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1

 半点寒心 2015-11-18
朋友们,晚上好,学中医,读经典,《黄帝内经》的学习,从今天开始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群的关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这本书成书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己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但收集整理成现存的《黄帝内经》一书,是在我国的西汉时期。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医难学,甚至是穷其一生的精力,也难以学成,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我想插几句闲话,我近呢,我在学习维语,买了几本书,看来看去,总是难以入门,很难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这两天碰到一个教维语的老师,通过交谈,才认识到学习一门知识,需要有人教才行,光自己看书是不行的。那么,学习中医也是一样,没有人教,靠自己看书学习是很难入门的。难在何处呢?难在入门的基础知识。如果有了基础知识,那就不再难了。

目前我国的中医发展很不景气,原因何在呢?有人说是受西医排挤了,我并不这样认为,试想,别人为什么要排挤中医呢?这个先从自身找原因才对。首先,我们在很多资讯上面可以看到,有不少中医名家居然把中医说成是哲学,说成是文化。你看,这不是不打自招吗?哲学是什么,我们看一下哲字是怎么写的?一个扌首,在汉语里是拿着的意思,一个斤部,这个意思是汉语里的刀,哲字下面一个口,这个哲字,就是手里拿着刀与别人瓣对错之理,这能以理服人吗?如果说中医是哲学,那还有谁心甘情愿地来承认呢?中医是文化吗?不是!一种文化能治病吗?这让谁也不放心,谁也不敢来相信一种文化可以治病!文化,就是文字艺术,治病疗伤是悠关生命安危,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可爱的生命交给一种文化,是这样吗?

那么,中医学到底是什么呢?我告诉大家,中医是成熟于中国古代的一门先进的科学!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黄帝内经》的正文学习了。在学习之前,希望大家先预习一下,把原文先认真看读几遍,因为《黄帝内经》文字较多,我在讲述过程中会抓其重点,不重要的部分会省略,我喜欢这种化繁为简的学习方式。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知道,《黄帝内经》到底讲了什么?所以把内容重点归纳成条文,象《伤寒论》一样,转变成条文,这样方便大家抓住《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科学巨著,我们老百姓常说,万事开头难,那么,作为《黄帝内经》的作者来说,他同样会犯难,象写作文一样,开头怎么写呀,这个很重要,先从何开头,这个头,也是本书的核心,全书都要围绕这个头来转的,所以,先学好这个开头也同样的重点中的重点!

上古天真论,这几个字,就是全书所要描述的核心学术,那么,这几个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医学概论!知道这个标题的大意,还要知道它真正的含义才行。我们看这几个字,上古天真论,怎么来解释这五个字呢?
上,什么意思?我们经常说上级,官大一级压死人,上字的意思就是势力很强大,无法抗拒的意思。在这里,也就是说,中医学是很完整的科学理论,任何人都难以攻破它,战胜它的!因为它的理论系统完善,并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实践验证,所以,没有人有能力来否定它!
古,什么意思呢?中文里的古字,下面一个口,上面一个十字,也就是说,中医学理论不是从一个人口中承认并流传下来的,而是由很多人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
天,什么是天呢?天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宇宙和大自然现象。什么是宇宙和大自然呢?你看到了什么?你一很会说,你看到的太多太多,一辈子也看不完,一辈子也说不完,说不清,因为太丰富了。你为什么能看见那么多东西呢?你想过没有?这个问题是你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中医的入门第一个台阶,所以,你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其它呢,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因为一个电字,你看到的数不尽的色彩,都是这个物体所发出的不同色谱的电光波!这个世界是由电构成的,你说对吗?任何物体都在释放电,发出光波,我们人体也是一样,你的眼睛也在发送电波,可以探测远处的物体,可以感受身体周围的寒热温凉,这一切的感知,均来源于电!宇宙,大自然,就是由电构成的一团气,所以,历代医家中有称宇宙大自然为一团浊气,这个说法。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下面又分成原子,原子下面又分成光子,光子下面又分成核子,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一切物质都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释放电能,所以,大自然都是一个光电系统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光电系统。


真,什么是真呢?真就是历经千百年验证,历经千万人验证,这个学术思想是公认的,没有人反对它,反对它的人就会有难以预料的恶果,任何人都不敢与真理作对的,真理,让人敬而畏惧之!这就是真!

论,什么是论呢?在汉语中,论字左偏旁由一个言字旁构成,用嘴巴说长道短,右边一个人字在上面,下面一个匕首,人拿着匕首在说话,态度坚决而强硬,不退让的意思。也就是说,中医学是一门庄重而威严的一门科学,不允许任何人玷污它,不允许有人来攻击它,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根据以上对第一篇标题的学习,我们把这五个字总结并释义如下:

内经真言第1条:中医学概论:中医学是一门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经过历代众多前贤口传心授而流传下来,它是一套关于大自然光电系统的一套科学论著,经数千年验证,被世人公认的一套科学体系,没有人有胆量敢于攻击它,它是威严的,《黄帝内经》一书就是对大自然光电系统的解释。那么,光电系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中国人对于电光系统却了解的不多了,倒是外国人跑到我们前面去了,这对于我们华夏儿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耻辱!所以,我们的思想观念真的是要转变一下了,再不转变观念,华夏大地,我们的先人们,在九泉之下,会泪流不止的!

最近几年,沉睡了太久的中华大地,正在苏醒,中华儿女追寻科学的愿望一天天在增长,中华大地也掀起了一股中医热潮!在这个另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我非常高兴能与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一同学习中华文明的经世之作《黄帝内经》一书,让我们借助前人的智慧来武装自己空虚的头脑,再一次让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科学之颠!朋友们,加油!努力吧!

为了方便大家对光电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下面我给大家发一张图看一看,不知道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黄帝内经学习1 - 高山予鹰 - 保健养生
 先看看这张图,对电有一个了解,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晚,我们再相见。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继续丰人学习《黄帝内经》。

上一节课,学习了《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这个标题,意思就是中医学概论。古中医学认为,世界本是一个混浊的光电系统,很复杂,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均是由光子组成的,包括空气,海水,土地,矿产,树木,动物,人类,都是由分子,原子,核子,光子,这些单位构成的。宇宙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可以认为都是光子(电)运动变化所产生的。所以,要想把中医学习好,那就要有丰富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了。我上学的时候,甚至想不通学校为什么要开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用呢?要解开很多科学之谜,不学习这些知识是不行的。人类,从古到今,对于光电的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古老的中医学,到现代的电子科技,各种化工产品的问世,都是人类对光电系统研究的成果。古中医学让人类生存繁衍下来,现代电子科技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完美,这一切,都是光电科学带给人类的福祉。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的世界,这是因为物质在释放电子信号,我们的眼睛也发出电波,通过大脑神经的放电现象,综合采集来的各种信息,于是我们才知道某处有某物。在中医学里,这种电子现象叫做神。为什么叫做神呢?因为电的变化太神奇了,几百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对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明了电灯,电话,电视,用电可以来生产化工产品,现在的我们可以有幸接触到电脑,手机,等等,远隔千万里,可以通话,可以看到对方,这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这真的是现实呀,你有什么理由可以不承认吗?只要有电源供电,电脑里面什么画面都可以出现,什么声音都可以出现。电脑怎么会说话呢?我们人类也会说话,人是怎样说话的呢?我们说话所发出的声音,其实还是光电现象,但我们却没有发现这个事实。宇宙大自然是由电子组成的物质世界,科学的兴起,首先从对电现象的研究开始,并且永远都无法摆脱这样的一个科技模式。同理,学习中医学,也无一例外,同样要走这条唯一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需对电现象有所认识,如果你是一个物理学家,对电子科学比较专业,那么,学习中医学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上一节课的最后,我画了一个电子的基本原理图,看了这张图,我们对电的现象会有一个大概的初步了解,当然,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医学,我们很有必要对它更进一步的解读。但是,由于我对这些专业不太了解,很多现象不知如何解释,期待将来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够对它有更进一步的解读。
黄帝内经学习1 - 高山予鹰 - 保健养生
 关于电的现象,我只知道它有个正负极,这个是必须的,我们用电,有火线,有零线,缺一不可。火线是从电源向用电器的线路,是出发,零线是从用电器向电源的这一段。我们中国古代还没有专业的电子学科学理论,只能用阴阳二字来表述这个理论,把电的正极(火线)叫做阳,把电的负极(零线)叫做阴,用阴阳来表述事物变化的规律。电为什么能有千变万化呢?其实,在一个电子里面,它也包含这五大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科学呢?这些知识可能对于那些搞电子专业的人土来说,他们知道的更多,我也只是门外汉。

内经真言第2条:对科学的更深研究,人类永远不会停止,但是,我们目前只能用自己知道的少量知识来把它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电子的基本结构是正负二极,但其中又必须包含五大组件,在中医学里面,这个正负极就叫做阴阳,五大组件叫五行。阴阳,五行,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互相不能分开的,是电子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正文,看到底在说什么?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这句话说的是,古代有一位帝王,天生就特别的聪明,早早就会说话了,幼年时就充满了智慧,知识非常丰富,长大后为人正直,有爱心,思想敏捷,到了成年就当上了黄帝。说明此人非一般常人。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聪明的黄帝问他的老师说:我听说以前的古人能活到一百岁还身体很好,现在的人活到50岁就无气力了,难道现在和古代不一样吗?怎么回事呢?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惧,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的老师叫歧伯,他回答说,古代的人,懂得世间有阴阳(负正)这个基本规律,把阴阳的规律作为准则按照五行的规律去做细微的事,从饮食上顺应五行,依据阴阳规律来睡觉和起床,不过度的去劳动,注意保存自身电子能量,所以才能长久保持丰腴的体魄和充足的精神,这样才能享尽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寿命,活一百岁左在才死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度,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老师又接着说,现在的人呀,太不爱护自己了,整天喝酒取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喝了酒又要去行房事,有一点精气不耗散完毕就难以控制自己,这耗散的是人体有限的电能量。不知道管理自己的行为知精神状态,只知道满足自己内心的一时快乐,也不按时睡觉和起床,这样的人就不能享尽天年,50岁左右就全身衰败而废了。
上面这段话讲的是人体是大自然的一个分子,在宇宙中,一个人就相当于显微镜下的一个电子,尽管是一个电子,它里面还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无论如何,它跳脱不了阴阳五行这个基本结构。


这个第一篇的原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本篇主要强调宇宙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又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这是基本规律,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

下面的原文讲了人的一生会有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七八岁时肾气旺,开始更换牙齿。到了十四岁开始有生育能力了,到了二十一岁时骨胳基本定型,三十五岁时身体开始衰老,四十二岁时开始有白发,四十九岁时渐渐失去生育能力,这是说女性,男性略有差异。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规律,有了规律,人类才对医疗有了切入点和立足点。当然,也有个别的人与普遍规律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是很大,这就为人类医学研究找到了依据,有了立足点。
第一篇,到此就学习完了,下一节我们学习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开始学习了。

《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已经学习了,我们今天来一个总结,看看本篇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
第一,本篇是中医学概论,什么是中医学呢?中医学说是由华夏民族的远古时代的智慧者发明创造的一套医学理论,历经长期的验证,得到公众认可并流传下来的一门医学,它理论完善,没有人能够否定并推翻这套学说,它是以物质论为基础的一门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中医学说是研究以物质运动变化规律为基础,进而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一门学问。
第二,什么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以电子形态为基本结构存在的,电子又是由发电物质,发电系统,储电系统,变压整流系统,正极线路,负极线路七大关键部件组成的,这七大部件就是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中,正极线路为阳,负极线路为阴,其它五个部分的运行变化规律叫做五行。阴阳与五行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开来的,缺一不可。
第三,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中医学?要有超常智慧的人才可以,本篇所讲黄帝就是少年聪慧,刚成人就被立为帝王,德才兼备,所以用黄帝学医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人可以学习医术,什么人不适合学习医术。

第四,什么是天人相应的中医学说?中医学说是立足于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那物质又是由电子构成的,在我们大众眼里,好象电子就是物质结构的最小单位了,其实不是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电子由七大部分组成,它里面包含五大系统,如果要细分下去,那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一个电子,我们把它放大来看,它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大自然。中医学说的最终目的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但研究人体结构与变化规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体又不能切开来让我们去观察,怎么办呢?这个切入点真的不好找,怎么办?车到山前必有路,一个电子,我们可以把它放大,它就成了一个大自然了,反过来说,如果你站在遥远的地方看人体,人体小得就如一个电子。如果你站在遥远的宇宙空间来看我们这个地球,那地球就会小得象一个电子。人体,我们无法观察它的真实面目,电子又是无法用肉眼看见,那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选择了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可以看得见的大空间,并且发现了大自然现象与人体现象有着非常相似的运动变化规律。
第五,一切物质都是有运动变化规律的,电子也是有运动变化规律的,依此为据,人类对电子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电子科学已经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现代的一切科学技术成果都是人类对电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化工产品,各种高级军工器材,甚至还有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电子,却是变化无穷,应有尽有,它实际就是一个大自然现象。
电子,人体,大自然,我们把它缩小或放大来看,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大自然。
我们可以把人体看作一个电子,你来看一下,人体是在变化的,7岁开始换牙长头发,14岁开始有了生育能力,21岁骨骼和牙齿发育完成,28岁骨肉强壮,35岁开始掉一头发,42岁开始头发变白,50岁将会失去生育能力,56岁筋骨活动不自如了,64岁齿发脱落骨头萎缩,75岁,活动无力了。总之,人体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再来看大自然现象,农历十一月冬至来临,阳气潜藏,生命的生机滋生。农历十二月,阳气将解脱而出,生机将会萌发。农历正月,生机已活泼。二月,生物成长茂盛。三月,生物越发茂美。四月,阳气盛壮。五月,阳盛阴生,生物萼繁叶布。六月,生物盛长,开始结果。七月,生物生长到了尽头,果实成熟。八月,阴气益盛,阳气益衰,生物渐老。九月,生物尽收。十月,阴气渐盛,阳气潜藏。
人体是变化的,大自然也是变化的,人体与大自然有着相同的规律。人类研究医学,研究电子很困难,研究人体更困难,那么,只有研究大自然的现象比较方便,所以呢,《黄帝内经》这本书,第二篇就要研究大自然现象了,以此可以来推理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所以说,天人合一观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色。当你了解了大自然,就可以明白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变化规律了。
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医学说的最根本的理论学说,通过跨越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它的真实合理性,所以说,中医是一门科学,不是哲学,也不是玄学。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天我们学习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自然地理有九州,人体更有九窍详。人有两眼两鼻孔,两耳口舌前后阴。人体九窍很重要,阳气变化传信号。天有春夏秋冬连,人有肝心脾肺肾。天有二十四节气,人有关节二四节。天人相应是否真?跨越千年历验证。天人相应医理说,本为五行医理明。阴阳之中含五行,五行运转六气生。阳有三气阴三气,六气之间变化连。
上场先把网友敬,学习之法重温习。《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医理痊。阴阳五行医理定,更有实证来说明。《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辨五行。五行之理难理解,四气变化可证明。《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显英明。阴阳五行为根本,五行各有其特点。五行化生五气形,五气运转六气成。六气失衡会致病,每气自有证状形。每气每证详论明,生气通天真英明!。。。。。。。校正一下错字。
同志们来坐端说,<生气通天>又开讲。黄帝圣人把话说,希望各位细细听。古人研究己很久,生命根本为阴阳。阴阳何物又何样?好比自然之画象。东南西北和上下,各方各位细端详。
肝主发气把风生,心主做功把热成。脾主吸收会生湿,肺生化合燥气盛。肾主储藏而沉静,静久不动把寒生。五行之气体内转,相互依存序井然。如若有故生它变,五行之气会混乱。混乱秩序生逆乱,混乱之气暑气添。
医学本为民康健,调整五气不等闲。五气归位暑气散,病家安泰医心欢。如若长久五行乱,迁延不愈病缠身。五行气化寿命本,各位学者当记清。
宇宙辽阔尊五行,谨守清静自得安。五行气化平而静,阳气充足病难碰。虽有环境略改变,正气内存可得安。身体安泰为哪般?顺应五行之因缘。
只因圣贤重精神,顺应五行通阴阳。如果五行内失调,九窍不利肌肉酸。头晕眼花又耳聋,还有口鼻无嗅觉,更有二便更难行。如此病难为哪般?都因阳气有虚损!正气散失病缠身,皆因自伤把气损。

人体阳气很重要,好比天上有太阳。阳气不足难察觉,减少寿命却是真。劝君谨尊阴阳道,永保身体得安康。
人体为何会生寒?五行运转不畅通!饮食有偏成习惯,劳累更有风雨侵,更有凡人心妄想,阳气耗伤理所当。
人体为何会生暑?汗流伤津是原因!更有心烦耗津液,津亏之人喘咳生。津亏日久会加重,胡言乱语证状出。津亏之人身发热,发热汗出气更散。人津津液不一般,医家用药当知晓。
人体为何会生湿?湿重之人证哪般?回答这个很重要,头蒙如裹湿气成。湿气如果不消退,筋缩筋软受苦难。筋缩筋软为哪般?汗出津亏筋失养!筋缩筋软病人苦,先是拘挛后痿废。人体为何会生湿?阳气不是湿生成。证见病人四肢肿,四肢肿痛阳气枯。阳气固然很重要,医家心中要明了。
人体为何缺阳气?心烦劳累气则耗。更有精亏不孕人,精气不足面生皱。如果没有及时治,发狂晕扑常证形。更有哪般耗阳气?大怒之人气顿消。血行于上难下降,晕厥急证更常见。口吐白沫牙关闭,角弓反张重证成。
自汗蒸蒸皮肤湿,痤疮痱子最易生。如若加上常挑食,日久还会肿疮生。如此疾病受磨难,皆因气虚病形成。虚劳汗出再受风,汗留肤中粉刺成。气虚日久肤有湿,湿久就会痤疮成。
人体阳气很重要,气足精足智慧出。阳气可把筋来养,阳气不足寒渐成。人体寒气日长久,弯腰驼背身变形。阳气不足阴难生,阴亏日久损肌肉。肌肉萎缩生痈肿,六脉沉涩成痿证。
阴阳亏损伤肌肉,肌肉纹理更难通。经络俞穴也不通,天长日久大病成。问君大病何特征?气急心惊诊断明。更有汗流如水洗,人瘦疲乏气力无。经络愈穴气不通,恶热恶寒病形成。
《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接上)

