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越与优雅总是隔得很远_物语老竹

 昵称20393315 2015-11-18
X

正如之前总喜欢跟一些不谙世事但却好思的年轻人说的句话:“生活中的人总是很矛盾的:心地善、人品好的人的一个主要‘瑕疵’,就是不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钱;而一些钱多得不会不去四处烧包的人,心地却往往又很难‘善’得起来;人品也不能不倍受质疑……”
闲暇思忖,就生活形态而言,通常都十分“优越”的,似乎往往都跟“优雅”保持着相当一段距离?甚至越是“优越”,距离“优雅”就会越远?即便费劲心计去炒作招摇也是枉然……反之亦然。
见有人说的一段话着实蛮实在——
“房价高、路上堵,工作不能一展抱负;客户多、朋友多,真心的却没有几个。虽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已经让现代人离‘优雅’越来越远……”
认为这话还是不够准确。因为它的“逻辑”不够严谨。
试想,所谓“优雅”,乃形态“优美雅致(或高雅)”;是“人之景”抑或“景中人”的一种恬静淡雅的态度、一种闲适自然的情致、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一种优美精致的形态,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它与“典雅、高雅、优美、儒雅、淡静”等一定紧密粘黏;而与“丑陋、低俗、卑劣、势利、贪欲”等绝对背道而驰……
从逻辑上看,“工作难以一展抱负”及“真心朋友没有几个”,与“优雅”与否不该会有太必然的联系与瓜葛;也就是说,处于类似境遇中人,并不见得一定就会是缺失了“优雅”的。
反之到挺赞同这样的描述:“优雅是一种和谐”;“它是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会在文化的陶冶中得到提升”。尤其以为,“优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良好“气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论好孬,但凡是沾了“气质”的,都是长久自觉去“习惯成自然”了的;是一个人基于内在的、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都会自然显露出的独特且比较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
它只源自修为,既“饰”不出来,也“装”不出来……
说白了,“优雅”其实反映出的是一种心理指向;这种心理指向一定会缺失的内涵,无不是“丑陋、低俗、卑劣、势利、贪欲”等。
因此生活中才会出现这样一个悖反现象——
通常都十分“优越”的,似乎往往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