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2015年作文题评析之一(孙绍振)

 daobao 2015-11-18
全国2015年作文题评析之一(孙绍振)


作文题: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在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问题出在更字上,具有排它性。)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

桃红李白各芬芳    思考权衡话价值
            ——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评析
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   周丽蓉
矢志不渝的科学家团队,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团体,追求个人爱好将生活的美好向世人传递的自由职业人群,

这个概括很周延,没有 片面性。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很全面,很简洁。

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的作文题选取了三个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为材料,呼应着“科技创新强国,制造业强国”和“提高全民素养、建设美丽家园”的中国梦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考量着多元价值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能力。在审题上不设置难度,材料表述清晰,主题指向鲜明


题干中包含了明确的语言提示,为学生的写作思考方向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引导。

以上均为重复,废话。

“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审题指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只要学生对材料的信息加以提取,联系实际加以整合,就能完成写作。
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权衡”与“选择”,意味着有话可说并不等于有话就说。选择与自己的思想意识相匹配的角度,并通过文字传递立意,这一系列动作(?!!)直接反应(映?)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逻辑混乱。文字呢?)。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必然是选拔思想积极、思考深刻、思维周全(密)和观察细致(并能通过)恰当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的学生。就这个题目进行写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先有“权衡”,然后“选择”。
 “更”字立意,考量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这个作文题写作的关键点,它既给800字的写作划定写作范围,避免学生的泛泛而谈,难以兼顾,又提示学生文章由一个点进行开掘并走向深刻。同时也考查(不同同时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应该是想象力!!)和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思维单一的学生可能只停留在三个人物最为显性的精神特征上,抓住某一点进行一个层面的书写。比如从老李的科学团队出发:创新、坚持、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探索追求,精益求精。从老王的工匠生涯出发:爱岗、敬业,奉献,专注;坚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从小刘的摄影工作出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探寻自我、回归内心。选择这些写作角度能够的学生们能够做到符合题意。但就思维品质上看,缺少的是“权衡”的周全和对题干中“更”字的点示。
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学生,并不会简单地(简单地和后面的权衡不匹配)选择写作主体,而是能在文章中明确反映(表现?)自己思考、权衡并作出选择的过程。梳理题中三类人不同的“出彩点”,并选择与自己的理想相一致的风采,进行有力的说理论证,或者在记叙中展示自我的逐梦风采(风采不宜重复),文章就更(更字没有来由)显才情和深度。如果立志以科技强国,追求闪亮耀眼的人生价值,老李最出彩;以“平实”二字为人生哲学,追求平凡却不平庸的默默坚持与踏实进取的人生状态,老王最出彩;小刘能够结合自己的诗意理想和所处生活环境中的现实因素,享受自由与快乐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个性的风采。三个逐梦人,成就三种人生状态,为即将走进大学的孩子设定职业的方向和人生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

孙按:最后一句,逻辑有问题,本来说,如何作文,但是,却说到命题者的用心良苦上去。
这里有个漏洞,那就是更字,问题就出在“更”字上,本来无所谓哪一种选择“更”好。
应该是,人各有志,各得其所。

以“他”(“他”的内涵是什么?突然冒出一个“他”来,他是什么人?如果是题目中的人物,应该是他们,如果不是,则是不是客观世界呢?)观“我”,桃红李白各芬芳,以“我”观世界,展现“公民”意识。(以他观世界就没有公民意识了吗?)这样的写作角度,应该是这个题目所想要获得的最高(最佳)立意。(以上不但均为废话,而且逻辑混乱。)
题干中的三种生命状态,各具风采,正是一个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立体构成形态。用心思考每种状态的特征、衡量每个特征和自我的关联后,立足于“权衡”与“选择”的审题关键点,从材料出发,在文章中凸显“我”的思考和情怀,还可以从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角度来深入探讨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展现自己作为一个年轻公民的责任感。学生要做的就是凭借与“他”(这里的“他”可能是“公民责任感”)的关联,以“他”观“我”,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式,或议论抒情,或记叙描写,彰显“我”的思考、追求和情怀。(重复已经说过了的)
追求卓越、创新、精益求精的文化心态是发展当代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中国在世界中立足长远的一个关键点。建功立业是一种胸怀,建功立业是一种理想,但像老王一样,平凡地坚守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以一颗“匠心”,用日复一日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创造奇迹,或者只是认真、快乐完成自己手中的“活计”,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群体,是国家繁荣,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巧妙的暗合(?)社会的需求,引导民众的心态,这也是一个题目隐含的价值信息,值得考生思考,也有极大的写作空间。
敬业与坚守是社会前进的条件,活出自我的风采,用个性去传播快乐,最终实现“小我”的个体价值也是社会价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的价值观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纳和实践,成为社会的一道特有的风景。像蚂蚁一样勤勤恳恳是一种姿态,像蝴蝶一样逍遥自在也是一种姿态,但这样的姿态不是自私的,不是自我的,它必须与社会接轨,每一个“小我”的存在,都应该给“大我”带来幸福与慰藉,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
客观的说,这个作文在命题上的“公民意识”的导向

