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痈1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8

  肺 痈
  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相当于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
  诊断依据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
  2.咳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3.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哕音。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有致病菌。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证治概要
  肺痈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其致病原因,有感受风热和肺热素盛两个方面。病理性质为邪盛的实热证候,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在于热壅血瘀。临床一般多按病程的先后各个阶段,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辨证多属实热证候。治疗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脓已去则以养阴清肺为要。具体处理当根据先后病机演变的各个病期,分别施治。
分证选方
  一、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咯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治法】清肺散邪。
  【常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连翘各30g,桔梗、薄荷各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共为细末,每服18g,鲜芦根汤煎服,每日1剂。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如恶寒较甚,表证重者重用豆豉、薄荷,加桑叶以疏表散邪。
  2.如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口渴者,去荆芥、薄荷、豆豉之辛散,加石膏、黄芩、鱼腥草等清肺泄热。
  3.如咳甚痰多色黄,为痰热较甚,加浙贝母、桑白皮、黄芩、鱼腥草、冬瓜仁等以清热化痰。
  【按语】
  1.方中银花、桔梗可重用,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力。
  2.根据本病特点,可在方中加重清热解毒之力,如加金养麦、鱼腥草、芦根等。
  二、成痈期
  【主症】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嗽气急,咯痰黄浊,胸满痛,转侧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常用方】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30g,薏苡仁15g,冬瓜子24g,桃仁9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可酌加银花、连翘、桔梗、鱼腥草、黄芩、黄连,或以如金解毒散加减,以助清热解毒,消痈化痰。
  2.如痰多气急,咯痰黄稠,为痰热内盛,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加强清化痰热之效。
  3.如咯吐脓浊痰,腥臭味多重,可再加牛黄上清丸或合犀角丸以解毒化瘀。
  4.如壮热烦渴,为肺胃气分郁热较盛,可加石膏、知母清气泄热。
  5.如咳而喘满,咯痰脓浊量多,不得平卧,为痰浊阻肺,可加桑白皮、葶苈子泻肺泄浊。
  【按语】
  1.此型属肺痈成痈期,若脓未成,可加清热解毒药,以增强清热解毒作用;若脓已成,可加开肺排脓之品,以利气道通畅。
  2.据报道:用苇茎汤加减治疗肺脓疡16例。结果:治愈1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81.2%。
  【参用方】
  1.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桔梗3g,甘草4.5g,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2.1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解毒降火。主治: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者。
  2.牛黄上清丸(《中国药典》1995年):黄连、白芷、桔梗、川芎、赤芍、荆芥穗各24g,生石膏、大黄各120g,黄芩、栀子、连翘各75g,薄荷45g,莲子心、菊花各60g,当归75g,黄柏、冰片、甘草各15g,朱砂、雄黄各18g,牛黄3g。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2次。功用:清热散风,泻热通便。主治:头痛眩晕,口舌生疮,牙疼,耳鸣,大便秘结属实热火盛者。
  3.犀角丸(《外科证治全生集》):犀角lg,麝香5g,乳香、没药各15g,黄米饭15g。 研末为丸,每日3次,每服9g。功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主治:乳癌,瘰疬,痰核。流注等。

  三、溃脓期
  【主症】 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满,心烦懊侬。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解毒。
  【常用方】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桔梗、白及、化橘红、葶苈子各2.4g,甘草、贝母各4.5g,薏苡仁、银花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方中桔梗为排脓的主药,用量宜大,一般用6~15g,以增强排脓泄壅之力。
  2.方中可酌加鱼腥草、黄芩、金荞麦根等,以增强清肺化痰,排脓解毒之力。
  3.如心烦口干,舌红而干,为阴津受损,可加麦冬、南北沙参以养阴生津。
  4.如见咯血,或痰中带血,为热伤血络,可加藕节、丹皮、白茅根以清热凉血止血。
  5.如见短气,自汗,脓出不爽,为气虚不能排脓,可加生黄芪以补气托毒。
  6.如脓液量少难出,为痈脓溃泄不畅,可加穿山甲、皂角刺解毒溃坚,但咯血者禁用。
  7.如咯吐腥臭脓痰,胸部胀满,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者,可改用桔梗白散以峻下逐脓。
  【参用方】
  1.桔梗白散(《金匮要略》):桔梗、贝母各22.5g,巴豆7.5g。共为细末,每服1.5g,米汤和服。功用:峻下逐脓散结。主治:寒实结胸证。孕妇及体弱者慎用或忌用。
  2.肺脓疡合剂(《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一号方:黄芩、虎杖、桔梗各12g,金银花、半枝莲各15g,鱼腥草15~30g。二号方以一号方加桃仁9g,薏苡仁18g。三号方以一号方加黄精、白及各15g。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一号方用于发热期,二号方用于溃脓期,三号方用于恢复期。
  四、恢复期
  【主症】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补肺。
  【常用方】沙参清肺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8):480)
  沙参15g、黄芪25g、太子参30g、合欢皮30g、白及12g、生甘草3g、桔梗lOg、生薏苡仁25g、冬瓜子20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有低热,午后较甚,为阴虚内热,可酌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等清虚热。

  2.如食纳不振,便溏,为脾气亦虚,健运失司,酌配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3.如咯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为脓毒未尽,阴伤气耗,可酌加鱼腥草、野荞麦、败酱草以清热解毒,或用桔梗、杏仁煎养肺滋阴,清热排脓。
  【参用方】
  1.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甘草各3g,阿胶、金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各6g,贝母9g,枳壳4.5g,红藤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阴清肺,解毒排脓。主治:咳嗽吐脓痰,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2.黄芪汤(《江苏中医杂志》1982,3(3):22):生黄芪15g,鱼腥草30g,赤芍9g,丹皮6g,桔梗6g,瓜蒌9g,生大黄9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排脓, 益气托毒。主治:肺脓疡。
  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