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当令(6)

 千羽伯爵 2015-11-18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巳时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段

为什么锻炼都选在清晨呢?脾主全身之肌肉。脾的功能正常,则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如果运化无力,带不走水谷精微,就会造成脾虚或脾湿太重,甚至慢慢感到连吃饭都不香了。人上了年纪后之所以会出现肌肉松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就是因为脾脏衰弱、运化无力的缘故。巳时气血正好流注脾经,此时脾经是最旺盛的。它吸收了胃传来的食物,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肌肉得到足够的营养就会“蠢蠢欲动”,这时我们就会产生“活动筋骨”的意愿。运动的过程中肌肉的能量得到了消耗,就会迫使脾输送更多的营养过来。脾一直“有活干”,功能就会正常。晨练具有“开关效应”,是打开人体能量的阀门。每天清晨锻炼身体不仅令你筋骨强健,而且一天下来都会特别有精神。

巳时为什么属蛇呢?据说这时候的蛇是不会伤人的,也不会在路上游荡,而是隐蔽在草丛之中。古人认为蛇就是大蚯蚓,有钻土的能力。脾五行属土,土只有得到疏松,植物才能旺盛地生长。巳时适合运动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锻炼的方式很多,那么哪种锻炼方式最有利于脾的健康呢?大家不妨试试“脚趾抓地”运动。你可别小看我们的脚趾,它们可是许多经络的必经之地。脾经走脚的大趾,胃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做“脚趾抓地”这个动作时,先小腿用力,然后慢慢把力量传到10个脚趾,让脚趾向脚心靠拢,像要抠住地面一样。坚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60~90次。这样便可对脚上的经络形成松紧交替的刺激,从而使气血通畅。做完这个动作后,最好再用双掌从上至下拍打小腿部的肌肉。因为脾经、胃经等出了脚趾后都要走小腿,此外足三阴、足三里等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也都位于腿部,刺激这些穴位也可以起到强健脾胃的效果。

思虑过多不仅心会痛,脾也会“痛”

“思伤脾”中的“思”并不单单指“相思”,思考过多也会对脾造成伤害,这主要见于用脑过多的人群。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从中医上讲,不思虑还会有黏滞、懒惰之象,人也会越来越胖,湿气特别重。所以思考不可少,关键是要做到“适度”。如果百思不解那就不要去解,顺其自然反而更好。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士,一定要改掉爱钻“死牛角尖”的毛病,遇事常开导自己,将心放宽,这样才能避免伤脾。对于思虑过度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健脾了。

口水是脾经向你发出来的“求救信号”

小儿流口水是种正常现象,特别是1~2岁的婴儿,此时由于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完全,吞咽能力又弱,再加上口腔较浅,遇到唾液过多的情况,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流出。但是,如果成年人也流口水,这就很令人烦恼了。还有一些体弱的老年人,睡醒后或是说话时也经常会有口水流出,这很可能是脾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

唾液包括两种物质,一种是唾,一种是液。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唾沫”,有个词叫做“唾弃”,就是往地上吐唾沫以示不满。可见,唾是人为吐出来的。液又叫做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哈喇子”。与唾沫不同,它是身体自主地分泌出来的,这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水”。

唾和液是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出自肾和脾。我们前面所说的“吞津法”指的是唾。如果一个人经常流口水的话,你不能说他老是“吐唾沫”,因为它的病根不在肾,而在脾,脾之液为涎,这才是口水。正常情况下,涎液是上行于口中的,但又不溢出于口外,因为口唇这扇“大门”把它挡住了。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如果脾经出了毛病,最先会表现在口唇上。脾气若虚弱,肌肉就会失去弹性、易松弛,睡着后就会不自觉地张口,这时口水自然就会外流了。所以如果你总爱流口水的话,那就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脾脏是否正常。脾脏不正常不仅反应在爱流口水上,还会反应在嘴唇上。如果嘴唇经常干燥脱皮且没有光泽,口中常有异味,则表明脾脏有问题了。还可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说明你的脾也很有可能出了问题,

对于偶尔的流口水而言,很可能是由饮食不当所致。比如一段时间内吃大量的辛辣食物,就会导致脾热,从而使口水分泌过多,不自觉的就会流出。对于经常流口水的人而言,就需要特殊关照一下我们的脾了。补脾气的食物虽多,但你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可以了,那就是多吃长在土里的食物。因为脾五行属土,而长期生长在土中的食物,如土豆、山药、红薯等正可以应脾土之气,因此对脾胃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再教你一个补脾的小妙方,那就是动动我们的舌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经常给舌头做做运动,也可起到固齿健脾的效果。

脾经是人体的“定海神针”,养好了,小病也就没有了

我们知道脾正好具备两大功效,即化生气血和统血。“统”就是统摄的意思,气血生成之后,再经过脾的运化作用输布全身。只要把脾养好了,气血的生化及运行正常,那么病菌便无可盛之机,就算生病了也会很快痊愈的。

脾经为足太阴经,从下往上走,其起点在脚大趾末端的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跖骨小头)后(太白、公孙),向上过内踝前缘(商丘),顺着小腿内侧的正中线往上(三阴交),在内踝尖上方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行沿着大腿内侧前缘(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属于脾,联络胃,再往上穿过横膈,沿食道两旁,连舌根,散布于舌下。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活得轻松健康,就要保持整条脾经的上下通畅。而打通脾经的最好方法是推揉,即顺着脾经的行走路线,从小腿内侧到大腿内侧,再往上到腹部,一路推揉。实际操作时可分步骤进行,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大鱼际部,顺着气血的走向,先推小腿,再推大腿,最后是腹部。左手推右侧的脾经,右手推左侧的脾经,每侧10分钟,每天1次,长期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