按:胡说八道。生拉硬扯。
前后不一致。第一,前面说“更”,第二,这里说的是二者统一。第三,这里没有什么公民意识。
第四,这里,遗漏了那个爱好摄影的价值。

是极为强烈的,如果只是忙于低头读书,陷于题海中忙于应付考试的考生是难以写好这样“政论”意识较强的作文的,但如果关注过今年五一节播放的《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的孩子,关注过 “高职教育”在大学改革中的变化,关注过关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诸多报道和故事,文章就有理可依,有事为据,通过权衡、思考和选择,写出属于自己的思考的,有文采的高质量的文章。
全是废话。

附考场作文两篇

“工匠精神”去哪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将技术变艺术,成为“大国工匠”。他凭借着专注、认真、坚持,把技艺发挥到极致,达到较高的境界。不是在简单的做重复劳动,而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忠于它,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将“活计”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好的,切题,而且精炼

孔子自述生平:“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就是将“教师匠”做到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人。
发愤忘食,和工匠有什么关系?
原文出处: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和工匠的“认真、坚持,把技艺发挥到极致,达到较高的境界。不是在简单的做重复劳动,”有什么关系?
这里有一个论点和论据游离的问题。
三要素要求都没有达到。
指导思想,就是名人开会名言会萃。

我们总想在做事时胸有成竹,其实胸有成竹是在画竹前,认真专注地观察竹子,日积月累后,在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画竹时,自然一挥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专注、认真和坚持的工匠精神。

成竹在胸,讲的是专注,工作前有足够准备,在实践中,达到不假思索而精的程度。而命题的要求是实践范畴:“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这个论据与论点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有一部分平行的关系,一部分是不搭界,没有关系。
议论文的精神,行文的逻辑和概念要严密。这里,表现出考生缺乏起码的自觉。

这种精神是自信的来源。不仅画竹如此,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也该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1965年创立的寿司店,只卖寿司,门面不起眼,只有10个座位。但它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时间15分钟,座位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尽管如此,食客们依然坚持去吃这个“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因为这取决于这个店89岁的创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寿司店自创建以来,直至他70岁以前,一定是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会在柜台后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寿司制作,几十年如一日,练就了魔术般的娴熟的手法,制作出一个个看似普通却有着独特匠心的寿司,成就一个小却极有竞争力的品牌。而这娴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复练习。正如他所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小野不是单纯地在做寿司,而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
好的。
这个例子,比较切题。
我们喜欢做工精巧的商品,喜欢高品质的物品,而这些物品的背后,渗透着工匠的精神。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术变成艺术,其价值也不言而喻。

这一段,是概括性例证,具体特殊例证,感性强,但是,可能成为孤证。这就要拓展其普遍性,以简括的语言,一句一例,概括性很强。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我们不禁要反思,国人的工匠精神去哪儿?一味地注重速度利润,不重质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人望而生畏:粗制滥造的工程,充满添加剂的食品(按不切题)……我们吃得不放心,住得不安心,走得不舒心,当这一切都和我们密切关联时,我们应该找寻属于“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这一段的好处
1,在切题而且简洁。
2,从反而论证论点。就比较深刻全面了。
但是,还是不够贴切。论点的内涵是,1,大国工匠精神,2爱岗敬业。应该分别讲这两方面与“一味地注重速度利润,不重质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人望而生畏:粗制滥造的工程,充满添加剂的食品”的关系。

毅然销毁质量有问题的冰箱,除了诚信,不就是一种关注品质的工匠精神吗?正因为这样,才有代表“中国制造”海尔集团走向世界的。
工匠精神在哪儿?一念执着,一生坚守! 
【简评】
贴近生活(?)选材,根据要求(?)深刻立意。
但是,恰恰漏掉了一个“更”字。
属片面立论。或者说立论不周密。
老师的评语没有看出问题来。
由工匠的例子提炼出“工匠精神”,准确寻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将宏观的人生哲理

爱岗敬业是人生哲理吗?大国工匠,是人生哲理吗?
思考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

日本人的寿司是生动的例子,,成竹在胸并不是例子,而是随手征引的成语,至于,而是),论证的材料鲜活、充分,以小见大,材料安排与文章立意结合紧密,行文完整且稳重。文章节奏流畅,行文简洁明了,语言干练。如果能在“工匠精神”的反思上加强笔力,
由工匠的例子提炼出“工匠精神”,准确寻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将宏观的人生哲理

爱岗敬业,大国工匠是人生哲理吗?

思考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

日本寿司店到是生动的例子,成竹在胸则随手征引的成语。

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桶盖……

是一个个例子,却谈不上生动。

论证的材料鲜活、充分,以小见大,材料安排与文章立意结合紧密,

明明不紧密。

行文完整且稳重。文章节奏流畅,行文简洁明了,语言干练。如果能在“工匠精神”的反思上加强笔力,

怎么反思?是不是说,光有工匠精神不够。

将寿司店的例子做一定的精简,

那就是这个例子不简洁了。可是前面却说,文章简洁明了。自相矛盾。

在“精神”的阐述议论上加几笔点示,文章将更加深刻、饱满。

应该是略加几笔,说明,光有工匠精神,只是工艺精致而已,而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发明,因而要与科学家的创造突破结合起来。
                                                            