在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正中间,没有风,也不生寒热,有的只是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藏,这里是最有价值意义的地方,无风无热无寒无燥的地方最容易生湿,所以说湿是最为宝贵的,湿润的环境最富含营养,适宜甘甜味植物的生长发育。甘味的食物最容易被脾脏吸收。脾脏功能好的人会表现为肌肉丰满。肌肉丰满的人则会肺气特别充足旺盛。脾脏功能好的人口唇是丰满润泽的。
从天人相应来说,天上有湿,地上才会有丰富的物质生成,在人体则表现为肌肉丰满,在五脏则对应于脾,黄色而甘甜的植物最适宜生长在湿润而肥沃的土壤里,脾脏功能好的人说话会发出翁翁回响的声音,声音动听象唱歌一样,在肢体变动方面,有脾病的人会表现为呕吐,脾脏好的人很喜欢说话。如果脾脏有病了,口中会有甜味,在情志上则表现为思虑。过多的思虑会伤害脾脏,恼怒可以减缓思虑的心情。人体湿气过多会提伤肌肉,肌肉会变得失去弹性。加强人体阳气的释放可以减少人体内的湿气。食甘甜的食物过多也会损伤肌肉,人体内的酸味物质可以分解体内的甜味物质。
西方的天气比较干燥,秋天也是干燥而凉的,这种燥气是因为植物进行化合作用时产生的干燥之气,燥气在天上对应于金星。辛辣的植物最适宜在干燥的环境里生长发育,辛味的食物最容易被肺脏吸收。肺脏功能好的人皮肤和毛发都会很光泽。皮肤和毛发同样是人体进行化合作用的器官,皮肤好的人肾脏功能强健。肺脏的好坏可以在人的鼻子上表现出来,肺虚就会鼻子有汗出。
从天人相应上来说,天上有燥气,地上的植物才能加强化合作用,在人体对应于皮毛,在五脏对应于肺,在天上对应于金星。白色的植物最适合在干燥的环境里发育。肺脏好的人说话亲切婑婉,有肺病的人说话象哭一样,在身体变动过程中表现为咳。肺病的人鼻子呼吸不利。过量饮食辛味食物会引起肺病,肺病之人在精神上表现为忧伤,欢喜可以减缓人的忧伤情志。饮食过热的食物会出现皮肤病,寒凉的食物可以减缓人体内的燥热。过量食用辛味食物会生皮肤毛发病,苦味的食品可以分解人体内的辛味物质。
北方生寒,寒在冬季,寒冷的气候环境下,天地间变得平静如水,而咸味的植物最适宜在寒冷的环境里发育。咸味的食物最容易被肾脏吸收,肾和骨髓是同一个系统,骨髓的好坏与肾有直接关系。骨髓充实而丰满的人其肝脏发气的功能也会很好,人会很有力气。肾脏有病的人可以从耳朵上看出来,听力会下降,耳朵变形而萎缩薄小。
从天人相应上来说,天上有寒气,地上就会变得沉静如水,在人体则表现在骨骼上,在五脏对应于肾。黑色的植物适合在寒冷的环境里发育,有耐寒之性。有肾脏病的人说话声音轻柔的象羽毛一样,声音好象在呻吟,口中有咸味也是肾脏病的表现,情志上的恐惧会伤肾,思虑可以减缓恐惧对肾的伤害。肾病之人会体寒,长期体寒就会引起贫血,甘甜的食物在人体内可以分解咸味的物质。

所以说,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从天上到地下,都是这样一个规律模式的世界。阴阳学说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人体的气血,也可以用来解释男女。什么是阴阳呢?阴阳就是左右的通路,安静与躁动,都是通过阴阳这两个通路来完成具体的变化,阴阳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所在。所以说,阴是内部生成变化与收藏的过程,阳在外守护阴,是物质释放并做变化做功的的过程。阳气向外发散做功,其物质能量来源于阴的生成受化与收藏。
黄帝问歧伯老师说:怎样才能实现尊守阴阳的法则呢?
歧伯老师回答说:人体阳气释放过多,或者长期大量饮食气浓之食品的人,就会造成身体温度上升,因为过多消耗了人体的营养物质,就会导致人体肌肉纹理缝隙的闭塞不通,因为人体储备的营养是有限的,过多的消耗就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足而肌肉纹理缝隙不通,甚至会出现前俯后仰的哮喘发作,这样的病人平时就会身上没有正常的汗液,皮肤比较干燥,感觉体内发热,口干,心烦,心中冤曲,也可能会出现腹满的证状。这样的人耐过了冬天就耐不过夏天,早晚会有生命危险的。
富裕的家庭饮食充足,如果是喜欢厚味食品的人,又加上平时劳动少,身体缺少活动,这样下去就会出现阴多阳少的体质,这种人体质偏凉,寒性体质形成了,会常常自汗,身体常常感到清冷,甚至会冷的发抖,严重时会身体僵硬,最后会腹部涨满而死。这种人过夏天可以,到了冬天就难过了,这就是阴阳两种体质的形成原因。
黄帝问歧伯老师说:那这两种体质的人应该如何来治疗呢?歧伯老师回答说:首先要懂得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七损八益的道理(古代的房中养生术),才能治疗此病,如果不懂这些,不知道如何养精蓄精,就会过早衰老而早逝。
人到了四十岁,人体的阴气就自然亏虚了,阴气只有健康人的一半了,起居就不如以前了,进入衰老阶段了。到了五十岁,身体就沉重而不想活动了,视力所力都会下降了。到了六十岁,阴气到了枯萎的阶段了,头重脚轻的证状就来了,鼻涕,眼泪也都出来了。所以说,知道这些的人才能够长寿,不知道的就衰老加快了,同样都是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聪明的人时刻注意自己的健康动态,严格要求自己。愚蠢的人不知道养护自己,生了病还要去怪罪别人。愚蠢的人生了病不愿意积极治疗,而聪明的人却想尽一切办法有病早治疗,所以耳聪目明,身体轻捷而有力,到年老时依然健康,这种人是医生最喜欢的。凡是聪明的人都会把不顺心的事忘掉,追求空怀虚无的思想境界,一心把空怀虚无做为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人才能寿命长久,能活到自然寿命,这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西北方比较寒凉,从天人相应上来说,西北方为阴。人体右边的耳朵和眼睛没有左边的聪明,这是人体头部右边为阴的原因。而东南方温热为阳,而人体下部的左边手脚却没有右边的灵活。
黄帝问歧伯老师说:这又是为什么呢?歧伯老师回答说:东方温暖为阳,阳就是能量释放并变化做功的过程,阳气向外扩散的旺盛,而里阴却被消耗了,所以就会表现为耳聪目明,但是手脚却不灵活了,四肢的肌肉属于脾系统的一部分。脾是吸收的功能,为阴,西方属阴,阴是物质合成与收藏的过程,阴气收藏于人体下部,而上部就相对比较不足了,所以就会耳不聪目不明而手脚却特别灵活的现象。所以,如果人生了病,病位在上的就会右边严重,病位在下的就会左边严重。人体的天生上下左右是不平衡的,所以证状就有上下左右之区别,正如天地也有阴阳之别一样。
所以,学习医学一定要深入研究阴阳的规律模式,利用天人相应的规律可以解释人体生理特点。上天属阳,阳气是物质释放并产生精灵移不可预测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能够调节地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地在下属阴,地上可以变化合成可见的万物并保存下来。天上有四季的变化,一季又分为二纪,所以说天有八纪,八种气候变化特征。而地上却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叫做五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年八纪的变化和地上的物质生成发育的特点来研究更为详细的阴阳变化实质与规律,然后可以用得到的结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特点,同时可以用来解释万物变化生成规律。阳气轻清而在天上变化无穷,阴气在地上化合生成物质,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天与地,一动一静,相互作用,产生奇妙的生成与储存,释放与做功,这是阴阳的本质特征。所以才有春天生(发而不育),夏天长(结果发育),秋天收(化合生成而不消耗),冬天藏(储存)这个自然规律,年复一年,无法改变。聪明的人才能去现究领会天人相应的道理,知道人的头部为阳,头部轻清聪明灵活才是正常的。人体的脚都象大地一样,丰满硕健才是正常的。平时注重饮食和个情志,这样才能使人体五脏生理保持旺盛的状态。

天上阳气的功能和人体的肺的功能是相似的,具有出神入化的调节作用。地上的阴气生成化合并保存物质能量的功能和人体的咽喉的功能是相似的。天上刮风是气体在流动,这又与肝的功能相似,肝的功能是向外发气,气流为风。天上会有打雷现象,那是天上的阳气在发出神明的变化(热天才会打雷,冷天无阳气则不会打雷),人体心脏也有类似的功能特点。大地上的山谷流水可为植物提供营养,而人体的脾脏也有相似的功能。天上下雨可以为万物生长提供营养,而人体的肾脏也有相似的功能,为人体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人体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大经络系统就象大地的山川一样,影响着人体的气流变化。人体的胃肠就象大海一样,为人体供应着无穷无尽的物质原料。人体的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口,前后二阴)之所以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全靠的是外界物质原料的供应。
我们现在可以从天地间的阴阳变化律规来分析,人体为什么会有汗出呢?人体的汗是阳气变化的结果,没有阳气的人就会身上无汗。人体的汗水就象天上的雨,雨水是天上阳气变化的结果。阳气把水分带到空中,先把它变成云,又把它变成雨,所以阳气有出神入化之能。也正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作用,人体才会有汗出。无汗之人,皮肤会干燥,是阳气衰弱的象征。人体的阳气就象天空中迅猛的风一样势不可档。如果人体阳气受某种因素的干扰而释放过快,就会对人体产生破坏作用,损毁万物,也就变成了有阳无阴的世界了。所以说,如果医生不懂得天上阳气的变化特征,无视地上物质化合收藏的规律,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人一旦得了病,就会发展很快,由轻证变化为重证,真正高明的医生是在刚刚发现疾病时就及早治疗,从皮肤、肌肉、筋脉、六腑、五脏,都要考虑周全才行。如果五脏都病了,那就生死难以预料了。自然界里的风寒暑湿燥大会影响人体五脏的功能,而饮食的寒热温凉和味道的厚薄都会影响到六腑的生理功能,寒凉的湿气也会损伤人体的皮肉筋脉,害人至深呀。

所以,我们可以用针刺的方法把人体的阴气转化为阳气,激发阳气而产生神明般的变化调控作用。人体的左右是阴阳的通道,可以从左边来治疗右边的疾病,也可以从右边来治疗左边的疾病,来实现阴阳平衡的目的。可以把病人的身体特征与正常人相比较,这样才能找出病证和病因。从外部表现可以推断疾病的内在实质,分辨的着眼点就是看病人是寒是热,分别其有余或不足。用这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就能在病人刚有轻微证状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就不会发生死亡现象了。
一个合格的医生,诊断疾病的程序应该是先看病人皮肤颜色,再诊脉,这样就知道了病人是寒证还是热证。然后查看病人的听力,视力,嗅觉,说话的机敏和声音的快慢轻重,二阴是否通利,来更进一步了解病情,看呼吸的节奏,说话的声音,而知道病位在何处。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才能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法。诊脉时要详查寸关尺三部,以浮、沉、涩、滑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浮为阳虚,沉为阴虚(阴阳俱虚),涩为气脱,滑为痰饮。这样就基本上可以确诊了。临床治疗不会失误,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诊断,为正确治疗提供了先决条件。
所以说,刚生病的人用针刺一下就可以治好,如果等到病情严重了再来治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轻病可以用疏导的方法,补充一下阳气就好了。如果是重证,就要采用降泄的手法了,先把体内的浊物排出去一大半,待疾病见轻时,就可以给一些强身健体的药剂,来防止疾病的复发。体型偏瘦的可以用补气药,营养不良而没有精神的,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病人就要用食物中的五味来补充营养,厚味食物入阴,入五脏。如果病位在上部,上部为阳,可以用涌吐的方法来治疗,中焦得通,则清清阳气上行可以得到舒展。
如果疾病在下,为阴病,多见二便不利,可以采用降泄疏导法;腹部胀满的,可以使用强化中焦功能的方法,腹满自会得泻而除。用这些方法治疗后,病人近期的身体素质还不是很好,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正常的汗出来判断,正常的人平时应该是有微汗出的。如果皮肤无汗或多汗,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把体内的津液补充足,调其阴阳平衡,使其保持有正常的汗出。
汗出过多者,可以采用收敛汗液的方法;如果有汗而不出来,可以用发汗的温热药来泻汗。总之,要辨明病人的阴阳寒热,视病情的轻重缓急,治疗可以选择急治法和缓治法。阳病会身体温升高,治疗要从阴入手。阴病会体温低,治疗要从阳入手,以求达到阴阳平衡的最终目的。审清病人的气血亏虚情况,决定采用的治疗方法;如果血液中有太多的垃圾,可以采用凉血和泻下的方法;阳气严重不足的,可以用温热药来实现迅速生发阳气的方法来引发阳气。
第五篇,完。
《黄帝内经》第六篇<阴阳离合论>白话文

黄帝问歧伯老师说:我听别人说天属阳,地属阴,太阳为阳,农历又有大月和小月的不同,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人体也是这样相对应的,三阴三阳与天地的阴阳不是相对应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歧伯老师回答说:阴阳原理可以解释十个事物,也可以解释一百个事物,也可以解释一万个事物,甚至更多,但阴阳的原理只有一个相同的模式。上面的天覆盖着下面的大地,一动一静相互影响的作用,大地上承载着万物,只有这样,万物才能永恒的变化不息。潜伏在地下的为阴,又叫阴中之阴。长出地面的也属阴,但叫做阴中之阳,这就是动与静的不同所在。阳气促进了物质的生长,阴气为物质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原料,这才是物质物质能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有了春天生,夏天发育,秋天大量物质化合形成,冬天闭藏。如果这个阴阳互为根本的环境被破坏,则四季变化特点就不是这样了阴阳的互相依存作用,在人体也是如此,具体的表现是说也说不完的。黄帝对歧伯老师说:我想知道人体三阴三阳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歧伯老师说:你先站到南面去,面对我,你的背后是南面,是人体阳气出发的地方,你的面前是阴气储备的地方,阳气是从你面前得到营养能量支持的。你面前这地方有一条经络叫足少阴肾经,这条经络一侧有27个气穴,两侧有54个气穴,这条经络是从脚底的涌泉穴开始,经然后,大溪,四满,神封,最后到达俞府。这条经络把人体肾系统储存的能量物质输送到足太阳膀胱经中,膀胱经一侧有67个气穴,两侧合计134个气穴,从眼角的晴明穴开始,上行头部走后背下来,经通天,玉枕,风门,肺俞,厥阴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海人可,小肠俞,委中,昆仑,最后到达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是向人体输送物质能量的大通道,它与足少阳肾经互为表里一体,肾经提供能量,膀胱经负责输送,完成了一个重要使命,它们在阴阳的划分中同属于阴中之阳。人体的上半身也是人体阳气的聚集地,但这上半身的阳气和人体背部的阳气不是一回事,背部的阳气来自于肾和膀胱,而这上半身的阳气却来自于脾系统所储存的物质能量,脾脏与肌肉同属一个系统,脾脏向外输送的能量来自于肌肉中的营养。足太阴脾经一侧有21穴,两侧共42穴,从大脚趾的隐白穴开始,经太白,商谷,阴陵泉,血海,冲门,腹结,胸乡,直到大包穴。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输入到足阳明胃经里,然后由胃经输送到人体的上半身,所以上半身的疾病与脾胃有很大关系的。足阳明胃经一侧有45穴,两侧就是90穴,从眼晴下方的承泣开始,经四白,地仓,颊车,下关,人迎,气舍,乳中,归来,足三里,内庭,直到厉点穴为止。所以说,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同样是把人体储存的能量物质转化为人体阳气的一个过程,所以,阴阳理论的划分有一个界定法,这两条经穴的特点还是阴中之阳。只是输送的部位和供应营养来源有所不同,还是叫做阴中之阳。肾系统的能量被输送到背部,脾系统的能量物质被输送到上半身。
我们再来看一下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吧,这两个也是表里关系,肝系统储存的能量物质是通过胆系统而输送出去的。足少阳胆经一侧有44穴,两侧共88穴,从脚趾外侧的足窍阴开始,经足临泣,兴明,膝阳关,环跳,日月,肩井,风池,阳白,天冲,到达眼角处的瞳子髎;而足厥阴肝经一侧有14穴,两侧是28穴,从脚大拇指上的大敦穴开始,经行间,阴包,足三里,急脉,直到乳头下方的期门。足厥阴肝经的物质能量先输送给足少阳胆经,然后再输送到腹部和心脏。这个能量输送的强度比较弱,所以这两条经络叫做阴中之少阳。这就是三阳离合啊!人体不同部位储存的能量被输送到不同的区域,去发挥不同的作用去了。黄帝又问老师说:那您再说说三阴吧?歧伯回答说:人体有五脏和六腑,六腑在外输送能量做功属阳,五脏在里储存能量属阴,所以中土脾脏为阴,脾脏系统的物质能量大多储存在人体下部的肌肉中。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大拇指顶端内侧的隐白穴,到大包穴而终。脾系统储存的物质能量在五脏里面是最多的,所以叫做阴中之阴。其次,就是肾系统了,所以肾系统叫做少阴,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脚底中的涌泉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足厥阴肝经,它从脚趾头大拇指外侧的大敦穴开始,因为这个系统里储存的物质能量最少,向外提供物质营养能量的强度也是最弱的,所以叫做阴之绝阴。

