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英语(go for it)(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分内容的商榷(一)

 玉阳山人LZK 2015-11-19

关于《英语(go for it)(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部分内容的商榷(一)

 

       —— 孔礼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go for it)》是目前全国使用最广泛的英语教材之一。目前使用的版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开发中心依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与美国圣智学习集团合作编写的。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

从整体上看,教材编写既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求;既考虑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考虑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不乏文化知识的介绍;既做到了文图并茂,又突出了英语教材的特点。从使用情况看,该教材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可以说,该教材凝聚了有关专家的智慧,反映了基础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是一套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好教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位从事英语教学、英语教研、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教师,自然对英语教材倍加关注。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对英语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对教材的感知往往是“碎片式”的,颇有“见木不见林”的感觉。2015年3月,笔者有幸有重返教研室,才有条件对《英语(go for it)(人教版)》进行了逐词逐句地研读,以企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示自己英语教研水平。

       通过研读,发现《英语(go for it)(人教版)》的确是一本好教材。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明确,不仅传授英语知识,更注重培养语言能力,语言更加地道,编排更加合理,学生使用更加方便。通过研读,读出了新知,读出了细节,同时也读出了一些质疑。特别是每册的后半部分,即“Notes on the text”、“Grammar”等部分,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将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瑕疵。这些瑕疵或表述有误,或与学生脱节,或译文欠妥。现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请教与大家,绝无批评之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能够引起教材的编写者的注意,在再版时能够加以订正,则本文幸甚,笔者幸甚!

 

        一、建议补充普通名词的内容

                1.出处:

                  七年级上册第85页

                2.教材内容:

                教材在讲解“名词”时列为4个要点。其中第一个要点是:

          “ 总的来说,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类。专有名词是个别的人、事物、地点

      等专有的名称,如:Gina,China。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3.分析与建议

        教材讲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类,这没有问题。遗憾的是教材只讲了专有名词的定义,并举了两个例子,而没有讲什么是普通名词。知识结构显然不完整。 

       建议再补充一句话:普通名词是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名称,或某种抽象概念的名称,如:water,milk。

 

        二、行文逻辑不严谨

           1.出处

           七年级上册第85页

           2.教材内容

            教材在讲解名词的第二个要点时,有这样一句:“名词按其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分为可数

       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有复数形式,如:an apple,two apples, a bag, two bags。”

           3.分析与建议

       这一段文字初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分析,文字逻辑上有失严谨。,第二句“可数名词有复数形式,如……”,按行文逻辑,所举例子应该是复数形式,但教材上的例子是两个单数名词,两个复数名词。显然,与上面的“如”逻辑上不符。可能教材的编写者意在让学生对比。

建议将“如”改为“请对比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