怎么反思?是不是说,光有工匠精神不够。

将寿司店的例子做一定的精简,在“精神”的阐述议论上加几笔点示,文章将更加深刻、饱满。
                                                            (昆明市第一中学  张静)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我独爱(贴近了题目上的“更”字)小刘旅行之路上的万千风景。
作为当代风采人物最后三名候选人之一,我认为小刘最具有风采,(这就做到了点子上。)因为他用坚定的脚步踏遍了千山万水,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当代人的身影: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江南水乡……相机,记录下祖国名山大川的风景名胜,照片,传达出无限的情意:美丽的江山,温暖的乡情,慰藉着不同环境下不同心境人们的心灵。
一路上风景很美,民族和谐。异域风情和祖国的壮美展现在我们眼前。诗歌人卞之琳曾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也想借此诗为小刘喝彩,他在镜头里看祖国的山河,而看视频(照片)的人在屏幕上看你。你看到了美丽祖国的风景,而我看到了你的风采:你是最具风采的人。
这个例子,不但切题,而且活用。文字很精致,而且严密。把卞之琳的诗,转化到自己的论点上,这是很功力的。
本来卞诗与论题相关度不大。

我敬重大李。他是著名科学家,他笃学深思,矢志创新,为国家和人类作出贡献,但我心中最具风采的仍然是小刘你,

切在“更”字上。
作者的选择本来很难,照相和科学、工匠相比,显然是低了一等。前二者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后者是个人的幸福。但是作者居然把文章做到了相当的高度。

喜欢你有踏遍千山万水人难老的豪情,倾慕你捕捉瞬间美景的诗意心境,感动于你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怀!
不着痕迹地地,
1,贴近了人生的价值,
2,社会大众。
大李的安邦济世的大情怀令我敬重,他仿佛天上的星辰般耀眼,令万众瞩目,但是小小的我要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小刘。
重复一下主题句,结构完整。
写到这里,已经不错了,但是还没有把安邦济世,天上星辰,我小小的我的对立统一,转化点出来。例如,大情怀与小小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带着一颗真诚温暖的心上路,带着我们去看到大千世界。也许你正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挥霍,也许你手头正紧,没有钱任性,也许……没有关系,点动屏幕,就有小刘的分享,小刘会带我们去旅行,为我们疲惫的身心找到栖息的所在,让我们紧张的心理得到释然,让我们灰色的目光变得多彩!

以上把切题的论点,深化。
不仅仅是对小刘有意义,而且对大众有意义。
小刘,这一票投给你,感谢你,你带给我们丰富的世界,无限的空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寂寞。
我敬重老王。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把技术变为艺术,成为国宝级的“大国工匠”,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控制思路,在切字上,是为第三层次。)和你一起去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你登上世界最高峰,我们就随你一同攀等,万里江山尽收眼底;小刘走向海边,无垠广阔的海洋就在我们人们眼前;走遍高山与深谷,陆地与海洋,你是主角,是美的捕捉者;

这样的概括力,
1,普遍而深入,
2,文采风流,

我们是配角,是美的追随者;我们又是主角,是美的感受者。

3,上升到哲理。

小刘,我把这一票投给你,你的追求,成就了你,丰富了我和我们!
4,抒情:文章感性的高潮。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你是串起美丽人生的风景线!

5抒情与哲理的统一。

这才是全面立论。主题不单调,在复杂的对比中,思路有层次,显得丰富。且论据与论点结合得比较贴切,语言也丰富,当为上乘之作。
不足是论点缺乏深度,对小刘的认同,语言重复。
【简评】
将材料中的人物与菊紧密结合,捕捉了一个微妙的细节,所抒发的“独爱菊”也与作者整体的行文感情相契合,选点巧妙(怎么巧妙:),具有独特的情感视角(怎么独特)。抒情兼有议论(哪里是抒情,哪里是议论?),选取材料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对比深入,内容丰富,语言朴实真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能打动人心。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句式运用熟练尽显才华。典型的考场作文,但真诚不矫情,感性中不乏理性,难得可贵。
                                                     (昆明市第一中学  张静)






新课标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
——2015年新课标甲卷作文题评析

河南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宋伟富

2015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继承中有创新,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原则精神。如果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其特点的话,笔者以为,莫过于“书信其外,思辨其中”了。试简要评析如下。
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
 试题由“题干”“材料”“导语”“任务”“要求”和“提示”六个部分组成。
 1.“题干”是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它的作用是强调“读材料”和“写文章”的关联,并对文章篇幅提出了基本要求。“材料”二字的出现,预示着此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在作文题题干中出现“阅读”这个与“写作”这个相反相对的字眼,意义非同小可。“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在语文生活和现实生活中,二者相互促进。在考场作文时,“写作”是目标,是结果;“阅读”是过程,是工具。在考场上,不把材料读懂、读深、读透,就难以写出好文章。
 2.“材料”是指“题干”下面的一段文字,即“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这则材料不足140字,脱胎于2015年5月9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简讯,文字简明,逻辑严密,内涵丰富。

