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方剂图
这两张图原是一张合图。
是五一在广州花都培训班时从一个学员带着王雪苔注解辅行诀的一本书中得来的。 当时随便翻了一下,看到了这张图。就把它画下来。 本来藏着当宝贝,现在献出来给大家。只要记住这两张图,辅行诀中的几个常用大小补泻方剂尽可推出。
图一:
内五药:复花五味子干姜甘草竹叶以五行相克格式,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故曰“阳进为补” 外五行:赭石麦冬桂枝人参生地亦为五行相克格局。 外五缓:豆豉细辛红枣白术泽泻格局同上。 小补汤:内五行本脏药+内五行克我药+外五行本脏药+外五缓我克药。(二补一泻一缓) 大补汤:小补汤+所生脏的三味药。
图二:
内五药:黄芩大黄白芍姜甘草以五行相克格式布局。呈逆时针方向进行为泻,故曰“阴退为泻” 外五药:黄连葶苈枳实附子茯苓亦为五行相克格局。 小泻心汤的格局:相邻内五行二味药+外五行克我脏一味药(二泻一补) 大泻心汤的格局:内五行药+外五行克我脏一味药。
伤寒论以风寒温三纲测病,凡病初起从表传入为中风,由表入里症偏于寒者为伤寒,偏于热者为温病。
邪气盛者为实,正气衰者为虚。 实症之在表者可用汗法,半表半里者可用吐法和利法,在里者可用下法。 虚症之寒者用温中,热者用滋阴。(实则祛邪,虚则扶正) 发汗:中风汗之麻黄症,伤寒汗之生姜症,温病汗之香豉症。 泻下:热实之大黄症,寒实之巴豆症,水实之甘遂症。 利尿:气分之茯苓症,血分之芍药症,积聚之滑石症。 涌吐:心下停水之瓜蒂症,胸中痰结之常山症,膈上风涎之藜芦症。 温中:脉沉微之附子症,脉不沉之干姜症,脉反浮之吴茱萸症。 滋阴:生津液之麦冬症,滋津液之地黄症,养血之阿胶症。
以治癌为例,治癌当分为四例:
一曰结气,治之以散,海藻,白薇,南星,夏枯之属;
二曰血瘕,治之以破,附子,桃仁,丹参,鼠妇之属;
三曰绝伤,治之以续,地黄,干漆,槐角,白胶之属;
四曰死肌,治之以逐,白芨,络石,地胆,铁落之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