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父亲金中先生(八)

 庄户老土 2015-11-19
         除了石川达三,父亲还把译书的范围扩大到其他作家,如松本清张、津村节子等。我记得父亲译过松本清张的《歪邪的复印》,也译过津村节子的《沉重的翅膀》。大家可能看过电影《砂器》,那部电影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而那小说,是父亲跟他的弟子翻译的,姐姐也参加了该书的翻译工作。
        也许应当在这里花点笔墨说说姐姐,尽管姐姐看到这段文字之后不一定高兴。
        姐姐在1967年随父母去农村时才十一岁,小学没毕业便辍学务农,后来再也没有机会上学。1978年之后,姐姐在山东大学插班学日语,虽然时间很短,但姐姐还是通过自学学会了日语并女承父业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出了好多书。
        我们三兄妹中只有姐姐一个人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屈指算来,哥哥在这个家只呆了三、四年的时间,又赶上十年动乱,可能没有时间学日语。我跟哥哥见面极 少,没有问过这方面的问题。而我,除了在大学时自学过一段湖南大学黄炎辉教授编的《日语》第一册外,再没有在这上面用过功。
        1988年我研究生毕业,当时我有三个选择:一、留校当助教或读博士,这样就必须留在重庆。二、到青岛大学或海洋经济所工作。三、去济南,山东省计划委员会 (后来改成了发改委)新成立了一个公司正在招兵买马。最后我选择到济南工作。这个选择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照顾养父,二是离父母近一些。
        开始时,我呆的那家公司待遇极好。我工作不到半年,便分上了房子。由于是涉农公司,所以经常分到一些肉蛋鱼虾,这些东西除了带回邹平外,也拿一些送给父母。记得是八八年的国庆节,我把公司分的五斤鸡蛋给父母送去时还引出了一场笑话。
        我给父母送去的鸡蛋名义上是五斤,实际上顶多有四斤半,原因是当时我用自行车载着的鸡蛋在路上碰破了几个,我把破的扔了。
        可能是怕卖菜的商家短秤少两, 母亲在家里准备了一杆秤,这样可以方便把买来的东西随时称一下。母亲把我拿去的原本不足五斤的鸡蛋一称,结果却是六斤。
       母亲问我:“你的鸡蛋是几斤?”
       我说:“五斤”。
       “你确定”?
       “我确定”。
        聪明的母亲马上意识到她的秤有问题。她拿着秤问父亲:"老金,你这秤从哪儿买的?"老金是妈妈对爸爸的称呼。
        面对母亲的质问,父亲有些紧 张:"怎么有事吗?"父亲搞不清什么事,以守为攻。
       "当然有事,秤不准,秤小。”
       “原来是这样啊,我从卖莱的人那里转买的。”
        这句话把母亲气的哑口无言。 母亲开始数落父亲:"老金,别的事你都明白,怎么这事如此糊涂?让你买秤的目的是不让别人坑我,你倒好,从卖菜的人哪里买秤!你难道不知道卖菜人的秤小?秤不小怎么短斤少两!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数落完了,母亲还不过瘾。说:今后就叫你“卖方称”。于是在母亲那里,父亲的称谓变成了"卖方称"。
       事后,我问父亲是如何想的,父亲的回答真让我佩服。父亲说:"我是故意这样做的。你想想,你妈妈的脾气那么急,动不动就跟人家急,经常为短斤少两的事与卖菜的人争吵。她让我买秤,若买个标准秤回来,那还不得每天都要吵架?所以我故意买个卖方秤回来。人家当时还不卖给我,我是加了钱人家才卖的。" 俗话说大智若愚,在这一点上,父亲做得极其到位。
        与母亲的斤斤计较不同,父亲买菜时的表现总是大大方方,所以,遇上父亲偶尔去买一回菜,菜市场的人老远就跟父亲打招 呼:“金教授,买菜呢!”
        父亲买菜从来不问价,也不挑挑拣拣,只告诉卖家要买多少。父亲有他的理论:一、卖菜的人不容易,起早贪黑的。二、你怎么对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你信任别人,别人怎么好意思坑你。一个知识分子,在菜市场上与人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我不知道父亲的理论管不管用,但父亲的确在用他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正因为如此,父亲在菜市场上的人缘极好。我有时也陪父亲买菜,对此印象深刻。(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