胡说八道:
引用我的评论。

命题的语言,应具典范性,应该简明、精炼,不能芜杂,至少应该像鲁迅所教导的那样,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从这一点来看,此卷很有推敲的余地。笔者谨将一些语词放在括弧中,与读者共析 :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第一个字“因”没有必要。虽只是一个字,却有语法和修辞的理论意义。第一,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可能危及安全,其间因果关系不言而喻,没有必要特别揭示。汉语往往用并列叙述句表因果关系,故修辞以简短、明快见长。除非理论文章(如下定义),汉语文章避免用长句,在叙述性文章中叠床架屋式的复合长句,乃为文之大忌。第二,将一个以上的句子用关系代词表明从属关系,构成统一的复合句,一个长句含两个以上的从句者,屡见不鲜。这是欧美句法特点。命题者似乎不明于此,不但用了“因”,而且用了“出于”“通过”造成三个从句套长达七十字的欧化句子。
接下来的括弧中的字句,有显性的冗余和隐性逻辑错误。开头第一句就说明了开车的是“父亲”,下面又来一个举报了“自己的父亲”不但重复了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且更罗嗦了。除非有别人的父亲在场,没有必要特别点明“自己的”。“向警方”和紧接着的“警方查实后”,两个“警方”重复。“查实后”,则更是多余,前文父亲开车接电话,已经是事实。警方如何查实,与此事性质无关。后面的“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中的“起举报”,与前面小陈“举报”不但重复,而且不准确,官方微博上不仅仅有举报,而且还有“处罚”和“教育”。把这三个字删节,留下“这”,涵盖就比较周密。“此事赢得”“经”删去,显然更简洁。但仍然有隐性的不完善:“媒体报导后”,微博是不是媒体呢?从逻辑上说,是把从属概念误为并列概念。更突出的是刚刚说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接着又要求“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样的唠叨,不能归咎于欧化句法,而是对于语言的性质和局限缺乏理解。语言是声音符号的象征系统,即使同为听觉的音乐旋律都不能传达(要用五线谱或简谱),何况属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抽象概念。故语言不可能传达全部信息,只以必要的有限的词语,依约定俗成规范,唤醒读者经验,参与补充想象。故语文越精炼,读者参与越积极,想象空间越大,效果越强。反之则越弱。故为文忌重复罗嗦,概防读者想象空间为之阻塞也。此题连标点约二百字,冗余达四十字,占命题之五分之一。以此等文字水准,担当全国命题之大任,良可叹也。
当然,除了语言的瑕疵以外,就整体而言,这个题目还是有相当的水准的。首先,其核心价值观,以法治国的精神很明确。把法规和亲情的矛盾放在考生面前,迫使考生思考。其次,倾向性虽然明显,但并没有简单化,而是留下了发挥的空间,特别提示网上有“点赞”和“质疑”还有“更多角度的讨论”。再次,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向老陈、小陈或其它有关方面写信表示自己的态度,说理抒情皆可。这就把导向性和开放性(包括文体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起来。
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与笔者在福建省文学院的对话会上,指出此题虽然有上述优点,但是,导向性还是太明显了。留给考生自主立意,独立自主立意的空间还是不够,我想,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立意就是立人,而立人的原则乃是全面发展,个性独立。小陈这种带着某种“大义灭亲”的行为,具有以法治国的原则高度。而网上有人“质疑”,所据为何,是否达到原则的高度,则语焉不详。不能忽略的是,这里的矛盾不是在一般人之间,而是在亲人之间, 其实质乃是理性与亲情的矛盾。人固然是理性的动物,但如果理性就是人的全部,那最完美的就是机器人。人又是情感的动物,把理性与情感结合起来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上就很明确地指出全面发展内涵乃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王国维早在1906年《论教育之宗旨》就说过:

人之能力,分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精神之能力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情感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情感之理想 ;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能不具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亦分为三部:知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教育世界》1906第1期 56页]

以知情意,或真善美三者之统一为原则来衡量,此题显然只强调了“意志之理想”,且将之绝对化了。完全忽略了“美育(即情育)”。其实,就是诉诸法规,警方也并不是仅仅公事公办,对之处罚而已,同时也进行“教育”。至于如何“教育”,题目则一笔带过,以为无关宏旨。其实,老陈接电话是被动的,并未造成事故,谈不上题目所说的“生命安全”,处罚无非是扣分,不是为了已经发生的违规,而是为了警示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处罚的“教育”意义多于惩罚性质。最有效的教育,是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结合。题目在这一点上小题大做,把轻度违规的潜在危害性夸张到危及“生命安全”的极端。其根源乃是命题者心中只有理性价值,而无情感价值,无论从教育观念来说,还是从语文课程标准来说,都是片面的。
在对话进行中,有听众提出此题如果可以评分,可以打多少分。陈晓明教授曰:82分。我想,评分也许过高了一些。但是,考虑到目前命题的普遍水平,此题水准当为中上,虽然语意繁琐,逻辑也有瑕疵,但尚可容忍。和个别在逻辑上不通的命题相比,而语文表达还算差强人意。逻辑不通命题,最为奇葩是江苏省的命题。




