既有利益之争,又关乎道义,而原则与现实的矛盾又贯穿其中,让孙权有些难以决断。鲁肃却坚决主张抗击曹操。鲁肃对孙权说:“即便投降了曹操,我和大家都有官做,你却能怎样呢”?孙权猛省,于是召回周瑜商议。周瑜的意思和鲁肃一样,他的理由有:曹操虽然率大军倾巢而来,但北方并没完全平定,关西的韩遂、马超时不时跳出来捣一下乱,因此曹军必不能久战。北军不善水战,而且思乡心切、水土不服,荆州水军未必完全心服,而这正是我们的强项。况且此刻即将天寒地冻,粮草不易,天时、地利都在我们这边。这些理由和诸葛亮的游说不谋而合,孙权逐渐坚定信念,决心联手刘备共拒曹兵。

 

    已经占有江东的孙权为何决心与曹操为敌,确是一个历史之谜。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所以要抵抗他,此说其实并不成立。从曹操日后的表现看,他确实心系汉室,从未取而代之,怎么能被视作“汉贼”呢?况且当时的曹操,一门心思在夺取荆州上,还未顾得上把矛头对准江东孙权,两人并无难以调和的大矛盾,孙权却下定决心抗拒他,原因似乎只有一个:羽翼渐丰的他不甘心只做个独霸一方的诸侯,起了自立的野心,甚至有了问鼎天下的想法。而周瑜、鲁肃早有此意,三人遂一拍即合,决意联刘抗曹。

 

     史料显示,曹军一共有十五六万之众,加上荆州降兵共计二十余万。刘备部众、刘琦的江夏兵加起来有两万余人。孙权的江东子弟兵有三万余人。孙刘联军加起来约五万人,与曹操比,以一敌五,压力还是很大的。然而,古语云:兵贵精而不贵多。孙刘联军虽然人数不占优,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技术优势还是倾向于他的,比如水战,南军一贯强于北军。江南水网密布,不利于北军展开大规模骑兵作战。大战将临,黄盖又献上火攻之计,周瑜深以为然,于是在今天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的赤壁,孙刘联军把曹军打得大败亏输,曹操包羞忍辱,铩羽而回。

 

     《资治通鉴》说,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对曹操的军队发起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水战与火攻战。利用曹操的轻敌思想与战略失误,周瑜借风势命黄盖向曹军舰船施以火攻,曹军船只首尾相连,脱身不得,顷刻间,人马烧、溺、中箭、遭砍死伤无数。在对岸待命的孙刘联军乘势渡江掩杀,直杀得曹军尸山血海,曹操见已无力回天,只得下令烧毁自家剩下的舰船,引余众沿华容小道狼狈退回江陵。 

 

    赤壁之战空前惨烈,曹操大军损失过半,船只损毁殆尽。周瑜果然料事如神,那曹操打不了持久战,他深恐赤壁惨败会使许都政局不稳,又担心韩遂、马超乘机发难,于是留下曹仁驻守江陵,乐进守襄阳,满宠屯当阳,自己领着劫后余生的主力部队仓惶北返。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取得赤壁之战之完胜,谱写了一曲辉煌的战歌。  

 

      赤壁之战虽堪称古今少见的经典战例,但却让曹操短时间统一中国的宏大构想瞬间灰飞烟灭,中国的再次统一还要往后推延四十余年。孙权、刘备则借助这次胜利开始发展、壮大各自的实力,逐渐成了气候。对于极度看重江山一统的中国人来说,这种相互对峙、兵戈不休的局面不知是福是祸?

 

    此后,曹操势力基本放弃荆州,除继续占有南阳、南郡(后被孙吴袭夺)外,开始陆续退回北方,从此再也无力组织起如此声势浩大的南征了。刘备乘机攻占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孙权亦不失时机发兵将江陵、合肥、当涂等地收入囊中,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之后,孙权纳鲁肃建议,将荆州之南郡借给刘备,刘备遂将荆州大部占为己有,并将治所搬至江陵。后孙权要求刘备将长沙郡之一部分划为自己的领地,设为汉昌郡,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治所在陆口(今湖北嘉鱼陆溪口)。天下三分的雏形已隐隐形成,预示着一个碰撞更为激烈的大时代——魏、蜀、吴三国相互对峙、皆欲问鼎江山的角逐大戏即将缓缓拉开序幕。   

 

 

 

 

插图为网络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