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颐和园:畅观堂藻鉴堂

 璇琮坑 2015-11-19
北京颐和园:畅观堂藻鉴堂 (2015-11-08 07:36:57)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归字谣  畅观堂

归。不见田畴入绣闱。文章事,御笔写晨辉。

归。姹紫嫣红列秀妃。皇家宴,檐下玉兰肥。

归。大梦依稀云雨非。苍天怨,百姓也扬威。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藻鉴堂位置图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

畅观堂位于颐和园的西南隅,是建在人工山丘上的一组建筑。居高临下,展拓视野,不辜负畅观二字。乾隆时仿杭州蕉石鸣琴而建,光绪重建时缩减了规模。

畅观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是建在人工山丘上的一组建筑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登山石阶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正殿五楹,东西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亭不对称:东侧亭为六角,而西侧亭是八角。

畅观堂东配殿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西配殿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东侧的六角亭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西侧的八角亭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这里地势高爽,环境清幽,结构紧凑,清爽可人。视野开阔,东望昆明湖,湖外有湖,岛外有岛,西堤、十七孔桥尽收眼底;西朓西山、玉泉山排闼而至,山外接山;南接田陌,绿浪起伏,无涯无际。春季玉兰洁白,海棠绚丽,清风可人;夏季杨柳依依,荷香阵阵,佳趣天成。

畅观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左俯昆明右玉泉”,四面观赏接应不暇,有西山翠屏又有水田农作,而湖光落日、山色倒影都有奇趣,真叫畅观。这里曾是当年乾隆皇帝眺望园外,观民稼穑的地方。

    畅观堂正殿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晨练的情景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畅观堂结束了颐和园中的水域景观,是逐步向田畴山景转换的过渡。这里也是观赏蓬莱三岛的最佳场所。

    畅观堂南侧有一座院落,称为南院,目前不对游客开放。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藻鉴堂

    藻鉴堂岛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西堤及其支堤把颐和园的水域分成三个部分:西堤东侧是昆明湖。昆明湖中的南湖岛,由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又把昆明湖分成水面相连的两部分:北部就是昆明湖,南部又叫南湖。从玉带桥向西南有一条支堤直通西门,把西侧的湖水也分成两个部分:北侧的叫团城湖,又名西湖,湖中有一座四面环水的圆岛,岛上建筑叫治镜阁,仅留残迹;南侧的叫养心湖,湖中也有一小岛,岛上的主体建筑叫藻鉴堂。

养心湖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南湖岛、藻鉴堂,团城岛是清漪园中的蓬莱三岛。当年建造清漪园时承袭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中一水三山模式:即在园林水面中设置三岛,以象征东海中的三座仙山,体现了皇家园林对人间仙境的追求。

三岛上的鉴远堂、藻鉴堂、治镜阁的题名寓意李世民的三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从西堤远望藻鉴堂岛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藻鉴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模仿蓬莱。乾隆曾在此休憩品茗,吟诗赏景。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光绪年间重建,慈禧也曾在此宴请过外国使节夫人。岛上主要建筑有藻鉴堂、烟云舒卷殿和春风啜茗台。解放后修建一道短堤与陆地相接,并建了一座三层带有宫廷风味的别墅,是为北京市委老干部学习、会议、休养等活动服务的新建筑,已与当年的藻鉴堂风马牛不相及了。楼门之前有一方池,与养心湖水相通,以大条石砌就,岛上只有这个水池是当年遗物了。而藻鉴堂的旧有景观竟全部荡然无存,毁于何时无人知晓。

藻鉴堂岛西侧的短堤与西堤的支堤相连

趣游颐和园(六十一):畅观堂藻鉴堂

偌大的北京城放不下几个老干部,非要占据园林景观,破坏了颐和园和谐统一。起初我不知此情,曾在冬季踏冰走上小岛,却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便衣警卫十分礼貌,但却异常坚决的赶了回来。这才知道藻鉴堂是颐和园中不许游客游览的特殊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