这就是三阴各有强弱不同,脾之气输入在肌肉中,肾之气输入在骨骼中,肝之气输入心腹中,各自有着不同的方向与强弱,所以有离合的机制。足太阴脾经储存的能量物质最多,为阴中之阴,势力强大,所以有开放之本能。足厥阴肝经储存的能量极少,只能处于防守不敢耗散的状态,所以为阖,关门闭守的意思。足少阴肾经为枢,也就是说,它本身物质能量储存也不多,一般情况下它也不愿意耗散付出,实在不行的话它也可以付出点,不需要的情况下它是不愿付出的,因为它并不富足。只有脾系统最富足,当身体受到损伤时,最先打头阵出来贡献的就是脾系统。

所以说,当人体生病时,身体的营养物质不足了,首先是脾系统储存的营养物质先拿出来供应补充,不行了之后,肾系统来应对,再不行,肝系统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人体的三阴联合起来,筑成一道对抗疾病的防线,不得有任何的失误,治疗过程中千万不可耗散人体的三阴之气。

人体的三阴联合起来,筑成一道对抗疾病的防线,不得有任何的失误,治疗过程中千万不可耗散人体的三阴之气。

黄帝问老师说:人体有七经十二从,这是怎么回事呢?
歧伯老师回答说:天有春夏秋冬四季,人有肝心肺肾与之相对应;每一季有三个月,一年就有十二个月与之相对应,十二从就是人体与十二个月也有相对应的关系。手太阴对应于正月,手阳明对应于二月,足阳明对应于三月,足太阴对应于四月,手少阳对应于五月,手太阳对应于六月,足太阳对应于七月,足少阴对应于八月,手厥阴对应于九月,手少阳对应于十月,足少阳对应于十一月,足厥阴对应于十二月。
黄帝内经学习1 - 高山予鹰 - 保健养生
 人体的脉搏鼓动也有阴阳的区别,知道什么是阳脉,还要知道什么是阴脉。知道什么是阴脉,才能知道什么是阳脉。
阳脉有五种,因为人体有五脏,每一脏都有五种阳脉,这样就是有二十五种阳脉了。什么是阴脉呢?阴脉就是五脏气衰的脉象。如果某一脏均不见五种阳脉了,这就是阴脉。阴脉出现了,就说明此脏气己衰败枯竭,这种脉是死证脉,会有生命危险的。
什么是阳脉呢?阳脉是胃脘发出的阳气,如果能分辨出每一种阳脉,就可以知道病在何处了。如果能仔细分辨出阴脉之象,就可以预测病人的生死期限。如果了解三阳脉的具体情况呢?可以诊察人体颈部的人迎穴。如何来诊察三阴脉呢?可以诊察手部的寸口。这两者在临床诊断中要综合参考,不可缺失疏漏。能够分辨阳脉,就能根据脉象推断出疾病是怎样形成的。能够仔细分辨出阴脉,就能知道病人还能活多久。医生要谨记这样,临证时就不用再向别人请教了。
关于脉象的阴阳,脉退为阴,脉来为阳;静为阴脉,动为阳脉,跳动迟缓的也属于阴脉,跳动过快过强的也属于阳脉。如果脉静而不动,肝脉象蚕丝那么细,跳动力几乎没有了,又很急促而快,这种人十八天后会死的。心脉细如蚕丝,几乎没有了,又没有跳动力的人,这种人还能活九天。肺脉细如蚕丝般又不跳动的还能活十二天。肾脉细如蚕丝又不跳动的人还能活七天,脾脉细如蚕丝而又不跳动的,四天后就会死。

二阳之病发心脾,什么是二阳呢,我们上一篇学习了三阴三阳,知道了三阴三阳各有不同的功能,能量大小也不相同。根据能量大小不同,少阳叫一阳,阳明叫二阳,太阳叫三阳。这里的二阳指的是阳明系统,包括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如果说胃和大肠出现了疾病,是怎样得来的呢?是因为心系统和脾系统造成的,因为心系统起管理调控作用,脾系统为太阴,储藏了大量的物质能量。那么现在的胃肠病的根源来自心的调控失职和脾的能量物质被耗散,这样来的胃肠病。

胃肠是人体摄取外界食物营养的重要场所,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所以,在临床上一定要注重对心脾的养护,常用中药里的龙眼肉,酸枣仁,当归,有补心血之功;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有补脾之用,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如果男子缺少阳气了,就会出现二便不爽利、阳萎早泄的现象,女子阳气不足就会月经停止不来,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消瘦无力,严重时会咳喘,再不治疗的话也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

歧伯老师又接着说:如果三阳都发病了,到了太阳、阳明、少阳脉都细如蚕丝的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又怕冷又怕热的证状了,再往下去发展的话,经穴气道不通了,就会生疮,或者出现浮肿,这是人体阳气衰败枯竭的表现,甚至会出现四肢痿废,手抖,腿站立不稳,小腿肚酸麻的证状,皮肤也会干燥起皮屑,严重时还会出现阴囊肿大,睾丸下坠的现象。

人体有三股阳气势力,太阳经的阳气最旺,所以叫做三阳;阳明经的阳气稍弱,所以叫做二阳;少阳经的阳气最弱,所以叫做一阳。当少阳经的阳气不足时,向腹部,三焦,心脏发送的阳气会减少,人体就会出现咳嗽和泄泻,也会出现心口痛,甚至打隔、饮食不下,大便不爽利的证状。

二阳一阴发病时是个什么情况呢?二阳就是阳明胃肠,一阴就是厥阴肝和心包,厥阴在三阴当中是阴气最少的,所以叫做一阴,厥阴病就是最严重的一个类型了。当胃肠生病时,胃气本来是向上半身走的,这时就会上半身阳气不足了,就会有气短心惊、肩背痛疼,嗳气吞酸,打呃这些证候群,这些证状不是轻证,是很严重的证状,是三阴枯竭的证候,这种证候群就是风证,就是厥证。肝中无物质能量向外发送了,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让医生最作难的就是这个一阴病。

当二阴一阳发病时,二阴就是少阴肾和心,一阳就是少阳胆和三焦。少阳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厥阴肝,这里说一阳(少阳胆)而没提到一阴(厥阴肝),也就是说病位还在表(外)还不是很严重,比较轻浅一些,比刚才那个二阳一阴要轻一些,那会有怎样的证状呢?会有腹胀,胸满,少气叹息的证候群。三阳(指太阳)三阴(指太阴)发病时又是怎样的证候群呢?太阳(三阳)系统的能量最足,太阴(三阴)系统储存的物质能量最丰富,这两个系统现在都瘫痪罢工了,脾系统肌肉里储备的营养也空被掏空了,人体就会出现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舌不能言,四肢不能举,瘫痪的状态了。

脉搏跳动如鼓,我们把脉搏跳动的力度分为三个等级,鼓动力度最小的是一级,叫做钩脉,钩的意思就是差点来不了,又勾回去了,很弱的脉。脉退为阴,退也有力度之分,如果脉退时力度很小,这种脉象叫做毛脉,轻如毫毛的感觉。如果脉搏鼓动力很大而又急促的叫做弦脉。脉大为虚,促急为更虚而不足。如果脉搏鼓起来而不退下的,叫做石脉,这个退不了,说明无阴了。如果脉来脉去的力度大小相当,这个就叫做溜脉。

阴在内枯竭而不能守,阳在外枯竭而不能保卫,阴阳离决了,人体就会出现神魄夫守,汗液不固,会有心惊自汗的证状,人体内部的生长化收藏的模式就会发生错乱,这样就会对肺脏造成伤害,肺脏在人体内起化合作用,不能正常化合人体必需营养了,人体的阴阳二气就会枯萎,会出现哮喘的证状。阴气的产生来自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只有阳气而没有阴气的化合,阳气一直在消耗人体储存的营养物质,到最后就会枯竭而死。错乱的气机会导致阴阳不平衡,经脉之气也会枯萎而绝。

人的死亡都是无阴气才死亡的,如果脉搏鼓起而不退的话,说明阴气已绝,三天之内就会死人。人的生命延续来自于阳气的充足供应,如果人体阳气没有了,脉搏就不会再鼓起来,这样的病人顶多还能活四天。所以说,生于阳,死于阴。肝脏供应给心脏能量,心脏有产生发动阳气的功能,阳气可以调控肺脏化合产生决定人体死亡的阴物质。肺脏化合产生的能量物质再由肾来储存,这个过程叫做重阴。如果肾脏系统和脾脏系统都没有物质能量储存了,全部都空了,这就叫做辟阴,这种情况的病人肯定会死,无法治不好的。

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会在三阳经系统出现郁结,会有四肢肿胀的证状。阴气不足时就会在三阴经系统出现郁结而不能畅通,会出现大便下血的证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便血会更多。当人体阴阳都不是时,有一种情况是阴多阳少体寒的,则会出现下腹部水肿,这种水肿病叫做石水。

二阳(阳明)之气不足而郁结的就会得消渴病,叫做消病。三阳(太阳)之气不足时而发生郁结不通的,就会有小便不通的尿闭证,叫做隔病。三阴(太阴)阴气不足而生都结的就会得水肿病,叫做水病。一阴一阳(厥阴和少阳)不足而郁结的就会得喉痹病,喉为至阴之处。

在脉搏鼓动的来去过程中,去的力度大,而来的力度小,这个是有了怀孕的脉象。如果来去都虚大,又同时有下痢病,这种病人是没救了,是不治的死证。如果脉来时力大,而去时力小,这种人会有自汗证。脉去时虚大,来时又跳动有力,如果是妇女,会有血崩证。

三阴(太阴)经的脉跳过大而过于有力的,会在十二天后的半夜里死亡。二阴(少阴)经脉跳动太过有力的,会在十三天后的傍晚死去。一阴(厥阴)脉跳异常过大的,十天后会死亡。三阳(太阳)经脉跳动异常过大又鼓起来的,三天内就会死亡。三阴(太阴)和三阳(太阳)经脉跳动都异常有力过大的,会胸腹胀满,此时阴阳之气已经发散耗尽了,大小便就会不通,五天后会死亡。二阳(阳明)经脉跳动太过大的叫做温病,阳明脉大说明脾系统储存的物质能量已经被消耗枯竭,也算是危证,治疗不及时的话,会在十天后死亡。
黄帝问歧伯老师说:我想知道人体十二脏的相互关系(十二脏就是肝、心、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它们之间是否还有什么主次之分吗?
歧伯老师说:你问的可是真详细啊!请听我尽量为你说明白吧。心脏在人体内好比君主之官,君主就是至高无尚的地位了,居于万民之上。君主是制定法律规则的人,所以人体心脏又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起着管理和控制作用,功能特别强大,有精灵般无穷无尽的变化与调控作用。肺脏好比相傅之官,它是辅助心脏功能尽情发挥的器官,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合成与传送的器官,有治节的功能,治字由三点水和一个台字组成,意思就是在一个平台上加工合成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并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看守。
肝脏,好比是大将军,将军是干什么的呢?将军是向外出兵打仗的,所以肝的功能是向外发送阳气的,这个阳气的释放发送不是可以随意胡来的,人体阳气的释放要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来管控阳气释放的强度、粗细、缓急,所以呢,只有具备高度的谋虑水平,才能顺利地毫厘不差地完成这一阳气释放的过程。
胆脏在人体内好比中正之官,中就是中间人,起搭建桥梁作用,正就是扶正,扶正保护君主,不能让君主出现任何危机。胆在人体内的功能是把肝脏发送出的阳气输送给心脏,供心脏使用。所以,如果胆脏出问题了,肝脏和心脏都会出问题,会同病相怜,君主之位则无法扶正了。所以在临床上,有心脏病的人,也一定会同时有肝胆疾病的,其中有一脏病,就会是三脏同病的。决断出焉,也就是说,是否会有肝脏病和心脏病,这个往往是取决于胆脏是否正常。
所以说,肝胆心就是一个联合体,有一个病了,其它都会全部受病,一个也跑不掉的。
膻中(心包络)好比是臣使之官,它是心脏发布政策纲领与法律的传达者,就象是一个传令官,心脏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调节指令要靠心包络来完成。喜乐出焉,如果这个传令官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那么君位清正廉明,心脏这个君主就会非常欢喜和快乐了。
人体的脾和胃好比管理国家食品仓库的官员,负责食物的供应,食物中所含人体人体必需的五种味道的营养物质全部都是由脾胃来供应的。大肠好比是传道之官,传是传送,道是阴阳五行的变化过程,大肠不仅能传送食物经吸收后的残渣,把它们排出去,同时还能将吸收后的粗营养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

小肠在人体内好比受盛之官,专门接纳吸收食物中的高级营养物质,把这些高级营养物质吸收后转化为人体内部储存的高级营养物质。人体的肾脏好比作强之官,肾脏可以把人体内部储存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全身各个器官,供应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如果肾脏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充足,那么人体的一切活动都会象神灵般的充满智慧和技巧。
人体的三焦好比负责水利的官员,三焦是人体疏通水道的地方,对人体的小便有管理和调节作用。小便是否正常,人体是否会出现水肿病,都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人体的膀胱,好比全国各州各府的官员,是负责向人体的各个部位输送阳气的器官,经人体后侧的经穴向人体各个器官输送阳气,这个阳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人体内部储存的津液,津液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阳气。没有津液,就没有阳气可言了。
以上所说这些人体的十二大器官,互相配合,分工明确,不可以有不工作或者不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心脏功能强大,其它器官也会随之而按部就班的工作了,各尽其职能去了。只有做到这些,人体才能健康长寿。一旦发生错乱,将会百病而生,医生只有按照这个法则去治疗,身体才能健康起来。如果得了心脏病,其它器官也就随之而病了,人体九窍和十二脏之间的通道就会不通利,体形就会变形,或瘦或胖,或驼背弓腰,活动就会不灵活了,这样下去就会有无尽的灾害本磨难了,如此这样持续下去的话,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千万不可以这样的。
通往健康的道路是非常细微和精准的,又有几个人能明白这个道理的根源呢?这确实是一件难事!粗心的人不相信医生并持怀疑态度,又有谁能懂得这个道理呢?尽管总是为自己的身体而担忧,又到哪里能找到好医生呢?优秀的医生都是从细微处学起,日积月累,才能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这种优秀的医生在千人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病人应该为此而珍惜,去相信,去按照医生的安排去治疗,身体的健康状况才能够好起来。
黄帝说:太好了,我听说具有精纯透彻的医术,只有具备大智慧的人才能做的事业,而要走上这个通往光明的医学之路,必须是选择具有诚心诚意的人,并选样良辰吉日接受师授之礼,才可以教授医学知识的。
于是,黄帝便选择了吉祥的日子,在供奉祖先的灵位面前拜歧伯为师。从此,歧伯才开始向他传授秘而不宣的医术。

黄帝说:太好了,我听说五气平衡相安和谐,人体才会有正常的身体形态,因为人体五气有变,不平衡了,才会出现疾病证状,因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病名。天地之间的运动变化,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一样的规律,五气之中,谁多谁少,怎样才能知道呢?
歧伯回答说:看来我是要详细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了,上天之大,是无法测量的,地上也很大,也是无法测量的。对于你提出的高深问题,请听我为你讲述这个道理和法则。地上有成千上万种草,但都可以从颜色上来分类,有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功效,我们一定要好好去研究,不可以把这些不当一回事。
五种颜色的草,它们又有着不同的味道,这样一来,分类就很精细而美妙了,这里面包含着非常科学的原理。每个人的饮食爱好不同,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人的身体就会有千差万别的类型体质了。
天上有五气,风、热、湿、燥、寒,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地上产的食物又有辛、苦、酸、甘、咸五味,天上的气通过人的鼻孔进入心肺,与人体食入的五种颜色的食物化合,充养了人体,才使人体能说话,形体充实,活动自如。五种味道的食物经由口入,又进入胃肠,五味进入人体五脏而被储藏,从而在人体又变生出风、热、湿、燥、寒五气,五气在人体内平衡运转,人体就相安无事,生命就会长久。五气可以化生人体内的津液,只要人体津液充足,人的身体就会健康,百病不生。
黄帝又问道:人体五脏又有什么功能呢?
歧伯回答说:心脏是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具有神奇的对人体进行调控的功能,心脏功能正常的人,面部长得会非常好看而华丽,血液也会很充足,脉搏跳动会正常而有力,心脏位于人体上部与小肠互为内外关系,能够向小肠输送大量的能量动力,是人体最大的阳气释放系统,所以叫做阳中之太阳。心脏的生理活动特征就家一年四季中的夏天,炎热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适合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但却不利于种子的发育。
肺脏是人体进行物质合成的根本所在,这种化合的功能非常强大而盛壮。肺脏好的人化合功能好,身体营养就会充足,肺脏储存的营养物质会存放在人体的皮肤里,所以就会皮肤毫毛生长的旺盛,皮肤也会光滑而富有弹性,疏气散热快。肺脏位于上半身,与人体的手太阴肺经相通,是人体上半身储存物质营养最多的系统,上半身为阳,所以手太阴肺经为阳中之太阴。一年四季中的秋天是作物种子化合发育成熟的季节,而肺的功能也是化合,所以肺与秋天相通相类。

