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04:01 | 豆瓣: 一 二零零六年炎夏六月,二十三岁的我在西安大学毕业。 我就读的是西安一所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系。当初之所以在茫茫院校中选中这所远在大西北的学校,不过是因为它在招生简章里明确标示不计数学分。这对于素来习惯在数学课本上涂鸦与写诗的我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诱惑。后来我的高考数学试卷除了选择题外只字未填,而我把所有选择题的答案统一选了C,最后命中三个,得了十五分。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我得知这个难以启齿的分数与钱钟书当年考清华大学的数学分惊人的一致时,压在心底的挫败感才轰然瓦解,并转而以与大师偶然结下的这一毛钱关系而沾沾自喜。 毕业前的最后两个星期我才开始满大街地找工作。当时远在济南的男友让我挑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城市扎营,随后他再来与我会合。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留在西安,在西安就读的几年间,我曾数次坚定起誓:“毕业后绝不回家乡湖南,更不会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广东。”从记事起,身边层涌珠三角打工热潮,我的堂哥表姐舅舅姨父们前仆后继地卷入其中,令我在潜意识里对“淘金”之省广东滋生抵触心理。多年以后,当自己转了一大圈终也成其浩瀚队伍中的一员时,我才明白这是一种宿命,当初那句自认为坚如硬石的誓言在现实面前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笑话。 在开始炎热的六月里的那两个星期,我带着简历和一本自制的插画集辗转奔波于西安的大小报社、杂志社、动漫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还有高考美术培训基地。与面孔各异的面试官交谈,接受各式不同的测试,交织在其中的苦乐心酸,早已随着时光流沿而去。当我最后出现在老大面前时,已经像个找不着家的流浪儿一般黑瘦疲惫。老大是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男人,眼睛细小,说话慢条斯理,语带浓厚的西安口音。“老大”是后来我们一班小兵共同赋予他的光荣称号,那个时候他刚接任《西安广播电视报》的主编职位,底下有十几名编辑与记者。已经忘了是如何获知《西安广播电视报》招聘设计人员的信息,只记得照着公示的邮箱投去简历没多久就被通知前去面试。在西安的几年间从未关注过这份报纸,那时网络盛行,获知电视节目内容早已不再局限于纸媒。所以老大接手主编之时,这份历来以承载电视节目内容为主的周报摇身变成了一份都市时尚女性周刊。 ![]() 图注:诗歌插图 面试过程早已淡忘,只记得面试过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在宿舍里接到老大打来的电话,让我去报社给一篇文稿配画插图,我即刻从学校搭车赶去。《西安广播电视报》位处西安高新区一幢叫杰作广场的写字楼上,那个时候,高新区刚刚开始开发,相较于老城区密集破旧的居民楼与拥挤在浑浊空气里的人群,这里像是一个初建中的摩登新城。杰作广场的楼下是一个空旷得有些寂寥的广场,穿过广场有一个同样大得惊人却也人迹寥寥的超市。前两年重返故地,原来荒置的空地上高楼林立,车行人往,俨然一幅大都市的繁华风姿。当年最光耀的杰作广场暗灰地隐在群楼间,像一位过气影星一样黯然挤身于光芒四射的明星队伍,成了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曾经的璀璨风光早已是昨日黄花。那天第一次在这幢写字楼上给文稿配画的插图,大概颇令老大满意。第二天接到人事部通知我去上班的电话,工作任务即是画插图。这个安排令我毫不意外,画插图是我擅长的,在之前的一年多时光里,我早已在插画师这个行当炼狱过了。 二 大二上学期,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将我们原本的装饰画专业擅改为当时颇为热门的室内设计。素来对数字与空间感绝缘的我学得极为痛苦,一度起念转换专业然而终究未遂。故大三离校实习,当其他同学欣然去往大大小小的室内设计公司报到时,唯独我擅自偏离了轨道。自小钟情阅读痴恋文学的我,梦想去报社或者杂志社。高中时代迷恋一部青春偶像剧《情书》,徐静蕾在剧中饰演的杂志社记者一角令我倾羡不已。没有任何熟识之人做牵引,引领我前去探知的除了单纯的梦想,还有一股年少无畏的莽撞劲。 那一天,我在一个报摊上将所有西安的报纸和杂志都买了一份,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过去咨询是否需要实习生。后来给予我实习机会的是《美文》杂志社与一家叫《女报》的周报社。《美文》杂志社的创办人是贾平凹,在西安,贾平凹并非遥不可及的大作家,而是平民家常的邻家大伯。贾平凹的女儿与我当时的男友还曾是西北大学中文系的同班同学。《美文》编辑部的位置已想不起,只记得当时在一幢旧写字楼上,有着老旧的电梯和木窗格。编辑部从工作人员到室内格局均散发着一股陈旧的严肃气息。美术编辑是一个胖硕的中年男子,弓着背趴在一台旧式的台式电脑上做设计,我搬了把凳子坐在他旁边观看,双方都有些拘谨,谁也没有开口说出第一句话。 而后转到《女报》,风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穿行往来的皆是装扮时尚的年轻人,随着轻快的音乐哼着曲调,游走在其间的空气也是轻松愉悦的。招待我的是一位叫糖糖的美术编辑,那时大概二十八九岁,四川人,烫了一头酒红色的爆炸头。