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1)

 林关宇 2015-11-19
一、如何提高虾苗成活率
前期南美白对虾苗成活率至关重要:偏低则影响到最终产量,利润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养户每年能保持在比较理想7成左右,而有些养户时高时低,为了能确保有一定的产量,这些养户则采取高密度放苗,导致要么虾苗成本大,要么最后虾苗密度过高,引起虾慢大,风险高,最终利润下降。所以保证前期虾苗成活率对养户的养殖利润关系重大,需要特别重视前期成活率这个问题。
1、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因素
苗种:珠三角的虾苗需要淡化,淡化速度过快虾苗放到虾塘里由于渗透压问题使成活率会下降。
盐度:苗场和虾塘的盐度差距大会使虾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去适应和调节渗透压,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从而降低成活率。养殖顺利情况下,一般高盐度(如高位池)全程成活率是90-95%,而低盐度(如珠三角)全程成活率是70%左右。珠三角标过苗的养户应该都知道虾苗标苗二十多天的成活率一般是80-85%,说明珠三角的虾苗在一个月前的死亡率在20%左右,一个月后到养殖结束的死亡率在10%,前期死亡多很多,我们再分析一下:珠三角试水一般是24小时,过一晚上,很多虾塘试水成活率在90%以上就可以放苗,大多数成活率在95%左右,比较少达到100%,第一天就死亡5%,不少养户也发现放苗围网标几天明显成活率要高5-10%,说明虾苗放苗后主要在刚放苗那几天死亡多,主要原因就是盐度偏低造成的。
矿物质:虾苗从苗池到虾塘,各种指标如温度、盐度、pH等变化很大,虾应激很大而由此蜕壳,钙、镁、磷等能促进硬壳的矿物质不足时虾硬壳慢,软壳的虾比较脆弱,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所以试水为什么要求至少过一个晚上,就是因为虾苗在晚上脱壳,在脱壳后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虾苗没事说明没有问题。
天敌:蜻蜓幼虫、蝌蚪等。有养户反映曾发现同时放的苗蜻蜓幼虫很多的塘比少的塘成活率低30%左右,可见天敌对成活率的影响很大。
水质指标:pH、氨氮、重金属。珠三角很多虾塘抽地下水,氨氮和重金属普遍偏高,处理不干净对虾苗成活率影响明显,这些经验养户是有深刻认识的。但是很多养户对于pH对成活率的影响认识不足,在珠三角,其实pH超过9.0以上开始对虾苗的成活率有影响,越高成活率越低,所以很多养户喜欢清水放苗,就是因为清水比浓水pH低,成活率更高。
2、提高成活率的具体措施
苗种:选择口碑好的大厂家苗,质量稳定。这些厂家育苗手法稳定可靠,对出苗也有比较严格的把关,成活率比较有保证。
盐度调节:虾塘的盐度尽量和苗场接近,珠三角苗场一般淡化到3格水,所以虾塘的盐度调节盐度到2-4格最好,如果是地下水1格就可以(据经验地下水1格相当于海水的3格),如果无法做到,可以在虾塘一角通过围网暂养4-6天再放到全池
矿物质补充:在天然海水中,镁钙比例是3比1,各种钠、钾、磷等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吸收,在珠三角由于是海水或地下水勾兑出来的,所以在比例上失调比较严重,影响吸收,比如说珠三角很多塘放石灰再多还是提高不了硬壳,原因就是珠三角大多数的塘镁含量不足,限制了钙的吸收。所以在珠三角要使虾壳硬得快,第一是要补镁(而不是补钙),第二是补其它微量元素。具体措施:放苗前3天,泼206(主要补钙和镁,提高镁含量)一包一亩;放苗前半个钟沿塘四周泼钙速补1瓶2亩(主要补磷和其它微量元素),为何是沿着塘四周泼呢?因为虾苗放到塘里后由于应激会在塘四周洄游半个钟到几个钟,在洄游的这段时间里虾苗可以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在大量脱壳后就能快速硬壳,提高抵抗力来保证成活率。经多次验证发现此法能提高成活率5-10%。
减少天敌残杀:需要两个做法一起做。做法一是:尽可能减少调水时间或尽可能延长调水时间,目的是减少虾塘里的天敌数量。做法二是:喂饱这些天敌,减少攻击虾苗。做法一的具体措施:1、减少调水时间。用海水勾兑放苗,由于不用处理氨氮和重金属,缩短调水时间;另外使用碘或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来消毒,份量比说明书多用一倍就可以,这样从勾兑好盐度开始算起,5天时间可以放苗,塘里的天敌会比较少;2、延长调水时间:调水时间延长到15天以上,这样很多天敌如蜻蜓幼虫和蝌蚪都长大了,离开虾塘了。3、诱捕天敌:夜晚在池塘一个角落用灯光诱捕,泼洒煤油杀灭,几个钟就能杀灭大量蜻蜓幼虫等天敌。做法二的具体措施:放苗前1个钟投喂一餐,喂饱敌害生物,可以减少攻击虾苗。
降氨氮:很多养殖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抽地下水,氨氮偏高,水比较清,越放肥水越清,氨氮也越高,有时处理二十天都降不下来,有些养户等不及就放苗,最终导致成活率低,也容易引起发病。为何越放肥水越清呢?原因就是:当氨氮达到0.4ppm以上时,浓度越高,藻类吸收氨氮越难。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举个例子就容易明白了,种过菜的人都知道:施肥太多菜就会死掉。原因是一样的:氨氮过高导致植物吸收不了而死亡。这时候放的肥如果主要是氮肥,氨氮则会越来越高,藻类就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一般单纯依靠活菌如光合细菌也是很难降低的,因为浓度太高了,菌的作用有限,吸收氨氮最快的办法就是数量多的藻类来吸收。目前发现在氨氮高的情况下能快速把藻类培养起来效果比较好的有2个方案。方法1:使用虾多宝发酵料来培藻:0#料5斤/亩+虾多宝1.5斤/亩(含有9种复合菌)+水5斤/亩密封发酵3天在下午4点左右全塘泼水;方法2::石灰每亩3斤+茶麸每亩10到20斤混合泡水几个钟后全塘泼洒。这两种方法都能快速把藻类培养起来,不过方法1能调出藻种丰富的黄绿色水,方法2一般调出藻种单一的绿藻。
所以建议采用方法.
