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R里12个工具的心得体会及技巧,外加官方帮助

 昵称15592316 2015-11-18
 每个工具前一行是我的心得技巧,后一行是官方帮助文件。所以老手请直接看第一行。鉴于身边很多用PR的人,只会V C R,今天碰巧百度知道看到有人问,所以我就写了这么一篇。欢迎补足。好像是**座吧,不要拍砖哈。
对了我的软件版本是CC2015,如果工具名或快捷键对不上说明版本不同。

1选择工具:快捷键V;最常用的快捷键和工具。按shift可以加选,按ctrl可以波纹移动,按alt可以复制。其他同理。

用于选择用户界面中的剪辑、菜单项和其他对象的标准工具。通常,在任何其他更专业的工具使用完毕之后,最好选择一下选择工具。

2向前轨道选择工具:快捷键A;按shift可以选择单独轨道。

选择此工具时,可选择序列中位于光标右侧的所有剪辑。要选择某一剪辑及其自己轨道中的所有右侧剪辑,请单击该剪辑。要选择某一剪辑以及所有轨道中位于其右侧的所有剪辑,请按住 Shift 键并单击该剪辑。按 Shift 键可将轨道选择工具切换到多轨道选择工具。

3向后选择轨道工具:快捷键shift+A  同上,只是选择左边的而不是右面的。

4波纹编辑工具:快捷键B;好用却不常用,不用记快捷键,一定要明白波纹 啥意思,然后想用的时候用V工具,按住ctrl到剪辑点边缘两侧就是B工具了。还有按T之后也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还有个小技巧,当上下几轨一起选择,并用B工具或者V工具移动剪辑点时,有时候移动一轨,有时候这几轨一起移动是因为选择了剪辑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选择内部则一起移动,外部则全动。

选择此工具时,可修剪“时间轴”内某剪辑的入点或出点。波纹编辑工具可关闭由编辑导致的间隙,并可保留对修剪剪辑左侧或右侧的所有编辑。

5 滚动编辑工具:快捷键N;同上,按住ctrl到剪辑点就是N工具。

选择此工具时,可在“时间轴”内的两个剪辑之间滚动编辑点。滚动编辑工具可修剪一个剪辑的入点和另一个剪辑的出点,同时保留两个剪辑的组合持续时间不变。

6 速率伸展工具:快捷键R;这个挺常用的,需要记住,我没啥窍门。

选择此工具时,可通过加速“时间轴”内某剪辑的回放速度缩短该剪辑,或通过减慢回放速度延长该剪辑。速率伸展工具会改变速度和持续时间,但不会改变剪辑的入点和出点。

7 剃刀工具:快捷键C;最最常用的工具了。不过q、shift+q、w、shift+w、e、ctrl+k,ctrl+shift+K。也是很常用的剪辑快捷键,用这几个快捷键可以加快剪辑速度。虽然后两个比较远手比较难按到,但键盘鼠标有个功能叫“宏”...

选择此工具时,可在“时间轴”内的剪辑中进行一次或多次切割操作。单击剪辑内的某一点后,该剪辑即会在此位置精确拆分。要在此位置拆分所有轨道内的剪辑,请按住 Shift 键并在任何剪辑内单击相应点。

8 外滑工具:快捷键Y;这个也挺常用的,V、C、A、R之外最常用的一个Y,挺好用的。

选择此工具时,可同时更改“时间轴”内某剪辑的入点和出点,并保留入点和出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变。例如,如果您将“时间轴”内的一个 10秒剪辑修剪到了 5 秒,可以使用外滑工具来确定剪辑的哪个 5 秒部分显示在“时间轴”内。

9 内滑工具:快捷键N;通常情况没啥用,有时候为了调声画同步兴许用一下,很少用。

选择此工具时,可将“时间轴”内的某个剪辑向左或向右移动,同时修剪其周围的两个剪辑。三个剪辑的组合持续时间以及该组在“时间轴”内的位置将保持不变。有关使用内滑工具的更多信息,

10 钢笔工具:快捷键P;基本不用快捷键,V工具下按CTRL就是它了。

选择此工具时,可设置或选择关键帧,或调整“时间轴”内的连接线。要调整连接线,请垂直拖动连接线。要设置关键帧,请按住 Ctrl 键(Windows) 或 Command 键 (Mac OS) 并单击连接线。要选择非连续的关键帧,请按住 Shift 键并单击相应关键帧。要选择连续关键帧,请将选框拖到这些关键帧上。

11手形工具:快捷键H;从来不用这个工具,鼠标中轮搞定。

选择此工具时,可向左或向右移动“时间轴”的查看区域。在查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向左或向右拖动。

12缩放工具:快捷键Z;这个也从来不用,alt+鼠标中轮搞定

选择此工具时,可放大或缩小“时间轴”的查看区域。单击查看区域将以 1 为增量进行放大。按住 Alt 键 (Windows) 或 Option 键 (Mac OS)并单击将以 1 为增量进行缩小。


鹤立人群  2015年11月17日
转载请挂名,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