肾脏是以人体物质营养储存为主的一个总系统,在人体内起到一个储存闭守的作用,这个系统里储存有大量的人体重要的精华物质,肾脏好的人,头发乌黑发亮,肾脏会把这些精华物质储存在人体的骨骼里。因为肾脏位于人体下半身,与足少阴肾经相连通,足少阴肾经在人体足三阴经中储存的物质能量比太阴少,又比厥阴多,所以叫做阴中之少阴。肾脏里面比较寒,在人体五脏里面是最寒凉的,最安静的,所以它与自然界里的冬气是相通相类的。
肝脏是罢极之本,罢是生病,极是死亡,也就是说,肝脏是人体生病和死亡的根本所在,起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和情志,因为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是依靠它来供气的,无气则十二脏皆亡。肝脏功能好的,指甲也会很坚硬结实,肝脏里储存的多余营养物质会储存在筯里面,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气血生成有着重要作用。肝脏喜欢吸收食物中的酸味物质,这些酸味食物大多是苍青色的,肝脏之气是经过足厥阴肝经而输入足少阳胆经里的,所以肝脏为阴中之少阳。肝脏是向外发气的,而自然界的春天也是向外发气的,所以说肝脏与春气相通相类。
脾脏是人体食物营养摄入的关口,它的功能主要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脾脏功能好的人口唇四周会润泽而丰满,脾脏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储存在人体的肌肉里,脾脏系统储存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三阴经里面是最多的,所以叫做至阴。脾脏在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中会产生湿气,而自然界的长夏时节也是以湿气为主,所以脾脏与长夏相通相类。胃和大肠是人体食物被吸收和剩余残渣排泄的通道。
人体有十一个最重要的器官,前面说过,肝脏是人体生病和死亡的根本,但这里更要明白一点,肝脏发出的气是依靠胆经而传送出去的,如果胆的功能失职,同样也会导致其它脏器不能正常工作,这在临床上是最常遇到的现象,胆气为暑气,最易发生失衡,所以说临床上的情景,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所以说,医生在诊病时要切人迎脉和寸口脉,人迎脉位于喉结旁两侧颈总动脉跳动处,寸口脉位于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如果人迎脉比正常人稍大,我们就知道有少阳病了。如果再大一些,就知道病在太阳了。如果更大一些,我们就知道病在阳明了,阳明系统津液不足了。如果再再大,那就是阳气脱亡了,叫做格阳证。
再来说一下寸口脉,寸口脉稍偏大的,我们就知道病在厥阴了,如果再大,病在少阴,少阴能量不足了。再再大的,病在太阴了,太阴系统储存的物质营养被消耗亏空了。寸口脉大到极点,就说明阴气已经绝亡了,人体储存的营养物质耗尽了,叫做关阴。人迎也好,寸口也好,如果都是比较大,达到了正常的四倍为关格,关格的脉象是非常蠃盛而大,说明身体严重营养缺乏了,随时都会有死亡的可能。

《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白话文

心脏有神奇的对人体的调控作用,心脏储存的营养物质输入到脉管中,所以心与脉同属于一个系统,心脏功能正常的人,外表颜色很光鲜华丽。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取决于肾系统储存的精微物质是否充足。肺脏储存的营养物质会输入到人体皮肤里面,所以肺和皮毛是同一个系统,肺功能正常的人会皮肤毫毛很旺盛,肺功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心脏的调控能力。

肝脏储存的营养物质会输入到筋里面,的以肝与筋同属一个系统,肝脏功能正常的人,指甲很全硬而富有弹性,肝脏的功能强弱取决于肺脏化合功能的强弱。脾脏储存的营养物质会输入到肌肉里,所以脾脏和肌肉是同一个系统。脾脏功能正常的人口唇丰满而有光泽,脾脏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肝脏的发气功能。
肾脏储存的精微物质会输入到骨骼里,所以肾脏和骨骼是同一个系统,肾脏功能正常的人头发乌黑发亮,肾脏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脾脏对各色各味食物的摄入。
所以,过多食入咸味的食物会损伤肾脏,肾精不足就会影响到心脏功能,面色就会暗淡无光了。过多食入苦味食物就会损伤心脏,从而导致肺的合成功能下降,皮肤就会无光泽,毫毛就会很少了。过多食入辛味的食物就会损伤肺脏,肺脏的化合作用下降就会导致肝脏发气减弱,会筯缩萎软,指甲就会容易断裂或变形。
过多食用酸味食物会损伤肝脏,肝脏功能下降,就合导致脾脏吸收食物的功能下降,就会肌肉不丰满了,口唇也会瘦薄了。过多食用甜味食物就会损伤脾脏,脾脏的吸收功能下降就会导肾精不足,就会有骨痛或脱发。这就是饮食五味有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说,心脏喜欢苦味,脾脏喜欢甜味,肾脏喜欢咸味,饮食五味平衡才可以,不可以偏爱某一口味,这样才能有利于健康。
人体五脏发生病变,就会在人体外部表现出来,如果皮肤颜色象枯死的草木一样,说明己经到死亡的期限了。如果皮肤象桔子一样的青黄色,也说明死期就在眼前了。黑如烤焦的人也是死证,红色如血的人也是死证,白如干枯的骨头一样也是死证。这就是死证的五种颜色,是治不好的。

皮肤呈现青色而有羽毛光泽的病人还是有救活希望的,皮肤发红象鸡冠色的也可以救活,皮肤象蟹肚皮一样黄的也可以救活,肤皮象猪油一样白的也可以救活,皮肤黑如乌鸦一样有光泽的也可以救活,这些是临床上可以救治的重证病人的气色。
有心脏病的人,面色象白绢裹朱砂;肺脏病人,面色象白绢裹着红色一样;肝脏病人的面色就象白绢裹着绀色的东西一样;脾脏病人的面色就象白绢包裹着瓜蒌实一样;肾脏病人的面色象白绢裹着紫色东西一样,这些都是五脏病变在人体外部的表现。
食物的五色和五味与人体的五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白色的食物最容易被肺脏吸收,辛味的食物也最容易被肺吸收。红色的食物最容易被心脏吸收,苦味的食物也最容易被心脏吸收。青色的食物最容易被肝脏吸收,酸味的食物也最易被肝脏吸收。黄色的食物最易被脾脏吸收,甜味的食物也最容易被脾脏吸收。黑色的食物最容易被肾脏吸收,咸味的食物也容易被肾脏吸收。所以,皮肤色白就会有皮肤病,皮肤色红就会有血脉的病变,皮肤发青就会有筯病,皮肤发黄的就会有肌肉萎缩,皮肤发黑的就会有骨骼病变。
人体中的血脉全部输注于眼睛,所有的骨髓都会输注于脑部,所有的筯都会输注于关节,所有的血都会输注于心脏,所有的气都会输注于肺中,就象山川中的小溪一样各有所归,此起彼伏,潮起潮落。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血液回归到肝中。眼睛得血液的滋养才能有视力,腿脚得血养才能行走,手掌得血养才有握力,手指得血养才能拿东西。
早上刚起床如果被风吹,经络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而不畅通,就会出现皮肤痛痒。如果严重一些的话就会血液循环不畅通,就会出现心慌和恐惧感,足部血液循环不畅通就会四肢不能动了。另外,还有血液循环不畅还会导致人体孔窍失养,就会形成痛疼和麻木证状。人体有大关节十二节,人有又有气穴三百五十四个,这还没包括分布在脊背部的那十二个脏腑俞穴。这些都是人体阳气的通道,如果这些俞穴有不通的情况,可以用针刺法或砭石法来治疗。

《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白话文,续

诊查疾病有秘诀,要以诊查五脏的功能为纲领和法则。要想把疾病治愈,必须找到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诊查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要从五脏的具体脉象上寻找依据。

如果是头部有了疾患,肯定是阴虚所造成的清阳不升,其病因首先是从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开始,然后进入肾脏,就会出现视力昏花,摇晃不定,视力减退,耳聋。阴足而阳气不足的,就会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开始了,严重时病变就会进入肝脏了。病人就会有腹部胀满,反胃打膈、胸闷胁痛、腿软头晕的证状。
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足太阴脾经的营养储备被消耗,从而影响到足阳明胃经的正常功能不能发挥,因为脾胃是内外的关系。胃不能正常工作的话,会导致肺中津液不足,所以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中鱉闷痛疼。再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然后出现肺病证状。肺脏有病之后,人体的营养化合作用就下降了,就会出现心烦、头痛的证状。再进一步到胸腔横膈膜,进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最后发展到心脏。所以,疾病的发展,往往有一个顺序的,那就是,肾_膀胱_胆_肝_脾_胃_大肠_肺_小肠_心。
诊脉的方法就是判别脉搏的小、大、滑、涩、浮、沉,可以用手指来鉴别,不同的脉象可以反映出五脏功能盛衰的不同状态。五脏生理活动发出的声音会反映在脉搏上,与脉搏是一气相通连的,这样就可以知道五脏的大体情况了。然后再细微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再加上观察眼晴的颜色,然后综合所有的信息依据,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了。
面部颜色赤红的人,他的脉象应该是洪大的,此起彼伏,这种人会有腹胀不欲食的证状,这就是心脏有病了,这是受到了外界气候影响而导致的,这种病人精神上表现为思虑,思虑会影响心脏的神明调控功能,所以就会心不足,容易患上外感病。
面部颜色发白的人,脉来时浮而不降,非常盛大,这是阳虚阴实证,会有二便不利的证状,这种病人容易受到惊吓,会有胸部胀满,气喘而出虚汗的证状,这就是有肺病了。这种病是怎么得的呢?是因为受寒之后而出现发热耗散了大量津液造成的,这种病人会因为发高烧而导致意识昏迷如喝醉酒一样,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平时有阴虚证。
面部颜色发青的,脉搏跳动时会出现长脉而又有象左右射弹弓一样,这种人会有气郁结在心口窝下面和胁骨下面,这就是肝病的证状。有肝病的人会比较怕冷、怕湿。有疝气的人也是肝病的表现,气郁结导致的疝气,治法也是同肝病一样,肝病之人会伴有腰痛、足冷、头痛的证状。
面部颜色是黄色的人,脉来时大而虚,这是因为有气郁结在腹中,这种人平时不想动,这就是懒病,脾病,女人有此证状也是一样。有脾病的人四肢困乏,易出虚汗,怕风。
面部颜色发黑的人,脉来时跳动的力度大而退去的慢,会有气郁结在小腹部阴部,这就是肾病的特征。有肾病的人喜欢用冷水洗澡,因为身上会发热而又阴部最容易出汗,不洗不舒服。

诊查疾病时尤其要重点观察五色,脸黄眼睛发青的、脸黄眼睛发红的,脸黄眼睛发白的,脸黄眼睛发黑的,这些病人都是可以治好的。如果是脸青眼睛又发红,脸红眼睛又发白,脸青又眼睛发黑的,脸黑眼睛发白的,脸红眼睛又发青的,这些都是死证,是治不好的了。

《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脏别论>白话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的医生把脑髓说成脏,有的说胃肠也是脏,或叫做腑。有的说法又是相反的,都是自言其说,不知谁说的才是对的,我想知道这些。
歧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个器官在人体都是属于储藏的阴,就好比大地化育的万物一样,都有藏而不泻的生理特点,在人体内象脏又不象脏,象腑又不象腑,所以叫奇恒之腑。但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器官却有着发生阳气的特点,属于阳。所以,这五个器官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而这五个器官的功能都是接受五脏输送过来的物质能量,起着一个传递和变化的作用,所以叫做传化之腑。
这五腑不是藏阴的地方,只是起一个输送和排污的功能。人体的肛门也算是腑,因为它是排泄食物残渣的器官。什么是五脏呢?储藏人体精华物质而不以耗散万主的才属于五脏,它们的生理特点是其中储藏人体们精华物质必须充足,但是又不能因为储藏太多而影响到自己本身的功能。什么才算是六腑呢?只传递来自五脏的能量而不储藏物质能量的才叫做腑,六腑本身一定要结实坚固,里面千万不可以储藏很多营养物质的,(这就是六腑以通为用,为正常。)如果自身储藏太多营养,太过肥厚了,就会影响到它的功能发挥。饮食进入口中下咽,胃中会充实,此时肠中还是空荡荡的。当饮食再往下进入肠中,就会肠中充实而胃中空荡荡的了,这就是实而不能满,一旦满了,又会没法正常工作了。
黄帝又问道:脉诊时,独取手掌横纹一寸处的寸口,为什么就能知道五脏的生理功能状态呢?
岐伯回答说:胃是人体源源不断供应物质营养的场所,是六腑中生理功能最活跃的器官,在六腑之中有统领的作用。五种味道的食物经口进入里中,这些食物其实就是人体五脏营养物质的根本来源。寸口是人体足太阴脾经的路线,五味食物被脾脏吸收,五味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反应在寸口处。又因为自然界里的风热湿燥寒五气也会经鼻孔而入肺,如果有肺病,就会嗅觉不敏感了。
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了解病人大小便情况,再诊其脉,再观察病人的精神情志状态,这样才能对病情有了正确的了解。对于不相信医生的鬼迷心窍的人,就不要跟他说那么多医学道理,不愿意接受治疗的,不要跟他说有怎样的功效。不愿意接受治疗的,一定不要去主动找着他治疗,这种人就算是被治好了,他也会说你的坏话,不会说你好的。

《黄帝内经》第十二篇<异法方异论>白话文

黄帝问道:医生在治病时,同一种病有多种治法,并且都能治好,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回答说: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东边的沿海地区,就是那个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盛产咸味的海鱼,沿海离水近,人们有吃鱼的习惯。吃鱼时味道偏咸才好吃,所以人们就养成了这个习惯。鱼是高蛋白食品,吃多了就会胃中气滞而发热,咸味吃多了又会伤肾,肾虚就会使人血液不足,因为肾中储藏的营养能量不多了,就会导致心的造血功能下降。所以,这一带的人皮肤比较黑,肌肉纹理松驰。这样最容易得疮肿之类的病,这样的病最适合用砭石法来治疗。所以,砭石法治疗疾病在沿海盛行。
居住在西方卵石戈壁沙漠一带的人,当地空气干燥,荒漠中又多刮风,水中含盐碱量又高,当地人喜欢脱掉衣服睡在草席上,又有吃羊肉和奶类食品的习惯,这些是高热量食品,所以一般不会生外感风寒之类的疾病,生内气郁结之类的病多,这种病适合用草药来治疗,所以当地人使用草药治病养成了习惯。
北方是闭藏之地,地势高,风大,又特别寒冷,这里的人喜欢住在野外而以牛羊的乳汁为主食,所以容易得寒证和胀满病,这样的病最适合用艾灸来治疗,所以这里养成了用艾炙治病的习惯。
南方的气候适合万物生长,天气炎热,地势又低洼,水土中含盐量低,早上雾露又大,这里的人喜欢食用酸味和发酵过的食物,所以这里的人肌肉纹理细密,脸色多红润,容易得风湿麻木痉挛之类的病,而这种病最适合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所以南方形成了以针刺为主来治疗疾病的习惯。
中原一带,地势平坦而又潮湿,植物品种非常丰富,人们的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生活轻松自在,所以易患四肢萎弱和寒热往来的病,这类疾病用推拿按摩的方法疗效不错,所以中原一带形成了推拿按摩治病的习惯。
所以,医术高超的的医生掌握了用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的技术,各种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所以,尽管采用的治病方法不同,但都能把病治好。治病最重要的还是对病理有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治病大法,这样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白话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人治病,通过改变病人的精种状态,可以改变人体内部的气机,有的用求神的方法也可以治疗疾病。现在的医生治病,内服草药,外用针刺和砭石法,有的治好了,有的却没治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回答说:古人居住的地方野兽出没,没有固定的住所,人们通过身体活动来对抗寒冷,躲在阴凉处对抗炎热的天气,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妻室儿女,过着不恋眷不攀比的自然生活,也不受官员的欺压,这种平静没有忧思没有患难的精神生活,人体就没有受到情志上的内伤,身体就会强壮,一般是不会生病的,所以汤药对他们来说就没有用处了,也用不上针刺和砭石法这些治病的方式,仅仅用祝由的方结来改变一下人体的精神状态就足够了。
现在的社会就不同了,欲望太多,争名夺利的忧患意识太强,又劳动过度而伤及身体,加上外界恶劣天气的侵袭,天热不知避暑,天寒不知避寒,如果经常被风吹,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造成五脏营养不良,甚至骨髓出现空洞,如果再受外界恶劣天气侵袭毛孔和肌肉,就会小病发展成大病,严重时就没法治了,就算是再用祝由术也是治不好的。
黄帝说:原来是这样啊,如果我以后临床时遇到病人,要先看看还能不能治好,然后再决定是否收治,我想知道判决生死的方法,必须就象日月那样清晰明确,您能告诉我吗?
歧伯说:查脉观色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方法,先师非常看重这些,并传授给了我。上古时代有一位叫僦贷季的医生,用查脉观色的方法来诊断疾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分析病理,观四时之气候变化,查八风之行踪,再与人体三阴三阳的生理特点相结合,疾病诊断都是运用这些方法,无论病情如何变化,都超越不了这个范围,这就是诊断疾病的要点。
重要之处,就是查脉观色,观色可知人体阳气的盛衰,查脉可知人体五脏之阴的丰缺。每时每刻把这些记到心中,这就是诊断疾病的要点。皮肤颜色与人体五脏是相通相对应的,与自然界四时之气也是相对应的,脉象与四时之气也是相对应的。这是最为诊贵的疾病诊查法,也是最为神奇的方法。这样才能让不是死证的人很快康复起来,这才是高明的医术。
中古时代的人治病,发现疾病时就及早治疗,先喝汤药十天可以纠正体内的气机,这是针对五脏来治疗的方法,可以使五脏病变减轻。如果喝药十天还不见好转,可以用叶、草根、草茎来治疗,病人要和医生相配合。既然病理已经清楚了,这个病就可以治好。但是呢,现在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不懂四时气候的变化,不懂阴阳的变化规律,不知道查脉观色的重要性,不知道正常人体的健康十年准,如果到了病情严重时再去针刺或喝汤药,医术不精而又轻率鲁莽的医生,总是喜欢发汗和攻下的方法,常常是老病没好,又生新病了。
黄帝说:请老师再详细说说医学的重要原理
歧伯回答说:治病的方法极为重要,一切方法都要围绕皮肤颜色和脉象这个中心。只要按照这个原则去治疗,没有不见效的,这就是疾病诊治的大法则。如果不按照这个法则去治疗的话,分不清疾病的证状和发病原因,见热治热,见寒治要,就会导致病人正气脱失,证状加重。把病证祛除掉,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才是真正的治病法则。
黄帝说:我知道老师所说的治病要点了,老师说不脱离皮肤颜色和脉象这些我知道了。
歧伯说:治病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之处。黄帝问:哪一个呢?歧伯说:这一要点就是要通过问诊来详细了解病情。黄帝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歧伯说:有一种病人,每天紧闭门窗,天天这样躲在屋里,屋子里不通风,也没有阳光可见,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这种病人要与其进行详细的沟通询问,帮助其调整心态,树立起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人的精神状态正常了,身体就会好起来;精神状态不好的就会生病而加重。黄帝说:您说的太好了。