控制pH:1、单一藻种的水容易导致pH偏高。因为藻种单一,竞争少,繁殖快,所以光合作用强烈,易偏高;2、菌类少,有机物少的塘一般偏高。菌类和有机物的组合会有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也会产酸,这些都能降低Ph.所以放苗前几天使用虾多宝发酵饲料效果很好,能控制pH在较低的水平,一般比别的方法低0.2-0.4ppm.因为此方法能调出藻种丰富的水色,以及发酵带来很多活菌和酸性物质来降低Ph.此法控制得好能提高3-5%的成活率。
二、前期如何稳水?
大家反映前期容易出现蓝藻水、pH不稳定,藻种单一,水色比较难调,入棚前如果藻相没调好,入棚后藻相更加难调,不稳定的水虾应激大,易发病,如前期的水如果调得不稳定,很多虾会出现花身现象,很多养户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其实就是不稳定的水引起虾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色素增加,形成花身,很多养户都觉得花身的虾发病率高,所以稳定的水是成功的保障。
1、什么叫稳水?关键是什么?
藻相(水色、pH)、菌相稳定才能叫稳水。藻相稳定能使各种水质指标稳定,虾应激少,也能带来菌相的稳定,减少发病;而藻相的稳定则需要菌相的稳定来达成的,因为水体藻类营养主要靠活菌分解的营养来提供的,菌相稳定则营养稳定,营养稳定则藻相稳定。所以说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互为因果,不能单一去看。菌相是微观世界,我们难以监测得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藻相的稳定就能达到菌相的稳定。
2、如何做到藻相稳定呢?
藻相稳定需要达到三个条件:1、总碱度和硬度合适;2、藻种丰富;3、均衡持续的营养补充。
a、总碱度是水体的缓冲体系、藻类和菌类的碳源重要来源,总碱度低会造成pH不稳定,藻相和菌相不稳定。所以总碱度是水稳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总碱度不够,调水难度很高。对虾养殖的总碱度适合范围是100-180ppm,而低盐度地区如珠三角总碱度一般在60-80ppm,多补碳是提高总碱度比较好的办法,如补糖,泼发酵米糠、虾多宝等能够有效提高总碱度。
b、藻相要稳定需要做到藻种丰富,同时藻类的营养要稳定且均衡。藻种单一的藻相是不稳定的,因为单一的藻种由于和它竞争的藻类少,所以在阳光充足及营养好的情况下会快速繁殖,水色变浓,当环境恶劣如下大雨时,可能老化藻类太多,引起大量死藻甚至倒藻;而藻种丰富的则不同,由于很多藻种,各种藻种之间存在竞争,在阳光充足及营养好的情况下,各种藻种也都是缓慢繁殖,水色不会突然浓上来,当环境恶劣如下大雨,由于很多藻种在塘里,总会有一些藻种处于活跃期,能够抵抗恶劣天气,所以水能够保持稳定。所以藻相稳定首先要做到藻种丰富,就是塘里各种藻类都比较多。
如何做到藻种丰富?就要营造虾塘里适应很多种类的藻的环境,目前大部分塘培养出来的藻种比较单一,原因是水体各种营养失调了,所以很多藻种不适应,繁殖慢,最后只有生命力强的藻种繁殖快,成为单一藻种的藻相;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氮磷比过高,碳氮比太低,还有其它如多维和矿物质不足等问题,即氮肥太多,其它肥不足。解决有两个思路:一是减少氮肥来调节比例;二是增加其它肥来调节调节各种肥的比例。这两个思路比较容易做到的是第二个,俗话就是补肥,目前很多水产肥无法使水体的各种营养达到均衡,所以补肥后出现的大多数是单一藻种,容易水色突然变浓,pH上升,不是很理想。解决营养均衡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发酵虾料来肥水,因为虾料含有丰富的鱼粉、豆粕、多种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可以说是对藻类来说营养最均衡的肥水产品,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这些营养不能直接被藻类利用,所以需要用活菌发酵后分解才能够供给藻类利用,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土塘每亩5斤0号虾料基本能够达到营养均衡,具体做法:放苗前5-7天,每亩5斤0号虾料+1.5斤+3斤自来水混合均匀后立刻装到有内袋的虾料袋里密封发酵3天,然后在下午4点左右全塘泼洒,所有增氧机开2个钟左右就可以了。注意事项:1、要使用虾料,不能用鱼料等其它料,因为虾料里的营养最适合有益藻类,建议用小号料,因为发酵更充分,效果更好;2、最好用自来水,因其它水一般含有较多的杂菌,会干扰发酵效果,自来水要事先曝气或在阳光下晒一个钟左右,因为自来水含有余氯,会杀死部分活菌;3、需要完全密封,如果密封不够也会导致发酵不充分或将杂菌一起培养出来,发酵效果会打折扣;4、发酵时间要视气温而定,如果是夏天,一般3天就可以,以闻到酸香味为准,如果是气温低,则要多点时间,需要4天,可以通过闻味道来决定发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