她用染着艳红指甲油的手指翻了翻我的插画作品,说功底还不错,但学生气太重,叫我先回去练练笔,然后负责给稿件配画插图。回到学校后,她果然定时在QQ上给我发来配图的文稿,然而每次画完发给她过目,她都反馈还不够味。这样持续试画了大概有一个月,终于有一天,给一个专题稿件一次性配画的十二幅插图全部征用。报纸面市那日,我在报亭买了一份,坐在省图书馆的阶梯上,看着自己趴在宿舍的电脑桌上,用彩铅一笔一笔勾画出的图案第一次变成印刷品,回想起过去的那一个月不分昼夜地试笔,内心交织着苦尽甘来的心酸与喜悦。从这天起,我正式开启了插画师之旅。随着认识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后来不仅每周固定给《女报》画插图,也渐渐有些别的杂志社与报社的编辑前来邀稿。那时候,每幅插图的稿费大概是三十到六十块钱不等,每周画几幅,除去基本的生活费,还有足够的余钱购书。 ![]() 图注:诗歌插图 给《女报》配画插图的两年间,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诗配图的专栏。有次去报社,和糖糖坐在四壁贴满《女报》封面的休息室说话。一个瘦高男人向我们走来,随手用笔在纸上写下一首短诗问我能否配画插图。黄昏时分,我握着那张纸条,从远在高新区的报社坐公交车回东郊的学校。时至今日,那首短诗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火车 火车从你的窗外经过 透过窗户和楼群 你能看见它一闪而过 黑色的路面有湿淋淋的灯光 一群人穿着雨鞋静悄悄地走过 我在电话这头 听见火车的笛声 和那群人偶尔的谈笑 在那趟悠长迂缓的车程里,我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暮色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来,水一样在周遭弥漫。握在手心里的诗句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纸片里飞出窗去又飞回来。一定有什么在心里被点亮了,那突然降临在心里的震动,让我无法抑制的脆弱与动容。我看见浸在无声泪水中的自己的脸颊,在黛青色的氤氲中花儿一样绽放。那个时候我刚开始恋爱,与分隔两地的男友每天靠电话倾述衷肠。最初的日子是踩在脚下的五线谱,每走一步,都是一个甜蜜而又充满愁绪的音符。火车,电话,雨夜,湿漉的路面,诗里的画面与欲说还休的意象,令我清晰地听见弥漫在其间的某种看不清的情愫,与我内心的弦迸发出的共振的音。我配画了两个面向窗户的男女挨靠着打电话的背影,细长的电话线左右延伸连接着彼此,一趟火车在窗外呼啸而过。后来那副插图像偶然来到身边又转瞬即逝的情愫,终究在奔波的旅途中被时间的恒河所吞没,连电子版也沉落其中,从此难觅踪迹。 许多年后的一个雨天,我无意间在书店翻开夏加尔的画册,画面里相拥飞翔的恋人,梦一样迷朦的色调须臾间将我带回那个远去的黄昏。那时我已身在南方,与当时的男友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陌路人。然而,那一瞬间,夏加尔的画勾起了我无尽的思念——那趟手握诗句开在黄昏的公交旅途,还有后来再也不曾见面、却不分时间在电话里让我配画插图的诗人,他用着略带沙哑低沉的嗓音在电话里漫不经心地吐出那些美丽而朦胧的字句,像是在给我一个人开朗诵会。那天,我被席卷而来的思念所驱使,在网上百度他怪诞可爱的名字时竟意外联系上了他,巧合的是,那一天正好是他三十岁的生日。他发来一些新写的诗作,却已然是另一种完全陌生的语境,无法再带给我如初的感动了。那些留在记忆中青涩美丽的岁月再也无法追回,我们都在时间的长河里,用各自的方式沉沦了。夏加尔的画册上印着这样一句话,仿佛是一种命定的释解:“生活是个奇迹,我们是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一种生活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生活形式……” 三 接到《西安广播电视报》录用电话的那个下午,我便带着行李从学校搬到了报社所在的高新区,正式开启了职业生涯。《西安广播电视报》与《女报》相距不远,中间隔着一个城中村与一个新建的叫“玫瑰花园”的高档小区,小区的房子被刷成柔艳的玫瑰色,外围漆黑的栅栏像童话故事里画的那样有着美丽优雅的图案。小区前面是一个狭长的公园,一条蜿蜒的小溪悠缓地流过草地,这样一幅宁静闲时的生活图景成了我渴慕的梦愿。我总是想象自己也住在这样一座开满玫瑰花的小区里,有着柔软舒适的榻榻米,我可以躺在上面悠闲地看书,听音乐,或者听着潺潺雨声坐在落地窗前优雅地作画。然而那个时候我是那样穷,想象中的渴望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身上不多的钱,只允许我租住街道对面的城中村。城中村临靠着一所想不起名字的大学,每到黄昏时分,学校前的小路便挤满了人,从嘈杂的人群中穿过,像游过一条喧闹的河。拐过一条条迷宫般的羊肠小道,在一条小径的尽头,就到了我租住的那幢五层高的出租楼。我住在三楼的一个独立单间里,有窄小的厨房与卫生间。搬进去的那天傍晚,站在窗台上挂窗帘,无意间一脚踩空,从窗台上重重摔下来,一时间起不了身,在地板上躺了仿佛一个世纪之久,看着窗外渐黑渐沉的天,陷入孤寂无助的沼泽里,人生第一次强烈油生出一股对明天没着没落的茫然未知感。 ![]() 图注:我总是想象自己也住在这样一座开满玫瑰花的小区里 选段结束,免费阅读全文请戳 作者豆瓣阅读主页请戳:贺宁 ![]() ——— 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评选正火热进行中,豆瓣一刻将每天展示一部入围作品,欢迎关注豆瓣阅读的主页、App、微博、小站,免费阅读更多最新入围作品并参与评选。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