它取材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体现了时代性、即时性、现实性。材料作文的材料是思考的原点,是思维的出发点,是选择写作角度,确定立意的依据。
 3.“导语”是指“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句话。导语起到了“搭桥”“定向”的作用。它在“材料”和“任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思路引向对“以上事情”的看法,这个导语,以设问的形式出现,意在激活思维,激发思考。为完成写作任务备料、奠基。
    4.“任务”写是指写作任务。即“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任务是写一封信,给特定人、特定群体或社会公众写一封对“此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信。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任务的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即用信的形式,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书信其外,思辨其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才算完成写作任务。
5. “要求”是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这里不仅强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尤其强调在“选角度”“定立意”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材料中的相关事件互相联系、互为背景。 考生
只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只有对材料进行总体把握,其思维和作文才能不“顾此失彼”,才能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才能不留下破绽和漏洞;才能严谨而可信,才能彰显其逻辑性和思辨色彩。
6.“提示”是指“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考生写信前要先明确收信人,可在标题、称呼和正文中明确,并保持其一致性。 试题规定了写信人,提示道:“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在考场上,仓促之间,有些考生把“明华”误作小陈的名字,所以,就以小陈(老陈女儿)的身份和口气去写信。这背离了命题的初衷,属于审题失误。笔者以为,如果命题人将此句改为“写信人统一署名为‘明华’”或“写信人为考生本人,统一以‘明华’署名”,可能会大大减少考生的误读、误解、误判和误写。“明确收信人”增强了对象感,针对性和接纳度。写信人应该是考生自己,在高考作文中,不会也不该搞角色扮演。“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这是对考生的警示,甚至可是说是警戒,这是实现考试公平的需要。需要每位考生为此做出贡献。
   二、对材料中几个关键词的界定和分析
       1. “此事”指什么?
    “此事”指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接电话。
       2. “以上事情”包括哪些事情?
     “以上事情”是指(1)老陈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2)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3)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4)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5)“此事”引起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了一些质疑;(6)媒体报道“此事”;(7)媒体报道后,“此事”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8)整个事件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3. “其他相关方”指哪些个人和群体?
     “其他相关方”指(1)老陈和小陈的家人;(2)警方;(3)网友;(5)媒体;(6)参与“讨论”的人。
     4.“收信人”可以是哪些“人”?
     “收信人”可以是 (1)老陈;(2)小陈;(3)老陈和小陈的家人;(4)警方;(5)网友;(6)媒体;(7)参与“讨论”的人;(8)陈氏父女(老陈和小陈);(9)陈家人;(10)陈家父女和媒体;(11)社会公众;等等。收信人”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信”既可一是写给一个人的私信,也可以是面向组合对象、特定群体的通用信,还可以是面向社会的公开信。
     5.“写信人”究竟该是谁?“明华”是谁?
     “写信人”是“明华”,也只能是“明华”。“明华”是谁?“明华”是考生本人,也只能是考生本人;不能是小陈或其他任何人。
      “写信人”就是试题中的“你”。考生在心中和信中应该转换为“我”。
 三、对书信体的格式及其意义的解说
  1. 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及其变式
  (1)标题:居中,可以写“给XX的一封信”或“给XX的一封公开信”。如“给小陈的一封信”,“给网友的一封公开信”。
 (2)称呼:顶格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修饰语,如“尊敬的”等。称呼应亲切而得体,要注意转化,如果把题目中的老陈、小陈直接移作称呼,就显得不得体。应称作陈大大、陈伯伯,陈姐姐。 
     (3)问候语:在称呼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如写“您好!”“你好!”“你们好!”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4)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这是完成核心任务的地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写作任务要在这里完成。
 (5)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或者写祝你学习愉快,工作愉快等。
 (6)署名和日期。写在祝颂语下方的右侧。再下一行写日期。写信人的名字统一为“明华”,这是试题所规定的。日期没有规定,一般都要写作“1015年6月7日”。
 前两项是落实题目“提示”中“明确收信人”的需要。对本次考场作文来说,要“明确收信人”,二者起码要有其一。对平常的私信来说,标题不是必要的。不是用来公开发表的信,一般是不用标题的。写“公开信”信时,标题是必要的。
2. 以书信体为写作形式的意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已经习惯了微信﹑微博﹑Email、朋友圈,很少写书信了。这次高考作文题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作,着实让部分考生手忙脚乱了一把,让考生家长们焦虑了一把,也让教师们为弟子们捏了一把汗,也让各色人等吐了一把槽。
其实,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书信属于依托形式,只是个框架,考的还是思辨性思维。书信其外,思辨其中。采用书信体的主要意义有三:一是对回归传统文化的一次有效的引导。“鱼雁传书”“家书文化”不该永久冰封在传统里,不该与我们的新一代永久隔绝。二是增强文章的对象感和说理的针对性。引导考生由单一讨好评卷老师向针对特定人、群体或公众转变。三是有效的防治了“宿构”和“套作”。可谓不言“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而尽得其效。 
  四、对“角度”和“立意”的梳理评析
 题目“要求”明确:“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因为有书信这个外在形式,有收信人,所以这次作文,选角度和选收信人密切相关。为表达方便,就以“收信人”别之。
 (1)写给小陈。
角度一:点赞。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小陈对“屡劝不改”的父亲进行举报,实出无奈,是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明智选择,是对父亲的真正温暖和关爱,是大孝和大爱。是对父亲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是对父亲和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对“法制中国”的支持和担当。敬畏规则,尊重生命,是对父亲的爱,是大孝,需要具有勇气、担当精神、责任感,等等。
角度二:质疑。可以说小陈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规,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出发点和目标不错,但方式方法欠妥。是否可以寻求其他更好的方式。写质疑的只要不违法,不违背伦理,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不影响作文的格调。
角度三:点赞和质疑并存。赞美的同时质疑(内容同上);源于材料的提升,鼓励小陈坚守善念,不要为社会舆论所左右等。推而广之,只要不脱离材料的范围都可以。
 (2)写给老陈。
角度一:宽慰和劝导。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亲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不要因为是家长而觉得有损尊严,应理解、欣赏女儿。
角度二:批评和指责。批评老陈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指责他漠视生命,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
角度三:批评和劝诫。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可以提醒父亲,是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法制观念淡薄,劝其做子女的表率,尊重交规,敬畏生命。 
 角度四:分析和说服源于材料的提升,论述规则、法制的重要性,以说服老陈。
 角度五:宽慰、劝导、批评、劝诫、分析、说服并存或任意组合。
    为老陈点赞的应是认知存在问题,不在正确立意之列。
  (3)写给警方。
角度一、点赞。称赞他们及时查实,并对老陈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惩罚的行为和依法执法、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角度二、质疑、商榷或批评。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是侵犯别人的隐私。对违法者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要注重人性化的执法。批评他们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会给当事人带来重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了二次伤害,其行为欠妥。
角度三:点赞、质疑或商榷并存。
 (4)写给网友。
角度一:赞同网友点赞。
角度二:质疑网友点赞。
角度三:理解网友质疑。
角度四:批评网友质疑。
角度五、六……可以是以上角度的任意组合。
     (5)写给媒体。赞其弘扬社会主旋律,疑其不晓详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等等,言之成理均可。
  (6)写给社会公众。以公开信的形式,基于以上内容,表达自己观点态度均可。
高考作文命题既要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考生的思维筛查和人格塑造,也要体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未来人才的心灵期许和精神描画。2015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书信其外,思辨其中”——缘事析理,情理兼容;感性与理性并举,思维和人格齐飞;让考生在自选说理对象、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治观,帮助和引导青年人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善莫大矣!