《黄帝内经》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白话文


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杂粮来酿酒和制作甜酒呢?歧伯回答说:必须用稻米作为原料,用稻草作为燃料来酿造。因为稻米的味道最全面,稻草燃烧的火力又强。

黄帝问:为什么呢?歧伯说:稻米从春天长到秋天,得天地之间的阴阳化育之气最全面,生长化收之气全俱备,所以功效全面,只要制作工艺正确,酒劲最充足。
黄帝问:上古时代的人们就会制作酒和甜酒了,却没有把它作为药物来治病,为什么呢?歧伯说:上古时代的人们制作这些只是为了备用,以防不时之需,制作之后,一般不会服用它。中古以后,人们不注重养生了,思想杂念变多了,如果生了病,服用一下就好了。
黄帝问:现在的社会,用这些治病却不行了,没有疗效了,为什么呢?歧伯说:现在的社会,必须用很多药物来治病,砭石法和针刺艾炙只能治一些轻浅的病。
黄帝说:形体一旦衰弱了,血液严重不足的,治疗起来就会效果不明显了,这是为什么呢?歧伯回答说:心脏功能不能发挥作用了,所以就不好治了。

黄帝问:为什么会心脏功能不能发挥作用呢?歧伯回答说:针刺艾炙和砭石法,只是有疏通人体左右阴阳通道的作用。如果人体必需的营养精华物质储存不足了,心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病人所思所想又没有纠正,又不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所以疾病就无法治愈了。等到藏精耗尽,心脏无法正常工作,阴和阳就舍分离而不能相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良的生活喜好太多了,整天又在想自己不能吃亏,欲望太多,总想得到一些虚伪的而对身心不利的东西,所以就会体内储藏精华物质越来越少,所以就会精散而种去,心脏最后衰竭而无法治愈了。

黄帝说:疾病刚发生时,证状极少而难以发现,待其继续发展的话,必定会出现一些皮肤病变,如色斑、痘疮、骚痒之类。但有的医生却说这是重病了,用针炙和砭石法是治不好的,汤药也是治不好的。而据我所知,现在的医生早就掌握了治疗疾病的方法了,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就可以了,但我看到的确是医生的亲戚、兄弟及其周围的人,他们天天见面,病气五色随时可见,天天在一起说话,而疾病却没有治好的,这也是因为没有及早治疗的原因吗?
岐伯回答说:疾病的发生是有它最根本的原因的,治病要求因求本。而有的医生只看到的是证状,没有去分析病因,而采取了治标的方法,这是不行的。病因和证状是两回事,如果不能准确区分病因和证状,就无法治愈疾病了,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黄帝又问道:我看见有的病人皮肤上没有毫毛,我知道这是人体五脏阳气不足了。但是呢,我看见这种人的皮肤看上去津液很足,皮肤光滑细嫩,我知道这是肺气孤立于皮肤了,而肾系统储藏的精华物质不足了,精微物质不能供应于皮肤了,这种人就会有呼吸气短的证状,会发胖,胖得连衣服都没法穿了,也会有四肢麻酸痛的证状,也会有胃胀和反酸打膈。这种人是五脏藏精不足,才会有身体胖大的外部表现,这种病应该如何治疗呢?
歧伯回答说: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先消除体内的积水和瘀血,四肢就会好转一些,积水消了,身体的灵活性就会好转一些。要注意衣着的保暖,不能受凉,左右进行针刺,体形就会得到改善。然后再使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随时观察病人的状态,精细护理,待五脏精气恢复,身体里郁积的水液就会消退。治疗的方法就是让病人精气充足,形体自然会强健,骨与肉的比例就会正常,骨骼强壮而肌肉丰满,这种严重的水气病就被治愈了。
黄帝说:老师讲的太好了。

《黄帝内经》第十五篇<王版论要>

黄帝问道:我听医生们讲疾病有轻重缓急之分,又有奇难怪病,它们的病理概念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歧伯回答说,疾病是有深浅之分的,也有奇难怪病之说,请让我说一下治病的最重要道理吧。观察病人面色的青赤黄白黑,再查五脏脉的来去强弱缓急大小,分辨疾病的深浅和奇怪病,其原理都是根据阴阳五行这个模式。人体五脏及其三阴三阳经络在心脏的统领下正常地运转而没有尽头,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模式不能正常运行了,人体就会出现疾病。诊治疾病的要点,要求极其细微,又非要重要,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名字就叫做《玉机》。

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要全面周到而具体,青赤黄白黑五色在面部某一处的出现,都有着极了重要的意义。如果病色比较浅淡,可以用五谷汤液来治疗,一般有十天就可治好。病色重的,就必须用汤药来治疗了,一般二十一天可以治好。病情特别严重的,就要用到发酵过的中药来治疗了,要一百天才能治好。如果面部五色已脱,那就治不好了,顶多还能活一百天。脉微而又出现喘气的,是死证。发热气喘汗出的,也是死证,治不好的。

五色在面部上下左右各部位的出现,其反映的病证是不相同的,如果病变的五色反映在脸的上部,那就不好治了。病变五色出现在脸的下部,是容易治愈的疾病。女子病色在脸的右侧就不好治,反映在左边的好治。男子脸上右边有病色的不好治,病色在右边的就好治。如果面色经常有变化,面部青色和红色特别重的是死证,面部白、黄、黑色,都是重证,都是死证。当身体的阴阳状态与正常人不一样的,治疗的关键是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另外还有奇难怪病,这个分辩过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知道病人的脉搏情况,知道身体是否有麻木酸痛困乏,是否有怕冷怕热的证状,这些都非常重要。如果脉搏跳动来而不去,这就是孤脉,病人就会有气短而上不来气的证状,就是消气病。如果脉搏浮而涩(轻按浮,重按涩),这是贫血的特征,就是夺血病。脉搏跳动有来无去的难治,虚浮者如治。

医生一定要留心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脑这些奇恒之腑,它们是藏阴之地。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是决定奇恒之腑藏阴丰缺的决定性因素,治病一定要从脾肺二经入手。人体五大系统如果不能正常运行,病就不会好,日久就会发展到无法治愈的地步。如果人体五大系统运转正常,疾病才能容易治愈,病人才能被救活。人体内有八风,更有风热湿燥寒五气,它们平衡稳健地在人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如果一旦发生错乱,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了。这些医学的要点,我已经讲述完毕了。


《黄帝内经》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黄帝问:诊治疾病的要点是什么?

歧伯回答说:正月和二月,天上的气象开始发生变化了,不象以前那样沉静了,地上也开始萌动了,我们讲这个天地,目的就是要明白人体肝脏的生理活动特点,肝脏与自然界的春天相对应,相通,相类。到了三四月,天上的雷雨风燥湿热寒都形成了,地上的生物也都出来了,这个三四习的天地之家对应于人体的脾脏。到了五六月,天气变化多端,地上的生物渐渐发育长大,这个五六月的天地之象对应于人体的头脑。到了七八月,天地之间的生物大量合成制造各种高级营养物质,这个七八月的天地之象对应于人体的肺脏。到了九十月,各种生物合成制造高级营养的过程宣告结束,进入静止状态,地上的生物开始进入休眠期了,这一节段的天地之家对应于人体的心脏。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大地冰封,地气闭藏而温暖,地暖而天寒,这一阶段的天地之气对应于人体的肾脏。

这个三四习的天地之家对应于人体的脾脏(习=月;家=象)

所以,春天(指肝脏)适宜针刺分散在各条经脉上的俞穴,可以刺到分肉腠理的部位,如有出血即可停针,不可过度针刺。病情严重的可以留针稍久一些,让经脉之气传遍全身之后再出针,病情轻的要让经脉之气运行一周,也就是大约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针了。

夏天(指头脑)应刺各条经脉上的俞穴,血见后立即出针,待感觉稍舒服后,用手按住针孔,让经气可以循环运行。如果是痛痛证,这样就会有所缓解了。
秋天(指肺脏)应刺皮肤,顺着肌肉的纹理,不管是对身体上部的手经还是身体下部的足经,都应采取同样的方法。

冬天(指肾脏)针刺过干克中如果病人精神有异常变化,就要立即停针。应深刺分肉腠理间的穴位,病情严重的可以直刺而深入。病情轻的要针刺入皮肤后向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刺。
人体的五脏病变,针刺方法和部位都是不同的,针刺法要遵循人体之气的所在部位。

如果是有肝病,反而按照头部的病变刺法,就会出现脉象紊乱,心气衰弱,病情会发展进入骨髓,这就不好治了,病人会不能吃饭,又会出现喘气。如果是肝病反而误刺了肺经的穴位,病人就会筋缩气

如果是有肝病,反而按照头部的病变刺法,就会出现脉象紊乱,心气衰弱,病情会发展进入骨髓,这就不好治了,病人会不能吃饭,又会出现喘气。如果是肝病反而误刺了肺经的穴位,病人就会筋缩而气喘,很快会有咳嗽现象。病没好,病人反而会出现心悸,甚至悲痛欲哭。肝病之人如果误刺了肾经,疾病就会滞留在内脏,病人会生胀病,病不但不好,还会出现有喜欢言语的证状

如果是有头脑病之人,反而误刺了肝经的穴位,病就不会好,病人会更加懒惰无力。有头脑病的人,如果误刺了肺经的穴位,病也不会好转,还会出现不想言语,心慌得有人要抓捕一样。有头脑病之人,如果误刺了肾结穴位,病也不会好转,还会出现气短现象,有时还会想发狂发怒的。

有肾病的人,反而按肝病的方法来针刺,病情不言好转,还会出现想睡又睡不着,睡着了又会做很多奇怪的梦。肾病之人按头脑病去针刺,病不会有好转,还会出现气喘,继而发生多种内脏病。肾病之人按肺病刺法,病也不会好转,反而会出现口渴的证状。

凡是在胸部和腹部针刺,一定要避开五脏。如果刺入心脏,很快就会死亡。刺入脾脏后,五天内就会死亡。刺入肾脏的,七天内会死亡。刺入肺脏的,五天内会死亡。刺入中间膈膜的,也是误刺伤中,虽然看上去当时好了,过不了一年也会死亡的。

针刺要避开五脏,这是关乎生与死的重要块择,正确的针刺法是避开膈膜和内脏,如果不知道这些,病情就会加重。凡是在胸腹部进行针刺的,必须用布巾包裹胸部,要从布巾上面进行针刺。如果针后没有好转,可以再行针刺。针刺时必须在肃静的环境下进行。如果针刺肿痛证,可以使用摇大针孔的方法,使浊气排出。如果是治疗经脉中的疾病,就不要摇动了,以上这些都是针刺的方法。
黄帝说:我想知道十二经脉气绝的证状表现。

歧伯回答说:足太阳膀胱经气绝的表现是两眼上视而不能转动,身体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身上有油平,汗出而死。足少阳胆经气绝时,会耳聋,全身骨节松驰而不能行走,眼睛不能灵活转动,这样的一天半天就会死亡了,死前会面色青白,然后不久就死亡了。

足阳明胃经气绝者,口眼会乱动,心惊,爱话狂话和大话,面色黄,上部的人迎脉和下部的附阳脉都燥盛而不和缓,四肢麻木不能活动,然后就会死亡了。足少阴肾经气绝之人,脸色黑,牙齿很长,面部如尘土状,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上不能吃,下不能拉,最后死亡。足太阴脾经气绝的表现是,腹胀而大小便不通,睡不下,出现干呕、噫气。呕吐证不好治,呕不止就会面泛红光,既便是不呕吐,但不能饮食,大便不能排的,上下不通就会面黑,皮毛焦枯,最后死亡。足厥阴肝经气绝者,胸中热,喉咙干,尿频,心烦,严重的会舌缩而不能言语,最后睾丸往上收缩而死。这些都是十二经气败的表现。

《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黄帝问:具体要如何诊断疾病呢?歧伯回答说:脉诊的时间要选样在早晨,这时阴气还没有被耗散,阳气也没有被发越,也没有吃饭,经脉运行没有受其它因素干扰,络脉也很自然,气血的运行也没有错乱,所以此时进行脉诊可以发现有没有太强或太弱的脉象。


切脉时要观察病人的言语、肢体动作和精神状态,留意面部五种颜色的变化,就能知道五脏功能太强或太弱,六腑的强弱,再看是胖是瘦,是驼背还是歪头,有了这些依据,即可知道有什么病了,也可以知道疾病的深浅。

脉搏是气血汇聚之处,如果脉体长度充足,这才是阳气充足的特征。如果脉体过短,说明阳气不足。如果脉搏跳动过快就会有心烦苦恼和失眠,过快而又过大的说明病情深重。寸脉搏动过于旺盛有力的则会气上而不能下,会怒而头昏脑胀。尺脉搏动力大的则会有气滞胀满病。脉跳六七下而要停一下的是阳气衰败。如果脉跳如轻刀刮竹的涩滞像,则会有心口痛的证状。脉跳不均匀,忽大忽小,忽急忽慢而又如涌泉,有去而不回的,说明病情严重了,有五脏病了。脉弱而弦细,几乎要摸不到了,这种是死证,不好治了。

人体面部有五色,是阳气外充于面部的表现。正常的赤色应该象白绢裹着朱砂一样,不正常的赤色是红中透紫的颜色。正常的白色应该象鹅毛一样纯洁亮丽,不正常的白色象盐巴一样呈灰白色。正常的青色应该象大沙戈壁里的碧玉一样,色青而有光泽。不正常的青色如天蓝色一样。

正常的黄色应该象绫罗包裹着雄黄一样黄中透红,不正常正的黄色像土一样无光泽。正常的黑色应该是乌黑而有光泽,不正常的黑色如黑土一样没有光泽。

人体五脏正常的五色如果不能输注于面部,这种人就活不了很久了。人体五脏的精气输注于眼中,才能看见万事万物,可以分辨黑白,知道长短。如果面前是长物体却看到是短的,面前放着白色物体却看到是黑色的,这种人是五脏精气衰败了。

人体的五脏,藏精气而内守,如果腹部胀满,说话又嗡嗡低沉的,是脾脏有湿的表现。说话声音很小而又反复说来说去的,是精气衰败的表现。衣着不整齐,恶语伤人,不尊敬他人的,都是五脏精气衰败的表现。饮食不能消化饭收的,大便也会不能约束了。小便失禁的,是膀胱精气衰败。

治病要以守精固精为重点,无精气就会发生死亡。诊断时要要知道人体有五府这么一个说法,五府是人体精气最集中的地方。


头为精明之府,是藏精而又发散视力的部位,如果头歪了,或者是眼晴深度下陷,这就说明是精气绝亡了。背为胸中之府,是心肝肺精气灌输的部位,如果是出现背弯肩膀歪的,这就说明胸中心肝肺出了大问题了。

腰为肾之府,是肾中精气灌输的部位,如果腰部不能灵活转动,这是肾精亏十黄的表现。膝盖是筋之府,它的功能是屈伸,如果走路腿软无力或要柱上拐棍,这说明筋已经萎缩了。骨为髓之府,如果不能久站,或行走振抖,说明骨髓萎缩了。人体这五府强壮才是健康的象征,五府不强健,就说明有病了,不及早治疗就会过早死亡了。

歧伯说:人体五脏的脉象与天地间的四时之气是相对应的,如果五脏脉象与四时之气不相对应,脉搏比正常偏大的是体内储藏精华物质不足的原因。如果偏小,说明精华物质已经被消耗过多了,就会出现肌肉消瘦了。脉搏应指上去感觉太大的,实际是精华物质不足的原因。脉搏应指上去感觉力度太小的,是因为以前曾经太多,经历了长期的消耗之后,才表现为过小的。如果阴阳之脉(脉来为阳,脉去为阴)都感觉不到了,就会出现关格病了,上则饮食不能进入,下则二便不通,这叫关格。

黄帝问道:人体五脏的脉搏对应于天地之间的四时之气,具体的脉搏跳动又是怎样的呢?怎样才能根据脉搏跳动来知道病在何处呢?又怎样才能知道疾病的发展变化呢?怎样知道病在五脏?又怎样才能知道病在六腑呢?我提出这五个问题,希望老师给予解答。

歧伯说:请听我详细讲述天地间的运行规律吧!万物内部都是遵循这个规律的,万物之外我就不知道了。三阴三阳相合,也是这个规律。天地之间的四时变化,与阴阳也是相对应的。春天一定是温暖的,夏天一定是炎热的,秋天的气一定是刚劲而急促的,冬天的气一定是藏满而不外越的。春夏秋冬有四时变化,而人体五脏脉象也是与四时相对应的,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肝脏对应于春天,肝脉应该是圆滑流畅的。心脏对应于夏天,心脉应该是洪大而方正的。肺脏对应于秋天,肺脉应该是平静而虚浮的。肾脏对应于冬天,肾脉应该是沉伏而下垂的。

