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消息发布出来后,全国人民哗然了,一时间几家欢乐几家愁。 但可以肯定的是,“全面两孩”碰面“猴宝宝”,北京市出生人口将创历史新高,根据北京市卫计委预计,2016年北京市新生儿大概会在30万人左右。 对于二孩的教育问题,让我们来听听教育家们是怎么说的?
表面对大的好 背地对小的好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本身有两个孩子,他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他建议,如果要生二孩的话,家长们一定要对大的必对小的好一些。“因为,对于老大来说,如果家长生了老二,一般来讲身心会受到很大影响,总觉得会失去父母很多的爱。所以,家长们表面上一定要对大的更好一点儿,背地里可以对小的好。” 俞老师还建议,两个孩子之间间隔两到三岁即可,不要太大。第一个孩子用完的东西可以老二接着用,的确可以节约不少成本。对于孩子的养育问题,俞老师建议,如果能够自己带的话,最好不要交给老人,“交给老人带的话,八分之九十对孩子是不好的。”年轻人带孩子也一定不要宠孩子,要给孩子定好规矩。 俞老师说,他看到有一些家长,直接用手机播放一些音乐给孩子听,然后自己走了,这样对孩子来讲是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儿,家长们最好还是要进行亲自朗读,因为家长的声音对于孩子的刺激和影响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进行电子朗读的话,大人也必须进行陪伴。 对于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表示,生二孩的确从某种意义上会弥补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但是现在的家庭让窦校长很担心,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疲于奔命,无暇顾忌孩子。她经常在校门口看到一些送孩子的父亲,神色匆匆,没有一丝笑意。窦校长,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身体力行的引导,现在很多家长真的需要“补课”,而不是盲目要二胎。对于咿呀学语的孩子,家长们不应急于让孩子表达,而是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倾听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家长可以利用亲子时间朗诵给孩子听。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将孩子交给老人,很多小孩从小成长在一个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儿的环境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不利的。 1-6岁孩子培养必做三件事 俞敏洪老师说,对一个孩子成长期来讲,1到6岁真的很重要,这里面三件事家长要注意。一是要确保孩子的安全感。小时候的安全感强的孩子,更越愿意去闯荡世界。孩子的很多安全感来自于家长的性格和脾气。家长情绪的稳定给孩子的日常行为会培养一种安全感。我们总认为孩子很小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吵架是没有影响的,但其实孩子自出生起就有察言观色的能力,父母吵架会对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因而,中国的女性应该学会做一个温柔的妈妈,一个温柔的妈妈拥有稳定的情绪,能让孩子在一个和睦的环境下长大,而中国的男性应该学会关注身边女性的精神状态。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成长自然就会少很多问题。 第二,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定下一些需要践行一生的规矩,包括饮食习惯、做事礼仪、与父母相处之道等。这些不但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特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有条不紊的思维和行动力。 第三,要培养孩子读书精神。读书不是指学文化课,而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让他理解读书的乐趣。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追求和渴望。做到这三点基本上就是高分父母,孩子也基本可以成了。如果还要有加分项,就是真情的陪伴,比如好好带着孩子去郊游、运动、参加音乐会等。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成长,但要把握成长方向的重要性,这是未来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不要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 俞敏洪老师说,兴趣是孩子必须要培养的,兴趣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宜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想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冠军没有意义,最终突破孩子的发展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来选择兴趣班,如果孩子比较内向,家长就带着他学舞蹈和唱歌,这样可以让孩子的个性稍微外化一点。如果孩子比较多动、好动,我建议学围棋和象棋。如果选定了一个兴趣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成就感跟个人的幸福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旦孩子有进步,我们要表扬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