融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于语文素养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试题评析
河南开封基础教育教研室  张元双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试题,仍然是材料作文,延续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命题取向。然而,选取颇具争议性的材料,是一个“女儿举报父亲——警察教育、处罚——媒体报道并引发争议”的现实故事,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细观今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命题,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关注时代发展以及理性审视问题的尝试和努力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一、依托书信体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书信的格式,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有人或许会说,以书信的格式写作,是小学生写作训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让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来写,是否过于浅显。然而,通过翻阅试卷可以发现,许多考生根本没有掌握或未能准确掌握这些基本的格式规范,存在着错用、混用的现象,写作身份和语气的运用更欠得体。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书信是人们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承载着中国人的历史、文化、思想与情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今天,在人们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不断革新,作为一种传统沟通方式的书信逐渐被遗忘,日渐式微,高考语文作文中许多考生对书信格式的误用,以及不讲究身份、语气上的文明礼仪就清楚暴露了这一点。

孙按:书信体裁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世界的,此评胡说八道。

对于这些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是了然于心的。考试是一根“指挥棒”,基本功能是导教导学,怎样考,考什么,效果怎样,势必会立即引起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书信格式要求,用意正在于此。书信格式看似考查的是形式,但却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形式背后所承载的中华传统的优秀礼仪精神,以及教师引导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课标精神为准绳,让高考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书信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才是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意义所在。
二、凝聚时代精神,将法治意识提升为法治责任
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围绕“父亲开车打电话,女儿该不该举报?”命题,旨在引导青年关注社会热点,甚至是颇具争议的社会热点,凝聚时代精神。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屡屡选取社会热点话题,引领教师教学、学生思考,表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蕴含在每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事件与人物之中。“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事件不是简单的“遵纪守法”、“文明驾驶”或“儿女孝敬父母”的道德伦理教化,而是暴露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和汽车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汽车社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汽车社会的来临并未意味着中国已形成成熟的、先进的汽车文化。“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事件看似偶然的小事,之所以引发全社会的争议,恰恰揭露了中国当前汽车文化的严重缺失,看似不经意的开车打电话,是对遵守交规的漠视,是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是对生命的蔑视和戕害。
今年的作文题继续选取时代热点,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法治意识。作文材料命题遵照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考生日常社会体验的原则,从考生对生活的体味和社会认知出发,引导考生从社会主体的立场,站在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生命意识的角度审视、思考社会问题,有利于增强法治意识。当前,开车打电话、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不文明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私生活,而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因为文明出行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女儿举报父亲”不仅体现了青年一代法律意识的增强,更展现了青年将法律意识提升为法律责任的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仅依靠每个公民具有法律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将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责任,将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提升为法治责任。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的选取虽具争议,但却颇具匠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极其片面。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三、注重理性思辨,提升语文素养
2015年高考作文虽然要求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作,但内容给了考生广阔的创作空间,考生可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即可。内容的灵活广泛并未意味着写作难度的降低,相反,考生要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需要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较强的理性思辨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囊括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能力;人文性包括情感与理性,是指情感的丰富性以及理性的思辨性、严密性。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统一的关系。高考作文除了要求考生把字书写正确、书写规范、书写美观之外,还要求“情真理切”。所谓“情真”是书信内容的基本要求,惟有情真才能动人。大多考生站在年轻人的立场写信,或点赞,或批评,或兼而有之,亦能做到情真意浓,不失为佳作。部分考生独辟蹊径,从长者的角度去劝慰、批评、点赞或兼而有之,语言老道、贴切,情感真挚,让阅者耳目一新。但若只有情未必能写出好文章,因为无论是点赞、批评还是兼而有之,理的阐发需要由事件的引入、推进到总结,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普遍的演绎过程,需要分析、推理、归纳等理性思维的参与,富有理性思辨色彩,对于一般中学生而言,这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许多考生面对“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事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是非曲直的判断,但在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的具体说理问题时,茫然不知所措,内容缺乏条理、空洞,暴露了理性思辨能力的缺失。科学的论点、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以及丰富的论证,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而言,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基本且必备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今年高考这一题型延续了以往材料作文的考核要求和目标:培养理性思辨,提升语文素养。
    近年来,材料型作文以其灵活性、多样性、广泛性、新颖性、真实性和现实性等特征,已成为作文题型的主流,能够较好地呈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延续了这一命题传统: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精神以及培养理性思辨能力,但也略有缺憾,限定以书信形式,既是其特色但又制约了考生,使其发挥的空间窄化,尤其是对于那些善于写文艺性较强的散文的考生。
附考场作文三篇

