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住宅各空间布置要点介绍
一.门厅布置要点 
1.“适老化住宅“门厅空间除满足换鞋等基本活动需求外,还应考虑接待来客的必要空间、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急救时担架出入所需空间,并预留轮椅的通行及回转空间。(图1) 2.老年人使用的门厅适合采用进深较浅的形式;宜有较长墙面布置鞋柜、鞋凳等家具;应较为开敞,对轮椅的活动限制小。 3.考虑轮椅老人使用的情况,门厅宜有轮椅可暂存的位置(不需暂存轮椅时可以摆放小型家具)。 4.门厅宜设物品暂放平台,台面高度850mm左右,兼有供老人撑扶的功能。 5.老人需坐姿换鞋,门厅应设置鞋凳。鞋凳前侧150~200mm处应有竖向扶手供老人起立及落座时借力。(图2) 6.可将鞋柜下部留出高度约300mm的空档用于放置常穿的鞋子,避免鞋散乱在门厅空间内,将老人绊倒。 
7.穿衣镜为防止轮椅碰撞,镜面下沿应高于地面350mm以上,如能选用不易碎的镜面材质更佳。 8.门厅处常摆放防尘地垫,应注意避免其厚度过大或边缘翘起,影响户门的开闭、轮椅的通行。地垫应能够较好地附着在地面上,避免滑动造成老人使用时不慎跌倒。 9.宜设置伞立存放淋湿的雨伞。
二.起居室坐具布置要点 
1.起居室沙发应具灵活性,可以通过选择沙发床的形式来满足亲友临时留宿需要。 2.坐具的位置应能使老人在座位上了解到住宅出入口的情况。老人不必起身行走就能方便的看到来者何人,门有没有锁好等情况,使心理上具有安全感。 3.不宜使用大型组合沙发将坐席区围合得过于封闭,应便于老人进出,减少绕行。 4.老人常坐的沙发坐面应略带硬度,利于老人站起落座时施力;沙发靠背应较高,对头颈部有良好支撑;沙发扶手应便于老人起立落座时撑扶,以及老人打盹时枕靠。 5.除沙发之外,起居室应设置老人专座。专座位置应方便老人进出,便于老人晒到太阳,并尽量使老人看电视时有较好的视角。 6.老人专座和其他座位的距离不能过远,以便老人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口形来帮助其判断讲话内容。并使讲话人坐席处于向光位置,使光线能照射到讲话人脸部,便于老人认清、辨别。
三.起居室茶几布置要点 
1.茶几应轻便而稳固,便于老人根据需要灵活摆放,满足多种需求。 2.茶几顶面应高于沙发坐面,使老人无需过度俯身前倾就可取放物品;茶几下部应留有空档便于老人腿部插入。 3.提倡为老人设置沙发边几,边几台面宜较大,高度可与沙发扶手相近,老人侧身取放物品比前倾更为省力方便。(图6) 4.边几应设置抽屉、隔板等,具备分类储藏功能,便于老人存放及查找零碎物品。 5.坐席区外侧的边几可摆放电话,既便于老人坐在沙发上使用电话,又便于从其他房间过来接打电话。 
四.阳台布置要点 
1.老年人住宅的阳台宜尽量争取1500mm以上的较大进深,满足老人种植花草、活动健身、洗晾衣物、放置杂物以及轮椅回转等多种活动的需求。 2.注意阳台的采暖、保温及隔热,保证老人在阳台活动时的舒适度。 3.需注意消除阳台与室内陆面的高差,避免老人不慎绊倒或有碍轮椅通行。 4.在老年人住宅中,可将洗衣、晾衣的动作集中设置在阳台上。减少老人多次、反复地走动,并避免房间内的地面被沾湿,导致老人滑倒。 5.洗衣机旁应配设洗涤池,便于老人清洗小物。洗衣机附近宜有操作台面供老人放置物品、分拣衣物;洗涤用品应与洗衣机就近存放。 6.老人阳台宜采用升降式晾衣架,并提供方便晾晒被褥的条件。 7.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前提下,阳台宜有适当实墙面来满足储藏功能。可钉挂吊柜、倚靠储物柜、在墙上加钩挂小物等,进行分类储藏。 8.老年人晒太阳的坐具两侧应有围挡,如较长的扶手,防止老年人在半睡眠或睡眠状态下-转身体时从椅上跌落,并可在起立和落座时帮助老人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9.坐具近侧应设置小桌或侧几。方便老人放置水杯-、药品、收音机、书报以及老花镜等常用物品,保证老人不必起身即可方便的取放。 10.阳台上宜配有电源插座,便于老人使用小件电器。
五.餐厅布置要点 
