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字结尾词牌1--- 說“子”

 老兵自娱书屋 2015-11-19

             ——關於唐宋曲子詞一種命名慣例的考察

    唐五代詞有一个独特的現象,就是有不少詞牌名以“子”字結尾。五代後蜀《花間集》所收詞中就有如下十八種:
    更漏子、酒泉子、南歌子、女冠子、天仙子、採蓮子、
    江城子、醉公子、西溪子、生查子、贊浦子、何滿子、
    山花子、採桑子、甘州子、風流子、漁歌子、南鄉子
    正好占整個詞集七十二種詞牌的四分之一。
    還有一些很常見的詞牌并未包括在以上以“子”結尾的詞牌內,比如卜算子、破陣子、搗練子、行香子等等。在《全宋詞》里,還有三十種《花間集》沒有记载的結尾帶“子”的詞牌。列如下:
    卜算子、破陣子、行香子、搗練子、安公子、甘草子、
    七娘子、輪臺子、八六子、雙聲子、竹馬子、雙韻子、
    十拍子、選冠子、吳音子、沙塞子、秦刷子、三段子
    使牛子、水仙子、摸魚子、金盞子、朝天子、紅娘子
    番槍子、赤棗子、竹香子、卓牌子、撥棹子、三奠子
   如此多的詞牌以“子”字結尾,绝非偶然,應是唐宋時期對某類曲詞命名的慣例之一。
   那麼,這些曲名、詞牌名中的“子”字是什麽意思呢?可惜未見到相應的详细解釋。
   以上帶“子”的詞牌,有不少來源古老,出自唐教坊曲。唐崔令欽《教坊記》中收曲名三百二十五種,其中結尾帶“子”的曲名有六十九種,見於唐五代宋詞的有二十三種,此外如“吳吟子”、“金錢子”、“砂磧子”、“蕃將子”疑分別為“吳音子”、“金盞子”、“沙塞子”、“番槍子”之別稱。也就是說,唐五代宋詞中帶“子”的詞牌,有半數以上可追溯到唐代的教坊曲子。
   根據《教坊記》及其他詞譜類著作,我們可發現一些“子”與其他音樂名詞相對應的現象:
   《甘州子》——《甘州令》   《天仙子》——《天仙令》
   《破陣子》——《破陣樂》   《撥棹子》——《撥棹歌》
   《採蓮子》——《采蓮曲》   《漁歌子》——《漁父詞》
    由此可見,與“令”、“聲”、“樂”、“歌”、“曲”、“詞”相對應的“子”,也應該是一個音樂名詞。我們可以大膽地推論,詞牌中的“子”字,就是曲子的意思,或者說,就是“曲子”的簡稱。
    還可找出一些證據,比如,《教坊記》有“採桑”、“朝天”、“更漏長”等曲名,經過添加或置換,分別成為“採桑子”、“朝天子”、“更漏子”等詞牌名。這意味著“子”字已經成為曲子詞的主要標籤之一。“漁歌”、“南歌”後面的“子”字,也能說明這一點。
    补充说明:
   (1)“子”與其他音樂名詞對應的現象還可找出例子,如朝天子——朝天樂。
   (2)“子”最早的含義應該是指較短的曲子。比如《生查子》雙調40字,《卜算子》雙調44字,《南歌子》雙調52字,《南鄉子》雙調56字,《漁歌子》雙調50字,《朝天子》雙調46字,《采桑子》雙調44字,《更漏子》雙調46字,大多在70字以下。
  (3)有幾種帶“子”的詞牌別稱結尾為“令”字,如《南歌子》又名《風蝶令》,《採桑子》又名《醜奴兒令》,可見“子”與“令”有某種對應關係,“子”即小令。
  (4)有部分“子”的小令在北宋被改造為慢詞,如《風流子》在《花間集》中為單調34字,在《全宋詞》中就有了雙調110字的慢詞;溫庭筠的《女冠子》為雙調41字,而柳永的《女冠子》就成了雙調111字。
  (5)“子”為小令還有一個證據,比如《八聲甘州》和《甘州子》都由唐大曲《甘州》演化而來,《八聲甘州》是慢詞,雙調97字,而《甘州子》卻是小令,單調33字。
如果以上推論成立,那么在《漢語大詞典》這類工具書“子”字詞條下,我們可增添這樣一條義項:“子:曲子或曲子詞的簡稱,如'破陣子’、'漁歌子’等。”
   (上文原作者:梦蝶居士;援引时文字略有添减。---暮色苍松 2015.1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