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症用药第二期】蔓枯病

 昵称22673231 2015-11-19

蔓枯病

(第二期)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茎部发病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与枯萎病的区别。茎部多在茎基部和节部感病,病部初生油浸状椭圆型病斑,后变白色,流胶,密生小黑点。茎基部病斑软化后表皮龟裂和剥落,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叶片多从边缘发病,形成黄褐色或灰白色“V”形大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病菌从花瓣、柱头侵染,引起花蒂部黄化萎缩,较易感染蔓枯病的蔬菜有:黄瓜、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


蔓枯病是瓜类作物常见的病害,设施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吕佩珂老师主编的《现代蔬菜病虫害防治丛书》中介绍在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在黄瓜栽培75-83天后,病菌数量出现一次高峰,棚室蔬菜尤其是夜晚,子囊孢子数量大,病害易大面积发生。


常用药剂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达克宁)、250克/升醚菌酯悬浮液(阿米西达)、25%咪鲜胺乳油(扑霉唑、扑菌唑)、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新万生)、25克/升咯菌腈悬浮剂(适乐时)、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400克/升氟喹唑乳油(福星)、50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阿米多彩)、325克/升苯甲·醚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


药剂的作用特点与使用方法


每种药剂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使用时注意的事项,要想充分发挥其效果,就要了解药剂的特点。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由甲基硫菌灵、表面活性剂及载体组成。外观为无定形灰棕色或灰紫色粉剂。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最初是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对叶螨和病原线虫有抑制作用。可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5-7天喷施1次。


25%咪鲜胺乳油(扑霉唑、扑菌唑)本品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无内吸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本品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间隔10-15天,连喷三次可获最佳防效。咪鲜胺可用于种子处理,进人土壤的药剂主要降解为易挥发的代谢产物,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被雨水冲刷。用于灌根可抑制多种真菌病害。


25克/升咯菌腈悬浮剂(适乐时)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种传和土传真菌病害,在种子萌芽时,适乐时可被少量吸收,从而可以控制种子和颖果内部的病菌;同时适乐时在土壤中几乎不移动,因此能够一直保留在种子周围的区域,对作物根部提供长期的保护。另外适乐时优良的剂型使得种子包衣成膜快,不脱落。所以防治蔓枯病等病害时,自己育苗播种的菜农,干种子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剂包衣,剂量为干种子重量的0.45%包衣后晒干播种;叶面喷施可用1000倍液防病,全棚喷施,隔3-4天再防治1次;茎秆涂抹可用50-100倍液涂抹病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杀菌谱广,能一药多治、兼治,对多种真菌性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植株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交通,可使新生的幼叶、花、果免受病菌为害。10%苯醚甲环唑用药时对于外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应停止施药,所以宜在早晚湿度较高,温度较低时用药。 苯醚甲环唑虽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使用倍数为1500-2000倍液,7-10天喷施1次,不易超过2次。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研发和生产,2005年投放中国市场的一种杀菌剂,杀菌广谱,上一周关于吡唑醚菌酯已经有过介绍,这里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代森联,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对光、热、潮湿不稳定,需干燥环境保存。对代森锰锌产生抗性的病害,改用代森联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为肟菌酯和戊唑醇复配的药剂。肟菌酯渗透、内吸活性强,持效期长。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均有良好的活性。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但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所以拿敌稳不易连续使用,叶面喷施3000倍液,连续使用不易超过7天。


250克/升醚菌酯悬浮液(阿米西达)、50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阿米多彩)、325克/升苯甲·醚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这几种药剂对于蔓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后两种药剂通过复配,增加了药剂的效果。所以前期防治可用250克/升醚菌酯悬浮液,后期治疗可以使用50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325克/升苯甲·醚菌酯悬浮剂,需提醒菜农们注意的是,325克/升苯甲·醚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通过田间使用发现不易在高温时使用,另外不易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来源:北方蔬菜报

微信号:BFSC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