1.老人餐厅宜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一般住宅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将餐厅置于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的位置。然而,在老年住宅中,由于餐厅承载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应更加重视自然采光和通风,使空间更为舒适、明亮。 2.餐厅宜靠近厨房设置,使上菜、取放餐具等活动更为便捷,避免老人手持餐具行走过长距离。 3.在老年人住宅中,宜保持餐厅与厨房之间的视线联系,便于在餐厅和厨房中活动的人能相互交流,了解对方的状况。 4.餐厅应具备适当“延伸”的灵活性(可采用餐、起空间连通,餐桌可折叠或拉伸等手法),以适应节假日亲友来用餐时人数突变的情况。 5.若有轮椅老人,则应为其留出用餐专座。专座的位置应方便轮椅进出,宜设在餐桌边空间较大的一侧。 6.餐桌可带薄抽屉,方便老人储藏零碎小物。注意桌下空档处的高度保证人腿部及轮椅可插入。 7.备餐台应受到重视,可作为餐厨间的接手台,避免老人频繁进出厨房,耗费体力。 8.餐桌灯应有足够亮度,显色自然,便于老人看清桌上的菜肴。
六.厨房布置要点


1.老人厨房应有合理的空间尺度,使各种常用设备安排紧凑,操作流线合理,各操作之间互不防碍-,交接顺畅,形成理想的“工作三角形”,保证老人使用时省力、安全。
2.老人厨房操作台以U型、L型布局为佳,这两种布局在老人使用时具有以下优势:可利用其转角两侧布置水池及炉灶,提高轮椅操作的便捷性;可通过抹角处理,增加便于利用的操作台面;有利于形成较长的连续台面,利于轮椅老人持较重器皿沿台面推移。(图10) 3.老人厨房应保证能坐姿操作,操作台下部留空高度不小于650mm,便于老人腿部的插入,可升降的操作台更佳。(图11) 4.提倡使用中部柜(既可增大储藏量,又便于老人放取物品)。水池上方中部高度可设置沥水托架,便于洗涤后顺手放置餐具;炉灶旁的中部柜可用于放置调味品、常用炊具等。 

5.老人厨房宜选用大容量冰箱,解决老人爱囤积食品,存放冷冻类药品、营养品等的需求;冰箱旁边应有接手台面,便于老人取放物品。 6.老人厨房中应做到洁污分区,垃圾桶的位置应注意选择,洗涤池是垃圾产生最大量的地方,就近垃圾桶设置可减少污染面积,同时要保证其位置不阻碍-通行、避免踢绊。可将洗涤池底部放空,或者在操作台尽端边留出空隙,用于放置垃圾桶。 7.厨房可布置至少两人使用的小餐台,供老人在厨房简单用餐。可以兼做操作接手台,注意摆放位置不影响老人出入。 8.炉灶宜有自动断火功能,保证老人使用安全。
七.卧室布置要点 1.老年人畏冷喜阳,卧室宜布置在南向,使光线能尽量照射到床上。 2.老人卧室的进深应比一般卧室略大,一来可以为轮椅转圈留出足够空间,二来可以满足老人分床睡(摆放两张单人床)的需求,还能在卧室中留出一块完整的、活动区域。 3.老人卧室进门处不宜设置狭窄-的拐角,以免急救时担架出入不便。 4.老人宜分床或分房休息,避免因作息时间不同或起夜、翻身、打鼾等问题而相互干扰。 5.老人床宽度宜略大于常规床,便于老人翻身及放置随用盖被或衣物;床靠背略高,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坡度,软硬适宜,便于老人倚靠。 6.老人床旁应设置较高台面供老人撑扶,兼具储藏功能(例如书桌、床头柜等),最好有较大的台面,放置水杯-、眼镜、药品、台灯等物品;宜设置明格或抽屉,供存放随时拿取的物品,并便于老人看清、翻找内部的物品。 7.老人衣柜中挂衣杆的高度应适当降低,便于老人取挂衣物;可设置带锁的抽屉,供老人存放贵重物品、单据等。
八.卫生间洗浴区域布置要点 1.淋浴间内部尺寸宜略大于常规,在1600~1800mm之间,使老人活动范围较宽松。 2.淋浴间进出口处应注意地面无障碍,可设软质挡水条,以方便轮椅进出。 3.淋浴隔断不宜做到顶,便于新鲜空气的补充,使老人不致缺氧。 4.淋浴开关形式应便于老人施力。如果是冷热水混合式开关,冷热水标示应明显、清晰地标出,并做高温限制,确保老人使用安全。 5.淋浴喷头侧边应设置L型扶手,供老人抓扶。 6.最好在淋浴间里设置坐凳,让老人洗浴时保持坐姿,也便于他人帮助。 7.浴室中可设镜子(老人洗澡时可以及时发现平时不易察觉到的身体变化,例如皮肤的瘀青等),浴室的镜子应有防雾功能。 8.浴霸的开关宜设在水不易溅到,而又方便在浴室中调节操作的位置。 9.浴缸长度不宜过大,以防止老人下滑溺水,通常不推荐老人使用内腔长度大于1500mm以上的浴缸;浴缸高度不宜超过450mm,以便于老人进出;浴缸壁宜有合适倾角,便于老人盆浴时倚靠。 10.浴缸边应设置坐台或坐凳,台面高度与轮椅坐面等高,宽度应达到400mm以上。坐台侧墙面设置水平及竖向扶手。 11.浴缸内侧墙面上设置安全扶手,供老人出入浴缸及转换坐姿、站姿时辅助使用;浴缸内底部应设防滑垫。 