从冬至开始后的第四十五天,此时阳气开始微微上升,阴气会慢慢下降而减少,天气变暖。夏至后的第四十五天,阴气开始上升而增多,阳气开始减少,气候开始转凉。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是有时间节律的,这个时节与人体五脏是相对应的。如果五脏脉象与四时节律不能相对应,就可以通过脉搏的变化情况,依照五脏脉象与四时相对应的特点来判定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善恶了。很细微的变化都会在脉象上表现出来,所以诊脉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诊脉是有规矩的,首先要从辨别阴阳的多少开始,然后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分别查清人体五大系统的运转情况,判定五大系统的运行状态也是有法可依的,五脏脉象要与四时之气相对应,人体才会正常。治病时是采用补的方法还是泻的方法,这也是有规矩的,都要遵循人体五脏与天地四时相对应这个原理。掌握了脉象的实际情况后,就能知道将来能否治好。另外,还要采用五音诊断法,五色诊断法,结合五脏脉象情况,按照阳阳的原理来治疗。
身体寒凉的人做梦会梦见发大水,会有恐惧的心理。身体燥热的人做梦会梦见失火,身体又热又寒的人做梦会梦见战争打斗;气上而不下者会头重身轻,做梦时会梦见在天上飞翔;下肢沉重而行走艰难的人做梦会梦见自己堕落。吃饭太饱的人做梦会梦见施舍别人;饥饿的人做梦见偷东西;肝气散发太过的人做梦会发怒。肿中拥堵的人做梦会哭泣;有绕虫病的人做梦会梦见众人聚集,有蛔虫病的人做梦会遇见和别人打架毁伤。
特别要强调的是,诊脉是有规则的,医生一定要有谦虚和沉静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正确诊断的保障。春天之气对应于人体的肝脉,要浮取轻取,正常的肝脉是力度轻而浮的,就象鱼游在水波中而不显现一样。夏天之气对应于心脉,要切入肤中,茂盛充盈而来去有力才是正常的。秋天之气对应于肺脉,脉搏由浮转向沉微,切脉时不是由轻取可以感觉到的,就象潜藏的虫子向外爬行一样,这才是正常的肺脉。冬天之气对应于肾脉,切脉时要重取近骨,脉跳就象潜伏在这里的虫子在活动而不外逃一样,这是正常的肾脉。

所以说,要了解人体五脏生理活动特点,通过按脉就可以知道了。要想知道人体六腑及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按照这些去推理就可以了,六腑和经络与人体五脏是互为内外表里的关系,春夏秋冬及其升降的气机,这六法才是诊脉的大法。

如果心脉搏动刚劲有力而又长大,此为有来而不回,病人会舌头僵硬而不能言语。心脉软弱几乎摸不到的,会有消渴病,会口渴,还会有全身性的多种证状。肺脉搏动刚劲有力而长大的,就会出现吐血了;如果肺脉几乎摸不到了,会有多汗证;多汗之人是津液不足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可以再用发汗法来治疗的。

肝脉搏动有力而长大的,面色会失去正常的青色光泽,会有心慌如坠落一样的感觉,这种人胁下会有瘀血,会因此而引起咳嗽和喘气。如果肝脉几乎摸不到了,这种人会面部很光泽,因为有水气停留在皮肤和四肢了,这个叫溢饮。有水气病的人往往会口渴多饮,因为皮肤有水气,不能正常汗出散热,所以会有内闭之热,体表凉而内有积热,就会总想喝水,喝进去的水又容易进入皮肤肌肉的皮层。

肝脉搏动有力而长大的,面色会失去正常的青色光泽,会有心慌如坠落一样的感觉,这种人胁下会有瘀血,会因此而引起咳嗽和喘气。如果肝脉几乎摸不到了,这种人会面部很光泽,因为有水气停留在皮肤和四肢了,这个叫溢饮。有水气病的人往往会口渴多饮,因为皮肤有水气,不能正常汗出散热,所以会有内闭之热,体表凉而内有积热,就会总想喝水,喝进去的水又容易进入皮肤肌肉的皮层。
黄帝问道:我诊过一个病人,他的心脉跳动很急促,这是什么病呢?会有什么证状呢?

歧伯回答说:这种病叫做心疝,是身体大寒才会心跳加快的,阳气不足,腹部会生包块的,会有气上冲胸和心口痛的证状。黄帝又问: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呢?歧伯回答说:心为发散阳气之脏,心与小肠互为内外表理,小肠为心之使,心脏产生的热量是通过小肠而传递出去的,心阳不足,小肠也会寒凉,寒则凝结,所以会腹部生成包块。

黄帝又问:如何诊查胃脉?胃病又有什么证状呢?歧伯回答说:胃脉强劲有力而又长大的会有胀满病,胃脉散失摸不到的会有泄泻病。

黄帝问:人生病了,脉搏就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歧伯回答说:当人遭受外界大风侵袭时,体外气流强度大,外界气压突然变低,风从体表毛孔吸走了大量的人体津液,人体的阳气就不足了,就会感觉寒冷,而阳气不足同时导致体内气血循环减慢,生理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出现发热了,所以就有了寒热之证了。体内积热日久的话就会形成消中证,吃饭特别能吃,吃饱了还会感觉饿,这是脾胃积热造成的。严重时会发展到阴阳离决的程度,会有头痛、视力昏花、耳鸣、语言错乱、精神抑郁、失眠健忘等证。如果长期被风吹,导致津液大亏,就会出现泄泻了。津液流失严重的,体内积热日久的,会引起肌体组织腐烂变质。如果血脉积热日久,会导致气血衰败,形成麻风病。总之,病情的发展变化太复杂了。

黄帝问:有的人生疮肿,有的人筋脉拘急痉挛,有的人有骨痛,这些病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歧伯回答说:这都是寒气积聚而引起的,体内的八风循环不正常而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体外的八风而引起的。

黄帝问道:那又该如何来治疗呢?歧伯回答说:这些病都要按照人体五脏与天地四时气候变化特点相对应这个原理来进行治疗,纠正人体五脏的气机逆乱,让五脏恢复正常应有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把疾病治愈了。

黄帝又问:有很多的病人,五脏气机全部发生错乱了,所以出现了病脉和病色。但是,又怎样才能知道病人是久病还是新病呢?


歧伯回答说:你问的也太详细了,如果病人的脉搏跳动力弱小,面色又是正常的,这种病人是刚得的新病。如果脉搏正常,但面部正常的五色全都没有了,这种病人是久病之人。如果脉搏跳动强劲有力,而面部正常五色还在,这样的是新发病人。如果肝脉与肾脉是一样大小的,面色又是青中带红色的,这种是突然患上的重而急的病证或者碰伤。不论有没有流血,其实已经出现内部出血了,会出现象在水中浸泡过一样的湿肿证。
人体手臂从肘关节到腕关节的长度大约有一尺,所以这一段叫做尺部,内侧的皮肤叫尺肤,外侧的皮肤叫尺外。尺部诊断法也是医学临床上的重要环节,不可不查。每一部分都对应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尺内的两端对应于人体的胁肋部,尺外对应于肾。尺内的中间对应于腹部。尺肤的中部偏上,左臂外侧对应于人体的肝脏,内侧对应于胸隔肌。

右手臂的外侧对应于人体的胃,内侧对应于脾。靠近腕关节的尺肤上部,右臂外侧对应于肺,内侧对应于胸中。左臂外侧对应的是心脏,内侧对应于膻中(心包络)。总之,尺肤的前部对应于胸腹,尺肤的后部对应于身体的后背部。尺肤上部越过横纹而接近鱼际的地方反映的是胸部和喉部的问题,尺肤下部靠近肘横纹的地方对应于少腹、腰、股、膝、胫(小腿)、足的部位。

脉搏跳动又粗又大的,是阴不足而阳过多的脉象,脉来的多去的少,这就会引起发热。阳多阴少,可能是饮食或劳力过度引起,也可能是外界天气所致,阳气偏多会引起中焦出现燥热。这种脉象的特点是来的急,去的缓;阳气上行快,而阴气下行缓慢,所以就会出现上部头昏目暗,下部脚软无力,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脚冷而头部胀痛。


有一种脉象是来的缓慢而去的急,这就是阳少阳多,这种人就会头部没精神,而脚部却温暖有力,这种情况是受到了大风侵袭后才会出现的。大风夺津液而伤阳气。所以,外界的大风侵袭人体会损伤人体阳气。

又有一种人,脉象各部都是沉而微细,但是又跳动很快,这是阴阳都不足的脉象。跳的快是阳不足,沉微是阴不足。这种脉象就是少阴病的脉象,会无力,怕冷,没精神,疲劳,总想睡觉。
有一种脉象是沉细而数散,几乎脉搏散失不见了,这就是寒热错杂证了,时怕冷,时发热,因为气机已经不能正常循环了,阴阳之气严重不足了。

有一种脉象是浮大的,但是应指上去却感觉不到跳动,这是阴阳离决了,阴阳之气全消散了,就会出现眩晕、昏扑倒地的证状。

凡是出现浮脉,如果不是很盛大,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经脉不畅通而导致的气郁,循环不畅就会散热不良,所以身体就会出现发热。其病理部位比较轻浅,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不正常而己。

如果浮而盛大者,说明病情不再轻浅了,已经加重了,已经发展到手阳明大肠经了。凡是病变发展进入手经的,都是比较严重的,此时会有大便艰难和燥屎出现了。
凡是脉细而沉静的,都是人体阴不足的原因,阴不足的人会有骨节痛疼,肾系统储藏精华物质营养不足而导致骨痛。如果脉象沉细而又不跳动的,这时就会出现足部肿胀了。

有一种脉象是跳五六下就停上一下,然后再跳,这种病人是阴阳都不足了,而在人体的阳经部位会出现泄泻和大便下血,离经之血由大便排出,阳气不能固摄气血运行了。

过大的脉象也有很多种,需要仔细切诊来辨别。脉大而跳动艰涩的,是阳气偏多的阴亏病证,会有体温偏高的热证。脉大而滑者,脉管里象有水成股地在窜动,这是人体阴气偏多的病证,这种人的体温偏低的寒证。

阳气偏多的人,身体会发热而无汗;阴气偏多的人会多汗而身寒。也有一种阴脉和阳脉都有力而大的,这种是阴阳有余证,寸为阳部,尺为阴部,阴阳脉都大的,来去都有力,这种病人会有无汗而怕冷的证状。

切脉时,轻取却不见脉,只有重取才见脉跳的,这种人是有寒证,会出现心腹积聚证,轻则生包块,重者饮食难下。

切脉时,沉取无脉,轻轻浮取才有脉跳的,这种人是有发热的证候。

轻取时,脉有来无回的,会有腰部和足部冷清的证状。重取时,脉跳有回无来的,会有头痛和脖子痛的证状。

重按至骨,很难感觉到脉搏跳动的,会有腰痛、脊背痛和身体其它部位痛疼的证状。

《黄帝内经》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

黄帝问道:健康的正常人有没有生理健康标准呢?


歧伯回答说:正常的人一次呼气的时间脉搏跳动是两次,一次吸气的时间也是脉搏跳动两次,一个呼吸轮回包括中间停息的时间,应该是脉搏跳动五次,有时候一个呼吸轮回周期脉搏跳动六次,这是因为有时会有深呼吸的原因。这样的人就是正常的。治病的方法就是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调节病人,医生的职责就是让人无病,所以,为病人调理脉跳的快慢就是治病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调节。

有的人呼气时脉搏跳动只有一次,吸气时脉搏跳动也是一次,这种人是少气证。有的人呼气一次脉搏跳动三次,吸气时又脉搏跳动三次,这就是急燥脉了,体内燥气过多造成的。如果尺脉跳动有力的话,这就是温病了,体内燥气过盛日久造成的。如果尺脉不大而是出现滑脉,脉管里象滚珠一样在滑动,这种人是有风病,会少气无力,眩晕,头重脚轻。

有的人一次呼气会脉搏跳动四次以上,这种人就不好治了,是死证。如果脉搏跳动感觉触摸不到了,这也是死证,忽快忽慢的脉象也是重证。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力来自于胃气,胃是人体气机动力的根本所在,没有胃气的人就会生病,生病是导致人体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春天之气与胃气相合,脉象表现为微弦(富有弹力)才是正常的,人体的肝脏对应于春气,所以正常的肝脉是微弦。如果肝脉跳动力过大的,而那种微弦力很小了,这就说明有肝病了。如果肝脉跳动只感觉到有弹力,而没有微弦的脉象,这就说明病情严重了。如果肝脉跳动轻如羽毛,这就说明病人同时还有肺病,体内加工合成营养物质的功能下降了。毛脉特别明显的,是急危重证。人体储藏的精华营养物质是通过肝脏而散发到全身的,肝脏本身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灌输于人体的筋膜之中。

夏天之热气与胃气相合,脉搏跳动微钩(来盛去缓如钩端微曲),人体的心脏对应于夏气,所以正常的心脉是来盛去缓微钩。如果心脉钩力太大,出现抖动的情形,而正常的胃气脉又偏小,这就说明有心脏病了。心脉出现不均匀的抖动而无胃气,这种情况就不太好治了。如果心脉中胃气坚而沉的(石脉),说明体内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已经枯竭,心脉坚而沉明显的,是急危重证的表现。

人体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上通于心脏,心脏自身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输注于血脉之中。

长夏之气与胃气相合,脉搏跳动表现为微软而弱,才是正常的。人体脾脏对应于长夏之气,所以脾脉呈微软而弱才是正常的。如果脾脉跳动太弱而胃气少的,这就说明有脾脏病了。脾脉跳动太弱而无胃气的就不太好治了。脾脉软弱又坚而沉的,说明体内精华营养物质已经枯竭了。脾脉坚而沉特别明显的,就是急危重证了。人体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滋养于脾脏,而脾脏自身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却灌输于肌肉中。

秋天之气与胃气相合,脉象微微如羽毛般(毛脉)才是正常的脉象。而,肺脏对应于秋天之气,所以正常的肺脉应该是轻如微微羽毛般。如果肺脉跳动力太大的话,而胃气又少,这就说明有肺病了。肺脉太弱而又无胃气的就不太好治了。肺脉毛而又有弦象的,说明此人还有肝病,肝脏发气功能不足才会出现肺脉有弦象。肺脉弦急的是急危重证。人体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上输于肺中,而肺脏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则灌输于皮毛之中。

冬天之气与胃气相合,脉象微坚而沉(石脉)才是正常的,冬天之气对应于人体的肾脏,肾脉坚而沉者才是正常的。如果肾脉太过坚沉而又无胃气的,说明有肾脏病了,过沉而无胃气的就不好治了。肾脉坚沉但又有抖动(钩)的,说明此人还有心脏病,肾脉抖动严重的是急危重证。人体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下注于肾,而肾脏自身储存的精华营养物质却输注于骨髓里。
胃经这条大络脉,起始于左乳下方心尖搏动的地方,此处是虚里穴。为何叫虚里呢?人体五脏虚弱都是由此而开始的。这条脉络从腹腔穿越横膈肌,网络于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肺中与氧气化合,然后从左乳下去,此处可以用手感觉到跳动感。这条脉是人体血脉的基本来源。如果此处脉跳盛大而急促,而又脉中空虚的,这是中气枯竭的表现,人体会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来滋养了,这也是病在膻中(心包络)的表现。

如果虚里脉跳动时有中断,并且位置发生横移,这就说明胃中有了积滞了。如果虚里脉摸不到了,说明没有胃气了,这就不太好治了。乳房的下面如果跳动厉害,甚至跳动得可以碰到衣服,这也说明人体的宗气已经耗散枯竭了。

如何才能知道寸口脉(指寸关尺三部)的太过和不及呢?寸口脉搏动应于手指很短的,是阳气不足,会有体寒而头痛的证状。寸口脉应指而长的,会有小腿和足部痛疼(长大都为虚)。寸口脉应指急促而有力的,会有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石脉),是里证,重证,说明五脏之宗气已经虚脱了。

寸口脉浮而盛大的,是外感疾病,是外部经络病变,是轻证。寸口脉沉而弱的,是寒热错杂证,会有腹中包块,会出现小肚子痛的证状。寸口脉沉而横居的,是胁下有瘀血的瘀积证,腹中横向某处会有痛疼(积痛)。寸口脉沉而弦急的,是有寒热夹杂证。
脉盛大又兼有滑脉而又搏动力大的,也是外感证。脉细小固结而搏动力大的,是病在里,在五脏。脉细小而搏动微涩的,是久病的重证。脉滑而浮,搏动急促的,是刚得的新病,因受了寒湿之气才会如此。脉搏动弦急的,是腹中有包块,并会有小肚子痛。脉滑属于风证,会有头晕无力,肢体痉挛。脉涩者,阴阳之宗气已脱,会有麻木痛疼的证状。脉缓而又滑的,是有内脏湿热证。脉盛大而紧促的是虚寒重证,会有腹胀的证状(脉大为虚,脉紧为寒)。
脉盛大又兼有滑脉而又搏动力大的,也是外感证。脉细小固结而搏动力大的,是病在里,在五脏。脉细小而搏动微涩的,是久病的重证。脉滑而浮,搏动急促的,是刚得的新病,因受了寒湿之气才会如此。脉搏动弦急的,是腹中有包块,并会有小肚子痛。脉滑属于风证,会有头晕无力,肢体痉挛。脉涩者,阴阳之宗气已脱,会有麻木痛疼的证状。脉缓而又滑的,是有内脏湿热证。脉盛大而紧促的是虚寒重证,会有腹胀的证状(脉大为虚,脉紧为寒)。
诊脉要依据阴阳的原理来判断疾病,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诊断和良好的疗效。脉象如果不顺应阴阳的原理模式,疾病就不会好转。人体的脉象与自然界的四时之气是相对应的,心脉洪大而微钩,肝脉微弦,脾脉微弱,肺脉毛,肾脉坚而沉,这样才是正常无病之人的脉象。只要脉象正常,人体就不会有疾病的。如果脉象与四时之气不相对应,就会五脏之气不能相顺应协调,病就不会好的。
有的人手臂青筋突起,这是严重贫血了,血少脉空的原因。尺肤松驰而脉艰涩的人,会全身无力而不能活动,只想着躺下才会气顺。尺肤发热而脉盛大的,是导致人体贫血的主要原因。尺肤涩滞而出现滑脉的,是贫血到了极点了,已经形成体致极的水气病,这样的人就会有多汗证了。尺肤寒凉而脉细的,会出现腹泻。尺肤发热而脉粗大的,是五脏有热。