如何对有偏颇的命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只有避其短而扬其长。
但是又有发挥余地的作文,如何取其长,而补其短。

陈大大,请听我说
亲爱的陈大大:
       您好!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心中积存着对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酷无情,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怨她为何不维护父亲的尊严。陈大大,请您不要责怪自己的女儿,因为她的心中是对您满满的爱。
      亲爱的陈大大,您是否想过,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担忧;当您的家人屡次对您做出指正,而您却不听劝告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焦急!作为女儿,她没有办法像一个同辈或长辈一样严肃地指责批评您,因为担忧,因为焦虑,因为害怕失去您,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或许不太尊重您的方式。但希望您能够体谅一位女儿对父亲的关爱。

  好处:1,立意很独特,本来命题是有偏颇的,这么一写就把偏颇弥补了。

曾经,我处于和您女儿一样的境地。父亲或许缘于工作之事的应酬,或许因为工作的压力,逐渐养成了喝酒吸烟的嗜好。烟酒一天天侵蚀着他原本虚弱的身躯。我劝告过他多次,也尝试过用多种办法阻止,然而烟酒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我的关爱。当我看到他低头沉思,手中握着燃烧的香烟时,内心就会一阵阵疼痛;当我看到他苦于饭局又不得不挤出笑脸陪酒时,我的眼泪就会顺流而下。那是一辈子辛辛苦苦为我而奋斗的父亲,我不想让他的健康受损,我不想让他的生命被那些“恶魔”侵蚀,因为我爱我的父亲!

把自己的体会拿出来。设身处地。缩短心理距离,以陌生人的身份和陌生人对话,谈心。

      陈大大,相信您的女儿必定同我所想。是您,给予她生命;是您,将她抚养成人;是您,让她拥有幸福的人生。而她,面对渐渐苍老的您,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给予您同样多的幸福,让您的生命不受外界的威胁。
      陈大大,这也许并不仅仅反映出一个法律、规则方面的问题,更透示着一个女儿对父亲深切而绵长的爱。请您为女儿,放下手中的手机,因为它会为您和您的女儿带来永远的伤痛;请您放下那没有多少分量的面子,用心去感受女儿的关怀与担忧,因为女儿希望您健康安全地陪伴在她左右;请您真心地接受警方的教育和家人的劝告,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您的幸福和快乐。
      亲爱的陈大大,我们的社会已不再是古时孔老夫子推崇的愚孝年代,女儿的举报是一个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您应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应为拥有如此孝顺的女儿感到幸福。
    愿您与女儿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平安! 
                                                                                                              明华                                                                                                                               
                                                                                                     2015年6月7日
文章好在1,主要是抒情,以情动父。2,把法规和情感的矛盾提出来,以理动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经验,那就是碰到有毛病的题目,一是只能顺着它去做文章,在文章中把题目的漏洞不动声色的补足。
                                                         
[简评]这是一封语言质朴、情感浓郁的书信,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应试力作。其突出亮点有二:其一,立意深远,内容充实。行文从材料入手,从反映老陈的感受入情,用自身体验以劝慰口吻逐层谈及陈女举报父亲的情感价值和积极意义所在,那就是源于对父亲的关爱,是大孝、至孝,最后指出此行为“是一个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扣合时代脉搏,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其二,布局精巧,结构严谨。各段均以“陈大大”开头,一个“说”字既贯穿全文,又照应题目,以事件中蕴含的情理构织成篇,很好地体现了书信体作文的特点。语句隽永,整散结合,过渡自然,令人折服。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果能在指出陈女的举报意义中穿插进此行为说明陈女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内容,而后再上升至社会效应,就会更显得水到渠成。另外部分语句表意不明,值得商榷。但这毕竟是瑕不掩瑜,不影响阅卷老师对它由衷的欣赏和对作者的青睐。                  (袁文章)

                          
 一封致小陈的信
小陈:
     你好,近日从网上了解到你的事情,虽很惊讶,却很是赞同。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亲敬长自是传统美德,但爱的方式有很多形式。陪父母春看万物萌生,夏看草木葱茏,秋观硕实挂枝,冬赏雾凇飞雪,自是天伦之乐,但身为子女,除了有感恩之爱以外,也应对父母负责。
好在第一 负责,和孝敬,把对立面拿出来,不是一味赞同。避免片面性。
第二,语言很丰富,很有文彩。