九.卫生间盥洗区域布置要点 1. 老人卫生间的盥洗区域应考虑轮椅老人使用,保证轮椅回转及可能有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 2. 宜保证老人够坐姿洗浴,盥洗台前的坐凳宜轻便、稳固,不占用过多空间。 3. 盥洗台下部应凹入,供轮椅插入或老人坐姿洗漱时使用。凹入深度应不小于350mm,高度通常不低于650mm。 4. 盥洗台面边沿可安装拉-杆,利于轮椅老人借力使轮椅靠近洗池。 5. 针对虽能步行,但下肢活动不便、力量较弱、需要扶靠的老年人,可在盥洗台侧边设置扶手,供老人在双手被占用(例如洗手)时,将身体倚靠在扶手上维持平衡。 6. 洗手池宜选用浅而宽大的款型,手池较浅节省盥洗台下部空间,便于老人坐姿洗漱时腿部插入;手池宽大便于老人洗漱时手臂的活动。 7. 洗手池前方的镜子可离开盥洗台面一定高度,防止溅水将镜子打湿弄污。兼顾到轮椅使用者坐姿使用的情况,镜子的位置也不可过高,其下部的最低点控制在台面上方150~200mm为宜。 8. 为弥补老人视力衰退,可补充设置侧面的镜子或带有可伸缩镜架的放大镜子。 
十.卫生间更衣区域布置要点 1.老人卫生间应安排更衣区域,其面积大小较为灵活,常与如厕区、盥洗区结合。 2.老人更衣区宜在靠近洗浴区域的干湿区转接处设置,便于老人就近洗浴更衣,避免着凉。 3.老年人坐姿更衣较为安全省力。座位前侧方应设置扶手,以辅助老人保持身体稳定,同时可作为老人站起和坐下时的撑扶物。 4.座位附近应安排专用、充足的台面,便于老人随手取放衣物,并保证衣物免受水汽浸湿,洁污衣物要分开存放。
十一.卫生间如厕区域布置要点 1.与蹲便器相比,老年人更应使用坐便器,从坐姿转换到站姿相比由蹲位到站位身体在高度上变动幅度小,老人不易发生晕眩。 2.宜设置智能便座,解决老人便后擦拭的困难。同时也便于老人清洗下身,并有利于治疗痔疮等疾病。考虑人一般操作多在右侧,便座的电源插座宜设在便器右侧,距地400mm高。 3.老人使用的坐便器旁边应设“L”型扶手。扶手的水平部分距地面650~700mm左右;竖直部分距坐便器前沿约250mm,上端不低于1400mm。 4.老人使用的坐便器宜根据需要设置辅助支撑设备:如靠背支撑;两侧加设休息扶手,前方可供手肘趴伏的支架等。 5.紧急呼叫器距便器前沿距离不小于100mm,高度距地400~1000mm左右。其位置安排应注意避免在使用扶手或拿取手纸时造成误碰。为了让老人倒地后仍能使用紧急呼叫器,可加设拉绳,下垂至距地面100mm处。 6.手纸盒通常宜设在坐便器前侧边,保证老人伸手可及,避免其动作幅度过大。 7.可设能存放两个卷纸的手纸盒,便于提醒老人及时补充手纸,手纸盒的设计应便于老人单手撕纸操作。 
在这次住交会上,有很多开发商、设计师来到我们的展区进行参观,这说明适老化住宅确实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越多的人能来关注这个领域,就能推动适老化住宅的发展,为中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做好准备。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自身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布置要点,是针对一部分老人适用的布置要点,但是老人也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身体条件和家庭环境,因此需要针对对不同需求的老人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相比之下,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而这也是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