肝脏的真脏脉出现,也就是说肝脏脉有来无回,会在庚辛日死亡。因为庚辛日天气干燥,会伤肝中津液,肝脏最害怕燥气,燥气伤肝。心脏的真脏脉出现,心脉有来无回了,会在壬癸日死亡,因为壬癸日天气寒冷,心脏最怕寒冷,寒气伤心。肾脉出现真脏脉,肾脉有来无回的,会在戊己日死亡,肾最怕热,热气伤肾。凡是真脏脉出现,有来无回的,都是死证,治不好的。

颈部人迎脉盛大而搏动有力的,会有咳喘病,这种咳喘是由水气过盛导致的。眼胞微肿,如卧蚕状隆起,这是水病的表现。小便又黄又红的,又喜欢卧床的,是黄疸病,黄疸病是严重的肝病。吃饭饱后还感觉饥饿的,是胃疸病,也属于黄疸病。面肿的是风证,肝主风,肝脏极度虚弱才会有面肿。小腿肿的,属于水肿,水气重的才会出现小腿肿胀。凡是眼睛发黄的,都是黄疸病,也就是肝病。
颈部人迎脉盛大而搏动有力的,会有咳喘病,这种咳喘是由水气过盛导致的。眼胞微肿,如卧蚕状隆起,这是水病的表现。小便又黄又红的,又喜欢卧床的,是黄疸病,黄疸病是严重的肝病。吃饭饱后还感觉饥饿的,是胃疸病,也属于黄疸病。面肿的是风证,肝主风,肝脏极度虚弱才会有面肿。小腿肿的,属于水肿,水气重的才会出现小腿肿胀。凡是眼睛发黄的,都是黄疸病,也就是肝病。
妇人手太阴心脉搏动旺盛的,说明有了身孕。

人的脉象本来应该与天地四时之气相对应,但有时却出现了不对应的情况。脉的大小强弱和人体五脏之气都是相对应的。如果肝脏和心脉表现为细瘦,肺肾肺表现为浮大,这样就与四时之气相违背了,都是不正常的。如果人受大风吹过会出现发热,脉应该出现浮大。如果没有出现浮大,而是出现了沉静脉,这样就是反常了。有的人长期拉肚子虚脱了,脉应该是沉涩的,如果反而出现脉大而有力,这也是反常了。
凡是病在五脏,脉确是细而虛弱无力的 ;受了外感风寒而脉却是涩坚的,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重证,比轻难治,因为脏象与四时之气不相符合了。

人体饮食水谷补充营养,才是生命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人不饮食水谷就会死亡了。怎样知道人体有无胃气呢?脉只来而不去的,就是无胃气了。所以说,脉中无胃气者,肝脉就会不弦,肾脉也不会坚而沉了。太阳经出现病变时,脉洪大而长。少阳经出现病变时,脉忽快忽慢,不均匀。阳明经出现病变时,脉象洪大而短。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起来,连绵不断如珠,好象摸到玉石一样光滑,这是心脉的正常脉象。心脏与夏气相对应,夏气炎热而盛大,所以心脉洪大。心气与胃气相合,在心脉上体现出来。病人的心脉会象喘气一样急促而连续不断,这是说明有了心脏病了。将死的人,心脉是怎样的呢?来时弯屈而大,只来不去,就家模到皮带钩一样坚硬,没有和缓的感觉,这是心脏的死脉。

正常人的肺脉轻浮而虚软,就象榆树荚往下掉落一样,这是肺的正常脉象。肺气与秋气相对应,秋气干燥,肺气与胃气相合在肺脉上表现出来。有肺病的人脉象不上不下而静止,就象摸到鸡的羽毛一样,这是肺病的脉象。将要死亡的人,肺脉感觉象风吹羽毛一样,无根而散乱,没有弹性,这是肺的死脉。
正常人的肝脉,软弱而坚韧柔和,就象长杆条的末梢一样柔软而富有弹性,这是正常的肝脉。肝脏对应于春气,春气风而温,肝气与胃气相合而表现在肝脉上。病人肝脉浮大有力而滑,就象摸到长杠一样坚硬,这就说明有肝病了。将死的人,肝脏弦急有力,就象刚刚拉开的弓弦一样强劲,这是肝脏的死脉。
正常人的脾脉,脉象和缓而富有神气,均匀不乱而柔和,好象鸡足缓缓落地一样轻缓从容不迫,这是脾的正常脉。脾脏与长夏相对应,长夏之气湿润,脾气与胃气相合而体现在脾脉上。病人脾脉大而滑,就象鸡将足举起一样刚劲,这就说明有脾脏病了。将死之人,脾脉坚硬如乌鸭的嘴巴一样坚硬而带勾,又象鸡爪一样坚锐,又象房子漏雨一样点点滴滴没有规律,又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这是脾的死脉。

正常人的脾脉,脉象和缓而富有神气,均匀不乱而柔和,好象鸡足缓缓落地一样轻缓从容不迫,这是脾的正常脉。脾脏与长夏相对应,长夏之气湿润,脾气与胃气相合而体现在脾脉上。病人脾脉大而滑,就象鸡将足举起一样刚劲,这就说明有脾脏病了。将死之人,脾脉坚硬如乌鸭的嘴巴一样坚硬而带勾,又象鸡爪一样坚锐,又象房子漏雨一样点点滴滴没有规律,又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这是脾的死脉。
正常人的肾脉,沉而跳动有力,又带有心脉那样的钩脉,这是肾的正常脉。肾脏对应于冬天,与冬气相通,冬气寒冷,肾气与胃气相合而体现在肾脉上。病人的肾脉形状就象牵引葛藤一样,越按越坚硬,这就说明有肾病了。将要死亡的人,肾脉坚硬弦紧而长,坚硬如卵石,这是肾的死脉。

《黄帝内经》第十九篇<玉机真脏论>


春脉如弦,为何春脉会是弦呢?歧伯回答说:春脉就是肝脉,春气与肝脉是同气相应的。春天刮东风,春天生草木,春天是万物始生的季节,所以春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称为弦。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正常了。


黄帝问:不正常时又会是怎样的呢?歧伯回答说:如果春气来时太暖而盛大,这就是太过了,会出现皮肤病变,会长痘疮和黑斑,会皮肤油大,会皮肤松驰。如果春气太微弱,太寒凉,这就是不及了,会有五脏病变的。

黄帝问:春脉太过和不及,到底会出现什么病变呢?歧伯回答说:春脉太旺盛的人记忆力会下降,会有眩晕和头痛、耳鸣等头部病变。春脉不及的话,会有胸痛或背痛,或两胁胀满。

黄帝说:我知道了。黄帝又问:夏脉如钩,为什么会钩呢?歧伯回答说:夏脉就是心脉,夏气与心气是同气相应的。夏天刮南风,南风就是夏气,南风炎热而湿润,所以万物生长旺盛。夏气是来盛去衰的,来的多,去的少,这就是钩。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正常了。

黄帝问:不正常又会怎么样呢?歧伯说:如果夏气来也盛大,去也盛大,这就是太过了,身体会过于湿热,人就会出现皮肤病变,如皮肤发红,或生湿热毒疮。如果夏气来时弱,而去时盛大,这就是不及了,会有五脏病变的。

黄帝问:夏脉太过和不及,具体会有哪些病变呢?歧伯回答说:夏脉太过的会有身体发热本骨头痛疼,会在皮肤上生浸淫疮;夏脉不及的人会心烦,吐涎沫,会经常放屁。黄帝说:我知道了。

黄帝又问:秋脉如浮毛,什么是浮毛脉呢?歧伯说:秋脉就是肺脉,秋气与肺气是同气相应的。秋天刮西风,西风凉而干燥,这种凉燥之气就是金气。秋天是万物集中化合成型的季节,凉燥之气是轻虚而浮的,来的急,去时散,这就是浮。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正常了。

黄帝问:秋气不正常又会是怎样的呢?歧伯说:秋气来时毛而中间坚硬,两旁虚大,这就是太过了,病变反应在皮肤上,会有皮肤白屑。秋气来时如羽毛而轻微,这就是不及了,病在五脏。

黄帝问:秋脉太过和不及,具体会有什么病变呢?歧伯回答说:秋气太过会导致短气,肩背部不舒服。秋气不及则会干咳或喘气,咯血,胸部会听到哮呜音。黄帝说:我知道了。

黄帝问:冬脉如营,如军营般安静而充满生机,为何冬脉会是营脉呢?歧伯说:冬脉就是肾脉,冬天刮北风,北风寒湿,冬气和肾气是同气相应的。冬天是万物储藏的季节,所以冬气来时沉寒而濡湿,这就是营。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正常了。

黄帝问:冬气不正常又会怎样呢?歧伯说:冬气来时如卵石相击,这就是太过了,皮肤上会出现异常现象,如皮肤会有黑暗而干燥的证状。冬气去时虚软者为不及,病在五脏。

黄帝问:冬脉太过和不及,具体会有什么证状呢?歧伯说:冬脉太过会让人肌肉松懈而无力,会脊背痛痛,短气,不想说话,懒言。冬脉不及的人会心慌心跳,善饥,吃饱了还感觉饿,季胁下挟脊两旁的空软处会有清凉的感觉,脊柱痛疼,少腹胀满,小便频数。黄帝说:我知道了。

黄帝说:天地间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迁,这只有正常和不正常的变动,我不知道脾脉应该对应于哪个季节呢?歧伯说:脾脏与土气是相对应的,万类物质营养均含于土中,脾气与四时之气没有对应关系,脾为孤脏,土气有滋养四时之气的作用。

黄帝问:脾脏的好坏,怎样才能知道呢?歧伯说:脾气正常时是和缓柔软的,这本来就是胃气,除此之外没有特别的表现。如果是有脾病了,才会出现其它的异常表现。

黄帝问:脾病时脉象是怎样的呢?歧伯说:脾脉来时如流水涌动,这就是太过了,会导致皮肤发黄。如果脾脉弱小如鸟之喙者,这就是不及了,病在五脏。

黄帝说:按老师所言,脾脏为弧脏,与四气都不能相对应,只能在五方中对应于中央,中央湿土可以灌溉四方,那脾土太过和不及又会出现怎样的病变呢?歧伯说:脾脉过大时,会让人四肢沉重无力;脾脾太好时,会让人九窍不通,耳不聪,目不明,鼻子不透气,味觉不灵,语言涩滞,大小便不通利,这就是重强证了。

黄帝惊异地起身站立起来,对歧伯多次行跪拜礼,并说道:我知道了,我懂得了人体脉象的道理,也知道了天地间的变化规律。《五色》、《脉变》、《揆度》、《奇恒》这些书,阐述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神奇的四气轮回更替变化,只向前行,不向后退,这就是天地间的最大法则。如果出现后退而不向前行,就会出现错乱而没有秩序,这是天地间最为重要的道理。要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是非常紧迫的,因为这些知识太微细而又太神妙了。我要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写入《玉版》里面,我要把这些知识藏到我的五脏六腑里面,我要每天早晨起来诵读,这篇文章就定名为《玉机》。
人体五脏有五气,肝温风,心湿热,脾湿滞,肺燥凉,肾寒湿,此五气在人体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在五气相互传变过程中,如果有某一气太过,就会导致五气郁结于所在的脏。如果是某一气太过的话,还是容易治疗的,如果某一气不足的话,那就不太容易治疗了。
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先是经历了五气的传变错乱,然后才发展到五气的不足,最后才会造成死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五气不能相续前行
肝病会导致心病,心病又导致脾病,然后又导致肾病,再引起肺病。如果肺病了,人体生命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合成,那就不太好治了。
心病会导致脾病,这是因为脾气湿滞,得不到心气的神明调节作用,就会出现脾病。脾病会导致肺病,因为脾不能正常吸收食物营养,到了肺脏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化合作用,造成肺的功能失常,体内营养不足,又会导致肝病。这个连锁反应,发展到肾中储藏的物质精华枯竭时,人就会死亡了。
脾病会导致肺病,肺病又会导致肾病,肾病又会导致心病,发展到肝病,就会死亡了。
肺病会导致肾病,肾病会导致肝病,肝病会导致脾病,脾病会导致心病,发展到心病,就会死亡了。
肾病会导致肝病,肝病又导致心病,心病又导致肺病,发展到脾病,就会死亡了。这些都是病理互相传变而引起的死亡,这些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一天一夜的时间分成五份,就可以预知病人在什么时间会死亡。
黄帝说:五脏中的五气是相互通连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是有顺序的。所以,五脏其中有一脏发生病变,就会互相传变,五脏皆病,最后才会出现死亡的情况。但这些传变都是有顺序的。所以说,从人体的皮肤和三阳经证状看,就能知道疾病的原因,可以知道疾病是从何处开始传变的。从五脏和三阴经的证状去分析,可以知道病人还能活多久,病人都是在本脏病与它相对应的时令相逢时死亡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风气才是导致人体发病的最重要因素;风为百病之长,就是这个意思。如果风与寒相加侵袭人体的皮肤,会造成人体津液外泄,人体的皮肤毫毛会因此而竖立起来,同时寒气又使毛孔关闭。当人体津液不足时,气血循环会变慢,散热机制被打破,所以就会出现发烧。这时,采用发汗的方法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如果受了风寒而出现肢体麻木肿痛,这时可以用温汤外洗,或用艾火来灸,或用针刺法,就可以治好。如果没有治好,风伤肝,寒伤心,就会导致肺病了,就会出现喘气或者咳嗽。如果不及时治疗,肺病又会导致肝病的进一步加重。肝病属厥阴病,会出现胁痛或呕吐,饮食难入。这时可以用按摩和针刺来治疗。如果没治好,肝病会导致脾病,会出现慢脾风,证状是病人眼睛发黄,皮肤黄,腹中热,心烦,小便黄。此时可以用按摩配合汤药,也可配合药浴来治疗。
如果没有治好,脾病又会导致肾病,就会出现腹中包块或疝气,少腹极其闷热而痛,小便会色白而浑浊,这就是蛊病了,日久积累下来的重证。这时可以用按摩和汤药结合来治疗。如果没有治好,肾病又会导致心病,会出现筋脉拘急痉挛的证状,这就是拘挛证了(西医叫帕金森综合证),这时可以用艾灸结合汤药来治疗。如果没有治好,超过十天以上就会死亡。
肾病会导致心病,心病会导致肺病,如果出现一阵冷一阵热的证状,三天之内就会死亡的。以上这些就是疾病的发生与传变过程。
但是,也有的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对这种突发新病就不用考虑传变的问题。或者说,疾病的传变也不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的。如果疾病不是按照上面的顺序发展而来,那就是受到了忧恐悲喜怒的情志而导致的,这些不良情志也会导致人体发病,而没有按照顺序来生病。所以,这些属于突发病,并且病情会很严重。人受大喜则会过于激动,激动太过会影响到肾气的沉静,这样就会出现气乱,肾气闭塞,会导致五气不能相续,会气绝。
怒气会导致肝气散发过旺,从而导致五脏气乱。过于思虑会气滞,也会影响到肝气的发散;恐惧会导致心气错乱,从而导致脾气也随之错乱。过忧就会影响到肺的化合作用,从而导致心血不足,心气则乱。以上这些都是形成疾病的原因,所以说,疾病虽然只有五种,但病气却有五五二十五种,都是因为相互影响传变而来的。之所以会传变,是因为五脏中有五气,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一旦有一气变动,其它的也会随之而变化。
大骨萎缩,肌肉萎缩,皮包骨头的病人,就会胸中胀满,喘气,多日不来大便,一呼气就会身体随之而变动,这种人只能活六个月。有一天出现真脏脉,脉搏来而不回,就可以预测死亡的日期了。
大骨萎缩,肌肉萎缩,皮包骨头的人,胸中会闷胀,气喘而多日大便不来。心中又痛,波及肩膀也痛。这种病人最多能活一个月;如果出现真脏脉,也可以预知死期了。
大骨萎缩,肌肉萎缩,胸中满闷,气喘,大便多日不来,心中痛疼并牵引肩膀和脖子痛,身体又发热,全身肌肉萎缩溃烂的人,如果真脏脉出现,十日内就会死亡。
大骨萎缩,肌肉萎缩,肩膀和骨髓都下陷的,活动艰难,如果真脏脉不出现的话,还能活一年。如果真脏脉出现,即可预知死期。
大骨萎缩,肌肉萎缩,胸中胀闷,腹中痛,心中隐痛,肩膀和脖子都塌陷的,会身体发热,肌肉溃烂,眼睛塌陷。如果真脏脉出现,眼晴又看不见人,就会立即死亡。如果还能看见人的话,也会在夜间死去。
平时极度虚弱的人又突然发病,五脏之气都不能相续通行了,血脉也不畅行,出气只呼不吸了,这种病人会大小便失禁的,活不了多久的。真脏脉不出现的话,一息还能跳5一6次,尽管骨肉还没有枯萎,真脏脉也没出现,也是活不了的,和死人没什么区别。
如果肝脉出现真脏脉,只来而不回,会有全身内外的拘急证出现,肝脉象刀刃一样微小,这是很吓人的。病人会身体象刚拉开的弓弦一样曲张强直,面部正常的青白之色会不光泽,毛发易折断,这种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心脏的真脏脉出现,脉搏强强而快,就象薏苡仁一样坚硬,面部正常的赤色和黑色不光泽,毛发易折断,这种病人很快会死亡。
肺脏出现真脏脉,脉象大而虚,感觉就象羽毛刺击皮肤一样,面部正常的白色和赤色不光泽,毛发易折断,这种病人也会很快死亡。
肾脏的真脏脉出现,搏而坚硬,有时又有断绝,就象卵石触碰于手指一样,面部正常的黑色和黄色不光泽,毛发易折断,这种人很快会死亡。
脾脏的真脏脉出现,弱而忽快忽慢,面部正常的黄色和青色不光泽,毛发易折断,这种人很快会死亡。凡是真脏脉出现的,都是死证,是治不好的。
黄帝问:为什么出现真脏脉,就一定会死呢?歧伯说:五脏之气都来源于胃气,胃气是五脏之气的根本来源。如果五脏之气不能到达手太阴肺经的寸口处,必然说明了胃气不足,才会手太阴之脉气不能到达。五脏各禀一气,各自经过手太阴肺经的寸口。所以,只有病重之人才会脏气衰弱。所以说,凡是重证,都是因为胃气不能与脏气共同到达于手太阴寸口。所以,凡是真脏脉有其中一个出现,都说明病情严重到五脏不能承受的地步了,所以说,会死。黄帝说:您说的太好了。
课后答疑:

1、前面传病的为什么不是按五气顺序传的,而有的是错开的?答:传病,没什么顺序。说那么多,就是说有一脏病,五脏皆病。整体观。治病不可以单独治某一脏。就家电业公司一拉闸,你家电灯不亮了,电视也停了,冰箱空调都停了,塌方式的。但要讲述这个原理,按照来龙去脉,这就有个顺序了。五脏五气是环环相扣的。
2、我右腰老凉,痛?答:五脏之气不足。
黄帝说:医生在诊疗疾病过程中,一定要先观察病人的形体,是胖是瘦,再观察风、热、湿、燥、寒五气,再观察面部的青、红、黄、白、黑五色,再综合脉象的强弱和来去之力的大小,然后再看是新病还是久病,然后才能确定治疗方案,有病要早治,不可拖延时间。如果形体和五气都没有消耗太多,这种病人是可以治好的。如果面部正常的五色都还在,就容易治好。五脏脉搏跳动与四时之气相顺应的,都是可以治好的。

有的病人脉搏又弱又滑,说明至少还有胃气,也是可以治好的。治病时要以五脏之气与四时之气的相顺应为标准,来进行治疗。如果形体枯萎,五气衰微,就不好治了。如果出现面部五色不光泽,就难治了。脉象盛大而强劲的,治疗见效就会很显著。五脏之脉与四时之气相反的,那就不好治了,一定要把病情如实地告知病人。
什么是脉逆四时呢?肝脉本来应该微弦,但却出现了毛脉;心脉本来应该盛大,但却出现了坚沉之脉;肺脏本来应该是毛脉,但却出现了洪大脉;肾脉本来应该坚沉,但却出现了微弱脉。甚至五脏之脉都是细如蚕丝,时断时续,沉而涩者,这都是死证。四时之气与五脏之脉不相对应,肝心之脉沉涩,肺肾之脉却浮大,这就是四时不相应了。
病人发热,本来应该出现脉象弦大有力,但却出现脉沉微;拉稀的人应该脉微弱,但却出现了浮大有力的脉象;严重贫血的人应该是脉微,但却出现了浮大脉;心脏病的人本应该脉微,但却出现了浮大而有力的脉;受了风寒侵袭的人本应该脉浮而发热,但却出现了脉微弱;凡是这样的病人都是重证,比较难治。
黄帝问:我听说病有虚证和实证两种,虛证和实证都是决定病人生死的关键因素,我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歧伯说:五脏都出现实证,病人就会死亡了。五脏全部虚弱,病人也会死亡。
黄帝说:我想知道五虚和五实是怎么回事。歧伯说:凡是脉象浮大,皮肤发热,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精神迷惑不清,这就是五实,五种实证。脉象细微,皮肤寒凉,短气,大小便失禁,饮食不入,这就是五虚,五种虚证。
黄帝问:我听说有这些五虚五实的病人也有被治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歧伯说:稀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只要能吃下去,有的大小便失禁被止住了,这样的虚证就能治好。如果病人身上还有汗,大便又能畅通,这样的实证病人也可以救活。有汗,说明体内津液没有大亏;大便通畅,说明还有胃气。能不能救活,要看有没有这些证候。这就是判断虚实病人生死的方法。
《黄帝内经》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黄帝问:我听老师说过有九候这个说法,知识非常丰富,简直是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想知道这其中的重要道理,以便传授给后人,让后世之人也知道,我要把这些知识藏进我的骨髓,藏进我的肝肺里。能够饮血起誓的人才可以传授,不可以随便就传授的。接受这些知识的人,必须能够尊守天道,做事善始善终。对上则尊崇天地星辰,对下尊崇四时五行,待人不分贵贱,都能一视同仁,不为贵贱所心动。冬天寒冷而闭藏,夏天炎热而万物生长发育。人体与冬夏是怎样相对应呢?我想知道这些知识。
歧伯说:你问的太精妙了,这都是天地间的规律模式呀。黄帝又问:我想知道天地之间的规律模式,怎样根据人的体形和气血的盛衰来决定人的生死呢?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歧伯说: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模式,这个模式只有一种,也叫一气。但是,这一气之中又可以划分出九气出来。天地之间,先有天,为一;然后又有地,为二;然后又有人,为三。天地人三者之间又有着不同的相互关联,所以就有了三三见九,这个天地之间的模式与人体的九野却有着相通相对应的关系,九野就是九脏。人体也有天地人三部,每一部又分为三候,这些就是决定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三部九候一旦发生错乱,人体就会百病由此而生。根据三部九候各处的虚实情况,来进行调整,就可以让疾病康复。
黄帝问:什么是三部呢?歧伯说:有上部,有中部,有下部,每部各有三候。三候,就是有天有地有人。这些知识必须有老师指导,才能知道其中的真谛。下部之天对应于肝,地对应于肾,人对应于脾胃之气。
黄帝问:中部又是怎样对应的呢?歧伯说:中部也有天有地有人,天对应于肺,地对应于胸中之气,人对应于心。

黄帝问:上部又怎样对应呢?歧伯说:上部也有天有地有人,天对应于头角之气,地对应于口齿之气,人对应于耳目之气。三部,各有天地人,所以有三候对应于天,有三候对应于地,有三候对应于人。三部各有三候,合则为九候。九候分属九野,九野归九脏所管辖。所以,藏精之脏有肝、心、脾、肺、肾五脏,这五脏叫做神脏。另外还有胃、大肠、三焦、膀胱这四脏,它们在人体发挥着吸收和排泄的功能,这四脏叫做形脏。如果五脏中精气枯竭,面部五色必失,最后会枯竭而死。
课后答疑:
1、杨老师,咋没有胆和小肠?
答:胆属奇恒之腑,藏精。内经,有时说十一脏,有时说九脏。这些要通过深刻理解后才明白其中含义。
2、毛脉,怎么理解?特别小的意思吗?

《黄帝内经》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续


黄帝问:三部九候如何进行诊断呢?
歧伯说:先看病人的胖瘦,治病就是调气,从虚实入手。有实证的可以用排泄的方法,有虚证的可以用补虚的方法,泻形脏,补神脏,形脏要泻,神脏要补。对于脉搏过于盛大的,先要用泻法把它泻下来,然后再调养神脏。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不要问是什么病,任何病都是适用的。五脏脉象与四时之气相对应,病就一定会好的。
黄帝问:有的病人能治好,有的病人是治不好的,怎样能提前预知呢?
歧伯说:有的人特别肥胖,但脉搏却细弱,这种人是少气的,如果气少得不能维持呼吸了,就会有生命危险了。有的人特别瘦,但脉搏却特别盛大,如果胸中特别胀满,也会死亡的,因为胸腔里已经气肿很严重了。形体和脉搏比较协调,如胖人脉大,瘦人脉小,这样的病人就不会发生突然死亡的。体形与脉博不顺应的,说明病没有好,如果是三部九候之脉都摸不到的,就会死亡了。上下左右之脉跳动混乱的,说明病情严重。上下左右之脉混乱而又急促的,说明将要死亡。三部中的中部,天以候肺,地候胸中,人侯于心;如果中部肺、心、胸中虽然都能顺应四时之气,但是其它各部都是无脉或严重错乱,真脏脉出现,同样也会死亡的。中部肺心及胸中无脉的,也会死;眼珠内陷者也是死证,救不活的。
黄帝问:怎样才能知道病变发生的部位呢?
歧伯说:要想知道病在何处,可以通过脉诊来判断。凡是脉象与四时之气不相对应的,与平常脉相比,脉小者为病,脉大者为病,脉急促的为病,脉迟缓者为病,尺肤发热者为病,尺肤寒凉者为病,骨萎肉萎眼睛内陷者为病,此为医学的七诊法。 将左手放在左足上,距离上面内踝骨五寸的地方,用手按上;再用右手指对内踝骨进行弹击,如果有象昆虫蠕动的感觉,区间长度要在五寸以上,这说明没病。如果是有病的人,手指弹击后的蠕动感会很杂乱。手指弹击后缓慢蠕动的,也说明有病。如果反应区不足五寸长的,手指弹后没有反应的,都是死证。 骨肉下陷而皮包骨,又不能行走的病人是死证,心肺脉时快时慢的也是死证。脉象跳几下而停一下,并且出现钩脉的(去时缓慢为钩),说明病在络脉。九候之脉与四时之气相对应,上下统一,不可发生错乱。有一候出现迟缓的,说明有病了;有二侯迟缓的就是重证,有三候迟缓的就是病危了。脉象迟缓的原因,说明神脏的功能已经丧失了。应该详细诊查脏腑功能,然后才知道是能治好还是不能治好。要先知道什么是常脉,然后才能知道病脉。如果出现真脏脉,来而不回,肯定是要死亡的。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能量储备最多的经脉,如果这条经气绝失,病人就会伸不开腿脚了,死的时候眼睛也会闭不上的。
黄帝问:冬天为阴,夏天为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歧伯说:三部九候的脉象,凡是出现脉沉、细、悬绝(细如蚕丝)的,都是阴病,这些脉象对应于冬气,病人身体会寒凉,所以叫阴脉。只有阴脉,没有阳脉,有阴无阳的,会在半夜里死去。凡是脉象盛大,急促有力,起伏连绵不断的是阳病,身体会发热,脉象对应于夏气。只有阳脉,没有阴脉,有阳无阴的,会在白天的中午死亡。心中发热和高烧的病人,会在白天的中午死去。头目晕眩,目不见人,痉挛,偏瘫,癫狂的病人会在日落黄昏时死亡。水肿的病人,会在半夜里死亡。脉搏一阵缓慢一阵急促的,一阵大一阵小的,会在一天中的四时末期死亡。大骨肌肉脱陷的,九候尽管无病,也会因为营养严重不良而死亡的。 有的人尽管有七诊之病,但只要九候都健康无病的,说明是外感新病,所以也不会死亡的。有的病不是死证,比如被大风吹袭,或妇女月经来潮,尽管脉象不正常,这些都是新病,与慢性久病是不同的,所以不是死证。如果有七诊之病,一旦出现真脏脉,就会死亡,死时必然会呕吐,嗳气的。 医生一定要审查疾病初始的情况,再与当前的证状综合起来,然后诊脉,掌握脉象的浮沉迟数,根据三部九候的不同证状表现来分折。脉来流利的是无病,脉来迟缓的有病,脉只来不去的是死证,皮肤包着骨头的,也是死证。
黄帝说:我知道有的病人是可以治好的,那又该如何来治疗呢?

歧伯说:疾病在经的,从经来治疗;孙络(毛细血管)发生病变的,从孙络来治疗。有血液病又有身体痛疼的,要经与络同时治疗。如果疾病发展成奇邪(大络,腹腔中的大血管病变),就要采用病在左刺右,病在右刺左的方法。病人消瘦,病灶又不转移的,应当于四肢八节交汇处刺之。头昏重而腿脚轻漂的人,要根据切脉的结果来进行调治,找到郁结的络脉,针刺让它出血,这样就经气通畅了。眼睛上蹬不转的,说明是是太阳膀胱经气不足,睡眠时眼睛不闭者,说明足太阳膀胱经气已绝亡。这些证状都是决定生在的要害之处,不可不知,不可不察。可以刺手指及外踝上小指侧,刺后留针。

《黄帝内经》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黄帝问:人居住的地方,人体的活动强弱,人的情志上的勇敢和恐惧,会影响到脉搏跳动吗?
歧伯说:正常人情志上惊恐悲忧以及劳作和休息,都会对人的脉象产生影响。有的人一到晚上,走一段路就会喘气,这是肾精不足而导致的喘气,病证却反映在肺上。有的人心慌如堕落一样恐惧,也会出现喘气的现象,这种喘气是肝中藏精不是造成的,肝气通于心脏。肝病会引起心病,心病又会引起脾病。平时精神有惊恐状的人是肾精不足,会出现肺部喘气。肺功能不正常了,又会引起心病。游泳时或突然跌倒而出现喘气的,也是因为肾和骨髓藏精不足而造成的。这时,体质好的人,气血一通畅就好了,体质差的人就落下了喘气病了。所以,医生在诊查疾病时,要观察病人体质的强弱和骨肉皮肤,就可以知道病情,这都是常用的诊病方法。
有的人吃饭太饱,就会满头大汗,这是有胃病的原因。惊恐会使人的五脏气乱,从而导致五脏藏精被损耗和流失;如果因此而出汗,首先知道这种自汗是心气虚造成的。劳累运动后汗出的,是肾精不足的原因。快步行走而精神恐惧的人,也汗出,这是肝精不足的表现。走路摇晃的人,一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会汗出,这种人是脾中精气不足。所以,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与人体的阴阳是相互对应的,生病的原因,都是因为过度损耗精气造成的,这就是常见病的发病原因。
饮食水谷进入人体的胃,食物中的精华营养物质又进入肝脏,肝脏中的精华营养物质又进入筋。饮食入胃,气味厚重的营养物质进入心,其中的精华营养则进入血脉。脉气在经络中流畅,经脉之气最终都要在肺部汇合,肺中的精华营养物质会储藏在皮肤和毫毛里,皮毛和血脉都是人体储藏精华营养物质的地方。消耗物质精华,把精华营养物质转化为动力而运行的,是形脏的职责和功能,形脏消耗的精华营养是来自于神脏中储存的营养。人体气化的功能一定是彼此平衡的。只要人体气机平衡,才能在寸口呈现出正常的脉象,这也是决定一个人生死的关键性因素。
饮食进入人体的胃,精华物质首先进入胃的吸管中,然后再输送到脾脏。脾脏再把这些营养物质输送到肺中,肺脏全面化合人体津液,并加以调节,把津液输送到膀胱,津液中的精华营养布散于人体的上下左右各个角落,并流淌在五脏各自的经络之中。一年中的四时之气与人体阴阳相互顺应,这样才能维持人体生命处于正常状态。
足太阳膀胱经的真脏脉单独出现时,病人的证状会四肢冰冷,会出现喘气,全身无力而无法活动。这种病人本来是阴不足,但阴阳相比较又是阳气偏多,如果再没有阳气,那就会死亡了。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要表里双泻,泻表可以平喘,泻里可以通畅胃肠,让病人饮食得入,以复胃气,可以针刺下部的俞穴。足阳明胃经的真脏脉单独出现时,是人体阴阳不平衡了,阳气双倍释放相加而造成的,应当降低阳气的释放速度,迅速补完人体所需要的精华营养物质,针刺时还是选择下部的经络俞穴(肝、肾、脾胃,为三部的下部)。如果足少阳胆经的真脏脉单独出现,会有四肢厥逆的证状,会有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阳跻脉)前的少阳脉突然变大,针刺时还是选择下部的俞穴。
少阳脉单独出现真脏脉时,是少阳阳气释放过盛大的原因。足太阴肺经脉搏强劲有力的,就要小心精细去审查了,说明此时五脏脉气已经衰弱,胃气又不正常。凡三阴病,治疗都要选择下部的俞穴,补上部,泻下部。少阳脉单独跳动过大过猛的,说明少阳经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了,少阳经气会上行而不能下行,这样就会现四脏脉大而乱的现象,其原因还是肾中精气不足造成的,应该针刺肾经的俞穴,阳气偏多的要用泻法,阴气偏少的要用补法,让阴阳保持平衡。足厥阴肝经脉象盛大的,应治其厥阴经;因为太虚弱,病人会有心中酸痛感。正气不足而病难移去,会汗出如油;要合理调节饮食并给以汤药,治疗重要还是在下部。
黄帝问:足太阳膀胱经的真脏脉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就象太阳病时的浮大脉那样。
黄帝问:少阳的真脏脉又是怎样的呢?歧伯说:少阳的真脏脉还是象少阳的常脉那么大,但滑而不充实了,没有弦象了。
黄帝问:阳明的真脏脉又是怎样的呢?歧伯说:脉象又大又浮,同时会有太阴脉搏动有力,鼓起而不退,伏在其中,但此时足少阴肾经的脉搏跳动却是沉而不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