     责任,
这是关键词:责任。
在责任和孝敬的矛盾之中,主要方面是责任。

不是蓝天上的白云,来时潇洒飘逸,去时片刻无踪,它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甘露,它能约束你无知的放纵,看呐,那一个个喊出“我爸是**”的子女,定知父母从事的不法勾当,定知父母为官不廉,却未出手阻挡,他们没有你的勇气与担当,终成为推父母锒铛入狱的“幕后黑手”。

这个引文甚好。
联系生活现实中的热点新闻,不满足于讲遥远的故事。缩短心理距离。

爱与责任如一泓清泉,奏着潺湲的乐声奔流向前,你可以用悉心照料为它清除杂质,也可用义正言辞的言语劝导使其如“源头活水”般生命不息。

情彩和文彩相辅相成。。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芳香弥漫,使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为人子女,许多人认为包容父母的过错,体谅父母言不由衷的无奈方是正道,传统思想中的“孝”已渗入我们的骨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社会下爱又有新意,不仅在物质与精神上满足父母的正常要求,更要敢于令父母“一心向法”。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在“荆棘路”上穿花拂叶而过也不觉痛苦,这才是理智的爱,父母才不必因此小过失去与你“久相与处”的机会。

此段为文甚好,但是,前面冰心的引文,和后面的论点不相符合。
冰心强调的是爱和情,而后面的强调的责任。


好在议论中把矛盾提出来孝道与现代文明的矛盾。


      北大才女刘媛媛曾说:“这个世界将来会是我们这一代的,不求每个人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做事,理智做人。”在其位当谋其政,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要追求内心的正义,也要在众人不解与质疑的荒路中走出繁花锦簇的美景来。

以下均为蛇足,论据与论点,脱离。名言与主题脱离,名言与名言脱离。
是中名人开会,名言 会萃之毒也。

      康德有言:“这世间最值得敬畏的便是我们高尚的道德。”它如头顶灿烂星空,在黑夜中为我们指出一条条明路,只有坚持仰望星空的人,才能于穷冬烈风中静沐心中暖阳,我自然爱那滑翔浅底的游鱼,游过一季历史的沧桑,我自爱那寒冬腊月早开的梅花,傲骨于冰天雪地之间,坦坦荡荡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己。
      罗素说:“一个圆心向外延伸出多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无论滚滚红尘如何变幻无常,都应坚守内心的爱与责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扰攘者自冗。”
    此致
敬礼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简评:立意准确,观点清晰,思辨意识体现的极为明显;考生极擅于运用理证法,从冰心到北大才女刘媛媛,从康德到罗素,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点石成金;难能可贵的是,四次引用均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观点,构成一个和谐而又不重复的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上句式变幻,整散结合,长短交替,有意识的运用四字句还让作文朗朗上口,音节铿锵,在发展等级“文采”这一项上易得高分;让人略感遗憾的是,个别句子斧凿痕迹重,化用的有些不够灵活,失之僵硬。                                          (新乡一中  李来明)
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尊敬的警察同志:
    展信佳。
我是一名普通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了解到贵局近日处理的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驶一事,公诸网络引起众说纷纭,而我个人对此也有想法一二,愿与您一同分享。

客气,礼貌,分享、想法一二,用词留有余地。

政务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足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捍卫,我对此感到欣慰与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感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呢?

这是对将出论点进行对立面的分析。在质疑警察局的行为之前,先加以肯定。
这在行文构思中,叫做欲抑先扬。

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对父母孝敬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之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但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之中,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同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这岂不使人心冷落,使日渐产生危机的道德更遭遇一重寒冬吗?

这是具体分析,主观动机如何向反面转化,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但是,,“走样”“小人”只是某种可能性。说得很有分寸

请允许我举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马航MH370失联之后,多少遇难者生死未卜,亦有多少遇难者的家属守着那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夜守候,几近崩溃边缘,同样有媒体急于挖掘他们内心的感受,亦有网友冷眼相待称其忸怩作态,抑或庆幸自己不在机上。灾难发生时,任何对当事人的深入挖掘都无异于二次伤害,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一份人文关怀来呵护敏感脆弱的人心,以及这个敏感脆弱的社会。

论点层次深化,无异于“二次伤害。”

警察同志,我们现在亦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女儿举报父亲,这样看似“大义灭亲”的行为诚然能宣扬正义的社会观,但我认为,在宣扬这份正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那份对当事者的人文关怀,使其永不褪色。

上升到理论上:正面分析矛盾:大义灭亲和人文关怀,引出主要方面,主题乃是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警察同志,任何一次公开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任何一次宣传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向上。保留一份人文关怀,能让这份关怀变得更加温暖。从您有选择的公开这第一步开始,将这一份关怀传递下去吧。我将满怀信心与您一同期待着看到这个社会,我们的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
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这篇甚好,有头脑,很深刻。把问题归结到警察的通报上,立意佳,把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父女转移到警民方面去。妙哉,妙哉。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简评:在许许多多点赞立意当中,难能可贵的出现了质疑,仅此一项足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既肯定了警方捍卫民众知情权,又否定了警方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全面客观看待问题体现了考生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个人隐私为代表的公民意识(?!)本是西方民主的特长(?)但考生偏偏要把它放在“传统家庭伦理”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去考量,且言之成理,滴水不漏,(?)和其他作文多以文采取胜不同的是,该文兼顾发展等级“深刻”与“创新”两个方面,得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美中不足的是用词略显呆板,语言功底不够深厚(?)。
(新乡一中  李来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