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没有运气,但一定要有志气

 高山水长流 2015-11-19

可以没有运气,但一定要有志气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运气,做什么事都不顺。然而,运气这种东西只是一种偶然,人可以一时走运,却不能一辈子都走运。相反,人一定得有志气,这是立身之基本,是一个人心灵的底线。

志气是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磨砺形成的。人要从小立志、立远志,然后为之而奋斗。

运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人的意愿所影响,但志气不一样,志气是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是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是可以随人的意愿而产生的。志气是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现。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怕各种困难。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出志气。所以,人可以没有运气,但不能没有志气。

李登海初中毕业后回到农村,从1970年开始从事农业科研,研究玉米育种近40年,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业界誉为“南袁北李”,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20世纪70年代,李登海初中毕业后回村任农科队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获知,美国的玉米每亩最高产量达到1250公斤,他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几十年来,李登海不断努力,实现了从农民到科学家、企业家的精彩转型。

在黄土地里搞科研,要有吃苦的决心。“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李登海在山东和海南的玉米地里“拱”了30多年,住的是漏雨透风的茅草屋,吃的是自己烙的面饼子,穿的是汗迹斑斑的旧衣裤,巡夜时睡在地垄里,头脚套着麻袋抵御蚊虫,用37年的时间干了97年的活儿。这种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的决心和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在黄土地里搞科研,要有不气馁的精神。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成功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登海边干边学,在十二万分之一的成功率中寻觅奇迹,先后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实现了从一亩地养活1个人到养活4个人的飞跃。不仅如此,他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一个市值40多亿元的上市企业,把玉米种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不是因为李登海有多少运气,生活有多顺利,而是因为他有着令人敬佩的志气。

我们也许不能像名人一样流传千古,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堂堂正正做人。这样,我们才能如梅花一般,傲立于寒风中,屹立不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